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書的讀後感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求《政治學是什麼》的讀後感

這本書顯然要比我學的政治學來的痛快,讀過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感到自己有了那麼一點政治學的感覺,至於大學期間學過的《政治學原理》,基本處於不懂或者沒用的狀態,讀過這本書我才相信政治學是一門科學,有自己的規律而不是一個偽科學。

不知道我以下的理解對不對:

政治學研究的是權力(或者說是權利)的產生、分配、使用等的規律。政治是社會活動的產物,只要社會活動存在政治就必然存在。國家問題是政治必然討論的問題,是政治權利規律運行的外在表現。

權力的產生來源於人在社會中的差異,這些差異劃分的標準很多,比如最簡單的是性別,在父系社會,男的就比女的更有權力。其他的劃分標準有很多:種族,家族,暴力,知識,經濟等等,有一些標準是與生懼來而終身不改的,比如種族和家族的劃分,有些是後天可以改變的,如知識,暴力等。社會文明的程度越高,可變的劃分佔的權重就越大,每個人就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比不文明社會更多的利益。但是這樣標準是客觀存在的,不論是可變的還是不可變的。在這本書中權力被定義為大家行為的同意(如果是心裡也願意並自覺服從的話那就轉化成了權威)。是什麼體現一個人權力的大小呢?我自己理解是對利益的佔有調配程度,包括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對利益的分配被秩序化了就變成了制度,當制度存在的同時國家也就存在了,於是我們看到國家在社會生活中設計種種制度來分派權力,於是不同的人群(以前叫階級)獲得不同利益,這些就是國體,國家中各階級的地位。為了保證地位實現於是就有了政體,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凌駕在這些表面背後的就是意識形態,也就是制度設計的觀念,這些制度也反映了專制、民主等詞彙的涵義。當人們對這個國家的政府設計的制度認可的時候就表現為出了政權執政的合法性問題,它反映了一個政權執政在道義上的合理性和應然性。

政治是有規律的,也是客觀存在的,這是我讀過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自己琢磨這社會生活啊起碼有兩個特性,一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歷史在往前走,想倒回來是不可能的。舉個小例子,在大學報志願的同時你可能當時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但是當你讀了之後也許會發現原來自己也適合,但是在最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原來的理想和目標早已經不知道哪裡去了。而且如果你再想回到自己的原來的路上的時候,你會發現是如此之難。二是社會不是加速跑,什麼都是一點一點來。社會主義可以搞商品經濟在顧準的時候就提出過,但是現在我們才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也許一些事情在我們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不合理並且有更好的方式,但是操之過急的結果就是物極必反。政治的規律在於歷史和他國給我們演繹的不朽,什麼樣的制度可以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幾乎是不變的,使用過的制度就象一個藥方庫,我們只要照方子抓藥就可以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對現實病症的診斷。抓對了你就是千古流芳,抓不對你就是遺臭萬年;抓對了人民就安居樂業,抓不對那就是生靈塗炭。

還有一些小困惑通過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在現實中的劃分起碼我看到的有:家庭、經濟條件、學歷、能力、身份、資力。

正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我們在權力的佔有中才有多有少,毫無疑問的是能佔有更多的權力會讓我們的生活跟遊刃有餘。於是我得出的結論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要被邊緣化,都要在權力的不斷劃分中爭取劃在圈內,大家都帶你你才能混的要吃有吃要穿有穿。這就是政治學和倫理學的不同。馬基雅維理說:“人們實際上怎樣生活同人們應當怎樣生活,其距離是如此之大,以至一個人要是為了應該怎樣辦而把實際上是怎麼回事置之腦後,那麼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會導致自我的毀滅。”...

讀後感怎麼寫

如何寫讀後感?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埂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08793.html?tp=0_11

相關問題答案
政治書的讀後感怎麼寫?
五年級的讀後感怎麼寫?
書香燕京讀後感怎麼寫?
學術論文讀後感怎麼寫?
小學生讀後感怎麼寫?
看一部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 ?
怎麼寫一本書的讀後感?
原來我這麼棒這本書的讀後感和四字詞語書中的四字詞語含有 ?
風景觀後感怎麼寫?
畫和書的繁體字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