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挽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擬輓歌辭的內容

作者:陶淵明朝代:晉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荒草無人眠,極視正茫茫。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註釋】:(1)嶕嶢:很高的樣子。(2)幽室:指墳穴。(3)向來:剛才。(4)或餘悲:也許有些人還有悲傷。亦已歌:也開始唱歌了。(5)何所道:有什麼可說的呢?山阿:山陵。

擬輓歌辭的介紹

擬輓歌辭三首是陶淵明晚年六十三歲的作品,寫後兩月後逝世了。詩人假設自己死後親友的情況,既表達自己對生死的看法,也安慰親友不必過於悲傷。

第七章 對聯類序 輓聯

這是一篇博文,原文如下:

四 輓聯

為悼念死者而作的對聯,叫輓聯。

輓聯來源於古輓詞。古輓詞包括輓詩、弔文和輓歌等,多是韻文。

《左傳·文公六年》:“秦伯任好(穆公)卒,以子車氏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陪葬),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後收入《詩·秦風》。其首章雲:“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惟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這是一首輓詩,內容充滿了悲憤。

西漢文帝時,“賈誼為長沙王太傅,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文選》賈誼《吊屈原文並序》)《吊屈原賦》是一篇弔文。下面是該文的兩段:

恭承嘉惠兮,俟(sì)罪長沙。仄(cè)聞屈原兮,自湛(chén)汩羅。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隕厥身。

烏虖(hū)哀哉兮,逢時不詳。鸞鳳伏竄兮,鴟鴞(chī xiāo)翱翔。板茸(tàrǒng)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可正倒植。謂隨夷溷(hùn)兮,謂跖蹻(zhìjué)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xiān)。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wò)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pí)牛,驂褰(jiǎn)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父薦屨(jù),漸不可久爭。嗟若先生,獨離此咎(jiù)兮!

這篇弔文,是作者聯繫自己的身世來寫的,對屈原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讀起來十分感人。

《黃鳥》和《吊屈原賦》,都是為挽死者而作的,但都沒有在送喪時作歌唱過。

崔豹《古今注·音樂》:“《薤(xiè)露》、《蒿里》,並喪歌也,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至孝武時,李延年乃分二章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者歌之,世亦呼為輓歌。”

《薤露》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生一去何時歸!”晞,幹。

《蒿里》曰:“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躕。”這就是專在送喪時唱的輓歌了。

此後還出了許多輓詞。如漢武帝《傷霍嬗(shàn)詩》,司馬相如《哀秦二世賦》、後漢蔡邕《吊屈原文》、胡廣和王粲《吊夷齊文》、曹植《金瓠哀辭》、潘岳《金鹿哀辭》與《為任子鹹之妻作孤女澤蘭哀辭》,等等。這些作品,內容都比較傷感。唯東晉陶淵明,謂人終不免一死,何悲之有,並不把死看成一件大不了的事。故其《擬輓歌詞》雲:“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託體同山阿。”其《自祭文》雲:“匪貴前譽,孰重後歌。人生實難,死之如何?”

輓詞這些格調,對後來的輓聯都有直接影響。

輓詞怎樣演化成輓聯的,尚無確載。據推測,當是古輓詞中間有兩句膾炙人口的,如李廌祭蘇軾文中的“皇天后土,實表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復收自古英靈之氣”(見呂本中《紫微詩話》)之類,人們把它摘下來掛在帷幕之中,逐漸便自成一體。又如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韓琦死,王安石所致輓詞中有兩句:“木稼嘗聞達官怕,山頹果見哲人萎。”(《臨川集》三五《忠獻韓公輓詞》之二)這兩句就曾被人作為一副獨立的輓聯來對待。木稼,木甲,即樹上所結冰殼,形似武士甲冑。寶慶三年(1040),韓琦與范仲淹同御西夏,兵威遠震。邊人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后王安石為相變法,韓琦多次上疏反對,王安石也畏他三分。此語意在言其剛正。

劉禹錫曾給其故上司寫過一篇祭文,以申門吏之禮。《唐語林》中僅見其一個對句:“事吳之心,雖雲已矣;報智之志,豈可徒然。”這個對句若當時已摘出來單獨使用,恐怕這就要算最早的輓聯了。可惜《唐語林》沒有言明。

相傳最早......

擬輓歌辭的主題

其一是說死後收殮的情況,描述兒女朋友痛哭,詩人豁達地說死後便沒有榮譽與羞辱,只覺得酒還未喝夠便死了,有些遺憾。其二是出殯前的祭祀。詩人描述親人的哀傷,自己雖感到不能飲酒的遺憾,但已為快離家園而有些黯然。其叄是寫下葬的情形。對下葬後的幽冥世界不猜測,也認為賢達也不能逃避死亡。這與當時追求神仙得道的風氣迥異。陶淵明有一些以發揮哲理為主要內容的作品,《擬輓歌辭》也可以歸入這一類。這類詩可以視為玄言詩,但與東晉流行的玄言詩有所不同,並非“柱下之旨歸,漆園之義疏”(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而是將生活中的體驗提煉到哲學的高度。魏晉人注重門閥,陶詩中有的寫到宗族關係或對兒子加以訓誡,如《命子》、《責子》、《贈長沙公》等,可見陶淵明也還是重視家族的榮譽和門第的。

擬輓歌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標題 擬輓歌辭 作者 陶淵明 年代 魏晉 內容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荒草無人眠,極視正茫茫。一朝出門去,歸來夜未央。 註釋 【註釋】:

袁凱死後有人擬了一副諷罵輓聯是什麼

相傳竊國大賊袁世凱死後,有人送給他一幅輓聯: 上聯:袁世凱千古 下聯:中國人民萬歲 此聯一出,人們先是一怔,繼而滿場譁然。全場響起潮水般的掌聲,讚歎之聲此起彼伏。因為對對聯,首先講究的是字數一樣,這樣才稱之為對起了。此聯中顯然袁世凱三字與中國人民四字是沒有對得起的。暗藏了“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之意。此翁真乃高也!

德高望重的老村支書病逝,擬輓聯大意: 【橫眉冷對顯一身正氣,俯首甘為舒兩袖清風】,誠求修改,摯謝您

“橫眉冷對”和“俯首甘為”後面都缺賓語

急需陶淵明的《責子》和《擬輓歌》的鑑賞

一 陶淵明《責子》賞析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首詩大約是陶淵明五十歲左右時作。責子,就是對兒子的責備、批評。

詩先說自己老了:“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被”,覆蓋。說:白髮已佈滿了兩鬢了,肌膚鬆弛也不再豐滿了。這兩句寫老相寫得好,特別是後一句少見有人道出。後面是寫兒子不中用:“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總寫一筆五個兒子不喜讀書,不求上進。下面分寫:“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舒是老大,十六歲了,而懶惰無比。“故”,本來,一向。按,“匹”字的字形近於“二”、“八”之合,這裡用了析字的修辭法。“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阿宣是老二,行將十五歲了,就是不愛學寫文章。“文術”,指文章技藝。按,用“志學”指代年齡,是出自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的話。這裡語意雙關,到了“志學”的年齡而不志於學。“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雍、端是兩個孩子的名字,他們都十三歲(可能為孿生兄弟或異母所出)了,但不識數,六與七都數不過來。按,六加七等於十三,這裡用了數字的離合。“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通子是老五,快九歲了,只知貪吃,不知其它。“垂”與前“行”義同,都是將近的意思。按,這裡用了“孔融讓梨”的典故。《後漢書·孔融傳》注引孔融家傳,謂孔融四歲時就知讓梨。而阿通九歲了卻是如此,可見蠢笨。作者將兒子一一數落了一番後,感到很失望,說“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杯中物”,指酒。這兩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給了他這些不肖子,那也沒有辦法,還是喝酒吧。

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關於它的用意,後代的兩個大詩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一個是杜甫。他在《遣興》中寫道:“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有子賢與愚,何其掛懷抱。”這是說,陶淵明雖是避世隱居,但也並未進入忘懷得失的境界,他對兒子品學的好壞,還是那麼關心的。一個是黃庭堅。他在《書陶淵明 <責子> 詩後》說:“觀淵明之詩,想見其人豈弟(同愷悌,和樂安閒的意思)慈祥、戲謔可觀也。俗人便謂淵明諸子皆不肖,而淵明愁嘆見於詩,可謂痴人前不得說夢也。”杜甫的意見是認為《責子》此詩是在批評兒子不求上進,而黃庭堅予以否認,細味此詩並聯系其它作品,似乎杜甫的意見還不能完全否定。詩題為《責子》,詩中確實有對諸子責備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詩及《與子儼等疏》,對諸子為學、為人是有著嚴格的要求的。陶淵明雖棄絕仕途,但並不意味著脫離社會、脫離文明、放棄對子女教育的責任,他還有種種常人之情,對子女成器與否的掛慮,就是常情之一。杜甫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此詩的。但是,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認真、太著實了些。批評是有的,但詩的語句是詼諧的,作者不是板著面孔在教訓,而是出以戲謔之筆,又顯出一種慈祥、愛憐的神情。可以說,兒子的缺點都是被誇大了的,漫畫化了的,在敘說中又採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辭手法,讀者讀著時忍俊不禁,可以想見作者下筆時的那種又好氣、又好笑的心情。不妨說,這是帶著笑意的批評,是老人的舐犢情深。這樣看來,黃庭堅的體會又是頗為精妙的。

用詩來描寫兒女情態,首見左思《嬌女詩》,唐代不少詩人都寫有這方面作品,陶淵明起了推波助瀾作用。這對詩歌題材的擴大及日常化是有不可低估的意義的。 (湯華泉)

二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今但......

相關問題答案
擬挽是什麼意思?
遮挽是什麼意思?
擬到是什麼意思?
虛擬股是什麼意思?
擬人是什麼意思?
模擬器是什麼意思?
分佈擬合是什麼意思?
比擬句是什麼意思?
虛擬盤是什麼意思?
虛擬幣是什麼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