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自勉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蒲松齡落第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

對聯背景:

此為蒲松齡落第自勉聯。 蒲松齡少時幾次赴考都名落孫山,於是憤而放棄科舉轉而著文。為激勵自己,書一聯刻於銅鎮尺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文學家,山東省淄川縣(現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

蒲松齡自幼聰慧好學,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裡。補博士弟子員。但後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幾近40年,直至7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他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然坎坷的遭遇和長期艱辛的生活使他加深了對當時政治的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社會弊端的認識和了解,為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畢一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是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後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餘種,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

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計有文集13卷400餘篇;詩集6卷1000餘首;詞1卷100餘闋;戲本3出(考詞九轉貨郎兒、鍾妹慶壽、鬧館);俚曲14種(牆頭記、姑婦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魘殃、琴瑟樂、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醜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增補幸雲曲),以及《農桑經》、《日用俗字》、《省身語錄》、《藥崇書》、《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多種雜著,總近200萬言。

有志竟成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名叫耿弇,他看見郡官騎馬試劍,樣子很威武,就立志將來要當一位馳騁疆場,功業彪炳的大將軍。後來,他聽說劉秀在北方要招募軍隊,就跑去投效,替劉秀打了許多場勝仗,建立了不少汗馬功勞。有一天,劉秀派耿弇去攻打張步。在當時,張步的軍隊實力相當雄厚、兵多將廣,非常難對付。張步聽說耿弇要帶兵來打他儲就在幾處重要關口布下了層層的兵力,準備痛擊。可是耿弇所帶領的軍隊才花了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把張步的部隊打得落花流水。

張步一看大勢不妙,親自率領了大批精兵來戰耿弇。就在兩軍交戰的時候,耿弇的右腿被敵箭射傷,血流如注,非常的疼。耿弇的部下勸耿弇說:「張步現在兵力很強,我們不如先退守後方療傷,等到主上的援兵來了後,再一起出擊。」耿弇搖著頭說:「那怎麼行!我們應該是要準備酒菜迎接主上,怎麼能把沒有殲滅的敵人留給主上來傷腦筋呢!」於是,耿弇又率領軍隊......

對蒲松齡落第自勉聯的啟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則風傳為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作的“自勉聯”,雖不能說家喻戶曉,知名度確是很高的。它在1981年第7期的《貴州青年》上一露臉,即為《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等全國數十家報刊爭相轉引。尤為滑稽的是,它在《旅遊天府》刊發的一曲救人性命的讚歌中還曾戲劇性地被“超前”用作一次相當於“健心寶”、“礪志丹”的小道具:話說1962年10月,文壇巨擘郭沫若遊覽普陀山焚香洞,偶然遇到一位名叫李真真的女青年,她三次高考落榜,愛情又遭挫折,決心了卻一生,“魂歸普陀”。郭老細心開導她拋棄輕生之念,開創新的生活,當即奮筆疾書“蒲松齡落第自勉聯”以贈。此文很快為古道熱腸的《讀者文摘》轉載,各地報刊更是景從響應地廣為傳揚,當然也就又一次給“自勉聯”插上了翅膀。

然而,若感謝蒲松齡與郭沫若二位先賢,他倆卻定會深感愧怍和莫名其妙。因為,蒲公根本不曾撰此自勉聯,絕不肯將他人作品據為己有,沽名釣譽;而治學嚴謹的郭公也絕不可能在此聯尚未誕生的十幾年前就獨具慧目地“預見”了它,並不加考證地引用它。事實上,這副對聯出自貴州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顏邁先生之手,作於1980年。顏君頗幽默,他自知人微文賤,便在熱情推出這副對聯的文章中精心為之策劃個顯赫的“出處”:蒲松齡雖胸有奇才,卻屢試不第,遂憤而棄業,肆力為古文,曾在案頭鎮紙銅條上刻一聯以自勉,云云。談及這副對聯的創作過程及其問世後的轟動效應時,作者不免掩口葫蘆:“這正是蒲松齡拿別人編聊齋,我則拿蒲松齡編聊齋,有趣的是稍後不久,又有人拿我編的聊齋去為郭沫若編聊齋了。”

真是一出精彩的小喜劇!

顏邁先生所作自勉聯對仗工整,音韻鏗鏘,大氣磅礴,神采飛揚,確實給人以戰勝艱難、奮勇進取的鼓舞與力量,也給人以美的享受,無愧為一件膾炙人口的傑作,理應不脛而走,不翼而飛。然而,顏君當初若不“拿蒲松齡編聊齋”,為其作品撲朔迷離地貼上個“名牌”標籤,這種凡人的筆墨也會炒得那般火爆麼?也會演繹得那般神奇麼?這是很發人深思的事情。尤其令人長嘆的是,時下“厚黑學”盛行,諢名“顏厚”者多多。“厚黑學”的創始人李宗吾先生說:厚黑學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臉皮“厚如城牆”,心腸“黑如煤炭”;第二步是臉皮“厚而硬”(堅不可摧),心腸“黑而亮”(心腸漆黑,招牌透亮);第三步是臉皮“厚而無形”,心腸“黑而無色”。依李氏之見,這第三步乃出神入化的“止境”,很不容易達到。但今日的“顏厚”們卻爭先恐後地達到了(只可惜李宗吾先生英年早逝,未能親自為此類厚黑英才頒發證書)。終成正果的“顏厚”們精於製造五花八門的“名牌”或“名人”效應,狂售其奸,騙取榮華,獵取富貴,但絕對不會去幹顏邁先生那種枉編聊齋、白白斷送掉一副名聯的知識產權的蠢事!

此之謂“摩登智慧”。咄咄!

秦二關終歸楚,,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原話是這樣說的嗎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落第自勉。

這是一副勵志對聯, 主要就是以「項羽滅秦」和「勾踐破吳」兩件史事,說明有志者, 事竟成 和苦心人天不負。

蒲松齡的自勉聯的意思?

蒲松齡落第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譯文:有志向的人,做事都會成功,就像項羽破釜沉舟,最終的百二秦關都歸於楚;苦心人,天也不會辜負他,就像勾踐臥薪嚐膽,僅以三千越甲,吞併了吳國。

意思是:

有志氣的人,事業最終一定完成,破釜沉舟,秦朝幾百裡的土地最終都被楚國攻下;那些受了苦而不該其志的人,臥薪嚐膽,越過三千兵馬也可以吞併吳國。

義為:有志氣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破釜沉舟,(就像項羽)秦朝幾百裡的土地最終都被(他)楚國攻下.那些受了苦而不該其志的人,臥薪嚐膽,(就像勾踐)越過三千兵馬也可以吞併吳國。

這裡用了兩個典故,一是破釜沉舟的典故,一是勾踐滅吳的典故.意思是說人應該堅持到底,不應該被困難嚇倒 。

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個有志者,一個苦心人。

《蒲松齡落第自勉聯》存疑

樓主的疑問可以理解.不過其實這幅對聯是很工整的.

百二就是一百二十的簡稱,如果反過來就成了二百了,差了五十,樓主大概就是這樣認為的吧?

弧下兩聯中的數字都是先百位後十位,所以沒有弄錯的.

清代作家蒲松齡落第後,情緒一度低落,但他落第不落志,下決心另闢蹊徑幹一番事業,他寫了一副自勉聯:“

A

求一首自勉的詩

自勉詩最經典的莫過於蒲松齡的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個已經無可超越耿。如果不想用,另附兩首

萬事艱辛全不顧,

唯有攀登腳步勤。

宏志沖天氣霄漢,

不負八尺男兒軀。

少年正值奮發時,

老了哪有幾人來?

人生樂事莫如此,

汗水曾是虹前雨

蒲松齡的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意思是:

有志氣的人,事業最終一定完成,破釜沉舟,秦朝幾百裡的土地最終都被楚國攻下;那些受了苦而揣該其志的人,臥薪嚐膽,越過三千兵馬也可以吞併吳國。

相關問題答案
落第自勉是什麼意思?
自考是什麼意思?
舉槍自戕是什麼意思?
落葉喬木是什麼意思?
自愚是什麼意思?
政府的自利是什麼意思?
第三宮是什麼意思?
欣然自得是什麼意思?
要沉澱自己是什麼意思?
關愛自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