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表達形式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古詩的形式有哪些各寫一首詩

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標準給多種多樣的詩歌大致分以下形式:

① 按內容性質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等。 ② 按語言格式的不同,可分為:歌謠(民歌、民謠、兒歌、童謠)、楚辭、格律詩、自由詩等。

③ 按歷史發展的順序,可分為:古體詩、新體詩、近體詩、新詩等。

④ 按題材的不同,可分為:詠史詩、軍旅詩、山水詩、田園詩、鄉土詩、城市詩等。

⑤ 按與其它體裁相結合的不同,可分為:散文詩、寓言詩、童話詩、謎語詩、賦、駢文、詩體小說、詩劇等。

⑥ 按篇幅長短可分為:長篇敘事詩、小詩、微型小詩等。

形式,即體式,指詩歌的語言結構的組合方式,它是為內容服務的,有時奇妙的形式能夠造成特殊的藝術效果,有助於讀者理解詩意、加深印象。朱光潛先生認為:“詩的實質是語言所表現的情思,形式是情思所流露的語言。”語言是表現思想感情的工具,語言形式實際上也是詩人思想性格的外化,是詩人的一種生命形式。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會的人,人的思想性格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因此,詩歌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詩歌鑑賞的表達方式有幾種,是什麼?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詩歌中沒有“說明”這一種)。

★詩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哪些

詩歌的主要表現形式。古體詩

亦稱古詩古風。是和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產生較早。每篇句數可多可少,每句字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各體,後世使用五、七言的較多。用字沒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韻比較自由,可以句句押韻,可以隔句押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幾句一換韻,從用對仗說,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古體詩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唐代。唐人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受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這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後人沿襲唐人的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們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近體詩

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庸人為了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別,故名之為近體詩,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體詩相對而言的。近體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每首詩句數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詩的字數固定夕,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句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各聯必須對仗)。與古體詩相比,形式更為整齊,節奏更為和諧,但限制也更多。近體詩分律詩和絕句兩種。格律詩

詩歌的一種。形式有一定的規格,音韻有一定的規律,如果有變化,須按一定的格式也就是說,在格律詩裡,每句有一定的音節,每節(或段)有一定的句子和行數(也有整首不分段的)。這種詩要押韻或者行行押韻,或者交錯押韻,或者整首押一個韻,或者按一定的格式換韻.總之,這種詩在表現形態上有一定的格式。格律詩古今中外都有。中國古典格律詩一般指律詩和絕句,常見的形式有五、七言絕句和律詩。詞、曲每調的詞牌、曲牌及段數、句數、字數、句式、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因而也可稱為格律詩。歐洲的格律詩大體是一句一行或一句兩行,每節有一定的行數,每行有一定的字數、頓數,起韻、押韻、換韻都有一定的規律。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有嚴格的格律。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每首八句。按字數可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律。此外,還有排律。律詩的聲韻規定不論五律、七律和徘律,都必須一韻到底,而且不許領韻通押。押韻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韻。第一句是否押韻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韻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韻的居多。同時,律詩平仄的排列也有嚴格規定,還要求對仗。律詩的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領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其中額聯和頸聯要求必須對仗。對仗就是對偶,如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方位詞對方位詞等。絕句

詩體名。每首四句,等於律詩的減半所以也叫截句斷句。產生於南北朝,興盛於唐代常見的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簡稱五絕、七絕,分為古絕句和近體絕句兩種。古絕句是古體詩的一種,不講究平仄、粘對押韻可平可仄。這種絕句出現較早,南朝陳徐陵編的《玉臺新詠》 裡,就收有《 古絕句四首》 。後來也有人寫作,如李白《 靜夜思》 《 山中問答》 等。近體絕句是近體詩的一種,通常稱律絕,要求按格律規定運用平仄,講究粘對,並限押平聲韻。至於對仗,律絕不像律詩那樣嚴格,用與否,部分用還是全用,都是自由的。這種絕句是律詩興起後才有的,如王之換的《登鶴雀樓》 、賀知章的《 回鄉偶書》 .排律

律詩的一種。它是按照一般律詩的格式加以鋪排延長而成,故稱排律,又叫長律。排律和一般律詩一樣,要嚴格遵守平仄、對仗、押韻等規則,但它不限於四韻,每首最短五韻十句,多的長達5 。韻(l00 句)甚至100 韻(200 句)。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用對仗各句間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對的格式。由於限制過多,容易顯得堆砌死板,歷來極少名篇。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極少,五言排律由漢魏六朝五言古詩演化而來。南朝宋時謝靈運......

詩歌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例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詩歌從水中月景寫起,生動地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3.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詩的後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

4.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古詩的類型有哪些

一、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蹟。

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

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鑑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誌:

標題中有古蹟、古人名,或在古蹟、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蹟、古人後加“懷古”、“詠懷”等。

二、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徵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託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三、寫景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於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4.山水田園詩得住題:

①歸隱田園,鍾情山水;②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③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閒適情調,表達自己決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品格。

四、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於戰爭頻仍,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於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1.形式標誌:題目中朵出現“塞”、“徵”、“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從軍行》等;

2.基本主題:

建立功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3.分析重點:鑑賞邊塞詩要結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詩歌創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麼,抒發的哪一類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徵的景物和富有戰爭特徵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徵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託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鑑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行旅詩:主要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閨怨詩: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現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嚮往。

六、送別詩

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

相關問題答案
詩的表達形式有哪些?
舞蹈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詩歌表達方式有哪些?
散文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古詩的表達技巧有哪些?
實踐的具體形式有哪些?
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股東的出資形式有哪些?
語文的表達方法有哪些?
企業的組織形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