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低血鉀怎麼治療?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請問血鉀低如何治療?

建議:低鉀血癥產生的原因一般可以分成三類:一、鉀攝入不足,主要見於術後較長時間禁食,昏迷、消化道梗阻不能進食,長期食慾減退。發燒期間食慾會減退,如果進食減少可能出現低鉀血癥。二、鉀丟失過多 消化道失鉀過多:常見於頻繁嘔吐、腹瀉、胃腸減壓或者胃瘻腎臟排鉀過多:見於長期使用利尿劑或者用量過多腎小管性酸中毒醛固酮過多: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庫欣病及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長期運用糖皮質激素或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滲透性利尿……皮膚失鉀過多: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會導致鉀的流失。我想在發燒是出汗過多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症狀三、鉀向細胞內轉移,見於胰島素過量和急性鹼中毒,惡性貧血治療後等建議多吃香蕉、桔子、海鮮、動物內臟等。你好,低鉀血癥產生的原因一般可以分成三類:一、鉀攝入不足,主要見於術後較長時間禁食,昏迷、消化道梗阻不能進食,長期食慾減退。發燒期間食慾會減退,如果進食減少可能出現低鉀血癥。二、鉀丟失過多 消化道失鉀過多:常見於頻繁嘔吐、腹瀉、胃腸減壓或者胃瘻腎臟排鉀過多:見於長期使用利尿劑或者用量過多腎小管性酸中毒醛固酮過多: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庫欣病及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長期運用糖皮質激素或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滲透性利尿……皮膚失鉀過多: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會導致鉀的流失。我想在發燒是出汗過多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症狀三、鉀向細胞內轉移,見於胰島素過量和急性鹼中毒,惡性貧血治療後等建議多吃香蕉、桔子、海鮮、動物內臟等。

血鉀低會出現那些臨床症狀?

血清鉀低於3.5mmol/L即為低鉀血癥。見於長期進食不足,應用速尿等利尿劑、腎小管酸中毒等腎排鉀過多,靜脈補液中鉀鹽不足及嘔吐、腸瘻等消化道失鉀過多。

診斷要點

1.輕者倦怠,煩躁不安,可有吞嚥困難,重者反應遲鈍,精神不振,嗜睡,甚至譫妄或昏迷。

2.血鉀低於3mmoI幾時可出現軟癱,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呼吸肌麻痺。

3.慢性重度缺鉀,可呈瀰漫性肌痛,伴肌纖維萎縮及肌球蛋白尿。

4.可有腹脹、口苦、噁心、嘔吐、食慾不佳或腸麻痺。

5埂心悸,第 l心音低鈍,心律失常,可發生室撲、室顫而心跳驟停、死亡。亦可血壓下降,心臟擴大或心衰。

6.可出現反常酸性尿,併發生低鉀性鹼中毒。

7.血清鉀降低。3.5mmol/L以下。

8.心電圖: T波降低,變寬、雙相或倒置。 S~T段壓低, Q~T間期延長和u波增高, T波和u波相連成雙峰形。

治療原則

1.儘早治療造成低鉀的原發病,減少或中止鉀的繼續喪失。

2.補鉀:能口服者儘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需靜脈補鉀。常用藥為10%氯化鉀,一般每日補充3~6g,嚴重病例可補充至8g以上。

補鉀前要先改善腎功能,維持尿量在每小時40ml左右;補液鉀濃度不能過高,不能超過40mmol/L;滴速不能過快、不能超過20mmol/h,完全補足體內缺鉀需數天或更長時間。

我的低血鉀是怎麼引起的

是遺傳以及身體本身引起的

注意加強鍛鍊增加營養,多吃補血的是可以的

要預防低血壓症可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一,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二,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蔘、黃芪、生脈飲等。此外,適當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壓。

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體育鍛煉無論對高血壓或低血壓都有好處。

四,為防止暈到,老年低血壓患者平時應注意動作不可過快過猛,從臥位或坐位起立時,動作應緩慢一點。排尿性低血壓患者還應注意,在排尿時最好用手扶住一樣較牢固的東西,以防摔倒。

五,藥物治療,可選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黃素等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及C,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

治療低血壓病,飲食療法也是治療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漸提高病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壓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

低血壓病人的飲食選擇包括下列幾點:

1、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慾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於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1、日常生活預防

·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

·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

2、藥物治療

當日常治療無效時,就必須給予藥物治療,緩解症狀,減少嚴重併發症危險。目前,新型藥物管通(Gutron)是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有效治療低血壓的藥物。該藥由奈科明(奧地利)公司研製,生產和銷售。

3、飲食治療

·加強營養,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雞、蛋、魚、乳酪、牛奶等

·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

有低血鉀病能治好嗎?

人體鉀全靠外界攝入,每日從食物中攝入鉀約50-100mmol,90%由小腸吸收。腎臟是排鉀和調節鉀平衡的主要器官,腎小球濾液中的鉀先在近曲腎小管內被完全吸收,以後遠曲腎小管細胞和集合管細胞再將過剩的鉀分泌出來,從尿排出,使鉀在體內維持平衡。但是,人體攝入鉀不足時,腎臟不能明顯地減少排鉀,使鉀保留於體內,故易引起缺鉀。血清鉀濃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以血清鉀<3.5mmol/L時稱低血鉀。但是,血清鉀降低,並不一定表示體內缺鉀,只能表示細胞外液中鉀的濃度,而全身缺鉀時,血清鉀不一定降低。故臨床上應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分析判斷。 【診斷】 主要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血清鉀測定血K+<3.5mmol/L時,出現症狀即可作出診斷。但在缺水或酸中毒時,血清K+可不顯示降低。此外可根據心電圖檢查,多能較敏感地反映出低血鉀情況,心電圖的主要表現為Q-T間期延長,S-T段下降,T波低平、增寬、雙相、倒置或出現U波等。 【治療措施】 (1)、一般採用口服鉀,成人預防劑量為10%氯化鉀30~40ml/d(每g氯化鉀含鉀13.4mmol)。氯化鉀口服易有胃腸道反應,可用枸櫞酸鉀為佳(1g枸櫞酸鉀含鉀4.5mmol)。 (2)、靜脈輸注氯化鉀,在不能口服或缺鉀嚴重的病人使用。常用濃度為5%葡萄糖液1.0L中加入10%氯化鉀10~20ml,每g氯化鉀必須均勻滴注30~40min以上,不可靜脈推注。補鉀量視病情而定,作為預防,通常成人補充氯化鉀3~4g/d,作為治療,則為4~6g或更多。 (3)、補鉀注意點:a.尿量必須在30ml/h以上時,方考慮補鉀,否則可引起血鉀過高。b.伴有酸中毒、血氯過高或肝功能損害者,可考慮應用穀氨酸鉀,每支6.3g 含鉀34mmol,可加入0.5L葡萄糖液內靜滴。C.靜脈滴注的氯化鉀濃度太高可刺激靜脈引起疼痛,甚至靜脈痙攣和血栓形成。d.切忌滴注過快,血清鉀濃度突然增高可導致心搏驟停。e.K+進入細胞內的速度很慢,約15h才達到細胞內、外平衡,而在細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鉀的平衡時間更長,約需1周或更長,所以糾正缺鉀需歷時數日,勿操之過急或中途停止補給。f.缺鉀同時有低血鈣時,應注意補鈣,因為低血鈣症狀往往被低血鉀所掩蓋,低血鉀糾正後,可出現低血鈣性搐搦。g.短期內大量補鉀或長期補鉀時,需定期觀察,測定血清鉀及心電圖以免發生高血鉀。 【病因學】 引起缺鉀或低鉀血癥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a.鉀攝入不足,如長期進食不足,給病人補液時,長期未給補鉀鹽液體,或在營養支持過程中,營養液中鉀鹽的補充不足;b.鉀損失過多,如嘔吐、腹瀉、胃腸減壓及消化道瘻,大量丟失消化液,長期應用速尿、利尿酸等利尿劑及皮質激素等使鉀從腎臟排出過多;c.鉀在體內分佈異常,如大量輸注葡萄糖與胰島素合用,或鹼中毒時,都能使大量鉀轉入細胞內,出現低鉀血癥。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和細胞內、外鉀缺乏的嚴重程度相關,更主要的是取決於低血鉀發生的速度。血清K+<2.5mmol/L時,症狀較嚴重。短時期內發生缺鉀,症狀出現迅速,甚至引起猝死。 (1)、神經肌肉系統 表現為神經、肌肉應激性減退。當血清K+<3.0mmol/L時,可出現四肢肌肉軟弱無力,低於2.5mmol/L時,可出現軟癱,以四肢肌肉最為突出,腱反射遲鈍或消失。當呼吸肌受累時則可引起呼吸困難。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症狀為精神抑鬱、倦怠、神志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相關問題答案
發生低血鉀怎麼治療?
低血糖怎麼治療才會好?
孕婦低血糖怎麼治療?
神經性低血糖怎麼治療?
白細胞低中醫怎麼治療?
黑魚出血病怎麼治療?
血痔怎麼治療?
身上有血瘀怎麼治療?
焦慮型高血壓怎麼治療?
血癌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