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看待轉基因食品?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如何正確看待轉基因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植物——抗除草劑轉基因菸草在美國問世。從此,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得以迅速推廣,2004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達到創紀錄的8100萬公頃。轉基因食品近年來也陸續擺到了超市的貨架上,但從世界範圍來看,它們沒有像期待的那樣受到消費者的普遍青睞。歸根結底,人們對這類高技術食品的安全性還心存疑慮。

轉基因食品可謂“生不逢時”。近些年來,隨著瘋牛病、“二噁英”汙染、口蹄疫、禽流感等一連串事件的出現,各國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空前提高。在對轉基因食品不甚瞭解的情況下,許多人對它產生本能的偏見以至於排斥實屬正常。不過,對轉基因食品“談虎色變”卻大可不必。

轉基因食品是一種通過基因技術加入了外來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比如,北極魚類體內的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科學家將它抽出,植入到西紅柿裡,於是就製造出新品種的耐寒西紅柿。

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物1993年投放美國市場後的10多年來,美國2億多消費者食用的轉基因食品已增加到近4000種,至今沒有發生過轉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事件。反觀一些非轉基因食品,其安全記錄並非盡如人意。由於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傳統作物的食品卻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儘管如此,不少國家的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依然疑慮重重。調查顯示,70%的歐洲人不想吃轉基因食品。加拿大最近進行的調查也表明,92%的國民仍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危害表示擔憂。

許多人擔心,吃了轉基因食品之後,動植物的基因會轉移到人體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幾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論基因來源如何,構成基因的遺傳物質DNA在進入人體後,都會被酶分解,不會將外來遺傳信息帶到人的基因組中。專家認為,由於轉基因食物在投入市場前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因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人們還害怕轉基因食品會對生態產生破壞。比如說,轉基因作物中的外源性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劑、抗病和抗蟲等基因,可能會隨花粉轉移到鄰近野生作物中,使自然界出現抗逆性較強的雜草;同時,抗蟲轉基因不僅可能殺滅益蟲,還會使害蟲的抗藥性更強,變得更加難以殺滅。但許多科學家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轉基因技術作為一種尖端生物新技術,在提高糧食產量、減少農藥使用、生產含有更多營養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有巨大潛力。如今,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其耐旱、抗寒、耐鹽鹼、抗病等諸多特性都超過普通作物。

正因為如此,各國目前都在抓緊進行轉基因技術的研究開發,轉基因作物正在全球範圍內逐步普及。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獲取服務”機構統計,2004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比2003年增加了20%。目前,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過5萬公頃的國家有14個,其中72%的轉基因產品集中在美國。轉基因產品約佔美國農業和食品出口的35%,年出口價值約為120億美元。可以說,轉基因正悄然引發一場“農業革命”,那些動手早的國家無疑會處於領先位置。

發展轉基因技術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一些專家指出,對轉基因食品的擔憂固然需要正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對生態的影響等也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更應該以科學和理性的態度來對待轉基因食品,而不是一味害怕,簡單說“不”。從長遠來看,對一種新技術採取極端姿態並不明智,而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轉基因技術領域存在的問題,使這種新技術更大限度地造福人類。

對轉基因食品的觀點如題 謝謝了

我是一個生物生,這個問題其實我在一年前就有想過!就我的意見,看待轉基因食品應該從辨證的角度出發,因為轉基因食品是把雙刃劍!從好的角度來說,轉基因食品算是新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補充人體內缺少的氨基酸,維生素等,應該說是新型的營養品;從不足的角度來說,由於現在對轉基因食品的瞭解與研究其實還是處於表面的狀態,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有潛移的影響還得靠時間去驗證,而且也不能保證轉基因食品對所有人群都適用!因此,在選擇時儘量採取謹慎的態度!其實,一直最受關注的就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而這個問題還是得靠各方面的合作才好:科學方面,飲食方面,醫學方面等等!相信在未來的幾年裡,世界會找到更安全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注:因為是自己寫的,可能有些不專業!)

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

上述的權威機構都對轉基因食品持肯定態度,認為經過國家批准的轉基因食品經過了科學實驗,是安全的,所以我支持轉基因食品。

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

時代長遠自然發展--不是必須!

若當下看做必然?哪能排除當下急功近利之士打著科學旗號吹鬍呢?

何況昔日愛因斯坦名言道來:

“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臺”!

如何正確看待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既不是天使更不是魔鬼,它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產物,就像核發電技術一樣,核能利用的好處是清潔、廉價,可一旦失控就會出現更大的災難,人類不能因為它危險,就不發展核技術,而是通過核事故的教訓,找到解決安全運行的可靠辦法。

同樣道理轉基因食品原料的特點,就是產量高,成本低,病害少。

任何一項科學技術,既然優點顯著必定就會有同等量的缺陷,據東北的農民說豬和雞吃了轉基因食料後,產仔和產蛋率都有下降,我又問他,產後的豬崽和孵出的小雞,抗病能力與不吃轉基因食料的豬崽雞崽相比那個更好?他一臉茫然,說沒有誰做個這樣的比較。

通過這樣的實例說明,大多數中國人判斷轉基因技術優劣所採有的方式,人云亦云,不會去證實別人的論斷是否可靠。

根據這個道理,有人說食用轉基因食品後,人的受孕率也降低,那嗎,低受孕率的嬰兒是不是患先天遺傳疾病的機率也少於其它嬰兒呢,或者食用轉基因食品後,所產的下一代的智商會不會更高呢,都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來證明。

如果是這樣,人們拒絕轉基因食品,豈不是錯過良機?其實人們不能準確預測未來,但是未來的發展一定是會更有利於人類。

過去接觸戰爭年代的老同志較多,他們的講述給我留下一個至今解不開的迷,當時彈雨紛飛,越是膽小怕死的戰士死亡率越高,反而,不怕死作戰勇敢的生存率到高,加上作戰經驗,逐漸離開衝鋒一線,另當別論。

總之,轉基因事物我們還不能斷定它的未來結果的時候,採取的態度就是積極應對,向老兵那樣有一種不怕死的精神,反正人的壽命也不到3萬天,減少個1%也無所謂。

如何辯證的看待轉基因食品,從馬克思理論

風水其實不分國界的

史蒂芬·斯金納先生寫了一本關於風水的書,要我為此說兩句話。風水術,又名堪輿之學,在《四庫全書》中歸於“數術類”,與各種看相、占卜術等歸於一類。具體講就是建造陰陽二宅之術(陰宅指建造墳墓,陽宅指建造居室)。自三國時管輅,晉代郭璞倡導相地之術後,王公貴族趨之若鶩,但也有呂才等對此作了深刻的批判。

但是,要正確評價“風水術”,仍應該從頭說起。這也正是本書作者史蒂芬·斯金納先生並不清楚的歷史。

自然的規律和社會的規律是不一樣的。但是當人們剛剛掌握了初步的自然規律後,就想用來解釋社會和人生,這樣把樸素的自然觀任意發揮的結果是:產生了迷信。

說起迷信,人們立刻就想到了占卜和算命。實際上在古代占卜與數學是同時起源的,再有就是陰陽五行也是原始人類在觀察自然總結出來的樸素的自然觀。但是發展到後來就分道揚鑣了,一方面發展為真正的科學,另一方面則發展成為形形色色的算命術,這在古代形成一類名叫“數術”的“學問”。

大家都看過衛星實況轉播的世界盃足球賽,在足球賽一開始,還有一個儀式,那就是由主裁判拋起一個錢幣,由雙方隊長猜正背面而決定發球權或進攻方向。擲錢,這是人類更為古老的一種文化———占卜術,但遠古時代的錢幣不是金屬幣,而是貝殼。由於初民未能掌握自然規律,為了推測狩獵、遊牧、戰爭的成敗、勝負,就要進行占卜。原始的錢幣———貝殼落地時有兩種可能:覆或仰。覆為陽(單),仰為陰(雙),如果各用一個符號表示,就可以進行占卜。用類似的方式,就產生了—和--兩種符號。在這兩種符號的基礎上,產生了八卦。八卦與原始的樸素的自然觀相附會,就分別成了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類事物的象徵。為了解決社會中千變萬化的現象,八種卦象似乎又太簡單了,於是就發展成六十四卦,這就有了《周易》。它本是一部古代卜筮用的書,可是現在卻成為熱門話題。

我們常常把兒童識不識數當作智力發展的尺度,人類智能的發展,也是由數和形開始的。首先是計數法,世界各民族使用的都是十進制計數法,這是因為人類自身的計數器———十個手指造成的,這是最靈巧的計算工具。各國的數字符號雖然各有不同,但究其本源大都是手指的象形,今天世界通用的數碼是阿拉伯數碼,即1234567890。另外,還有十二進位的計數法,這主要是由天文學的發展引起的,一年之間月亮圓缺十二次,所以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就是在現代歐洲,有些商品計數還是十二進位的,例如12支鉛筆是一打,而12打又叫一羅(144支)。許多國家的文字中11和12都是另有其字的,如英文中的ELEVEN(11)和TWELVE(12)等就是。在中國文字中,除了一二三四等,還有另外兩套計數文字,即天干和地支:

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支: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在中國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分別用子、醜、寅、卯、……來表示,而在西方則把一晝夜分為兩個12小時,即24小時為一天。半夜0點是子時,中午12點是午時。

將天干和地支配合各按次序排列兩兩組合起來,就有“甲子”、“乙丑”、……直到“壬戌”、“癸亥”,一共是不重複的六十組。我國最早用來記日,後來用來記年,這是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已經使用的“干支”法。並且一直延用到現在,例如1983年就是癸亥年,而1984年又要從頭開始是甲子年了,2003年是癸未年。這是六十進位制。

人類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總結規律。世界萬物是什麼構成的?是按什......

轉基因食品的利與弊怎麼樣?

轉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它生物物種上,使其出現原物種不具有的性狀或產物,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通過這種技術人類可以獲得更符合要求的食品品質.

■轉基因食品分為四類:

第一類,植物性轉基因食品。這類食品比較多。如,麵包生產需要高蛋白質含量的小麥,而目前小麥品種含高蛋白質較低,將高效的蛋白基因轉入小麥,將會使做成的麵包具有更好的烘烤性能。

第二類,動物性轉基因食品。如在豬的基因組中轉入人的生長素基因,豬的生長速度增加了一倍,豬肉質量大大提高,現在這樣的豬肉已在澳大利亞被批准登上餐桌。

第三類,轉基因微生物食品。如生產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從殺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現在利用轉基因微生物已能夠使凝乳酶在體外大量產生,避免了小牛的無辜死亡,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第四類,轉基因特殊食品。如科學家利用生物遺傳工程,將普通的蔬菜、水果、糧食等農作物,變成能預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

最早提出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人是英國的阿伯丁羅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發現,幼鼠食用轉基因土豆後,會使內臟和免疫系統受損。這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關注。隨即,英國皇家學會對這份報告進行了審查,於1999年5月宣佈此項研究“充滿漏洞”。

更多的科學家用實驗表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首先,任何一種轉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試驗,國家和政府都制訂了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另外,傳統的作物在種植的時候農民也會使用農藥來保證質量,而有些轉基因食品無非是注入了抗病蟲的基因以達到甚至超過噴灑農藥的效果。還有,一種食品會不會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體內有沒有受體和能不能被代謝,轉化的基因是經過篩選的、作用明確的,所以轉基因成分不會在人體內積累,也就不會有害。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答: 直到目前為止,轉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場前都沒有經過長遠的安全評估,人類長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學界對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沒有共識。

·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及經濟合作組織這些國際權威機構都表示,人工移植外來基因可能令生物產生“非預期後果”。即是說我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足夠的科學手段去評估轉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風險。

·國際消費者聯會(成員包括全球 115個國家的250個消費者組織)表示“現時沒有一個政府或聯合國組織會聲稱轉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我國對轉基因食品有嚴格的控制機制。早在1993年,國家科委就頒佈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指導全國性的基因工程開發和研究;2002年4月國家衛生部頒佈了《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轉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營養質量評價、申報與審批以及標識,未經衛生部審查批准的轉基因食品不得生產或者進口,也不得用作食品或食品原料;轉基因食品應當符合《食品衛生法》及其有關法規、規章、標準的規定,不得對人體造成急性、慢性或其他潛在性健康危害。在我國,凡是轉基因食品,強制要求在顯著位置標示。

科學看待轉基因食品

實際上,自然界中的基因重組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人類今天種植的普通穀物正是幾千年來自然選擇和人為選擇的結果。我們在吃這些食物時,就吃進了從這種食物的野生親緣種來的抗病基因和各種其他基因,這是一般人沒有意識到的。傳統的雜交育種會引入成千上萬個新基因,其中許多基因是人類尚不瞭解的,不知道會引起什麼後果。而轉基因技術只是在已經普遍種植的作物品種中,加入一兩個已知性狀的新基因,因此它培育新品種的效率更高,而風險並不一定比傳統育種更大。據報道,包括嬰兒食品在內,轉基......

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在農業科學進步中的作用

轉基因不用於食品的技術還可以,用於食品,一旦積累的極限或基因突變因素適合,人就可能會長出老鼠尾巴或像蟲草一樣的人類發生。自燃規律不可抗拒,抗拒就有受到懲罰的事件發生。

如何看待科學家發現轉基因食品的危害這一新聞

這些僅僅是我國那些反轉神棍編造的謠言而已,同樣的東西已經百次、千次了,有啥大驚小怪的?!這一類新聞誰也不願意去證實其虛假的本質,因為實在是太不靠譜了!

如何看待轉基因

我不說好壞,你自己去烏有之鄉網站看看就知道了,畢竟別人說的不是自己親眼看見的,烏有之鄉有很多關於轉基因的研究資料,很多國家都立法禁止轉基因食品了就連最不發達的非洲也拒絕種植轉基因作物,他們為什麼這麼缺糧還拒絕增產的轉基因作物,危害可想而知,他們不想亡國滅種,奉勸一句:抵制轉基因是炎黃子孫的責任,一樓的話還是少信為主

麻煩採納,謝謝!

相關問題答案
科學看待轉基因食品?
哪些是非轉基因食品?
番茄是轉基因食品嗎?
冬棗是轉基因食品嗎?
生活中的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辯論?
對轉基因食品的認識?
動物性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標識規定?
轉基因食品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