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舞是什麼民族?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弦子舞的傳承意義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西藏人民能歌善舞,被譽為能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翩翩起舞。芒康的弦子舞又是西藏民族文化花團錦簇中的奇葩,它那古樸、典雅、飄灑、悠揚而歡快的特點,使人百看不厭。並且芒康弦子舞反映自己的生活、抒發思想感情、表現出的審美觀和藝術情趣具有獨到之處,是藏民族文化中繼承和發展下來的一個寶貴文化遺產之一。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結晶。巴塘弦子舞中積澱著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其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2000年5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巴塘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有著幾千首曲目的巴塘弦子成為了藏族民間音樂的最大寶藏,它是保存最完好的藏族音樂的活化石,其音樂和唱詞已經滲透到了藏族其他各種文學藝術當中,保護巴塘弦子對於保護藏族歌舞藝術、研究藏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弦子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琳琳。

內容介紹

陳琳琳等編著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從地域分佈出發,選取人口較多的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為主要對象,兼收傣、苗、彝、佤等其他少數民族,通過對各民族歷史概況、舞蹈特徵及其文化根源、舞蹈分類、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以及作品賞析等方面的簡明介紹,間以活潑的小百科,期待能夠較為立體地為讀者呈現我國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民間舞蹈藝術。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普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知識。

西藏人民是什麼少數民族

西藏民族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農業以種植青稞為主,也有小麥、油菜、碗豆等農作物。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文的使用,加強了藏族與祖國中原地區經濟的聯繫。

藏族人民熱情開朗、豪爽奔放。他們以歌舞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揚頓挫,合轍貼韻,悅耳動聽。唱時還伴以各種舞蹈。舞姿優美,節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鍋莊舞、弦子舞最為廣泛流傳。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除藏族外,居住在西藏的還有其他的少數民族。

僜人

主要分佈在自治區東南部察隅一帶的額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萊曲流域.僜人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僜人中講著兩種話,分別有各自的自稱。講達讓話的僜人自稱"達讓",講格曼話的僜人自稱"格曼"。在察隅一些地區中,通用達讓話。由於達讓話裡"美登"是窮人的意思,是與"莫化"即富人相對的稱呼,因而解放後漢語統稱他們為"僜人";又由於是族稱,所以現在又把"登"寫作" 僜"。藏語把他們稱為"僜巴"。在藏語中"巴"就是"人"的意思,因而目前稱為"僜人"。

夏爾巴人

主要居住在中尼邊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佈崗)和定結縣的陳塘區。居住在我國境內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夏爾巴",藏語意為"東方人"。夏爾巴人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爾巴人的語言,其語法結構與藏語基本相同;陳塘夏爾巴人的語言較雜,既有藏語、尼語、還有土語。夏爾巴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名字與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種姓。立新村夏爾巴人的種姓有五種,即色爾巴、嘎爾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陳塘分兩種,即提嘎瓦、從巴瓦。

獨龍族

獨龍族聚居在貢山縣境內的獨龍江峽谷,人口有5500多人。獨龍族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生活習俗,反映出這個民族的原始文化特色。現在,只有一些老人還保持著舊時的穿著習慣,他們在家中火塘邊,常是赤裸著大半個身體,其他成年人則悉如內地。但是,每逢入山勞動時,總習慣在外衣上加一條"獨龍毯"。它即是臥具,有一定的保暖防潮作用。

珞巴族

為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一九六五年經國務院批准確認),人口三十萬(一九六八年)。主要分佈在自治區東南部珞瑜地區。其餘散居在米林、墨脫、察隅、隆於、朗縣一帶。在珞巴族內部,部落眾多,除"博嘎爾"部落外,還有"寧波"、"邦波"、"德根"、"阿迪"等部落.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沒有文字,長期靠刻木結繩記事。如約定日期。即用繩子打結,每日用刀割去一結;到沒結時,就是約定的日子。借實物,用刀刻木,多少刻紋就代表多少數量

我國少數民族民間歌舞和樂舞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我國少數民族民間歌舞和樂舞的主要種類有:

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與十二木卡姆中的歌舞

維吾爾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稱,民間有經常舉行各種形式的“麥西來普”的習俗。“麥西來普”即聚會之意,常在節日、週末或收穫季節舉行,其種類有節日麥西來 普、婚禮麥西來普、豐收麥西來普、白雪麥西來普和郊遊麥西來普等,舉辦的地點為寬敞的內室、庭外的葡萄架下、果園、郊外林蔭處或河邊草地上。聚會時,人們 席地而坐,一般以傳送碗花、酒杯、腰帶等遊戲方式貫穿,有時也猜謎語、吟詩或唱木卡姆,但最主要的內容是跳賽乃姆。

賽乃姆廣泛流行於新疆維吾爾族各地區。不同地區的賽乃姆音樂有不同的特點,為了區別,人們給賽乃姆冠以地名,如喀什賽乃姆、伊犁賽乃姆、哈密賽乃姆等。表 演時,大家圍成圓圈席地而坐,樂隊聚在一角,舞者在圈中。有一人獨舞、二人對舞及三五人同舞等形式。舞者不唱,而由觀眾拍手唱和。賽乃姆的音樂由多首歌舞 曲組成,開始是中速,中間漸快,最後轉為快速並在高潮中結束。歌舞曲的內容大多表現愛情生活。除歌唱群眾熟悉的歌舞曲外,還用舊曲調即興編新詞,描繪當時 的歡樂情景。伴奏樂器有手鼓、薩巴依、四塊石、彈撥爾、獨它爾、熱瓦普、笛子、揚琴等。

木卡姆意為“大麴”,是一種包括歌曲、歌舞和器樂曲的綜合大型套曲,由民間音樂家在節慶和娛樂晚會中表演。據考證,木卡姆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許多知名與不知名的歌手、藝人創作、積累而成的,並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15世紀已盛行於新疆各地。

新疆各地的木卡姆種類繁多,曲調、結構各不相同,其結構以南疆的木卡姆最為典型。

南疆木卡姆共12套,每套的音樂結構由四個部分組成:

1)木卡姆 感情深沉的散板序唱,節奏自由,樂句長短不一。

2)窮乃額瑪 意為“大麴”,由若干敘誦性歌曲和歌舞曲組成。

3)達斯坦 原意為“敘事詩”,即敘事歌曲。由三四首歌曲組成,歌曲之間有完整的間奏曲。

4)麥西來普 由3—6首舞蹈歌曲組成。

南疆十二木卡姆總共有歌曲170餘首,器樂曲70多首。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和齊唱,所用音階、調式、節奏、節拍豐富多樣。伴奏樂器有薩它爾、彈撥爾、獨它爾、熱瓦普、艾捷克、卡龍、手鼓等。

藏族的“諧”和“卓”

藏族的民間歌舞主要有自娛性和表演性兩類。“諧”泛指流傳在廣大農牧村鎮的自娛性集體歌舞,包括:

1)“果卓” 俗稱鍋莊,是圓圈歌舞的意思。舞姿矯健有力,並有模擬禽獸的動作。音樂的結構分為慢板歌舞與快板歌舞兩大部分。開始時是慢板,越跳越快,最後在熱烈的情緒中結束。

2)“諧” 即弦子舞,因領舞者邊拉弦子邊舞蹈而得名。弦子是藏族人民自制的一種類似胡琴的樂器,琴筒用牛角或整塊木挖成,音色渾厚響亮。每逢節日,一人操弦子站在排 頭,帶領人群揮袖歌舞,隊伍圍成圓形,順時針方向行進。領舞者領唱或演奏一曲之後,眾人接唱,載歌載舞。

3)“堆諧” “堆”是藏族對雅魯藏布江上游拉孜、定日、阿里一帶的稱呼,“堆諧”是指該地區與諧相似的舞蹈,後來這種舞蹈傳入拉薩、昌都、甘孜等地,並逐漸演變為腳下 敲擊節奏的踢踏舞形式,並出現了職業藝人。因在拉薩最盛行,又被稱為拉薩踢踏舞。表演者常在一塊木板上舞蹈,步伐複雜而節奏多變。

最初堆諧只用扎木聶(藏族一種六絃的彈撥樂器)伴奏,後來發展為由六絃琴、揚琴、笛子、京胡等組成的小型樂隊伴奏。堆諧的音樂結構由前奏——慢歌段——間奏——快歌段——後奏五個部分組成,旋律優美動聽,結尾處......

秦國和晉國攻打鄭國時是誰是誰引薦了弦子舞

1、該文故事背景是秦、晉圍鄭。

2、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時。

3、鄭國被秦、晉兩個大國包圍,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

4、應該是“燭之武”對嗎?

5、《燭之武退秦師》中記載:“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6、應該是佚之狐向鄭國國君推薦了燭之武。

傳統有什麼族什麼節

中國各民族特色各異的眾多節日,大致可以分為新年節日、生產節日、青年節日、紀念節日、習俗節日和宗教節日等六個方面。這些與自然界季節更迭、祈求豐收、崇敬英雄、談情說愛、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關係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儘管各民族的節日在日期、內容、意義、過節方式等方面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穩定性、群眾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的共同特點。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藏曆新年:藏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民族節日,時間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一般持續15天。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

哪些民族過什麼節

這個太多了,建議你想找什麼族,用百度搜一下就可以,漢族的節日就很多了,其他少數民族的也不少。潑水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等等等

都有哪些少數民族。他們的節日是什麼

中國的少數民族現在正式確定民族成分的有56個。他們是: 1蒙古族,2回族,3藏族,4維吾爾族,5苗族,6彝族,7壯族,8布依族,9朝鮮族,10滿族,11侗族,12瑤族,13白族,14土家族,15哈尼族,16哈薩克族,17傣族,18黎族,19傈僳族,20佤族,21畲族,22高山族,23拉祜族,24水族,25東鄉族,26納西族,27景頗族,28柯爾克孜族,29土族,30達斡爾族,31仫佬族,32羌族,33布朗族,34撒拉族,35毛南族,36仡佬族,37錫伯族,38阿昌族,39普米族,40塔吉克族,41怒族,42烏孜別克族,43俄羅斯族,44鄂溫克族,45德昂族,46保安族,47裕固族,48京族,49塔塔爾族,50獨龍族,51鄂倫春族,52赫哲族,53門巴族,54珞巴族,55基諾族.,56穿青族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藏曆新年:藏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民族節日,時間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一般持續15天。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民族性節目有哪些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藏曆新年:藏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熱鬧的民族節日,時間從藏曆元月一日開始,一般持續15天。新年這天,天剛亮,穿著節日服裝的青年男女都要互相拜年,見面要恭祝吉祥如意。盛裝的藏族人會到附近的寺廟朝佛,或成群結隊地上街唱歌跳舞,但不能到親友家去做客。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民族節日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民族節日僳僳族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節春,習俗:沐浴、交友

民族節日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民族節日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昌都弦子~!!!!!!

芒康縣位於西藏的東南部,處於藏、川、滇三省交界處,東與四川的巴塘縣隔江相望,南與雲南省德欽縣毗鄰,北、西與西藏昌都地區的貢覺縣、察雅縣、左貢縣相連。在這 1 萬 1 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的芒康人民,在生產勞動和對外交往過程中,創造和發明了獨具濃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歌舞藝術,尤其是芒康“弦子舞”和“鍋莊”號稱為“古道神韻”,在區內外頗具聲譽,芒康被稱讚為“弦子的故鄉”。弦子與芒康這兩個名字緊緊連在一起,芒康既是弦子的故鄉,弦子代表著芒康,成為人們的共識。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西藏人民能歌善舞,被譽為“能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翩翩起舞。芒康的弦子舞又是西藏民族文化花團錦簇中的奇葩,它那古樸、典雅、飄灑、悠揚而歡快的特點,使人百看不厭。並且芒康弦子舞反映自己的生活、抒發思想感情、表現出的審美觀和藝術情趣具有獨到之處,是藏民族文化中繼承和發展下來的一個寶貴文化遺產之一。

一、概述芒康弦子舞

在西藏,弦子舞是芒康唯一特有的民族舞。芒康弦子舞歷史悠久,據考證唐朝時期芒康就有跳弦子舞的歷史,但那時的弦子舞是個單一的拉唱為主,家庭形式的小型歌舞。唐朝時期“茶馬古道”的開發,給芒康弦子舞注入了創新和發展的生機,聰明才智的芒康人民在其它民族和周邊地區的交往中不斷地吸收其它地區、民族的文化,不斷地增色滋補,不斷地發展創新,以至於現在的歌舞相結合,以悠揚歌聲伴隨著優美的舞蹈,以一切生活為題,人人創作,人人唱跳,人人加工,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獨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是群眾性的一種愛好和娛樂,成了藏民族文化藝術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珍寶,被譽為“茶馬古道”上的“古道神韻”。

弦子舞是以弦子為樂器,伴隨著音樂男女聚集翩翩歌舞。藏語叫“蕃諧羌”,“蕃”藏語為藏族,“諧”為歌舞,“羌”為跳。弦子叫“白央”,也就是以當地老百姓自己發明的一種二胡,比起其它地區的二胡短而粗,在歷史書中稱為“胡琴”。跳弦子舞不受任何限制,不管人有多少,場地大小,或臺上臺下,均可以跳弦子舞。跳弦子舞一般都圍著篝火圓圈起舞,人多也可圈中套圈,男女分開各半,男子拉弦子站立排頭,帶領人群拂袖起舞,時而圓集,時而散開,時而繞行而舞,邊唱邊跳,唱詞為“諧”體的民歌,也可即興創作,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此起彼落,藉以抒發內心的情感。跳舞的節奏快慢都以男子拉弦子的音樂節奏為準,每首歌舞的節奏一般都是先慢後快,在悠揚緩和的弦子中開始,流暢而歡快之中表現,升騰而在熱烈中結束。

排列也有次序,有舞頭有舞尾,排頭,即“諧本”一般都是在弦子舞中有影響的人,即能舞又能歌,並且能作詞作曲、編舞的人。每首歌舞都有其樂曲、詞和跳法,跳一天一夜也跳不完弦子舞,因為弦子舞內容太多,也可以借題發揮,它是一個唱不完跳不完的舞蹈。在芒康有這樣的一個說法“有結束的不是弦子舞”。

跳弦子舞,舞者隨著弦子的晃動而發出的陣陣“顫聲”,舞蹈上相應產生一股股“顫法”,多以模擬一些善良、吉祥的動物姿態動作為其形體特徵,如:《孔雀吸水》、《兔子歡奔》等等。舞步圓潤、舒展、曲調悠揚流暢,弦子舞的“拖步”、“點步轉身”、“晃袖”、“叉腰顫步”等動作,尤其是長袖飄飛很有特色。弦子舞舒展中有股矯健奔放,在流暢之中有優美開放,在舞蹈中表現出康巴人驃悍的氣質。

弦子舞唱詞表達的內容非常廣泛,有歌唱勞動生活的;有描繪自然景色的;有傾吐愛情的;有祝酒祝願的;也有歌頌宗教、高僧活佛、寺廟的;解放以後,歌唱黨、歌頌毛主席、歌頌黨的政策和讚美社會主義新生活、新氣象的也較......

相關問題答案
弦子舞是什麼民族?
李寧是什麼民族?
鮮卑是什麼民族?
福建蘭姓是什麼民族?
內蒙古主要是什麼民族?
白節節是什麼民族?
敘利亞是什麼民族?
努爾哈赤是什麼民族?
阿拉伯人是什麼民族?
馬超是什麼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