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講的正道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儒家所講的道很大程度上講的是 正道是什麼意思

儒家所講的道很大程度上講的是 正道是什麼意思

儒家所講的道很大程度上講的是“正道”,意思是?(A)A、道德 B、品質 C、修養

儒家思想所講的格物是什麼意思

您好。

格物主要是認知世界萬物,瞭解自然百態,世事倫常,

由外及內,認知度完善了,正心的境界才會有所不同,

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內涵是什麼?

1、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內涵是: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 第三、海子不苟求,求必有義; 第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2、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3、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士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儒家所說的言志都帶有政治理想嗎

簡單地說,儒家思想本身是一種理想類型,是一種基於性善基礎上提出的一系列政治構想,且具有強烈的入世傾向和框定天下的情懷。所以基本都帶有政治理想的。

儒家所講的四端是怎麼一回事

一、什麼是四端?

“四端”具體來講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分別為“仁”、“義”、“禮”、“智”的源頭;孟子稱這四個源頭為“四端”。

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認為,這四端與生俱為,如同人有四肢一樣,是天賦的。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在於有這四端。有的人能擴充四端,努力培養;有的人則自暴自棄,不去充分發揮本性,因而形成了人品的高下善惡。但是,即使人品極端惡劣的人,他所固有的四端也不曾泯滅,只是隱而不顯。

另外,孟子也將“四端”比作人的“四體”,比喻人性中的善如同四肢一樣是與生俱來的。而且孟子認為認識到善的本性就需要將其發揚光大。

二、四端在宋代的發展

宋代理學家朱熹發展了孟子的這一思想,提出性情、體用之說,認為四端是情,仁、義、禮、智是性。性是心之未發,情是心之已發,“未發則具仁、義、禮、智、信之性以為之體,已發則有惻隱、羞惡、恭敬、是非、誠實之情以為之用”。有體而後有用,情是性的表現,而不是性。但由情可以知性之有,這叫“因用以著其本體”。朱熹的發揮,使儒家人性學說更加完備了。

附錄:《論四端》原文與譯文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譯文】

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先王由於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裡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

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裡面去了,必然會產生極其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係,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

人有這四種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父母都成問題。”

結語:“四端”中有著非常深奧的文化內涵,弘揚四端能不能改變社會不得而知,但是一定可以改變個人的素質,讓人們學會與人為善。

儒家所說的言志都帶有政治思想嗎

可以這麼說,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為封建統治者服務,這不是說不好,任何時代都有為統治者服務的思想體系,從這個角度說,是帶有政治色彩的。

佛家講明心見性,道家講什麼?儒家講什麼?

儒家講有為,道家講無為,佛家在有無之間,講善心。

儒家講正氣,道家講清氣,佛家講和氣。

儒家講灑脫,道家講超脫,佛家講解脫。

儒家講堂堂正正做人,道家講真真切切做人,佛家講清清白白做人。

歸納起來,儒家智者樂水,道家講上善若水,佛家講智慧如海。

儒家以詩書教化,道家以玄理點化,佛家以慈悲感化,基督以博愛感化。

儒家五行說是什麼?

仁義禮智信。

相關問題答案
儒家所講的正道是什麼?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儒家正道是什麼意思?
家醅的味道是什麼意思?
雨的味道是什麼?
所謂的愛情是什麼模樣?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模樣?
急人所難的意思是什麼?
學之所用的意思是什麼?
佛家七寶的寓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