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意義的諺語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05-26

有教育意義的諺語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 諺語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骸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採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寶劍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幹。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

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世界上沒有讀得完的書。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一藝之成,當盡畢生之力。

一個不想蹚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

針越用越明,腦越用越靈。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才華是血汗的結晶。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臺階儘管費力,卻一步比一步高。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時時學,不怕千萬卷

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

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夥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學習如鑽探石油,鑽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先學爬,然後學走。

心堅石也穿。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騖遠的一無所得,埋頭苦幹的獲得知識。

百藝通,不如一藝精。

同時趕兩隻兔,一隻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過來當師傅。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

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注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性。

搓繩不能鬆勁,前進不能停頓。

瞄準還不是射中,起跑還不算到達。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發明。

誰遊樂無度,誰沒空學習。

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知識好像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知識需要反覆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就退。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讀書全在自用心,老師不過引路人。

不能則學,不知則問。

學了就用處處行,光學不用等於零。...

具有教育意義的成語典故

中國人不可不知成語典故

(一)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三)亡羊補牢

【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

相關問題答案
有教育意義的諺語故事?
最有教育意義的諺語?
有教育意義的日本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英文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幼兒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中國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笑話故事?
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成語?
有教育意義的文章?
有教育意義的優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