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貢獻率多少合適?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社會貢獻率有行業平均值嗎 50分

長期以來,圍繞這些問題,各界爭議不斷。中國社科院曾在兩年前的一份報告中公開反對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觀點,至今依然如故。而在不久前,國統局總經濟師則高調肯定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  稍加留意,不難發現以上正反兩方都是從房地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來界定其重要性的。這肯定是十分片面的,可以說是錯到姥姥家了。  至於有人看中的房地產行業發展對鋼鐵、建材、化工、紡織、家電等行業的拉動作用,說到底也只是旁證而已,不能作為識別支柱產業的標誌。  以此前多次多次參與房地產研討會的經驗看,我發現,太多人,包括學者在內,連房地產究竟應當劃分在哪個產業都拎不清。  可以明確的是,雖說是土地直接貢獻的產出,但房地產肯定不是第一產業;雖說房子是蓋出來的,但蓋房子的產出已經統計在建築施工產業當中,無法二次計量,所以房地產無疑不是第二產業。  其實,房地產的產業性質並不複雜。既然這個行業以銷售土地及房子為主,因此,房地產只能屬於第三產業。其中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土地的一級開發與土地出讓,二是土地的二級開發及新建房屋的銷售,三是二手房銷售。  這使得房地產行業的生產總值可以準確地加以統計。退一步講,那種無法準確統計生產總值的領域算不上一個獨立的產業。  為統計房地產的生產總值,首先要明確的是其經濟流量。據官方披露的數據,2009年,國內土地出讓金合計1.5萬億元,新建商品房銷售額4.4萬億元。這兩個數據是明確的,至於二手房銷售額,至今也找不到全國統計合計數。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不知道二手房銷售額,有關房地產重要性的判斷都是極不準確的。幸好,這是能夠加以推算的。  據北京市統計,2009年二手房銷售額計0.71萬億元。依據國統局提供的數據,北京近三年的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佔全國合計數的8.56%,或全國合計新建商品房銷售額是北京的11.68倍。這當然可以作為二手房的參照數據。推而論之,2009年全國二手房銷售額應當在8.29萬億元左右。以上三個層次的國內房地產09年經濟流量合計是14.19萬億元,相當於2008年國內零售總額的1.3倍,是08年鋼材銷售總額的6.16倍。僅從這一角度看,房地產作為中國第一號的支柱產業,毋庸置疑。  不過,鑑於經濟流量與生產總值是不同性質的兩項指標,後者僅僅是前者當中扣除轉移價值量或投入價值量後的財富增加值。因此,以房地產市場的經濟流量對GDP的比率來衡量其產業重要性,在理論上不夠準確。  按照收入法GDP計算,土地出讓金當中的政府淨收益是GDP,土地一級開發當中支付給被拆遷方的補償款項大部分是GDP,二者合計大至佔土地出讓金流量的90%。新建商品房銷售額當中的營業盈餘是GDP,其中部分以稅費名義支付給了政府,部分作為所有者淨利潤,加上新建商品房銷售額當中支付給員工的報酬所構成的GDP,其中起碼有30%是GDP。需要說明的是,新建商品房銷售額當中的土地成本,作為以前年度的土地出讓金,已經在以前年度做過統計,加上其本身的投入性質,因此,不作為當年的GDP產出。至於二手房銷售額,其大於成本支出的部分,當然是GDP,並作為財產性收入,統計在城鎮居民家庭收入當中。值得注意的是,09年的二手房銷售,利潤率多在50%~70%之間,平均值應當不下60%。  如此說來,2009年國內房地產貢獻的GDP應當在7.64萬億元左右,其中土地出讓金環節為1.35萬億元,新建商品房銷售環節為1.32萬億元,二手房銷售環節為4.97萬億元,合計佔當年GDP的比例在23.5%上下(由於通縮的緣故,預計09年駭DP僅為32.5萬億元左......

製造業社會貢獻率一般是多少

我國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中國已經進入需加快服務業發展的階段。 國家計委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市場經濟與中介服務業發展論壇”上指出,目前,我國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中國已經進入需加快服務業發展的階段。   據《經濟日報》報道,這位負責人說,現階段需加快服務業發展是五個方面的因素所決定的。首先,是生產力發展所處的階段所決定的。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要求加快發展服務業。2000年我國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8%,比1995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同期第一、二產業的貢獻率則分別下降了4個和1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40%,呈現與工業並駕齊驅的態勢。其次,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加快發展服務業。目前,我國在工農業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已經很高,但服務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卻較低。三是應對經濟全球化,迫切需要加快發展服務業。經濟全球化,使服務業在維護一國經濟與政治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四是緩解就業壓力、保持社會穩定的需要。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如何計算社會貢獻率

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淨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淨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上交國家財政總額:包括應交增值稅、應交產品銷售稅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其他稅收等。

企業社會貢獻率的詳細計算步驟?最好舉個例子,謝謝!!

1、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淨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淨利潤等金額你可以從有關的明細賬和報表中取得。

什麼是“貢獻率”?它是怎樣計算的?

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貢獻率”,那麼“貢獻率”是什麼含義?它是怎樣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淨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淨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人生價值的大小是由社會的貢獻率還是貢獻量來決定的

我覺得國人受到的是那樣的教育,一個人價值的體現首先是對社會的貢獻,最後乃至完成自我價值,可是在國外真的也是如此嗎?

所以對於您的問題,我談下我的看法,我覺得互生的價值不在乎於對於社會的貢獻,首先還是定位好自己,讓這個人生過得充實,這才是最大的突破 。

貢獻率是如何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礌大小的程度。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通俗化。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社會貢獻率為負說明什麼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什麼是"貢獻率"?它是怎樣計算的

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貢獻率”,那麼“貢獻率”是什麼含義?它是怎樣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佔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淨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淨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準化、規範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相關問題答案
社會貢獻率多少合適?
買房容積率多少合適?
電腦刷新率多少合適?
企業稅負率多少合適?
公司淨利潤率多少合適?
打印分辨率多少合適?
電視機分辨率多少合適?
商鋪收益率多少合適?
鼠標報告速率多少合適?
樑配筋率多少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