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麼稱呼和尚?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和尚 遇見別的寺廟的和尚 怎麼稱呼對方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分的代表;在佛門裡,稱謂常代表著職務,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維繫佛門綱常倫理的功用,從中更透露出無限的佛法妙諦。

一般人以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實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團中確實奉行六和敬,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個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稱“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後,法弟繼任住持者,稱“退居和尚”,弟子、法子繼任者,稱“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語,譯為中文乃“親教師”之義。傳授三壇大戒時,須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等三師及七尊證登壇證盟,以及“開堂和尚”、“引禮法師”等人共成佛事。阿闍黎意即“軌範師”,可以軌範吾人身心,導人正道者,故又稱“導師”。

出家者,除了受戒師父之外,還有依止師父、剃度師父。“師父”在叢林中也是職務的通稱,例如知客師父、糾察師父、當家師父等,甚至現代信徒通稱所有出家眾為師父或法師。

“法師”者,“以法為師,以法師人”之謂。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讀修習律藏有成者,稱“律師”,例如:道宣律師、僧佑律師等;研究論藏或造論以闡揚佛法者,稱“論師”,例如世親論師、龍樹論師、無著論師等;專門修習坐禪者,稱“禪師”。開創一宗一派之人,稱“開祖”;傳承其教法之人,稱“列祖”;開山建寺,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稱“開山”,一般稱“開山大師”。

“大師”者,在社會上極為通用,凡專家、傑出者即可稱之。例如張大千大師、黃君璧大師。大陸上比丘尼也稱為大師,大師有“菩薩”之義,菩薩又稱“大士”,例如觀音大士、普賢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稱,法師難為;只要發心,即可稱“大士”。過去大陸叢林,凡監院、堂主以上即稱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稱“上人”,例如《維摩經》中文殊菩薩稱維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因此,不管僧俗,對於師長或德學兼備者,均可尊稱“上人”,或稱“大德”、“仁者”、“長者”;惟“長老”僅限於戒德俱尊的出家眾始得稱之。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稱“下座”,十年以上稱“中座”,二十年以上稱“上座”。上座者,即可稱為“長老”。

在印度佛教律儀中,男眾比丘稱“大德僧”;女眾比丘尼稱“大姐僧”。中國則於歷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學兼備,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為“國師”,含有一國民眾之師、帝王之師等意,如玉琳國師、悟達國師等。在寺院中,全心為佛教奉獻而未婚的在家女眾,稱為“師姑”;未行剃染而服種種淨業作務的在家男眾,稱為“淨人”,或稱“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間可互稱“居士”、“師兄”、“師姐”;出家眾亦可互稱“師兄”,或稱“道兄”、“戒兄”、“學兄”、“法兄”等。對別人稱呼自己的師父為“家師”,尊稱他人之師為“令師”,自己則謙稱“學僧”、“學人”、“末學”,或“弟子”等。

此外,與稱謂有關的佛教名相,如:僧伽、穿侶、僧俗、僧信、緇素、同參、善知識、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弘講師、弘教師、檀講師、檀教師、檀那、施主、功德主等。稱謂也是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一環,在叢林四十八單職事中,其職稱非“主”即“頭”,例如管理藏經者稱“藏主”,管理寺地田產者稱“莊主”,管理庫房者稱“庫頭”,負責煮飯者為“飯頭”,負責燒水的是“水頭”,負責田園種菜者稱“菜頭”,管理園圃的稱“園頭”,甚至連打掃廁所也稱“淨頭”,可見佛教對僧眾人格的尊重。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如法合宜的稱呼,其實也是學佛行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課...

叫和尚應該稱呼什麼?怎麼稱呼和尚? 我是一個普通人,碰見了和尚,叫和尚應該叫什麼?道長?施主?貧

對普通僧人,應稱其為“師傅”;對寺廟中的住持僧,應稱其為“長老”、“住持”、“方丈”或“禪師”;對那些造詣較深的僧人則應敬稱為“法師”;對喇嘛廟中的僧人,應稱其為“喇嘛”(即“上師”之意)

普通人怎麼稱呼和尚學生

對出家人的稱呼不得單稱名字,對年長比丘當尊稱為長老、老師父、大和尚、上人、大師、師父或法師。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為上人、法師、師父。

請問師父名號,當先合掌,然後說:“請問法師您上下”或“請問師父德號”。

於大德前,自稱後學、晚學、末學、學人、弟子或學生等。

如果有困惑需要請問師父,應說:“請師父開示”。

與大德談話,立處不可高於大德,亦不站立路中。請開示,應請大德自定時間,以免影響大德修持。大德問話,當坦誠大方,據實回答。

普通人見了居士應該怎麼稱呼

初入客堂,先拜佛,然後頂禮知客師。頂禮法師時.不要面對法師施禮,而應該面向佛像頂禮,頂禮時說:弟子某某頂禮知客師三拜,法師說問訊則問訊,說一拜則一拜,不可違逆師教執意三拜。拜訪師父時,到房間門口先彈指或敲門,得到師父的許可才可以進去。若有門簾,出入時應該輕輕掀起.然後輕輕放下。在師父面前要整肅威儀.不可輕慢唐突,亦不可嬉鬧喧譁。有疑惑向師長請教,必須起立。路遇師長,要肅立道旁合掌致敬。與師父距離不可太近。不可在師父面前談無益之事或說別人的是非過失。在師父面前不得抓癢,若打哈欠或噴嚏應當以袖遮口。要常請教師父經義,以求慧解。師父的教誨訓示應該隨順,不可違逆。每次聽完師父的開示,要頂禮謝恩。如果被師父指責,不能起嗔恨心,應該好好反省,向師父軟語懺悔。不得踩踏師父的影子。不可直呼法師名諱。要詢問出家人的尊稱法號時。一般可以這樣問:請問師父的德號上下?上下是指法號中的兩個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號叫了緣,那麼就是上了下緣。不可問師父您貴姓,因為家人皆以釋(即釋迦)為姓,習慣只以法號相稱。稱呼法號時不可直呼其號,一般要稱呼某某法師。不得單稱法名,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老法師、老和尚、上人或師父、法師。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為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在師前,不可稱我字。當視關係而自稱後學、門生、晚學、末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也不必稱不慧、不才、不佞、小可等。要見住持必需提前聯繫,自己聯繫或請客堂聯繫皆可,不可做不速之客。若得到法師許可進入法師寮內,一切信件文書,概不許偷看,也不得到處亂翻。與法師談話要專心,不可打妄想。法師飯時、眠時及洗漱時不應打擾。男眾居士不可一個人到比丘尼師父住處,女眾居士也不可一個人去比丘師父寺院,應該有兩位以上一起去。到了寺院,男居士不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師父談話,女居士不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師父談話。到寺院道場,不應該胡亂走動到處窺視,即使房間的窗戶沒關好,也不可以探視。要找某人,應該在客廳等候。路途、靜坐、誦經、禪行、剃頭時、以及洗澡、如廁、乘車船、眠臥等時,勿禮拜法師。除誦經、生病、剃髮、工作之外,不得見出家眾經過而不起立示禮。師父有呼喚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不得與出家眾結義為父母、兄弟、姊妹。請開示,應預約時間。師問話,當實答。一法師與客人言談時,不可冒失打岔,有事報告,當側立靜候招呼,不得輕率插嘴,若有重要急事,萬不得已時,要先說聲對不起!然後再請示。法師看經、寫字及上課、休息時,不可與之談話。不得說出家眾過失,亦不可任意評論或批評出家眾。

見到和尚喇嘛應該怎麼尊稱

寺廟是旅遊者喜愛的地方之一,但遊覽寺廟應懂得其中的規矩。

一要懂得對僧人的稱呼。對普通僧人,應稱其為“師傅”;對寺廟中的住持僧,應稱其為“長老”、“住持”、“方丈”或“禪師”;對那些造詣較深的僧人則應敬稱為“法師”;對喇嘛廟中的僧人,應稱其為“喇嘛”(即“上師”之意)。忌直呼“和尚”、“出家人”以及其他帶有汙辱性的稱謂。

二要懂得與僧人的行禮方式。與僧人見面的行禮方式應為雙手合十,微微點頭,或單掌豎於胸前,頭略低。切忌與僧人握手、擁抱或撫摸僧人頭部等不當禮節。

三要懂得與僧人交談的語言。與僧人交談特別應注意語言內容的選擇。忌用殺戮之辭,以及提起婚配大事、食用葷腥之類,以免引起僧人的反感。

四要懂得行為舉止。遊覽寺廟時,切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亂走亂跑,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如遇佛事活動,或駐足觀看,或悄然離去。

和尚把普通人叫施主,那道士把普通人叫什麼

當道士也叫出家

和尚和道士管俗家人一般都叫施主(不是師主,因為他們都要靠俗家人的施捨過日子),古雅一點的叫檀越(施主的梵文音譯);如果是有向佛之心(或向道之心)而沒有出家的俗家人,也可以叫居士;當然也可以叫一般人的稱呼,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叫什麼

和尚稱呼普通人叫“施主”,道士稱呼普通人為什麼?

姓名+道友.如:林凡=林凡道友

老人,一般人,和尚的自稱什麼

老人一般自稱“老朽”,一般人自稱“某、吾、我、本人”,和尚自稱“貧僧、老衲。”

普通人跟方丈或者住持聊天是怎樣的體驗

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稱函丈、正堂、堂頭。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維摩禪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說;轉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轉申為禪林住持,或對師父之尊稱。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

相關問題答案
普通人怎麼稱呼和尚?
朝鮮領導人怎麼稱呼?
八十歲老人怎麼稱呼?
古人怎麼稱呼朋友?
普通人怎麼買國債?
畫畫好的人怎麼稱呼?
普通人怎麼當明星?
普通人怎麼當特種兵?
王爺的夫人怎麼稱呼?
董事長夫人怎麼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