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己體道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人的一生就是體道,悟道,最後得道的過程。)?

這個道,泛指對世間一切事物的本質的認識、覺察證悟。體道,就是體驗和發現;悟道,就是追求和認識的過程;得道,就是完成這種體驗和證悟本來自性的清淨。

這樣的話多用於佛教和道教的許多論說中。

簡單來說,人從生到死,是個很自然很簡單的生命過程。但是,如何活著,如何理解活著,如何表現活著,這是人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所以由生命的過程所決定,就是人存在的意義。

即: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完成自己存在的過程。

體道,是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對事務,生起種種評價、判斷、思考,這種心靈的反思就是覺察和思索的開始。

但是從結果上,思索的開始,並不等於覺悟的出現。逐漸的覺察和思索,也就是從不覺到有所覺的過程。發現,不是為了尋找某個原因,而是認識所帶來的運行方向,使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把握方向,向真正覺悟的狀態去發展,而不是繼續執著在無明思維下的顛倒苦惱。這就是悟道的過程。

最終的得道,指的是尋找到沒有任何汙染的清淨心,相當於我們做的一個理論標準或希望值,是種假設的理論理想狀態,所謂最終的覺悟,不過是我們在儘自己的智慧來完成這個理論。

淺知度己 深知度人 是什麼意思

我的理解就是:“淺知”和“深知”是講的是個人的修養及文化知識的程度,“度”這個字是個動詞,做幫助和解救之講,“己”是自己,“人”是別人或世人來講。這句話總的來講用一句話來概括“知道的少的時候,你可以修身養性,做好本份的事就可以了,度人的時候是必須要有高深的文化和見解,這樣就可以幫助和解救世人了”。以上的回答是屬於個人的理解,希望能幫到你。

夢到自己裸體到超市要了條內褲穿上了,是什麼意思?

別亂想

我家有一本家譜時間是從道光年間記載的家族裡面的事蹟裡面全是繁體字而且書籍和紙張已經破損哪裡可以翻修 55分

紙張年久會自然氧化腐爛,翻修的難度和風險都很大。建議進行掃描複印備份或請個書法好的人手工謄抄比較好!

我想問修真要什麼條件,是不是隻有處男才可以修?希望已經修行的大俠能給我一些指點。

bookgb.bfnn.org/books/0619.htm

bookgb.bfnn.org/books/0356.htm

bookgb.bfnn.org/books/0509.htm

bookgb.bfnn.org/books

先看這個,然後照著去做就好,不要以為聽了別人的支言片語就能懂得怎麼修行,天下沒有那麼便宜的事,要好好研究。以上的兩個資料多看幾遍,再看看印光法師的“一函遍復”,你就會懂得如何修行,什麼是正法,才能分辯對錯!前三個好好看看,最下面的是一個網站,是本人見過的所有同類網站中的精華,裡面的書全是經典,想必站長很是花了一翻功夫精挑細選的,在此謝謝站長,也希望你能從中能得到更大的收穫!

《正心誠意》文言文

正心誠意(自出王陽明弟子輯《傳習錄》)

正心誠意·

答羅整庵少宰書

羅整庵(公元1465——1547年),即羅欽順,字允升,號整庵。明代江西泰和人。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少宰(明清吏部侍郎的別稱)。學術上主張理得於天而具於心,理氣本為一物,著有《困知記》。陽明先生的這封回信寫於正德十五年,羅的信見於《困知記》附錄卷五。參見《明儒學案》卷四十七。

【原文】

某頓首啟:昨承教及《大學》,發舟匆匆,未能奉答。曉來江行稍暇,復取手教而讀之。恐至贛後人事復紛沓,先具其略以請。來教雲:“見道固難,而體道尤難。道誠未易明,而學誠不可不講。恐未可安於聽見而遂以為極則也。”

幸甚幸甚!何以得聞斯言乎?其敢自以為極則而安之乎?正思就天下之道以講明之耳。而數年以來,聞其說而非笑之者有矣,詬訾之者有矣,置之不足較量辨議之者有矣,其肯遂以教我乎?其肯遂以教我,而反覆曉喻,惻然惟恐不及救正之乎?然則天下之愛我者,固莫有如執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當何如哉!夫“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孔子以為憂。而世之學者稍能傳習訓詁,即皆自以為知學,不復有所謂講學之求,可悲矣!夫道必體而後見,非已見道而後加體道之功也。道必學而後明,非外講學而復有所謂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講學者有二,有講之以身心者,有講之以口耳者。講之以口耳,揣摸測度,求之影響者也。講之以身心,行著習察,實有諸己者也。知此,則知孔門之學矣。

【譯文】

鄙人頓首謹啟: 昨天幸蒙無倦教誨《大學》,因乘船匆匆,未能作答。清早,在船上稍有空閒,把您的信取出又閱了一遍。到江西后只怕事務紛繁,首先在此略作答覆,並請批評指正。 來信寫道:“見道固然困難,若要體認道就會更困難。道的確不容易理解,但是,學也確實不能不講。恐怕不能把自己的觀點看成為學問的最高標準了。”

十分榮幸!我豈能聽到這番話呢?我怎敢自以為達到最高標準而心安理得呢?我正想就天下之道而加以講明。多少年來,對於我的學說,天下之人,有的譏諷,有的辱罵,有的不屑一顧。這些人願意教導我嗎?願意一再開導我使我明白,只怕不能夠救正我吧?但是,在天下鍾愛我的人中,還有誰象您如此的深切周到,我該如何感激您的。孔子對“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深感憂慮。但今天的學者只要讀了幾天書,略懂一點訓詁,就自以為能夠知道學問了,就不再去講究探求了,真可悲!道,必須體察後才有所見,並非見道後才下體察道的功夫。道,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理解,並非在講學之外還有明道之事。然而,現在講學的人有兩種,其一用身心來講學,其二用口耳來講學。用口耳講學的,揣測估摸,講的盡是捕風捉影、似是而非的內容。用身心講學的,所言所行,的確是自己具備的東西。能夠知道這些,也就深諳孔子的學說了。

〔評析〕

孔子說過:“我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典加之勤奮探究而求得知識的人啊。”他還說:“聖,我還不能夠;我只是不厭其煩地求索並且不知疲倦地教誨人的呀。”所以,他對於那種學業頹廢,識見偏頗的人極為惱火,批評這種人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又不徙,不善不能改。”陽明先生在這坦露了自己與孔老夫子同樣的憂慮。

【原文】

來教謂某《大學》古本之復,以人之為學但當求之於內,而程、朱格物之說不免求之於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補之傳。非敢然也。學豈有內外乎?《大學》古本乃孔門相傳舊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脫誤而改正補緝之,在某則謂其本無脫誤,悉從其舊而已矣。失在於過信孔子則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傳也。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

相關問題答案
在己體道是什麼意思?
渠道立體化是什麼意思?
記憶體單通道與雙通道是什麼意思 ?
悟道是什麼意思?
猖狂無道是什麼意思?
就餐體驗是什麼意思?
遂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網絡渠道是什麼意思?
歌手出道是什麼意思?
芳在名字中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