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譽為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李白被譽為什麼

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杜甫是“詩聖”。

唐代詩人李白被譽為什麼?

李白的詩作,人盡皆知. 被譽為"詩仙". 且李白喜好飲酒作詩. 也可稱"酒仙"歷史上都稱杜康為"酒仙", 不過冠之李白也並不為過.飲酒,作詩,頗有雅興. 得志與不得志,都盡在一壺酒,筆下寥寥幾句琺 世間愛恨情仇皆矣.

李白被後人譽為什麼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唐代李白被後人譽為什麼?

詩仙李白

杜甫詩聖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辭親遠遊”,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範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詩人。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期。

李白是誰啊?他被譽為什麼?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 【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性別男, 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託可馬克),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於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今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但是,兩種說法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 【詳細生平】 一、好任俠,喜縱橫 李白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於西域的碎葉,五歲時隨家人定居於昌隆(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 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 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於眠山,潛心學習,多年不進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裡,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最後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 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於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冶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的夫人是許氏,許氏死後續宗氏為妻。他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許氏生的。子名:伯禽,......

請問李白被稱為詩仙,還有哪些詩人被譽為詩鬼什麼等等的?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他的詩今存900多首,如《樑甫吟》、、《俠客行》、《行路難》、《古風》、《夢遊天姥吟留別》等。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他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這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他還擅長運用極度的誇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等詩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稱為“詩聖”。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他一生寫下了1000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杜甫詩歌的風格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裡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卻極見功力。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傑出的詩人、畫家。他在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常常以佛理和山水寄託懷抱,也反映在他的詩歌創作上,因此後人稱他為“詩佛”。他的詩今存400多首。其中的山水田園詩主要是寫他隱居終南、輞川的閒適生活和山水風光。無論是雄奇壯闊的景象,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還是細緻入微的自然物態,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對大自然敏銳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聲音和動態,或素描,或刻畫,揮灑自如,意境獨到。古人概括王詩藝術特色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語言則清新凝鍊,樸素中見華採。 李賀(790-816),字長吉。晚唐詩人。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今存詩242首。他的詩作有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的,如《秦王飲酒》、《猛虎行》、《金銅仙人辭漢歌》;有發憤抒情的,如《開愁歌》、《致酒行》、《浩歌》等;有寫神仙鬼魅的,如《夢天》、《天上謠》、《古悠悠行》等;有詠物等其他題材的,如《李憑箜篌引》、《馬詩二十三首》等。李賀詩的藝術特色是想象力非常豐富奇特,句鍛字煉,色彩瑰麗。如“羲和敲日玻璃聲”、“酒酣喝月使倒行”、“銀浦流雲學水聲”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據統計,他的作品中出現“死”字20多個,“老”字50多個。尤其是寫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讓人感到幽靈出沒,陰森可怖。因此,後人稱李賀為“詩鬼”。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朝傑出的詩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後遷居下圭阝(...因有“惟有詩魔降不得,每逢風月一閒吟”的佳句,後人便以“詩魔”稱之。...

李白被譽為什麼

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杜甫是“詩聖”。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縣)。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詩豪邁瑰麗,詩裡有突破現實的幻想, 也有對當時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對政治黑暗的抨擊。

李白被譽為?為什麼

李白被譽為“詩仙”

矛盾與浪漫,是李白被譽為“詩仙”的主要原因。

1、李白在對社會不滿及個人不得志的矛盾中堅持浪漫,以對生活嚮往的浪漫去對抗矛盾,這種激烈的碰撞是驚心動魄的。

2、李白在酒的世界裡忘記傷痛,得到片刻放鬆。於是我們看到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自得;看到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丹灑脫;更有“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的狂放。

3、然而,“但願長醉不願醒”只是一種願望,“與爾同銷萬古愁”也只是“舉杯消愁愁復愁”。但李白知道醉酒之樂是短暫的,於事無補的,可是如果不醉,就連這短暫的快樂也沒有了。因此,李白就這樣在理想與現實,酒醉與清醒之間徘徊,也留下了許許多多飲酒的詩句。

相關問題答案
李白被譽為什麼?
杜甫和李白被稱為什麼?
李白被稱為什麼?
李賀被譽為什麼?
李白被稱為什麼 20分?
扁鵲被譽為什麼?
蘇州被譽為什麼?
桃花被譽為什麼?
木偶奇遇記被譽為什麼?
駱駝祥子被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