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法界是什麼意思

佛教道教術語。法泛指宇宙萬有一切事物,包括世出世間法,通常釋為“軌持”,即一切不同的萬事萬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互不相紊,並按自身的軌則,能讓人們理解是什麼事物。界,含有種族、分齊的意思,即分門別類的不同事物各守其不同的界限。

法界眾生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簡單說就是一切眾生。因為法界包括我們宇宙萬有一切事物,生活在其中的眾生當然就是所有一切眾生了

什麼叫法界?具體點

佛教術語。法泛指宇宙萬有一切事物,包括世出世間法,通常釋為“軌持”,即一切不同的萬事萬物都能保持各自的特性,互不相紊,並按自身的軌則,能讓人們理解是什麼事物。界,含有種族、分齊的意思,即分門別類的不同事物各守其不同的界限。法界一詞,在佛學中,一般指意識所緣的境,即十八界中之法界。此法界在小乘七十五法中攝四十六心所、十四不相應行、三無為法及無表色,共六十四法。在大乘百法中攝五十一心所、二十四不相應行、六無為法及法處所攝色(無表),共八十二法。有說法界統攝一切法,其餘十七界亦名法界。不同的經論和宗派,對法界的開合分類有所不同,有一法界、三法界、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等說法。如,《雜阿含經》、《大般若經》、《華嚴經》、《大乘起信論》等講一法界,華嚴宗講三法界、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天台宗、密宗也講十法界。

一法界 又稱緣起法界、真如法界、一真法界、清淨法界,並各有不同的解釋。1、緣起法界。指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緣起法。因為有無明,所以有行,因為有行所以有識,乃至因為有生所以有老死。此緣起法非佛所作,亦非餘人所作,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住。2、真如法界。指宇宙萬有諸法理體的不變易性、不虛妄性、離言說相、諸法實相。3、一真法界,亦即真如法界。在華嚴宗稱“理”,在天台宗名“實相”,在唯識宗叫“勝義”,“無二曰一,不妄名真,交徹融攝,故曰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4、清淨法界。指一切有情遠離一切煩惱障、所智障而顯現的本來清淨的佛性亦即佛的清淨法身。

三法界 1、理法界,即真空觀。所謂真空,“非斷滅空,非離色空,即有明空,亦無空相”。2、理事無礙法界,即理事無礙觀。理無形相,全在相(事)中,互為存亡,互不相礙。3、事事無礙法界,即周遍圓融觀。指諸法事相,本互相礙,如大小等殊,但為理所包遍,如空無礙,以績容事,全事如理,所以無礙。

四法界 1、事法界。指萬有諸法,一一事相有差別。有分齊。2、理法界。指萬有諸法同一理性,真如平等,無有差別。3、理事無礙法界。謂理由事顯,事中含理,諸注因無自性而能緣起,即理無礙事,緣生諸法皆無自性,即事無礙理。4、事事無礙法界。指一切事法,各有分齊,各守自性,事事相望,多緣互應,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無盡。

五法界 1、有為法界。分心境二門,“心”指本識所持種子,“境”指三世諸法差別相,即前事法界。2、無為法界。分本來淨和離染淨二門。法界眾生本來清淨,真空一味,無有差別,名本來淨;隨行淺深,淨有差別,名離染淨即前理法界。3、亦有為亦無為法界。分隨相門與無礙門。受、想、行、識及五種色、八無為法,意識所緣名隨相門;一心法界,心真如性,名無礙門。此二門如水與波,恆相雜故,即前理事無礙法界。4、非有為非無為法界。分形奪門和無寄門。事無不入理故非有為,理無不由事顯,故非無為。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不可得,名形奪門;說此法界,離相離性,故二俱非,離相故非有為,離性故非無為,名無寄門。5、無障礙法界。分普攝門和圓融門。指上四法界,隨一即攝餘一切故,名普攝門;以理融事,事無分齊,微塵非小能融十剎,剎海非大,潛入一塵,以事融理,理中非無分齊,一多無礙,名圓融門。又有法法界、人法界、人法俱融法界、人法俱泯法界、無障礙法界等五法界。

十法界 華嚴宗有十種法法界和十種人法界。注法界:1、事法界。指十重居宅等;2、理法界。指一味湛然等;3、境法界。指所知分齊等;4、行法界。即悲智廣深等;5、體法界。指寂滅無生等;6、用法界。即勝道自在等;7、順法界。指六......

法界眾生是什麼意思 30分

我覺得簡單說就是一切眾生。因為法界包括我們宇宙萬有一切事物,生活在其中的眾生當然就是所有一切眾生了

華嚴經中法界指什麼意思?

梵語dharma-dha^tu,巴利語 dhamma-dha^tu。音譯為達磨馱都。指意識所緣對象之所有事物。為十八界之一。據俱舍論卷一載,受、想、行三蘊與無表色、無為法,稱為法界;於十二處之中,則稱為法處。然十八界中其他之十七界亦稱為法,故廣義泛指有為、無為之一切諸法,亦稱為法界。就字義而言,界有‘種族生本’之義,例如山中藏有金銀等種種礦脈,一身之中具足眼等諸法,各各自類相續而生。又界或為‘種類各別’之義,即諸法的自性各異之意。

於華嚴宗,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舉出法界有如下三義:(一)生聖法之因,(二)諸法之真實體性,(三)諸法各持分齊,可區別相狀。亦即指真如或指一切諸法。同時,依普賢行願而入之法界,計有有為法界、無為法界、亦有為亦無為法界、非有為非無為法界、無障礙法界等五門之義,故立法法界、人法界、人法俱融法界、人法俱泯法界、無障礙法界等五重之別。法界之種類固然繁多,然一切終歸於一真法界,此即諸佛眾生本源之清淨心,亦稱為一心法界、一真無礙法界。

若自現象與本體觀之,則可分為四義,稱為四法界:(一)法指萬法,界謂分界;諸法各有自體而分界不同,乃構成一千差萬別之現象界,

稱為事法界。(二)諸法之現象雖繁多,然其真實體性則常住不變,平等一如,超越語言文字,為寂然聖智之境,稱為理法界。(三)所有現象界與本體界具有一體

不二之關係,其一一之法,相即相入,一與多無礙,法爾圓融,稱為理事無礙法界。(四)一切現象界互為作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無盡,事事無礙,稱為

事事無礙法界。此外,就法界之當相而言,一切法互為一體化(相即),其作用互和無礙(相入),故說事事無礙、重重無盡的緣起,稱為法界緣起。觀此種法界之

構造,即稱法界觀。

密教以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為法界之體性,謂此為大日如來之三摩耶身。其宮殿稱為法界宮,其定位稱為法界定,其

印稱為法界定印,其加持力稱為法界加持。並說五智五佛,以大日如來表示法界體性智。此外,萬法宛然悉具,稱為多法界。然差別之萬法由理平等之立場而言,乃

歸於無相全一,此即一法界,合多法界稱為一多法界。若配於金剛界與胎藏界等兩部而加以說明,金剛界為智差別之多法界,胎藏界為理平等之一法界。自修行言

之,修行至菩提之上轉門為多法界,而化他之下轉門乃從菩提之極果教導眾生之作用,為一法界。由於兩部之大經(大日經與金剛頂經)具有上下兩轉,故兼含一多

法界;然金剛頂經系之金剛智以多法界為表,大日經系之善無畏則反以一法界為表,然而兩師俱師事龍智,乃系傳承相同之一多法界, 故其內證為一。

外,天台宗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十界,總稱為十法界。此係由各相差別的分齊之義而言。又法界亦為諸法實相十二名之

一,十二名即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雜阿含經卷十六、大寶積經卷二十三被甲莊嚴

會、大般若經卷三六○、舊華嚴經卷一、卷三、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一、大乘起信論、辯中邊論捲上、菩提心論]

三界眾生法界外什麼意思

“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種世界,一切輪迴的凡夫都在這三界中,如果能離開三界,那就沒有生死,獲得了永生,這就成為了聖人。這句話意思就是:三界外的法界,是佛菩薩羅漢等聖人的世界。

毘盧法界是什麼意思

是毗盧法界。毗盧:梵語,佛光普照的意思。 《華嚴經》裡面有說:“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釋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眾生,同登華藏玄門,共入毗盧性海。

華藏玄門,是一真法界的大總持門,毗盧性海,是如來藏心的妙莊嚴海。就是要祝願人人成佛,個個得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你說的毗盧法界跟毗盧性海是一樣的。

虛空法界是什麼意思

是佛教用語的吧

佛學中常講的十法界是什麼意思

佛教所講的十法界是這樣的,佛教把眾生與佛共分為十個法界分別是: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人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

九法界和十法界各指什麼?

【結論】 十法界不離吾人當前這一念心,悟者為聖,迷者為凡,所謂「三點似星相,橫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出,作佛亦由它」,每起一念,即落一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若能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從善如流,依聖者之路,從因上努力,人生必定愈來愈光明,終而超凡入聖,果證菩提。 【批註】 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習題】 一、何謂十法界? 二、緣覺、獨覺有何不同? 三、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應該如何以此人身,行佛事、成聖道? 四、三塗有那些苦?修何善法可遠離之? 五、一心具足十法界,什麼樣的心念,能超凡成聖?又在什麼心念時,當下即落入三惡道?試舉日常生活之例證說明。 六、為何言十法界不離當前這念心 查看原帖>>

相關問題答案
法界是什麼意思?
達到境界是什麼意思?
全世界是什麼意思?
唸佛的法喜是什麼意思?
書法寶是什麼意思?
內心世界是什麼意思?
做法人是什麼意思?
銀行法透是什麼意思?
書法岔是什麼意思?
開闊眼界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