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2

五戒十善具體是什麼

十善

十善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

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

殺盜淫妄。已於五戒中說。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慾。導人邪念等。

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鬥構兩頭等。

惡口者。謂言語粗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

嗔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

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

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唸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

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憍慣。致成匪類。

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於朋友則盡信。於僕使當慈愛。

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

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五戒

五戒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好生惡死。物我同然。我既愛生。物豈願死。由是思之。生可殺乎。

一切眾生。輪迴六道。隨善惡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於多劫中。互為父母。互為子女。當思拯拔。何忍殺乎。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墮落。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殺乎。

然殺生之由。起於食肉。春知如上所說因緣。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謂肉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臊臭穢。美從何來。常作不淨觀。食之當發嘔矣。

又生謂人及禽獸。蛆蟲魚蝦。蚊虻蚤蝨。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謂大者不可殺。小者可殺也。

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不與不取也。此事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之。非大聖大賢。皆所難免。

何也。以公濟私。克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忌人富貴。願人貧賤。

陽取為善之名。遇諸善事。心不認真。如設義學。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藥。不辨真假。誤人性命。

凡見急難。漠不速救。緩慢浮游。或致誤事。但取塞責了事。糜費他人錢財。於自心中。不關緊要。

如斯之類。皆名偷盜。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其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為承宗祀。不可以為快樂。徇欲忘身。

雖是己妻。貪樂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嶽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

一切眾生。從淫慾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

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

五戒十善分別是什麼?

五戒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十善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居家修行 持五戒 修十善"是什麼意思?

居士五戒“殺、盜、淫、妄、酒”,五戒的具體內容 。

一、不殺生戒

殺戒最基本的是自己不殺和不指使人殺,殺的對象主要是人或動物。

殺業成立要有三個條件,即有殺心,有殺行,被殺著死(或殺傷)。如果你光有殺心,無殺行,這殺心是不好的,但構不成殺業;如果有殺心有殺行,但對方未死傷,也構不成殺業,只是這行為本身是不好的,從戒律角度講,有破戒的意味。如果無殺心,有殺行,導致被殺者死呢?比如像開車,無意間輾死馬路上的一隻螞蟻,那因為你本身只是開車,而並未關心螞蟻的生死,也即無殺心,所以從戒律上講不算破戒。當然我並不是鼓勵人隨便開車壓死螞蟻,還是一定要儘量小心,愛護一切生靈,避免造罪。因為這還是有罪會遭惡報的,只是很小而已,比如被人無意間踩一腳什麼的。

殺戒包括傷害人或動物的一切攻擊行為。因為這些行為都會造成很大的嗔恨,並且也為諸佛菩薩一切善神所不喜。比如如果你未殺人,但你把人打殘廢了,乃至把人弄癱瘓,或者弄瞎,或者毀容,那這些行為,依據其程度,罪業可能比殺人還要重,因為這些情況下對方受的苦,以及對你的嗔恨,可能比殺了他還要大。考慮到連辱罵別人也可能遭大惡報,為佛門戒律所不允許,所以傷害行為更是戒律所不允許的。

二、不偷盜戒

不偷盜戒首先是指不可暗偷、明搶。其次,各種非法獲利行為都屬犯偷盜戒,有的甚至比單純的偷盜更嚴重。所以這個戒不一定像看上去那麼容易守,讓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1,路上揀到東西,看看周圍無人,就拿回家去,是否犯偷盜戒?

如果是真正的無主之物,取之不犯偷盜戒。但通常情況下,物品不會是真正的無主之物,只是主人一時把它丟在哪兒了。對這樣的物品,最好還是讓它放在那兒,自己在旁邊守著,等主人回來拿。如果等了一段時間沒人來拿,一個選擇是可離開,另一個選擇是可真誠出於想物歸原主又怕自己離開後被別人拿走的原因,先拿走,然後設法尋找物主。如果最終實在找不到物主,最好應上交國庫,否則若是自己用,也可以,但只要知道物主了就應立刻歸還。

至於如果是揀到東西,明知物主是誰而不還,就更是明確的犯偷盜戒了。

揀被認為的無主之物的罪業比直接偷盜小一些,果報是自己容易丟失東西。

2,經營非法行業贏利,比如賣假冒偽劣產品、或者賭博、販毒等,雖不是直接偷盜,亦犯偷盜戒。

賣假冒偽劣產品,則不但犯偷盜戒、妄語戒,而且如果賣的假冒偽劣產品損害到了人的身心,還要承擔損害人的罪責。

比如如果賣的食品,有過量農藥、或者是病肉、或者用了抗生素,或者賣的淨水不淨,這些賣的人都要承擔罪業,貪贓枉法的質檢人員也要承擔罪業。

所有以詐騙行為獲取不義之財均屬不偷盜戒所嚴禁的。

販毒,因為人吸毒不但催跨身體而且死後很可能業感地獄,所以販毒者遭的果報可能極重。

菸草業雖是合法行業,但因吸菸也對人身體非常不好,並且死後也很可能業感地獄,所以也是個極惡劣的行業。這將在下面“不飲酒戒”一段中詳述。

3,偷稅漏稅亦犯偷盜。偷的是很多其他人的錢,損害的是很多其他人的利益。

其罪業大小則要具體分析。如果是過於高稅收的國家時代,稅制本身不合理,乃至有的農民若交了稅自己得餓死,那應該是制定這種不合理稅法的人有罪,而拒不交稅的農民是無罪的。如果稅制正常,那偷稅漏稅當然是偷盜。

4,貪汙受賄亦犯偷盜戒。並且這個偷盜往往還伴隨很多其他罪業,所以危害往往更大,果報也會更大。

其罪業大小則也要具體分析。如果一位官員在一件事情上作的貢獻很大,而沒有什麼合理的獎賞,比如努力上了一個很贏利的項目,或者創新的使用了一個很好的策略,以致為國營企業或地方財政獲得了很大的額外收益,比如1億元,而根據政策獎賞卻很......

五戒十善是什麼功德

十善

十善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

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

殺盜淫妄。已於五戒中說。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慾。導人邪念等。

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鬥構兩頭等。

惡口者。謂言語粗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

嗔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

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

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唸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

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憍慣。致成匪類。

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於朋友則盡信。於僕使當慈愛。

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

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五戒

五戒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好生惡死。物我同然。我既愛生。物豈願死。由是思之。生可殺乎。

一切眾生。輪迴六道。隨善惡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於多劫中。互為父母。互為子女。當思拯拔。何忍殺乎。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墮落。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殺乎。

然殺生之由。起於食肉。春知如上所說因緣。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謂肉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臊臭穢。美從何來。常作不淨觀。食之當發嘔矣。

又生謂人及禽獸。蛆蟲魚蝦。蚊虻蚤蝨。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謂大者不可殺。小者可殺也。

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不與不取也。此事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之。非大聖大賢。皆所難免。

何也。以公濟私。克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忌人富貴。願人貧賤。

陽取為善之名。遇諸善事。心不認真。如設義學。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藥。不辨真假。誤人性命。

凡見急難。漠不速救。緩慢浮游。或致誤事。但取塞責了事。糜費他人錢財。於自心中。不關緊要。

如斯之類。皆名偷盜。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其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為承宗祀。不可以為快樂。徇欲忘身。

雖是己妻。貪樂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嶽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

一切眾生。從淫慾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

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

佛教中所說的“持五戒,修十善”具體是指什麼

居士戒、別解脫戒要修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佛教徒都要修十善,

就是十善業,其中身體做的三善業是不殺生而能夠放生、不偷盜而能夠佈施、不邪淫修梵行,語四善業是不妄語說真實語、不兩舌說和合語、不惡口說柔和、不綺語說有意義語,意三善業是不貪安住無貪心、不嗔安住無嗔心、不痴無邪見。

五戒十善是什麼意思

十善

十善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八不慳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

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

殺盜淫妄。已於五戒中說。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慾。導人邪念等。

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鬥構兩頭等。

惡口者。謂言語粗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

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

嗔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

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

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唸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

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憍慣。致成匪類。

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於朋友則盡信。於僕使當慈愛。

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

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五戒

五戒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好生惡死。物我同然。我既愛生。物豈願死。由是思之。生可殺乎。

一切眾生。輪迴六道。隨善惡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於多劫中。互為父母。互為子女。當思拯拔。何忍殺乎。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墮落。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殺乎。

然殺生之由。起於食肉。春知如上所說因緣。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謂肉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臊臭穢。美從何來。常作不淨觀。食之當發嘔矣。

又生謂人及禽獸。蛆蟲魚蝦。蚊虻蚤蝨。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謂大者不可殺。小者可殺也。

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不與不取也。此事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之。非大聖大賢。皆所難免。

何也。以公濟私。克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忌人富貴。願人貧賤。

陽取為善之名。遇諸善事。心不認真。如設義學。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藥。不辨真假。誤人性命。

凡見急難。漠不速救。緩慢浮游。或致誤事。但取塞責了事。糜費他人錢財。於自心中。不關緊要。

如斯之類。皆名偷盜。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其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為承宗祀。不可以為快樂。徇欲忘身。

雖是己妻。貪樂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嶽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

一切眾生。從淫慾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

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

五戒十善指的是什麼

您好 很高興為您解答。

【五戒】

梵語pan~ca s/i^la^ni。指五種制戒。(一)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種制戒。即:(一)殺生,(二)偷盜(不與取),(三)邪淫(非梵行),(四)妄語(虛誑語),(五)飲酒。又作優婆塞五戒、優婆塞戒。在小乘經量部中,受三歸依即成優婆塞,准許五戒分別受持;說一切有部則須先受三歸依,後具受五戒,始名優婆塞,故不許五戒分別受持。五戒之中,前四戒屬性戒,於有情之境發得;後一戒屬遮戒,於非情之境發得。又前三戒防身,第四戒防口,第五戒通防身、口,護前四戒。我國古來以五戒配列於仁、義、禮、智、信五常,復以不殺配東方,不盜配北方,不邪淫配西方,不飲酒配南方,不妄語配中央。〔雜阿含經卷三十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毗尼母經卷一、大智度論卷十三、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俱舍論卷十四、仁王護國般若經疏卷二、摩訶止觀卷六之上〕

(二)亦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種制戒。即:(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五)飲酒。然此五戒之中,第四戒總攝口業之惡,蓋由十惡之說轉來者。灌頂經卷一、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四天王經等皆舉此說。

(三)為在家菩薩所受持之五種制戒。即禁絕:(一)奪生命,(二)不與取,(三)虛妄語,(四)欲邪行,(五)邪見等。大日經卷六受方便學處品、大日經疏卷十八等說之。即於通途之五戒中,除去飲酒戒,另加邪見戒。〔雜阿含經卷三十一、增一阿含經卷七、優婆塞戒經卷六、優婆塞五戒相經、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四〕

【十善十惡】

十善即十善業,梵語das/akus/ala-karma^ni。乃身口意三業中所行之十種善行為。又作十善業道、十善道、十善根本業道、十白業道。反之,身口意所行之十種惡行為,稱為十惡,又作十不善業道(梵das/a^kus/ala -karma-patha^ni )、十惡業道、十不善根本業道、十黑業道。即:(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妄語。 (五)兩舌,即說離間語、破語。(六)惡口,即惡語、惡罵。(七)綺語,即雜穢語、非應語、散語、無義語。乃從染心所發者。(八)貪慾,即貪愛、貪取、慳貪。(九)嗔恚。(十)邪見,即愚痴。離以上十惡,則為十善。依此順序,屬身業者三,屬口業者四,屬意業者三,稱為‘身三、口四、意三’。除意三外之七支,稱為七支業(口四亦稱語四)。造業之經過可分為加行、根本與後起三個階段,此十業道屬根本者,故立為根本業道。

十善十惡之說,見於大、小乘諸多經典,阿含經謂行十善將生人天世界,行十惡則墮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說一切有部等部派對十善十惡之果報分為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加以解釋,因行十惡而墮三惡道者,為異熟果;因殺生業而致多病短命者,為等流果;因殺生業而遇霜雹、塵穢等害者,為增上果。

佛教中的持五戒修十善指的是什麼??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

佛教中的五戒十善

是一樣的。貪慾就是貪,嗔恚就是嗔,邪見即是愚痴,痴。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五戒十善是人天福報的因。持五戒行十善到上上品,命終可生天。做到中上品,來世能得人身。

南無阿彌陀佛

什麼是五戒,十善,六度?

五戒: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十善: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不惡口 不兩舌 不綺語 不貪 不嗔,不痴。佛法主要是修清淨心,靜坐幫助你去除煩惱,幫助你心清淨。 以下是幫你彙集的唸佛開示:

我們唸佛人靜坐,就跟止靜一樣,還是念佛——或者口裡頭默唸,金剛持;或者完全默唸,心裡念,用這種方法,這就是淨念相繼。

我們唸佛人靜坐,不是盤腿面壁,盤腿面壁坐在那裡是做個樣子。

唸佛人,熱鬧場中一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口不念心念,不妨礙。這個法門在用功上沒有障礙,行住坐臥都可以念,躺在床上也能念,方便1 今天這個世界動亂,為什麼大家看不清楚?因為自己心也在動,自己貪生怕死,有生死這個心在。 2 佛門講“了生死”,了是明瞭,你徹底明瞭生死的真相,你就不會貪生,也不會怕死。 3 貪生怕死,是妄念,是妄想。六道凡夫活在妄想當中,這是很苦的事情!唸佛人總要記住,決定不貪生怕死。 4 實在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愈早愈好,要知道,這個世間太苦,沒有絲毫值得留戀的。特別是修淨土法門的同修,如果還留戀這個世間,如何能往生? 5 有多少唸佛的人,嘴巴上講信,心裡不相信;他說他願意往生,真的叫他往生,他又貪生怕死,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 6 臨命終時貪生怕死,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一個很錯誤的觀念,為什麼?因為往生是真正的永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 7 生死從哪裡來?生死是從緣起,是你自己變現的。因為你貪生怕死,死就現在面前,你就恐怖了。 8 真正念佛人,臨終時心地清淨,不驚不怖;一般人在臨終時迷惑顛倒,神智不清,非常恐怖,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他不明瞭生死的真相,貪生怕死。 1 《禮記》一開頭,聖人就教給我們“傲不可長”,儒家講的是世間法,那是伏煩惱。佛家要出三界,決定要斷煩惱。煩惱從哪裡斷起?從傲慢的習氣先斷起。所以佛法的修學,首先要把驕慢的習氣斷盡,然後才有資格學道。 2 傲慢的習氣斷了,心清淨了,對人才會有恭敬心,才真正做到自卑而尊人,這才成為一個法器,才能接受甚深之法。甚深之法是如來平等性法,有一絲毫傲慢,有見思煩惱,這決定不是個法器。 3 見思煩惱,思惑裡面,貪嗔痴慢疑,你有一條就不能成就。不但一般佛法你不能成就,你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是真的!你念佛,你還在世間貪財、貪名、貪利,你能去得了嗎? 4 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有貪心,那裡股票漲價,你要賺錢,你怎麼去得了?你兒孫很多,還沒跟他們見面,還沒交代清楚,阿彌陀佛可不會等你!你有嗔恚,這個人過去對不起我,我還沒報復他,你怎麼能去? 5 貪嗔痴慢疑,統統是往生的大障礙,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東西統統不可以有,這叫習氣,這叫煩惱,這叫業障! 6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業障很重”,是的,業障很重,業障重的人不能往生!希望這一句佛號把你所有的業障統統消掉,貪嗔痴慢疑的念頭一起來,馬上轉變成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 7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必須要念得熟,念念當中這佛號起現行,貪嗔痴慢念念減少,這個就功夫得力,這就是好境界。 8 一天念十萬聲佛號,還是起貪嗔痴慢,那個沒用處的,那就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唸佛只是口善,意不善,不能往生! 1 我們每天聽經、讀經,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斷疑生信。如果你已經相信了,決定沒有絲毫懷疑,這個經教就不要了。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專修專弘,一句佛號唸到底。 2 往年印光大師的唸佛堂,就是一句佛號。起香的時候念一遍《彌陀經》,那是為什麼?為了攝心。在進唸佛堂之前,心是散亂的,一卷《彌陀經》念下來收心,意思在此地。 3 如果心清淨,心不散亂,連這一卷《彌陀......

相關問題答案
五戒十善是什麼?
五代十國是什麼意思 ?
五戒十善分別指什麼?
萬曆十五年講的是什麼?
五月二十二是什麼星座?
五月二十幾是什麼星座?
五日二十一是什麼星座?
五月二十日是什麼日子?
結果五十年是什麼婚?
五十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