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的文言文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17

遁,文言文中什麼意思

基本字義

遁1.逃避,躲閃:~去。~辭。~世。~北。

2.隱,消失:~跡。~隱。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盾聲。本義:逃避)

2. 同本義 [evade]

遁,遷也。--東漢·許慎《說文》

遁,避也。--《廣雅·釋詁三》

遁,猶迴避也。--《後漢書·杜林傳》注

陽遁而不能蒸。--《國語·周語》

平當逡遁有恥。--《漢書·雋疏幹薛平傳贊》

3. 又如:遁隱(避世隱居);遁天(逃遁天理,違背自然);遁命(逃避任命);遁俗(猶言逃避世俗);遁避(猶逃避)

4. 逃跑,逃走。

一曰逃也。--《說文》

晉將遁矣。--《國語·楚語》

敵棄炮倉皇遁。--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虎大駭,遠遁。--唐· 柳宗元《三戒》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八回:"魏齊聞風先遁,今在平原君府中,不幹魏國之事。"

5. 又如:遁世離群(逃離人世,過隱居生活);遁亡(逃亡);遁退(逃跑退卻);遁奔(逃奔)

6. 遷移。如:遁思(遷移;離去)

7. 隱匿。如:遁疚(隱藏的疾病);遁隱(隱藏);遁影(隱藏形影);遁疾(隱藏的疾病)

8. 隱避;隱居。如:遁夫(隱居之人);遁身(隱居);遁居(隱居)

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宋·蘇軾《超然臺記》

9. 放縱;淫逸。如:遁樂(淫縱逸樂);遁逸(放縱;不可約束)

10. 失。如:遁逸(散失);遁舍(猶捨棄)

11. 欺。如:遁飾(欺矇掩飾)

文言文《方山子傳》中“遁”什麼意思

遁:逃避,引申為隱避。

晚乃遁於光、黃間:晚年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

圖片圈畫的“遁”、“失律”、“悉”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在這篇文章意思是什麼???

上文出自《宋史 韓世忠傳》

1.遁:逃亡;逃跑。

例句:《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諸侯救鄭,楚師夜遁。」

2.失律:行軍不守紀律,也用以稱出戰失利。

例句:宋文瑩《玉壺清話》卷六:「慶曆壬年歲,王師失律於西河好水川,亡沒數巨將劉平、葛懷敏、任福等。」

3.悉:詳盡。

例句:《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

關於古文的“敵驚亂,自相擊刺,及旦盡遁是什麼意思?

敵軍驚慌混亂,自相攻擊,到破曉時分已經盡數離開了。

解釋文言文中毛與盾中每個"之"字的意思

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韓非子·難一》)

【註釋】

1、之1:人稱代詞,它,指代楚人的盾。

2、之2: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3、之3:同1。人稱代詞,它,指代楚人的盾。

4、之4:同2。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5、之5: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的。

6、之6:同5。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的。

《矛和盾》整篇文言文是什麼意思?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釋文:

有一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什麼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麼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相關問題答案
關於讀書的名言和意思?
遁的文言文意思?
是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中向的意思?
食的文言文意思?
賓客的文言文意思?
擲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嗟來之食文言文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