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武漢穿什麼衣服?

General 更新 2024-06-12

朋友們,湖北武漢過中秋都有哪些風俗呀?

中秋節的來歷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 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 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 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杜 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 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 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 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 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 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 後,全家人圍桌 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 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 月,中 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 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 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 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

武漢春夏秋冬一年是怎麼劃分的啊(按月份),都應該穿什麼衣服啊,要去那上學了,不知道該帶些什麼衣服?

武漢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所以不用說,首先,夏炎冬冷是肯定的,但是,其實武漢並不恐怖在它的這一點,而是多變的天氣,一般來說,在夏季風登錄或退出這一地區的時候,即每年的春末夏初和初秋,尤其是中秋節前後,所以來武漢讀大學的新生們,不要以為可以不帶秋裝入學,等到國慶假期再帶秋冬季節穿的衣服,天氣的變化最為恐怖,不要以為是東北來的不怕冷,扛得住,你們那嘎達 冷就冷的乾脆,冷的讓你們有心理準備,但是,武漢絕不是這樣!!至於熱嘛,春末夏初的武漢氣溫適中,天氣非常舒服,會讓你覺得武漢的火爐稱號是謠言,反而在想:夏季怎麼還不來,但是,你錯了,暴風雨還在苦苦醞釀著呢,一般來說,武漢夏季自6月下旬開始,算是真正進入炙熱階段,氣溫可達40度哦,這個時候,任何防晒措施都很蒼白無力,最好呆在家裡,吹吹空調。冬天其實氣溫不是很低,但是風大,空氣溼度也大,大概是東北孩子們所沒領受的,說冬天的風像刀子,絕不是誇張!! 好啦 ,這就是武漢天氣的大概狀況啦,希望對你有一些幫助

武漢有什麼東西

武漢的特產主要有:武昌魚、老通城豆皮、小桃園煨湯、四季美湯包、孝感麻糖、孝感米酒、咸寧桂花、面窩、金黃蜜棗、沙湖鹽蛋、荊州八寶飯、青山麻烘糕、洪山菜薹、長春太極餅、蘄春“四寶”、 江陵仿古漆器、綠松石雕、武漢銅鑼等。

武昌魚

武漢著名特產,是鯿魚的一種,體高,側扁,呈菱形,肉味腴美,脂肪豐富,為上等食用魚類。元人馬祖常的詩句“南遊莫忘武昌魚”,提醒來湖北的客人不要忘了品嚐這一著名的水產佳餚。清蒸武昌魚一般選用1000克左右一條的,再輔以火腿、冬菇、冬筍和雞湯等,則味道更佳。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製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裡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製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髮亮,入口酥鬆嫩香,更加燴炙人口。

小桃園煨湯

"小桃園"是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該店創始於1946年,有陶、袁兩個小販在這裡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店名"筱陶袁",解放後諧音化為“小桃園”,是著名的"煨湯專家”。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腳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馳名,湯鮮肉爛,原計原味,營養豐富,是老人,病人、產婦的滋補上品。八封湯和其他糧湯也都各縣特色,鮮香可口。

四季美湯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捲,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四季美湯包,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地區的特色地方名產孝感麻糖,被美食家評價為香、甜、薄、脆、老少咸宜的風味佳品。麻糖生產歷史悠久。其生產過程分三步,以糯米和麥芽為原料生產出飴糖等。孝感麻糖每片呈月牙形,飴糖和褪殼芝麻拌合極勻,片片極薄,甜香可口,風味獨具。

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早在明代就出了名,特點:色澤乳白、酒汁稠濃、浮團泡鬆、甘甜醇香、蛋花米酒、銀耳米酒、蓮子米酒、小湯圓米酒。

咸寧桂花

鄂南咸寧市桂花鄉,以盛產桂花著稱湖北。桂花除帶來濃烈的芬芳外,人們把它用來醃製糖桂花,為食品、糕點帶來原料。此外,還用它製成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點、桂花酒等。八月中秋節,在明朗如鏡的月光下一面賞月,一面吃桂花月餅,則別有風趣。

面窩

面窩和熱乾麵一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製作簡單,是武漢特有的,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裡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很別緻,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

金黃蜜棗

金黃蜜棗產於湖北隨州市,以"色澤如櫻、透明見核、味甜似蜜、沙酥爽口"聞名,是湖北十大名產之一。清乾隆年間,隨州胡凌興首創金黃蜜棗,被列為貢品。從此,蜜棗名聲大振。金黃蜜棗選用優良品種"羅漢棗",經十多道工序精製而成。有補血、健胃、益肺、調胃之功能,既是老少皆宜的理想保健食品,又是饋贈親友和旅遊食用的佳品。

沙湖鹽蛋

產於仙桃市沙湖鎮的沙湖鹽蛋,因當地所產的鴨蛋......

中秋節回家想買些月餅,武漢有什麼月餅比較好吃

美王月餅挺不錯的!超級好吃,武漢很多地方都有,價格在80到200元都有!

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準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捲。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農曆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遊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興盡歸來,人們用採來的地米菜蠹Φ埃 胰斯餐 磧謾C竇淙銜 孛撞四蓯谷嗣髂俊⒅甕吩巍?br>農曆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鹹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麵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鬆、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九月九為重陽節——民間習慣飲菊花酒,還吃蜜汁甜藕、紅薯面窩、桂花餈粑等。冬季,武漢天氣寒冷,人們為了補充熱量、滋養身體,除了進食牛肉、羊肉、狗肉外,還有煨湯的習慣。家家都有煨湯陶罐,武漢人常以煨湯待客。煨湯的主料多為排骨、雞、鴨、牛肉等,輔料則有蘿蔔、藕、海帶、香菇等。蘿蔔以黃陂縣麥地灣出產的最佳,武漢月湖藕因其澱粉含量高,亦人為所喜愛。武漢人在臘月還有醃製臘魚臘肉的習俗。每逢農曆年底,在臨街向陽的陽臺上都有一掛掛紅撲撲的醃魚醃肉。菜薹炒臘肉是寒冬臘月武漢人桌上的佳餚。武昌洪山的紅菜薹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營養豐富。清人在《漢口竹枝詞》中吟唱"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消夜好,鯿魚肥美菜薹香。"紅菜薹同武昌魚一起被譽為楚鄉兩大名菜,被皇家封為"金殿玉菜",當年慈禧及後常差人到洪山寶通寺一帶索取紅菜薹食用。農曆臘月初八,武漢人習慣用糯米、紅豆、雜果等煮果子粥,稱為臘八粥。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餵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餘)”。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初一: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頭三天: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餈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

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準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捲。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農曆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遊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興盡歸來,人們用採來的地米菜蠹Φ埃?胰斯餐?磧謾C竇淙銜?孛撞四蓯谷嗣髂俊⒅甕吩巍?br>

農曆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鹹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麵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

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鬆、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

九月九為重陽節——民間習慣飲菊花酒,還吃蜜汁甜藕、紅薯面窩、桂花餈粑等。

冬季,武漢天氣寒冷,人們為了補充熱量、滋養身體,除了進食牛肉、羊肉、狗肉外,還有煨湯的習慣。家家都有煨湯陶罐,武漢人常以煨湯待客。煨湯的主料多為排骨、雞、鴨、牛肉等,輔料則有蘿蔔、藕、海帶、香菇等。蘿蔔以黃陂縣麥地灣出產的最佳,武漢月湖藕因其澱粉含量高,亦人為所喜愛。

武漢人在臘月還有醃製臘魚臘肉的習俗。每逢農曆年底,在臨街向陽的陽臺上都有一掛掛紅撲撲的醃魚醃肉。菜薹炒臘肉是寒冬臘月武漢人桌上的佳餚。

武昌洪山的紅菜薹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營養豐富。清人在《漢口竹枝詞》中吟唱"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消夜好,鯿魚肥美菜薹香。"紅菜薹同武昌魚一起被譽為楚鄉兩大名菜,被皇家封為"金殿玉菜",當年慈禧及後常差人到洪山寶通寺一帶索取紅菜薹食用。

農曆臘月初八,武漢人習慣用糯米、紅豆、雜果等煮果子粥,稱為臘八粥。

2、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餵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餘)”。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

關於武漢的習俗有哪些

1、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準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捲。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農曆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遊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興盡歸來,人們用採來的地米菜蠹Φ埃?胰斯餐?磧謾C竇淙銜?孛撞四蓯谷嗣髂俊⒅甕吩巍?br>

☆農曆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鹹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麵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

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鬆、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

☆九月九為重陽節——民間習慣飲菊花酒,還吃蜜汁甜藕、紅薯面窩、桂花餈粑等。

☆冬季,武漢天氣寒冷,人們為了補充熱量、滋養身體,除了進食牛肉、羊肉、狗肉外,還有煨湯的習慣。家家都有煨湯陶罐,武漢人常以煨湯待客。煨湯的主料多為排骨、雞、鴨、牛肉等,輔料則有蘿蔔、藕、海帶、香菇等。蘿蔔以黃陂縣麥地灣出產的最佳,武漢月湖藕因其澱粉含量高,亦人為所喜愛。

☆武漢人在臘月還有醃製臘魚臘肉的習俗。每逢農曆年底,在臨街向陽的陽臺上都有一掛掛紅撲撲的醃魚醃肉。菜薹炒臘肉是寒冬臘月武漢人桌上的佳餚。

☆武昌洪山的紅菜薹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營養豐富。清人在《漢口竹枝詞》中吟唱"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消夜好,鯿魚肥美菜薹香。"紅菜薹同武昌魚一起被譽為楚鄉兩大名菜,被皇家封為"金殿玉菜",當年慈禧及後常差人到洪山寶通寺一帶索取紅菜薹食用。

☆農曆臘月初八,武漢人習慣用糯米、紅豆、雜果等煮果子粥,稱為臘八粥。

2、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餵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餘)”。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

中秋節全國各地都是有什麼不同的風俗!

中秋節是東亞的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的傳統節日。

按照中國的農曆,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 <起源> >>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了。

<< <節日習俗> >>

·賞月

·吃月餅。

·在香港,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

·祭月即拜祭太陰娘娘。

·臺灣自1990年代起,中秋節流行起吃烤肉的習俗。

·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後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麵。

·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韓國人的感恩節”。

<< <韓國的中秋節> >>

韓國人的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 Thanksgiving Day,因為秋夕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三天假。過去交通未發達之時,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時至今日,每逢秋夕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

<< <日本的中秋節> >>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也叫芋明月,也叫慄明月。現代日本人,已經不過中秋節了。那天人們可以不工作,在家裡呆著喝啤酒,不看月亮,看電視節目。由於傳統文化的衰退,年輕人都不知道節日的來源和意義,聽到什麼節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

<< <中秋詩詞> >>

有許多古代詩人寫下了詠誦中秋節的詩詞。不少人認為,以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最佳.

[ 宋朝的辛棄疾寫過一首詞: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 <賞月的天氣> >>

下面的數據是1949年以來的大約46箇中秋節(不含閏月)20時的天氣狀況(2000年以前)。

·平均氣溫

北京:18.2℃

漠河:5.3℃

武漢:22.0℃

廣州:27.0℃

·陰晴(平均總雲量)

北京:40%(遮月的低雲平均只有16%)

吐魯番:31%(遮月的低雲平均只有2%)

貴陽:72%

雅安:96%,只有1956年可以賞月

·降水(雨雪天氣)

貴陽:7次下雨

雅安:18次下雨

峨眉山:29次下雨

長白山天池:9次降雪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蔔、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

本人想中秋節從武漢去桂林玩 大概四天 5分

第一天休息調整好,在桂林市區這邊玩玩還是不錯的,比如七星公園,象山公園之類,逛逛夜市,看看桂林的夜景。

第二天可以去古東瀑布,個人覺得比較好玩,這個去找下散客旅遊團之類比較好,自己自費去就蠻貴的,具體可以來桂林後第一天在市區問問,然後還有其他玩的地方可以一併諮詢旅行社,看怎麼安排合理。

第三天可以從楊堤渡口坐竹筏遊灕江,感受桂林的山水哦,蠻愜意的。然後下午到興坪,可以坐車去陽朔,晚上在那逛逛西街酒吧,住宿

第四天就可以在陽朔玩,可以找人帶去景點這樣買票就便宜,因為是桂林本地就可以幫你優惠,不用擔心,你到陽朔之後走在西街那處路口街上會有人來問你的。對了,七星公園門口也有人會問你要不要進去公園什麼的。

另外住宿的話,在桂林七星公園那邊的旅社還蠻便宜的,不過要條件好點的話火車站汽車站那也有很多酒店。陽朔那也有很多,西街附近很好找的。。

相關問題答案
中秋節武漢穿什麼衣服?
五月去武漢穿什麼衣服?
明天去武漢穿什麼衣服?
今天武漢穿什麼衣服?
秋天小孩穿什麼衣服?
聖誕節人們穿什麼衣服?
中秋節送女友什麼禮物?
中秋節拜月是什麼意思?
中秋節象徵著什麼?
中秋節晚上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