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怎麼治療?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得了傷寒怎麼辦?

你好: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經消化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長程發熱、全身中毒症狀、相對緩脈、肝脾腫大、玫瑰疹及白細胞減少等。主要併發症為腸出血、腸穿孔。 病因 (一)傳染源:為患者及菌者。全病程均有傳染性,以病程第2~4周傳染性最大。 (二)傳播途徑:病菌隨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排出,汙染水和食物,或經手及蒼蠅、蟑螂等間接汙染水和食物而傳播。水源汙染是傳播本病的重要途徑,常釀成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對傷寒普遍易感,病後可獲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極少。 症狀 潛伏期3~60天,平均1~2周。 (一)典型傷寒:典型患者臨床表現可分為4期: 1.初期:相當於病程第1周。病多緩起,體溫呈階梯狀上升,於5~7日達39.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咳嗽等。部分患者出現便祕或腹瀉。 2.極期:相當於病程第2~3周,其主要表現如下: (1)高熱。 (2)神經系統中毒症狀. (3)皮疹。 (4)相對緩脈。 (5)肝脾腫大。 (6)消化系統症狀 腹脹、腹部不適、右下腹壓痛、便祕或腹瀉等。 3.緩解期:相當於病程第3~4周。 4.恢復期:相當於病程第4週末開始。體溫恢復正常,食慾常旺盛,但體質虛弱,一般約需1個月方全康復。 檢查 (1)常規化驗 ①血液檢查。 ②尿液檢查。 ③糞便檢查。 (2)細菌學檢查 ①血培養。 ②骨髓培養。 ③糞培養。 (3)血清學檢查:傷寒血清凝集試驗。 治療 (一)一般治療。 1.隔離與休息。 2.護理:注意皮膚及口腔的護理、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腹部、大便等變化。 3.飲食: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無渣飲食。 (二)對症治療。 1.高熱:適當應用物理降溫,不宜用發汗退熱藥,以免虛脫。 2.便祕。 3.腹瀉:可用收劍藥,忌用鴉片製劑。 4.腹脹。 (三)病原治療。 1.氯黴素仍是目前治療傷寒的主要藥物。 2.喹諾酮類抗菌劑:其抗菌譜廣,殺菌作用強。 3.氨苄青黴素: ①對氯黴素有耐藥性的患者; ②不能應用氯黴素的患者; ③妊娠合併傷寒; ④慢性帶菌者。 4.頭孢菌素 第三代頭孢菌素療效較好,如頭孢哌酮,頭孢三嗪、頭孢塞肟等。

如何治療傷寒

你好;這種情況是為了減輕腸道的負擔又利於恢復。傷寒嘔吐不止回答者:任學華你好,是傷寒的症狀,因為傷寒桿菌侵襲腸道,所以出現這樣的症狀,建議臥床休息,進食比較好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小米粥,麵條。這種情況是腸道受病變刺激引起的,這種病本身就是腸道疾病。傷寒易復發嗎?回答者:任學華你好,傷寒有復發的可能性。傷寒是否易復發回答者:任學華你好,建議檢查肥達氏反應排除傷寒復發。是否是傷寒回答者:任學華你好,因為症狀沒有特異性,可以檢測肥達氏反應排除傷寒。。傷寒嚴不嚴重?回答者:任學華你好,一般是可以治療的,不用擔心的。

得了傷寒如何去有效的治療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多是建議西藥如四環素或是氯黴素等治療中藥在治療傷寒方面也有效果,可以清熱攻下,化瘀益氣,如白頭翁鬼針草大黃丹蔘黨蔘,水煎服,或有好轉

傷寒是什麼病,好治嗎拜託了各位 謝謝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為多,特別是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洪水、戰爭、地震等自然災害會使本病大流行。 此病的傳染源為傷寒病人及帶菌者,他們的大便、尿、嘔吐物等排洩物,直接或間接汙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傳播,水源汙染可能會造成爆發流行。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只有2%左右可再次發病。 本病的典型表現為持續高熱、腹痛、便祕或腹瀉、肝脾腫大、白細胞低下,部分病人出現皮疹及脈搏相對緩慢,少數病人發生腸出血、腸穿孔或傷寒性肝炎等併發症。 臨床表現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10-15天,大多數病人起病緩慢,開始多出現周身無力、不適、食慾差、腰痠背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只有少數病人出現寒戰、高熱、血壓下降、昏迷等急性症狀。 典型傷寒自然病程約4--5周,而不典型傷寒則病程長短不等,輕型1—2周可愈,重症患者症狀重、併發症多,如不及時搶救,可能在1—2周內死亡。 一、典型傷寒發病初期,會出現低熱、周身不適、頭痛、咽痛、咳嗽、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體溫呈梯形上升,一週左右升至39--40℃。 由於持續2-3周的39-40℃的高熱,病人極度虛弱,神情淡漠,反應遲鈍。還可出現昏睡、精神錯亂,腹痛、腹瀉、便血、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等表現。而對於高熱的病人並不是脈搏加快反而是脈搏緩慢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傷寒病人特徵性的表現,據統計約有30-40%患者出現相對緩脈。部分病人還會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現2-5mm大小、紅色的玫瑰疹,數目常不到20個,2-4天后消退,但可再發。 一般在發病的第3周,出現體溫下降,則病情開始改善。第4周後體溫漸恢復正常,症狀和體徵也隨之消失,但全身狀況的恢復約需1個月左右。 二、不典型傷寒對於輕型傷寒,不僅病程短,一般1—2周就可痊癒,發病時症狀也較輕,多不出現相對緩脈、肝脾腫大、玫瑰疹等特徵性表現,此種情況多發生於曾預防接種者有部分免疫力的人及小孩;有些病人病情輕微,仍能堅持日常工作,往往因突發腸出血、腸穿孔時才發現患有傷寒;有些病人只出現長期發熱,可持續數月,但卻無明顯腹痛、腹瀉、肝脾腫大、脈緩的症狀,此種情況多發生於免疫功能較低的人;重症患者則急驟高熱、寒戰、脈快、血壓下降、精神錯亂、昏迷、全身出血等。如不及時搶救則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三、兒童傷寒的特點 兒童年齡越小,發病越不典型,輕病者多,一般發熱不規律、多嘔吐及腹瀉,但中毒症狀輕、無相對緩脈、玫瑰疹也較少見、脾大不明顯,病程較短,易併發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但較少發生腸出血和腸穿孔。 嬰兒傷寒則重症多,多起病急驟、高熱、驚厥、腹脹、嘔吐等,病死率較高。 四、老年傷寒特點 老年患者發病症狀多不典型,體溫不高,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症狀較嚴重,易併發支氣管炎及心功能不全,病情恢復較慢,病死率高。 五、復發與再燃 復發是指本病的臨床症狀消失1-2周後又重出現,已轉陰的血培養又呈陽性。而再燃則是指發病2-3周時,體溫逐漸下降而尚未正常時重又升高,持續5-7天后方正常。此間血培養常陽性。 這兩種情況的發生與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當抵抗力下降時,潛伏在膽囊、骨髓、腸繫膜淋巴結壞死中心或巨噬細胞內的傷寒桿菌又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循環而再次出現症狀。 。

傷寒病怎麼治療?

治療治療傷寒應掌握辨證論治原則.傷寒六經病總的治則為祛除外邪,扶助正氣.三陽病多屬表證,熱證,實證,以祛邪為主,三陰病多屬裡虛寒證,治法應以扶正為主.但傷寒病的診治較為複雜,倘若誤治,可致變證迭現.如太陽病雖有表邪,但不能發汗太過,否則津液耗傷,甚則汗多亡陽;太陽病表邪未解,不可誤行攻下,否則可成痞證或結胸;少陽病邪在半表半里,故汗,吐,下法皆在所禁;陽明病腸胃燥熱,故禁發汗及利小便,以免重傷津液;陽明邪熱在經,尚未與燥屎相合,不可過早攻下;少陰病陰陽皆虛,不可誤汗,誤下等等.

相關問題答案
傷寒怎麼治療?
肌肉拉傷傷筋怎麼治療?
腰扭傷了怎麼治療?
小兒風寒咳嗽怎麼治療?
創傷性腦積水怎麼治療?
小雞風寒感冒怎麼治療?
毒蛇咬傷怎麼治療?
肩膀肌肉拉傷怎麼治療?
腳筋扭傷怎麼治療?
腰椎扭傷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