苗族主要聚居在哪?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現在苗族的聚居地在哪裡?

主要分佈在貴州(約佔苗族總人口的50%)、湖南、雲南、廣西、海南等省(區)。其中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區。 苗族自稱"牡"、"蒙"、"摸"、"毛",建國後統稱為苗族。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採納哦

苗族的主要居住地是哪裡?

苗族 ,(越南文:Mèo;泰語:???????? / ??????;Maew / Mong 英語也稱Hmong),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894,0116人,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弧)。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

苗族人的聚居地是哪?他們穿什麼?有什麼習慣?

苗族人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男人喜歡頭纏絲帕,身穿對襟(古時穿滿襟)上衣,襟袖細長,褲筒短而大,喜歡青布裹腳。頭帕有青帕花帕兩種,長三米以上,也有長十米的,戴時多纏成斜十字形。衣服顏色喜歡花格或全青、全藍,以長條細格最具特色。除了夏天,一般穿多件,用衣釦開合顯示層次,以示富有。衣釦一般有七對,依次往裡層套一件,一眼可見,別有一番情趣。

婦女服飾更為精美,女衣為滿襟,腰大而長,袖大而短,無領。胸前袖口均滾有花邊,並加欄杆花瓣。有的在開衩和放擺前後兩邊緣刺雲鉤。女褲大而短,褲腳滾寬大花邊。不論衣褲花邊績均喜歡黑底彩繡,花色尤為鮮豔。

禮裙長而寬,圍腰,前面大團彩繡,下腳邊緣滿繡花紋,並滾杆欄和大小花瓣,五花十色,鮮豔奪目。鞋頭尖,鞋口大,滿繡花草,後跟綴有耳子,以便穿脫。頭帕多喜青布長帕,纏疊如螺絲塔,左右若呈角。未婚女子稍露髮辮和彩繩。也有喜歡白布青紗刺繡的化帕。

首飾種類繁多,造型精美,有金飾、銀飾、銅飾、玉飾等製作材料之分:有銀帽、銀盆、銀鏈、銀牌、鳳冠、蘇山、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籤、扣絆等佩戴種類之別;還有各種各樣的造型,如耳環吊耳瓜,銀鏈配銀牌吊上牙籤、刀矛、小孩的八仙帽和羅漢帽等。佩戴起來,重達幾近,全身閃耀,錚錚有聲。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飛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苗族“跳花節”。“跳花節”是以吹蘆笙伴歌舞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會,同時也是苗族服飾精彩展示的大好時機。

苗族過去盛行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較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鬥牛(牛鬥牛)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鬥牛活動。

苗族的禮儀有: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有的地方還要在寨前擺酒迎接。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裡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聚集地在什麼地方

苗族 貴州的黔東南地區是主要集聚地,佔全國的65%

族這個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讓我們去走近它,瞭解它吧!

苗族大約有740多萬人口,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帶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在山嶺之中,給人一種祥和的氣氛。

苗族人認為萬物有靈,崇拜自然。他們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種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則迷信鬼神和巫術。苗族人對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認為是靈性的體現,如果遇到,就會對其頂禮參拜。他們大多數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極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還認為世上有鬼神,他們認為鬼有兩個種類,一種為善鬼,也就是神,會給人帶來幸福、好運。而另一種則是惡鬼,他們認為,死去的人或動物的怨恨化做的惡鬼,會帶來黴氣、厄運、災禍。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認為盤瓠(一種神犬)或楓樹楓木為他們的始祖,把它們當作祖先來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們的飲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則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裡面包著鮮肉或酸菜,味道極為鮮美。苗族人還愛吃酸、辣味的食物,他們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介紹完飲食,就要介紹服飾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愛戴銀飾。銀飾的種類也很多:有銀花冠、銀牛角、銀花帶、小銀花墜……

這就是苗族,一個獨特的民族,聽了我的介紹後,你熟悉它了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叫丹恩的男孩,一天,他獨自上山砍柴,卻在回來的路上被毒蛇咬傷了大拇指,於是他用砍柴刀將自已的腳趾砍了下來,忍著劇痛走回村莊,最終保住了性命。這是捨棄,也是珍惜:捨棄了腳趾,卻換回了生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生命和愛情都是可貴的,值得人們去珍惜的,但是,自由,卻比兩者更為可貴。“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道出的是一種怎樣的大氣!“四捨五入”是小學生都會處理的數學方法。其步驟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舍小的取大的。同樣,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你必須衡量事物的大小,權衡利弊之後再作決定。像我上面所說的”小男孩丹恩珍惜自已生命,於是捨棄了腳趾,卻換來了整個生命。98年洪水氾濫時的抗洪戰士,因為珍惜國家的安全,毅然捨棄了自已的小家,將國家這個大家放入心中。02年非典時期,無數的白衣天使投身於抗擊非典的戰役中,因為珍惜病人的生命,卻捨棄了自已的安危!“珍惜”與“捨棄”看起來似乎是矛盾對立的,就像一把刀的刀背和刀刃———永遠也沒有相會的一天。可它們卻又是相輔相承的。很多商業化的電影裡或是小說裡都會出現這樣的情節:深深相愛的男女主人公總是因為一方的身患絕症而逃避另一方。而身患絕症的主人公在離去的時候總是在心裡默默地說一句“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選擇離開你。是他們不愛對方嗎?不是。反而是因為他們深愛著對方,珍惜對方,才會捨棄對方——他們不希望自已深愛的人知道自已將不久於人世,寧願他們相信自己是絕情的冷血動物。雖然並不是這樣。是生活逼著你逃避。生活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魔術師。他讓我們不斷地認識新的事物,不斷地學會珍惜,卻又在最甜蜜的時候逼著我們捨棄那些珍貴的東西。但是年華卻是最好的醫生。他將每一個人心裡的傷痕撫平。捨棄是美的,珍惜也是美的。雖然我們很多時候都不願意放棄,但是請記住:我們每一次的捨棄都會獲得更值得我們珍惜的事物。

一件後悔的事

在我的童年,有許許多多後悔的事,有些已經記不清了。但唯有一件事,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感到深深的內疚。 記得那年我六歲。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回農村去看望奶奶。一到家,我便找村上的小朋友去玩。我......

現在哪四個自治區四苗族主要居住地

你好,我是苗族人,你想問的是苗族主要聚居區吧~根據資料

國內主要苗族自治州有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雲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

希望能幫助你~

苗族居住地在哪

主要分佈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大部分分佈在哪裡

苗族分佈

中國苗族的人口,據四次人口普查分別為,1953年251萬人,1964年278萬人,1982年503萬人,1990年739萬人。據1990年的數據,苗族是中國人口總數列第四位的少數民族。 苗族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雲南、廣西、海南等七個省區。其中,貴州最多。據1990年人口普查,貴州苗族有360萬人,佔中國苗族總人口的近一半。其次是,湖南155萬人,雲南89萬人,四川53萬人,廣西42萬人,湖北20萬人,海南5萬餘人。這七個省區的苗族人口占全國苗族總人口的98%以上。在這七個省區都有苗族的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州6個,它們分別是,貴州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雲南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縣23個,分別是,湖南的麻陽、靖州、城步,貴州的鬆桃、印江、務川、道真、鎮寧、紫雲、關嶺、威寧,雲南的屏邊、金平、祿勸,四川的秀山、酉陽、黔江、彭水,廣西的融水、龍勝、隆林,海南的瓊中、保亭。上述的苗族各分佈區基本上是連成一片的,同時在一些地方與其它民族形成區域性的大牙交錯式的雜居格局。中國苗族主要居住在山區,如湘黔川邊的武陵山,黔東南的苗嶺、月亮山,黔南的大小麻山,廣西的大苗山,滇黔川邊的烏蒙山等。尤其是西部苗族居住環境更為惡劣,大多生活在高山山頂地帶或石山區。此外,陝西、北京、江西、廣東等省市也有數以千計的苗族散居。 在東南亞的越南、老撾、泰國、緬甸,以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法屬圭亞那、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大約有200萬苗族分佈。

苗族人主要居住在哪個地方

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重慶、廣西等省苗族聚居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

苗族在中國哪裡最聚集?苗族都分佈在哪些地區?

貴州的黔東南地區是主要集聚地,佔全國的65% 我國的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四川、廣西、湖北、海南等省、區。

苗族的聚居地區和風土人情和明族習慣

一、居住區域: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陽、黔江等縣,與漢、苗等族雜居。

二、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

1、服飾。土家族女裝為短衣大袖,左襖開襟,滾鑲2~3層花邊,鑲邊筒褲;男裝為對襟短衫。“過趕年”,即提前l~2天過年,是其重要節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

2、 住房。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3、習俗。 (1)婚姻:男女多經對歌相愛結婚。有“哭嫁習慣”習慣。女子在出嫁前7-20天開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罵媒人”等。開始是輕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傷。直到哭的口乾舌噪,兩眼紅腫。他們把是否善於哭嫁作為衡量女子才德的標準。

(2)喪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實行火葬。土司制度時期至今實行土葬,葬禮由土老司主持操辦,土老司祭祀亡人時,將天窗口的紡車倒紡三下,唸經送亡人過天橋上天廷。然後假扮亡人,圍繞“哈哈臺”轉圈出門,死者子女跟隨土老司哭喪,土老司唱喪歌,吹牛角,頓時火炮連天,哭唱哀鳴,極為悲痛,歷時幾天幾夜。然後將裝好遺體的棺木擡上山埋葬。改土歸流至民國時期,土家族喪葬由道士主持,停屍三、五、七日後,由道士根據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級的道場,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豎桅”、“二豎桅”、“七豎桅”等名稱。一般道場都履行下柳床、開路、薦亡、交牲、上熟、散花辭解、解燈、打燒棺、辭靈、掃堂等具體操作程序。死者親屬披麻戴孝,跟隨道士行喪禮,還請人唱孝歌,以哀弔亡人。新中國成立後,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動,以開追悼會唱喪歌代替道場。

3、宗教信仰。受漢族影響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這些神不是他們自己的神。過去有巫師驅鬼。有的地方信道教。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豬頭、團饊、粑粑、雞鴨和五穀種等。有的在每餐飯前,先用筷子夾少量的菜插在飯上敬默一會兒,表示請已故先人先吃,然後自己才開始食用,農曆六月六日為祭土王,每個村寨都要設擺手堂,將豬頭、果品等祭品放擺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雞鴨設筵宴客。此外,土家族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稱是“白虎之後”。相傳,遠古的時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務相被推為五姓部落的酋領,稱為“廩君”。廩君率領部落成員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鹽陽,殺死凶殘的鹽水神女,定居下來。人民安居樂業,自然廩君也深受人們的愛戴。後來廩君逝世,他的靈魂化為白虎昇天。從此土家族便以白虎為祖神,時時處處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龕上常年供奉一隻木雕的白虎。結婚時,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鋪虎毯,象徵祭祀虎祖。 除了進行宗教式的虔誠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白虎的影子。其意用虎的雄見來驅惡鎮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4、飲食習慣。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閒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

相關問題答案
苗族主要聚居在哪?
恆河平原主要集中在哪?
黑種人主要分佈在哪裡?
黃種人主要分佈在哪?
菠蘿的主要產地在哪裡?
黃種人主要分佈在哪裡?
中國的甘蔗主要產地在哪裡 ?
全國植髮好的醫院主要分佈在哪裡? ?
菠蘿的主要產地在哪 ?
彝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