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研究什麼問題?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生產什麼,是資源應該如何配置的問題;為誰生產,是分產品如何分配的問題;怎麼生產,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在解決問題1的前提下,如何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即宏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即產出;二是從增長角度看,就是技術進步對於產出或效率提高作用問題。

經濟學研究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1、生產什麼以及生產多少。生產電視還是生產電腦、生產大炮還是生產黃油(希特勒的選擇是:寧要大炮不要黃油);生產多少臺電視機、多少臺電腦,用多少資源生產大炮,用多少資源生產黃油。

2、怎樣生產,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生產這麼多的產量與勞務,與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直接有關。

3、為誰生產。生產出來的產量和勞務用什麼樣方式分配到社會的各個成員中,即怎樣分配。

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的方法,有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指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或哲學基礎。就這個含義來說,資產階級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著不同的方法論。一般來說,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是反歷史主義的、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或機械唯物主義的。當然,這並不排斥有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某些內容,由於尊重客觀事實和經濟現象的本質聯繫,也會不自覺地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個方法論要求實事求是地、從矛盾的發展變化中、從事物的相互聯繫中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關係。同樣,這也不排斥某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或者某些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由於對實際情況調查研究的不深入或認識上的主觀片面,有時也...

經濟學核心問題什麼,為什麼

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

因為資源配置是社會再生產始終面臨的問題,資源配置的效率決定了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效率.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都必須面對資源的稀缺性,對資源作出選擇,必須回答資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

所以,資源配置是經濟學中的核心問題.正確理解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就不僅要研究資源配置的經濟關係,也要研究資源配釘的方式和方向.

經濟學所研究是由什麼而引起的什麼問題

經濟學研究的是由於稀缺資源無法滿足人類無窮慾望而引起的有限資源如何實現效率的問題。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了消費者如何決定產品需求與要素供給、生產者如何決定產品供給與要素需求、如何判斷現行資源配置是否合理等問題。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瞭如何保持國民收入既無太高失業又無太高通脹的穩定增長。

經濟學包括哪些方面?

經濟學範疇很廣,比較早的分類是分為古典主義經濟學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後來又衍生出了制度經濟學以及新制度經濟學,宏觀以及微觀是屬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範疇。

古典主義經濟學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分割點就是邊際理論,帶有邊際理論的就已經進入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範圍了,這也是目前比較主流的經濟學。

微觀顧名思義主要研究個體的經濟,初級微觀主要內容是研究市場的供需關係,找出市場的均衡狀態。分析市場中生產者和購買者的關係以及狀態。中級微觀更進一步探討消費者理論,研究每個消費者的效益與支出。高級我還沒涉及就不做討論了。。

宏觀與微觀相對應研究整體的經濟,其目標在於使國民整體強盛,主要內容有GDP與CPI等數據,C,I,G,Y等國民經濟的要素,貨幣與通脹,失業就業,開放與封閉經濟環境下的匯率投資等問題,IS-LM模型是重中之重。

新制度經濟學是正在日益壯大的經濟學分支,主要研究不同制度對於經濟的影響,大的如社會制度,小的如團體中的制度,也就是規則。制度經濟學其貢獻在於解釋了很多古典主義經濟學無法解釋的問題,並且運用古典主義的方法論對已有解釋的問題通過不同角度給出了制度經濟學的解釋,這門經濟學在西方已成為很主流的一門學科,近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裡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事的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只是國內接觸的比較晚。

除了以上所說的經濟學,還有很多專項性較強的經濟學科,比如資源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等,這些就先不做介紹了,一是這些屬於比較高階的經濟學,在沒有宏觀微觀等基礎理論經濟學的基礎下很難學習,二是這些經濟學都是專項性的,並非宏觀微觀這種經濟學必修課。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去了解。

最後一個問題,怎麼學好經濟學

說實話,我自己認為我不是個好學生,學完的宏觀沒過多久就忘得差不多了,除了些基本的理論性知識還記得,計算都不行了,不過學了幾年經濟我還是有點心得可以和你分享的。

首先,教材。樓上說的沒錯,剛接觸經濟學最好是看曼昆的教材,不為別的,就因為通俗易懂並且並不刻板。曼昆的書一大特點就是誰都看得懂,語言有些許詼諧,全書有大量例證及故事,如果中國的語文教材你能忍住看完,這個絕對是太輕鬆了。等有了一定基礎就可以選些學術較強比較枯燥的書看了。。

其次,心態。經濟學不是很多人所想的那麼深奧的學科,一旦接觸你就會了解,就我個人感覺比那些高能物理工程製圖輕鬆得多,經濟學重在理解和變通,抱著輕鬆地心態去學習和嘗試絕對會事半功倍。

再有,經常用經濟學的角度思考。說到底,如果沒人讓你考試的話那些什麼均衡價格生產成本任誰都不會閒的沒事就算兩下,當然這也不是經濟學的重點,如果說經濟學學了半天就是讓你用兩個方程去算個均衡那就太鄙視經濟學了。在開始階段經濟學理論較強,計算較為簡單(等你接觸了計量經濟學往後的那些就會忘了這句話),所以真正的核心在於用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什麼是經濟學的角度?簡單舉個例子,你現在看我寫的這些東西就用掉了你最最最寶貴的時間作為機會成本,如果看了沒用,完了,變成沉沒成本。

最後,多多關注經濟領域。如果你真的想學好這門學科,請一定要多關注經濟領域,無論是世界的還是地方的,要知道,任何經濟活動都是有內在聯繫的,我們不一定看的有多深,但是如果不去看,就一定沒法看的深。

說了這麼多是我大學幾年的心得,希望對你有用。...

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什麼

從古至今,一切經濟學研究的目的都只有兩個:一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效率,提高人們的收入,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二是協調社會的利益關係。

經濟學主要是研究什麼的?(希望回答得仔細一點,謝謝)

主要分為兩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和亞當斯密的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是生產關係,就是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關係及生產過程中的從屬地位,一般是聯繫生產力及上層建築研究生產關係。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就是怎麼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來最大化滿足人類無限的慾望。其中微觀部分主要是論證完全競爭市場可以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帕累托最優,也就是對“看不見的手”的理論分析。宏觀經濟學則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過宏觀調控來使市場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這主要是現實中不存在完全競爭市場,同時因為市場本身的缺陷導致的經濟危機,於是現實市場無法達到資源合理配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凱恩斯提出了政府對市場的校正作用。

經濟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量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量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量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請問經濟學研究的本質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根據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宏觀與微觀。

事實上,這兩者的意義很多時候是膽一樣的。

但是,本質只有一個,就是流通。

如果,加上人文思維,那還要有一個——合適。

相關問題答案
經濟學研究什麼問題?
微觀經濟學研究什麼?
宏觀經濟學研究什麼?
經濟學研究生學什麼?
經濟學屬於什麼學科?
生物物理學研究什麼?
經濟學是幹什麼的?
經濟學是做什麼的?
經濟學類是什麼專業?
哲學是研究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