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麻煩告訴我

摘要: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很多人都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加班、吸菸、飲酒、飲食不合理、運動少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引起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很多人都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加班、吸菸、飲酒、飲食不合理、運動少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引起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動物性食物更多的被人們搬上餐桌,相對的蔬菜和水果等食物減少很多,導致膳食結構被打亂,長期攝入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此外,由於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很多人都飲食不規律,經常不吃早餐或午餐隨便應付,晚餐則更多的是各種應酬,這種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飲食,很容易引起人體代謝異常,高鹽會引發高血壓

,高脂肪會引起肥胖等。

近些年來,心血管疾病更是找上了年輕人,很多都是白領一族,主要是因為白領一族經常熬夜加班,而熬夜對身體的損害是很大的,對人體細胞的正常代謝產生嚴重危害,造成內分泌失調。而且,幾乎每次熬夜前,大家都會先飽餐一頓,其實這更是加重了熬夜對人體的危害,晚餐吃太多會引起膽固醇升高,如果是長期的晚餐過飽、攝入熱量過多,則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胰島β細胞更早的衰竭,引發糖尿病。

吸菸是很多人在壓力大時的選擇,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1、飲食上的不健康: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每天都吃很多含有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導致體重超重以及高血壓。此外每天的膳食搭配也不均衡,缺乏蛋白質以及膳食纖維,魚類蛋白以及大豆蛋白有降低發生腦卒的功效,同時膳食纖維對高血壓有很好的預防作用。攝入過多的食鹽對身體也很不好,食鹽吃的太多會導致高血壓。由此看來,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注意飲食的搭配,適當的安排魚類蛋白或者大豆蛋白以及高纖維食物,少吃鹽。

2、沒有適當的運動:城市中的上班族很多都是整天坐在辦公桌前,缺乏運動導致消化功能不好,使脂肪堆積,體重上升並引起很多心血管疾病。每天堅持適當的運動,會消耗身體中多餘的脂肪,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更健康。

3、菸酒:有研究證明,吸菸使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很重要因素,煙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侵害人的身體健康,吸菸的人更容易引發心肌梗塞。過量的飲酒會使人患心律不齊,及時只是飲酒過度,每天喝酒也會消耗人體存儲的鉀和鎂,從而引發心律不齊。為了身體的健康,儘量遠離菸酒。

4、壓力過大:年輕人的工作壓力過大,對身體也是有影響的,總是生活在高壓的工作強度下,人的精神高度緊張,機體一直在不停的運轉,對心臟和大腦有很大的傷害。所以我們要勞逸結合,在工作之餘好好放鬆,讓身體機能得到較好的休息,這樣才能更好的運轉。

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常見疾病: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影響因素:遺傳、先天性因素、人們的生活方式等。

心血管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1)? 1.勞累或緊張時突然出現的胸骨後或胸左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頸部. 2.體力勞動時,有心慌、氣短、疲勞和呼吸困難現象. 3.飽餐、寒冷、看驚險場面時感到心悸、胸痛。 4.睡眠時感到憋氣,需高枕後才好轉. 5.反覆出現脈搏不齊,心動過速或過緩。 6.上樓時比別人更容易胸悶、心悸. 7.長期發作左肩痛。 (2)腦血管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1.偏頭痛、記憶力衰退。 2.整天想睡覺,一叫就醒. 3.失眠,每天感覺睡眠不足。 4.肢體麻、面麻、舌麻、尤其是手指麻. 5.頭暈、目眩、耳鳴、視物不清、眼前發黑. 6.吐字不清、流口水、原因不明鼻出血、跌玟。 7.思維緩慢、全身無力、出虛汗、心慌、反應遲鈍、行為幼稚、強哭強笑。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預防措施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致殘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這類疾病,自己很難生活自理,給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暢,反而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無論是從經濟角度、家庭角度,還是從健康角度來講,唯有預防才是萬全之策,高明之舉。早一日預防,早一點安心。我國每年大約有260多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由於該病是因血液的病變所引起,它對人體的損害是隱祕的、逐漸的,全身性的,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因而被稱為“沉默的疾病”,然而它卻是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在西方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呈現下降趨勢,而在我國已成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絕對數已居世界首位。

目前,中老年人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原因及症狀應該有所瞭解,掌握病因、預防發病,及時或定期對身體進行健康檢查是應該提倡的,一旦發病應及時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最主要的原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因此預防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這樣才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長人類壽命。

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認識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實行自我保健,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適應社會發展與變革,心有朝霞,胸懷開闊,積極參加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參加健身運動,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以減緩肌肉萎縮,防止肥胖,增強心臟功能。以心率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經過運動鍛鍊可以減到60次/分,表面看也許與以前沒什麼差別,只減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間,就減少了550萬次心跳。健身鍛鍊有益心臟健康,最有益的鍛鍊項目是大步行走。身體的局部鍛鍊(如啞鈴、拉簧)則對心臟無甚益處。

其次,戒除不良嗜好與不衛生習慣,保持健康生活規律與方式,有個人的文化興趣愛好。

預防的關鍵在於,堅持低脂膳食,改變高脂肪飲食習慣。 據某大城市對330萬居民飲食習慣調查,近20年來,糧食、薯類、豆類食物從以往佔三分之二,下降至佔三分之一;而肉類和油脂食品上升近10倍,每人每天平均攝入食物油83克,遠遠超過了正常需要25~35克的水平。要有健康的身體就該增加纖維膳食,膳食中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粗雜糧、米糠、麥麩、幹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每日攝入纖維量35克—45克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見食品還有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多吃魚和魚油,魚油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功能,能夠預防動脈硬化。大量攝取富含ω-3的魚油可對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國際營養組織建議:人們每天攝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應的應該攝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國貨精品鴻洋神中老年型魚油為例,每天必須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為30%的魚油膠丸,才能保證人體的基本需要;多吃豆製品,大豆裡面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乾、豆油等豆製品有益於人體健康,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證飲食多樣化,保持體內酸鹼平衡。正常人的血液呈弱鹼性,其pH值7.35~7.45,可保持血管柔軟。如果飲食中酸性食物過多,鹼性食物太少,會破壞體內酸鹼平衡。 食物的酸鹼性與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食物在體內消化分解後,含鈉、鉀、鈣元素多的食物稱為鹼性食物,如豆類、奶類、蛋清、水果、蔬菜、海帶、茶葉等等;酸性食物,如麵粉、大米、肉類、糖、禽、魚蝦等等,每天喝奶,可以補鈣,牛奶中所含鈣質最適宜吸收利用。總的來說,還是吃得淡些有益......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應該怎樣預防

心血管疾病:四大危險因素

身體超重

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可導致超重與高血壓。研究表明,體重指數與血壓呈正相關,體重每相差10千克,收縮壓相差約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張壓相差約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壓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對11萬餘名女性進行長達16年的隨訪,發現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及鈉攝入與腦卒中呈正相關,是人群腦卒中病死率的主要決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攝入每天不超過50克為宜,且飽和脂肪酸所佔比例不宜過高。

蛋白質缺乏

曾經有調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國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腦卒中的比率高3倍,兩組人群血壓水平無顯著差異,但夏威夷人群動物蛋白攝入顯著高於日本本土人群,且發現動物蛋白與腦卒中呈負相關,動物蛋白可以抑制腦卒中的發生。但過多蛋白質攝入也導致過量脂肪攝入,並加重腎臟負擔。老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蛋白質 1.2-1.5克為宜,其中至少有1/3為優質蛋白質,如魚、蛋、奶類、瘦肉、豆製品,食用魚類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腦卒中發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纖維

美國學者曾經對30681名美國健康男性調查4年,綜合所有營養因素分析發現,只有膳食纖維與高血壓呈負相關,即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可預防高血壓。有報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攝入量可降低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提倡多食用穀類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雜糧、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纖維較高的食物。

鹽的危害

高血壓為心血管病第一危險因素,在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北方高於南方。全國高血壓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內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壓和食鹽攝入量關係密切,攝入量越高,人群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就越高。與每天食鹽攝入量小於6克者相比,每天吃鹽大於等於12克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14%,大於等於18克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27%。中國居民每天食鹽攝入量普遍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對高血壓的預防非常不利。諾貝爾獎得主——伊格納羅教授自稱“有一顆年輕的心臟”,他除了強調運動的作用外,還曾特別提及在他的廚房中沒有食鹽,這一點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鹽也就是一個牙膏蓋的量,6克食鹽加起來並沒有多少。從心血管病預防角度來說,人們的飲食還是要儘量清淡一些,逐漸減少食鹽用量,直到不特別在食物中加鹽。

心血管疾病:預防

合理膳食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飲食上要嚴格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膽固醇的攝入量。研究證明,高膽固醇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少吃動物腦髓、內臟、蛋黃、蟹黃等膽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攝入的質與量。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固醇,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豬油、牛脂等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3.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維生素C可增加血管彈性,保護血管。

4.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

5.限鹽。高鹽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有輕度高血壓或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對血壓較高或合併心衰者,每日用鹽量以1~2克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科學生活

1.加強體育運動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鬆為準,每週堅持活動不少於5天,持之以恆。......

相關問題答案
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什麼是心血管疾病?
下肢血管堵塞的原因?
心血管疾病吃什麼藥?
常見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得心腦血管疾病怎麼辦?
懷孕急性白血病的原因?
心腦血管疾病掛什麼科?
造成心臟病的原因?
心腦血管疾病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