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跳好民族舞?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如何跳好民族舞

然後是把握氣質——動態特徵在情感面上提升 在掌握了蒙族舞的基本動態以後,作為一名舞蹈演員需要對此種只具備形式意義的外 殼注入內涵。就蒙族舞來講,是對風格美的外部形態的蒙族精神化。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徵是由草原生活的點點滴滴積澱而成的,主要表現為勇敢、熱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 中,應該要折射出“天之驕子”的豪邁氣質。演員要把握這種氣質,如果從環境因素來考試,當然最好能把自己置身於“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中去生活、去體驗。正如賈作 光老師一樣,在表演時的投入,恰到好處地把握情感。我想,一個學員應該從學習、關注直至體味草原文化開始做起。只有當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意識在演員的思維的內部紮根,演 員們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現出“那一個”蒙族氣質來。事實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邊跳著某個民族的舞蹈,一邊也就在演繹著某個民族的文化,演 繹的好壞直接與舞者對此民族文化的知識相關,並體現出該民族的情感特徵。所謂“氣質 ”,我想演員加強蒙族文化意識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一是對蒙族民間舞蹈中典型的動態 形象鷹、大雁、馬之習性及它們的氣質神韻的把握。例如蒙古民族對鷹和大雁有特殊的感情,將其視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徵。那麼,演員們通過書本上的知識瞭解到關於它們 的某些生活習性後,就應該關注由這些生活習性出發的,與該民族的生活意識相關的東西,如雙臂延伸動作的象徵意義,寬闊的胸懷、坦蕩的性格。如“開”和“放”的基本形態 的情感線索:熱情的靈魂,積極探索的精神;二是在肢體訓練的同時通過觀賞錄相資料或者現場演出體驗“眼神”、“表情”所蘊含的文化意味。在蒙族舞蹈中,腳步、眼神、面 部表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視覺上的立體化,而這種“有機”源於生活的根基,具備著一定的文化內涵。肩部的動律呈現出流動性質,而身體習慣於側向,眼睛時而極目遠眺,時而 俯臨前方,表情明朗豁達而又堅毅,這一切體現出一個文化傳統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質,另外還要多看、多聽、多學、多想、在心理結構內部建築一個蒙族文化的實體,這樣,表演 時對蒙族舞蹈的氣質把握就能做到從容不迫,遊刃有餘。如何跳好蒙古舞(二) (1) 最後是處理節奏,即舞技意義上的再昇華 節奏表現在所有的藝術中,尤其是在表演藝術更為顯著。在舞蹈中,節奏是舞蹈力 度、感情的基礎。因此處理好蒙族舞蹈的節奏,是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氣質。並且,它可以視作是舞技意義上的再昇華。作為一名舞蹈演員,在掌握了蒙舞的基本動態並對蒙 族氣質有一定的認識後,下面的任務就是學會恰到好處的處理節奏,力求把蒙族舞的氣 質發揮得淋漓盡致,使表演盡善盡美。如果說,肢體訓練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把握氣質是內容方面的補充,處理節奏則是在前面二者的基礎上對總體表演水平的圓潤。處理 節奏,標誌著舞者對肢體的把握能力達到一定的水準。如蒙族舞中經常出現的由一個急 速地旋轉接著一個穩定性的止步舞姿造型(如大雁展翅),這裡包含著一連串均衡動作, 在急速平轉中帶有衝擊力,當完成緊張的舞姿亮相時,演員絕對要有泰山壓頂的穩定力量來控制身體,這樣才通用完美的舞姿造型。這些動作和造型是連續的、有規則的,有 很強的節奏性。處理節奏還標誌著演員能在感情色彩極其強烈的蒙族舞中,極其自然的 表現出相同情感的不同層次以及不同類型的情感。事實上,表現情感本身也體現出演員自身的情感素質。 我想能夠恰到好處的處理節奏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一名舞蹈演員,在跳蒙古舞時 ,必須不斷體會力量,動作的對比與幅度的快慢,不斷圓潤舞技,深化舞蹈意識。具體來說,在舞蹈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強弱、快慢、高低、大小、輕重的變化 和......

怎樣跳好民族舞蹈?

中國的民族舞種類繁多,各有其特色和韻味,很多動作看似好學,民族的韻味卻很難擁有,要做到跳什麼像什麼應該是你努力的目標。我建議你根據自己的身材和喜好選擇一到二種民族舞進行學習,身材修長偏瘦的最宜跳傣族舞蹈,若微微偏壯給人很力量感覺的最宜跳蒙古舞,若是表情豐富熱情會左右動脖子最宜跳新疆舞,若很會用氣息能靠吸提氣來帶動動作最宜跳朝鮮舞。我用幾個民族進行舉例,希望能給你些啟發,因為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舞蹈是你跳好民舞的前提。民族舞各自都有獨特的動作,想掌握這些動作要弄清它們的發力點很重要,如果自己感受不出來,一定要問你的舞蹈老師,或者和你一同跳舞的朋友們,這會幫你動作到位而且更有韻味。當你學會掌握以後,在跳獨舞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一些碎小動作進行點綴,那樣你的演出會更精彩。動作舒展和到位是要靠基本功做支撐,壓肩(雙手與肩平行搭在把杆上,上身與地面保持平行,頭略微擡起延手指方向向遠看,調整呼吸,呼氣時身體緩慢向下壓,直到肩部略微痠疼高度不再降低,控制不動。每次壓肩後要進行拉肩,身體直立,雙手十指交叉上舉胳膊肘不能彎向後抻拉)壓胸腰(胸腰的運用往往比大腰多而重要,壓胸腰比壓肩要疼得多,但效果很明顯,希望你能嘗試,找一面牆讓自己的形狀成為“與”字中間那筆劃的樣子,胸腰以上部位緊貼牆,雙腳分開,身子儘可能與地面平行,腿不斷後撤,但胸部絕對不能離開牆,慢慢來,天天練你會發現手的位置會越來越低,身子越來越平,胸腰越來越明顯)腿部和腳背也要壓哦!民族舞要多看多跳多悟,做動作要有延伸的意念,巧用力度,會用氣息跳舞,要讓觀眾覺得你的動作輕鬆自如,千萬別緊張,動作最忌僵硬之感。希望你能喜歡民族舞,跳好民族舞,給你和你的朋友們帶來快樂!

怎樣才能跳好舞蹈

舞蹈就是這樣,

看起來很簡單,

其實跳得好很難,

要一次一次的練習體會提高。

熟能生巧,

熟練是前提,

首先要準確到位,

練習過程再慢慢體會每個動作怎麼比較優美又有表現力,

你會看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的,

加油啦~~~

怎麼樣才能跳好舞蹈

熱心問友2009-06-10身體的伸展度很重要,還有你自己也知道,表情很重要,首先要掌握音樂節拍,跟著樂感發揮,融入音樂和情景當中,當然對於舞蹈你要有良好的基礎,在動作上要做到精確到位,動作到位不說,還要有勁道,就是說你出手出腳的時候都要有勁,這種感覺,要在不斷的揣摩和練習中體會。 男子跳舞還要注意韻律感,韻律感強了就會比較自然的配合節奏,加上勁道,表情,神態,不需要做作,有時候酷一點就很不錯,跳街舞的時候酷酷的就可以了,嚴肅的申請,跳快感性強的舞就愉悅 一點,雙人舞的話主要是配合對方和音樂情景來營造自己的神情,每一個舞蹈音樂都有不同的含義,要仔細去體會並且給出跟音樂融合的表情才是重要的。 還有忘說了,一點很重要的,踩點,就是巧踩節奏,如果你是專業舞者,那麼上面的人給予的答覆對你幫助很大,如果你只是作為業餘舞蹈表演愛好者,那麼,你儘量做到上面說的就可以了,關鍵是踩點,節拍,勁,定位,動作到位,眼神表情到位,韻律節奏拿好就很不錯了。相信到時候表演出來會非常有型。 如果想跳好特定的舞蹈,就選擇節奏感強不羅嗦音樂較為流行旋律易於配合的舞蹈作為練習對象較好,最好不要找那些光是說唱個沒完沒了的沒什麼音樂光是節拍的,也太沒意思了,比慢搖稍微快節奏的歌曲較好。自己切幾段拼湊起來也不錯。

怎麼跳好民族舞?怎麼抓住感覺?

理解舞蹈的風格,理解舞蹈的歌詞,清楚他們的風俗習慣,每一句歌詞都有不同的意思,好像《好運來》裡面的“好運來,我們好運來”你要清楚裡面的音樂,裡面的歌詞,然後找感覺,當你好運來到的時候你會有什麼表情(不需要太誇張),每一個舞蹈裡面,你只要將自己當成主角就行了!最主要的就是放的開!

滿意請採納

怎樣跳好藏族舞?

學藏族舞要學會顫膝,藏族衣服袖子都是長長的,幾乎每個藏族舞都要拋袖…藏族舞比較豪邁,所以很多動作都比較大氣

五大民族舞蹈 個有個的特色 可怎樣才能跳好呢?

傣族是一個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流行面也很廣,並各有特點。代表性節目總的可分為自娛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類。

1.自娛性的節目有“嘎光”、“象腳鼓舞”、“耶拉暉”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腳鼓舞”。

“嘎光”系傣語,“嘎”為跳或舞,“光”泛指鼓,也有集攏、堆積的意思。“嘎光”可譯為“圍著鼓跳舞”,也可譯為“跳鼓舞”。西雙版納稱為“凡光”,有很多地方又叫“跳擺”、“寧擺”等。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流行在20多個縣市,是在年節喜慶時,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場地,都可以跳的自娛性舞蹈。嘎光以象腳鼓、鑔等民族打擊樂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鑔的人也參加舞蹈,並且帶領眾人圍圈而舞。過去跳時,眾舞者可以隨心所欲的各自發揮,只求熱烈歡快。現已發展了很多統一動作和套路,動作與套路的名稱各地也不盡相同,並且已派生出一些舞蹈節目。如青年人跳的“新嘎光”就有30多套,還有兩名中老年婦女擡大鋩跳的“嘎鋩央”以及老年男子跳的“嘎溫”(軟舞)等等。

象腳鼓舞是自娛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

象腳鼓是根據鼓的形狀而取的名稱,傣族一般統稱“嘎光”,但對長、中、小三種象腳鼓又各有名稱。這種舞蹈以擊象腳鼓舞蹈為主,用鋩、鑔伴奏,也可鼓、鑔對舞。

長象腳鼓的鼓身長為一米八至二米,傣語稱“嘎光繞”,各地均有,但以瑞麗縣的最具代表性。長象腳鼓多用於伴奏,可以打出豐富多變的鼓點,並有一些鼓語,如“約筆洛,約筆洛,約必約哩哩”(意為“好好擡,好好擡,翅膀好好擡”);也可邊擊邊獨舞,在展現擊鼓技藝的同時,以長鼓尾的大幅度地轉動擺動形成優美的舞姿。

中象腳鼓舞的鼓身長約一米多,這種舞蹈流行整個傣族地區,尤以德宏地區的潞西、盈江、梁河等縣和保山、臨滄等地最具代表性。中象腳鼓舞在鎔宏傣語稱為“嘎光”,也有稱為“嘎光武傑”或“嘎光黑拉”的。跳時一般是背鼓順圓圈而舞,可二人對舞,也可與擊鑔者對舞。在德宏芒市,過去有賽鼓的活動,以擊鼓聲的長短、音色的優劣、鼓尾甩動幅度的大小、舞姿是否好看等為評比標準,勝者在鼓上掛銀牌。

小象腳鼓舞的鼓身長約六十釐米左右,流行於景洪、勐海、勐臘等縣,西雙版納傣語為“凡光託”。因鼓小輕便,可靈活舞動,因此這種舞蹈以競技為主,一般是雙人對舞,四人或集體也可。舞時有擊鼓追鬥、退讓躲避、踢腿鬥腳等動作,以能把對方頭上的“包頭”摘下為勝。

喊半光是傣族古老的歌舞形式,流行於德宏地區的芒市、盈江、瑞麗等縣。“喊半光”為德宏傣語,“喊”意為“唱”或是“歌”,“半”意為“跟著我”或“圍繞著”,“光”即“鼓”;直譯為“跟鼓唱的歌”。跳時人數不限,動作隨意。

耶拉暉是流行於西雙版納地區的自娛性歌舞,過去只在潑水節時由男性跳,現已成為男女老少皆可參加的集體歌舞形式。這種歌舞動作簡單,舞時可自由發揮;但曲調固定,只要有人即興填詞並帶頭唱,眾人即可合唱。由於在唱句的尾聲時齊呼“耶拉輝,水一,水一。”所以這種歌舞就叫做“耶拉暉”了。

2.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魚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點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區、西雙版納地區及景谷、孟連、耿馬等縣都有流傳。孔雀舞,在德宏傣語為“嘎洛永”,在西雙版納傣語為“凡糯永”。“嘎”和“凡”都是跳或舞之意;“洛永”和“糯永”都是“孔雀”之意。表演時,舞者頭載寶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腳鼓、鑔等樂器伴奏。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劇的表演。

各地孔雀舞的跳法......

教你怎樣才能把舞跳好?

1、 怎樣才能把舞跳好:感情是舞蹈的核心!用真情去表演舞蹈。用真心去體會每一種舞蹈的情感內涵,特徵,舞蹈的音樂旋律和節奏,而不是就像機械的運動一樣。太專注舞步的花樣,技巧、動作、形式,表現出來的舞蹈顯得很枯燥,很機械,常有一種“有形無心”的感覺,雖然舞藝高超,編舞構思也很華麗,但缺乏感人的激情,使舞蹈的核心:感情,在不知不覺中丟棄。其實:每一個舞蹈,每一種音樂,都是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情感在傾訴的。當你在跳舞時千萬不要總只想著你正在跳舞這件事,不要只用你的肢體去表現各個舞蹈的動作,而是還要用你的真心和靈魂去表達你對舞蹈的感情,激情。這樣,才能不論是在舞蹈比賽和表演中,還是在自娛自樂的鍛鍊中來打動評委,感染觀眾,薰陶自己!2、 如何練就高水平體育舞蹈?1、要練氣,懂氣,有氣循環,掌握循環之大小,裡與外和各種方向。舞蹈以神運氣引導骨骼與肢體運轉和天地相呼應知者更少。 沒有天地之氣,就沒有宇宙之勢、瀟灑飄逸、輕鬆歡快、活潑剛健之感。您的舞蹈是怎麼跳出來的? 是用氣跳出來的。是用眼睛逼出來的。舞蹈初級功:動身體(指“轉腰身”——對照一下您是否只會動腰的上下部嗎?);舞蹈中級功:鬆骨頭(指扭骨頭——想一想您會鬆開每一塊骨頭嗎?);舞蹈高級功:氣循環(指運用氣——感覺一下您的氣感強烈嗎?);舞蹈頂級功:神導引(指神與瞳——檢查一下您的修養和舞德提高了嗎?)2、舞者要有體操、雜技芭蕾舞的基本功。懂得用腳尖跳舞和豎起腳趾與挺直腳背的道理。能夠豎起腳趾挺直腳背,用趾尖跳舞。趾法的運用至關重要,否則就會站不穩豎不起有入地聳天的循環之氣勢。瞭解全身各骨骼與關節,會鬆動各骨骼和關節(懸掛感,被動感,跟隨感,大帶小)。要懂得全身左右的骨骼前後上下分離及每一塊骨頭的運動和定位。知道全身每個骨骼也要練鬆。每個人的身材體形不一樣,同樣的方法擺出來的姿勢,因為骨骼的鬆緊軟硬程度也不一樣,所以不一定都是好看的,最重要的是把每根骨頭都練鬆,這樣才能擺出最好的架子。每樣舞種的全身骨骼翻圈方向不是完全一樣的,甚至一個舞曲裡就可插入許許多多的扭各種各樣翻圈的胯與全身每個關節的各種運轉。使足、胯和身體各部位骨骼的運轉多樣。例如,扭胯的方法有許多:順胯、逆胯(反胯)、撐胯、抖胯、彈胯、折胯、晃胯、擺胯等,扭胯有起伏,不單調,有各種獨立的全方位(水平面、正平面、側平面、斜平面)起伏的軟或硬的絞花正圈或反圈翻胯和出腿同步出胯或出腿同時出另一邊的胯或上身每節骨骼的各靈活轉動。扭胯功法正確的人應當練了一段時間後臀部變小, 而錯誤的扭胯功法只會使臀部越扭越大。懂得上身骨骼扭動的要領,前後的胸肋扭動的圈子定位與中心軸吻合,女子練到最後階段可以將左右的一部分意念和氣機運用在一點上,腰和胯的扭動圈子應該在中心軸的後面(除前後抖胯),才不會凸肚皮和凸肋弓。鬆骨頭的技巧坐著也可練、站著也可練,任何時候都可練,不一定要到舞廳裡才練,到處是舞蹈的天空。要認真練好各種扭骨頭的基本功,請特別注意:胸廓上圈與後頸後背的關係,獨立夾襠與小腿的關係。要鑑定一個舞者的舞姿好不好,先看一下他(她)的三部位就能知道了:後頸、腰腹、腳背。有內勁的人還能看出他(她)身上的每根骨頭是不是靈活的!欣賞世界冠軍的舞姿,首先要看天地直軸,直循環、弧軸、弧循環、以及橫循環,其次要看腳尖腳背的力度和獨立起伏運動,再看全身每根骨骼的靈活度和舞蹈時眼神和臉部表情。不要盲目學動作追求翻花樣。3、舞德的修飾。思想和心境上的修煉,只有當您把心思時刻地放在舞技上,才能保持形體在任何時間裡為最佳狀態,才會專心一致將自己的舞德與舞姿同時提升,這才是入了門的舞迷。不會走......

怎樣才能在練舞中跳好藏族舞蹈

二、從肢體動態特徵上把握舞蹈的風格特徵。 在掌握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動態後,就需要對此種只具備形式意義的外殼注入內涵了。在學習中,我們常注意在動作上下功夫,而不太強調動作內在的根據,處在一種無目的、機械空白的狀態,也就是說,沒有很好地把握舞蹈的風格特徵。筆者認為體味古老的藏族民間文化,最好能把自己置身於青藏高原上去生活,去體驗。只有這樣,民族文化意識在我們的思維內紮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現出藏族的風格內涵。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跳某個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繹某個民族的文化。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風格”上,加強對藏族文化的瞭解,感受他們的生活環境、民俗民風、宗教信仰,瞭解與該民族生存意識相關的東西。如:藏舞的動作一般都是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繞圈進行,這與其教儀軌中的“轉經”的方向一致。“鍋莊”仍保留著模擬禽獸、踏足為節、繞圈而舞。在肢體的訓練中,注意自身對舞蹈本體的肢體體驗,在心裡產生美感效應。如:我們在跳弦子舞時的審美體驗應該是,動件柔美、長袖輕佛,舞姿舒展、延綿連貫。踢踏舞是,節奏鮮明、情緒歡快、動作熱情、腳下靈活的審美意識。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把握好舞蹈具有的風格形式,還要在平常的訓練中注意對動作美的把握。另外,多欣賞演出,研究一些作品、文學以及一些發展著的舞蹈語言等。在自己的心理構築一個藏族文化的實體,體會舞姿、造型所象徵的意義,這祥我們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風格特徵就容易得多了。三、從表演技巧上藝術化處理動作節奏。 舞蹈是人體藝術。以經過排練、組織和加工的人體節奏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動作、節奏是主要表現形式。由於舞蹈是動態的藝術,它的訓練主要放在動作的姿態、節奏和質量的感覺上。也就是說,舞者身體的任何部分或某個部分造成了或長或短的節奏,動作的幅度、節奏的力度及進行移動的速度大小、強弱和快慢的不同而形成了舞蹈動作技巧。因此,加強學生身體的力量、柔韌性、控制力和耐力——即訓練為演出所必須具備的動作技巧。那我們通過對節奏、動律和姿態具有的潛力進行體會,創造性的運用和處理,就能在舞蹈表演中增強了動作的表現力。高爾基曾經說過,“藝術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豐富的感情也會陷於癱瘓”。在舞蹈中,節奏是舞蹈的力度,感情是舞蹈內容的補充。能恰當好處的處理動作節奏,標誌著舞者對肢體的把握能力達到一定的水準。如大型樂舞《珠穆朗瑪》,其中的熱巴鼓舞,整個樂舞就是在女子鼓舞和男子辮子鼓舞表演時推向高潮,女演員的熱巴鼓動作技巧簡直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不管是項鼓旋轉,還是鼓旋轉和擊鼓翻身,都是那樣的迅速、利落、乾淨、漂亮。男演員們的辮鼓舞跳的更有氣勢、更有一種野性的美,他們甩辮擊鼓,動作揮灑自如,節奏由慢至快,氣氛高潮時男子特技“躺身繃子”、“單腿吸跨轉”、“虎跳擰身平轉”等等。氣氛極為熱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藝加上濃郁的雪域風格所產生的藝術感染力。這裡包含著一連貫均衡的動作,而這些動作造型的連續是有規則、有很強的節奏性,在急速的運動過程中,要有絕對的力量控制身體。演員們正是通過處理運用這些動律、節奏和姿態來體現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舞蹈表演技能。藝術化的處理節奏動作還能夠在感情色彩極其強烈的舞蹈中,極其自然地表現出現相同的以及不同類型的感情。動作,是與宣洩生命情感和烘托氣氛緊密結合的,是舞者內心激情的物化。舞者通過節奏的強弱、長短、來表現內心的情感。優秀的舞蹈藝術家就會通過動作節奏的變化把內心的情感間接表現出來。如:《母親》運用藏族那沉緩、凝重的形體語言特點,通過藝術化的動作節奏、舞蹈造型與動態,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偉大而又平凡的母親形象。藝術化的處理動作節奏是我們......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才能跳好民族舞?
怎樣才能學好肚皮舞?
怎樣才能畫好眼線?
怎樣才能養好平安樹?
怎樣才能學好數學?
怎樣才能練好嗓子?
怎樣才能練好硬筆字?
怎樣才能學好電子商務?
怎樣才能做好調解工作?
怎樣才能跳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