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藥泡多長時間最好?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中藥泡多長時間再熬最好

兩個小時左右

一般熬中藥要熬多久時間

一、按照中藥的藥性來煎----趙樹堂中醫館

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先煎。貝殼類有牡蠣粉、蛤粉等;礦物類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有鱉甲、龜板等。此類藥應先煎十分鐘後再放入其它藥物。有些藥方要求煎藥時必須後煎的中藥,“後煎”就是將藥煎十分鐘後再放入藥罐,因為有些中藥久煎無效,像鉤藤等。有些芳香帶味藥,久煎減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還有些藥久煎可以減輕藥的毒性,如馬錢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藥材用溫水泡四十分鐘,好讓中藥泡透以便將藥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二、煮藥需用白開水

現在人們熬藥經常是打開自來水直接用。其實熬藥的水最好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後再使用,因為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三、用火用鍋有講究

有的藥要久煎微火,有的藥要猛火時間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補藥,猛火時間短是指通便藥、傷風感冒藥。煎藥最好用砂鍋,砂鍋受熱均勻,藥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浪頭,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服的髒物洗掉一樣,這樣才能把藥裡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來。用高壓鍋煎藥就沒有這些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藥的成分會受影響。

四、開蓋關蓋要注意

一些揮發性藥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溼類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且煎煮時間不宜過久。又如一些補益類藥物如人蔘、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也應該蓋上蓋子,以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藥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藥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藥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煎熬時需經常攪拌,這樣的藥物最好不要蓋著蓋子煮。當然攪拌最好順著一個方向,這樣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

五、藥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藥的藥汁多少非常關鍵。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為好。如果藥汁多了,藥渣裡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當然這裡講的是正常藥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六、假沸的藥多熬一會兒

一般人印象中藥“咕嘟咕嘟”地沸騰了就是熬好了,但沙蔘、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有效成分沒有溶解,藥效會受影響。

中藥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二、丸藥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藥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中藥一般要熬多久才好?怎樣熬效果好點?

煎中藥的方法煎煮前———

清洗

中藥材是否需清洗,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雖然很多中藥飲片看起來表面會有些灰黑,其實在出售前都經過了加工炮製,所以煎煮之前一般無需清洗。如果實在覺得草藥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丟失,以及一些細小種子類的藥材(如車前子等)被沖走流失。

浸泡

清洗步驟不能浸泡中草藥,但煎煮之前,卻需要有個浸泡藥材的過程。

煎煮前用涼水浸泡藥材約半小時,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湯水中,同時也能增加湯藥的濃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以縮短煎煮時間,但切不可用開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受熱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不利於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特別是在夏天,浸泡時間過長會很容易引起酸敗。

煎煮中———

用水

傳統的“3碗水煮成1碗”,其實不是個科學的標準。因為不同處方的藥味多少、藥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藥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如果真的有人一邊煲藥,一邊不斷把藥汁倒來倒去,作為煲中藥的標準,這樣瞎折騰其實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藥。

應以水浸過藥材面2-3cm為佳,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而不是機械地用3碗水煮藥。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可以另加涼水至標準水位,再開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藥應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義在於,若火候過強,水分蒸發過快,影響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療外感的中藥,可以在煮沸之後不改文火,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鐘左右即可。時間

中藥煎煮時間,應根據不同藥物和疾病性質、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藥情況而定。沸騰後再用文火煲藥的時間,一般中藥,頭煎應在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解表類中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類中藥,頭煎應在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

如果有“大頭蝦”不慎煎煮時間過長,令藥湯太濃,這時可以加些白開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滲透的問題。

復煎

許多老人家習慣於一副中藥“返煎”三四次,樓步青說,一般而言,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後,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滋補類的中藥,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藥量較大的處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將頭煎與二煎的藥液分別服用,這樣未能將藥效發揮至最佳。應該將頭煎與二煎的藥液混合,分早晚兩次服用。同樣,煎煮三遍的藥液也相應地改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後———

立即濾取

藥湯煎煮好,應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藥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煎煮器———

瓦罐沙範最好

最佳煎煮器當然還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鏽鋼亦可,但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這些活躍性強的金屬器皿與藥物發生反應,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傳統的沙鍋、瓦罐以及陶瓷,不會與各種中藥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且傳熱均勻緩慢,煎出的湯劑質量好。不鏽鋼屬於鈍性元素,也不會容易產生化學反應,現在許多大醫院的煎藥器皆為不鏽鋼鍋。但鐵質煎器,雖然傳熱快,但不僅易氧化,化學性質也不穩定,它能與鞣質生成鞣酸鐵,使湯液色澤加深,還會與黃酮類成分生成難溶性絡合物。

對於微波爐加熱是否會影響中藥藥性,目前未有定論,所以亦不推薦以微波爐加熱中藥。

此......

熬中藥多少時間最好

看是什麼藥了,如果是滋補一類的可以熬40分鐘到一個小時,那就需要水要放足不能中途加水。有的藥時間長才可以完全溶解在藥湯裡,像鱉甲等等。有的比如去火清熱的啊,治外感風寒的啊,煮一些比較輕的藥,如金銀花薄荷之類的一般15-20分鐘就可以了,煮的時間太長藥效就揮發了。一般的藥就3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都是水要放足一般放2萬水煮的剩一碗就可以了。

中藥最好泡多長時間再熬,有的塊很大

熬製中藥前的浸泡: 在煎藥前最好將藥品浸泡30~60分鐘,使中藥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稍微再長點時間也可以,但不可太久,

煎中藥要煎多少時間

煎藥中注意的問題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耽藥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藥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藥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藥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藥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30-40分鐘。

治療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

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

5.留取藥液量:一般指一劑藥經兩次煎煮合併後的藥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藥的方法:一般一劑藥煎煮兩次後合併藥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藥,也可採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癒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藥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註腳的藥物。

相關問題答案
熬中藥泡多長時間最好?
江米泡多長時間最好?
銀耳泡多長時間最好?
木耳泡多長時間最健康?
敷面膜敷多長時間最好?
河蟹蒸多長時間最好?
跑步跑多長時間最好?
玉米發酵多長時間最好?
燉骨頭湯多長時間最好?
海螃蟹蒸多長時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