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亭是個什麼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05-25

請問《圍城》中李梅亭,韓學愈的人物形象?

《圍城》中李梅亭的特性:在錢鍾書筆下,李梅亭被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出來,錢先生把當時許多國民共有的品質都嫁到了他身上,使他具有了特殊性。在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們的自私,投機。尤其在去任教的路上表象的淋漓盡致。

關鍵詞:國民品質,自私,投機

主要內容: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可謂寫盡人間醜態,他在《圍城》序中說他寫的人“只是人類,具有無毛量足動物的基本根性”錢先生這樣說就表示了他在《圍城》中說寫的人物具有人類的醜陋性格,自私,貪婪。我覺得這些特性在他們去福教的路上被李梅亭十分突出的表現了出來。尤其他的鐵箱子,圍繞這個鐵箱子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特性。

鴻漸笑道:“我看他們把全家都裝在行李裡了,老婆、兒子、甚至住的房子。你看李梅亭的鐵箱不是有一個人那麼高麼?” 確實,李梅亭去任教還帶著某一個一人高的鐵箱子,的確令人猜疑,方鴻漸說的話十分經典。帶著某一個鐵箱子坐船很不方便,當他們下船時,由這麼一段話“鴻漸一眼瞧見李先生的飆失箱,襯了狹小的船首,彷彿大鼻子闊嘴生在小臉上,使人起局部大於全體的驚奇,似乎推了幾何學上的原則。那大箱子能從大船上運下,更是物理學的奇蹟。”這就證明了的確不方便。在路上剛下過雨後他們走不上半點鐘,有一個很陡的石子坡,拉李先生那隻大鐵箱的車伕,載重路滑,下坡收腳不住,摔了一交,車子翻了。李先生急得跳下自己坐的車,嚷;“箱子給你摔壞了,”而後一天早晨,大家送李顧上車,李梅亭只關心他的大鐵箱,車臨開,還從車窗裡伸頭叫辛楣鴻漸仔細看這箱子在車頂上沒有。腳伕只搖頭說,今天行李多,這狼犭亢傢伙擱不下了,明天準到,反正結行李票的,不會誤事。孫小姐忙向李先生報告,李無生皺了眉頭正有囑咐,這汽車頭轟隆隆掀動了好一會,突然鼓足了氣開發,李先生頭一晃,所說的話彷彿有手一把從他嘴邊奪去向半空中扔了,孫小姐側著耳朵全沒聽到。這足以證明裡很關心這箱子,原來裡面裝的是藥,他的藥是帶到學校去賣好價錢的,留著原封不動,準備十倍原價去賣給窮鄉僻壤的學校醫院。這可以看出李的投機行為,他不惜萬里和路途的疲憊,就是為了投機,掙錢。可以看出當時人們投機多麼猖獗。連知識分子都不惜投機以獲取暴利,跟別說普通人。

李梅亭的人物介紹

【李梅亭的名片】(注:紙質堅緻,字體古雅,一點不含糊是中華書局聚珍版精印)姓 名:李梅亭英文名:professor may din lea (注:意為“李梅亭教授”,用花體英文字印刷)頭 銜:國立三閭大學主任 (注:李梅亭省略掉“中國語文系”五個字,以便跟第二三行字數相等)新聞學研究所所長 (注:“新聞學研究所”其實是李梅亭跟幾位朋友在上海辦的補習學校)某縣黨部前任祕書李梅亭的名片頭銜太具有職業資格人的標準,紙質和字體都特有品位,如插在頭頂上的花眼頂戴,其實都是花架子擺設。而李梅亭的解釋更是讓人看出其內心的卑鄙和無恥,可笑和荒唐。他連縣黨部的祕書經歷也一定要掛在嘴邊顯擺。人性的弱點都喜歡高歌當年如何手執鋼鞭的威武,把黯然失落的月子和日子有意淡淡的遺漏。李梅亭在孫柔佳買票碰壁後,就一覽眾山小地蹦出來,矯情叉腰蘭花指點江山。在孫柔嘉買票碰壁來後,李梅亭以為他的名片管事,他想憑藉一個小卡片能把公路站長給忽悠了。 文中描寫:“……李(梅亭)先生回房開箱子拿出一匣名片道:‘這不知道算得證件麼?’…………鴻漸說:‘這片子準有效,會嚇倒這公路站長。我陪李先生去。’”這些都說得過去,最難得的是李梅亭那份“堅信”,他說“這不知道算得證件麼?”並不是徵求口吻,而是“這不就是證件麼!”的肯定口氣。結果讓李梅亭作了一回刻舟求劍裡的巡劍人,這就是他要命的“近視”。 在《圍城》中墨鏡可以說是對李梅亭這個人物刻畫最傳神的一筆。一副墨鏡的作用,是遮擋了他人觀察李梅亭的“眼意”,成了他縱容慾望的膨脹的道具。不戴墨鏡的時候,李梅亭是紳士君子;一旦戴上墨鏡就立刻變臉為猙獰的罵街潑婦,在“顯微鏡”下解剖另一個人,儼然另一個人的身份,自話自說,不知道的外人看來頗具戲劇效果。墨鏡背後的李梅亭表現出了他的猥褻、充滿慾望、醋意、道貌岸然的人性的弱點。“……梅亭仗著黑眼鏡,對孫小姐像顯微鏡下看的微生物似的細看。”李梅亭以前的那些弱點都在這個墨鏡的比喻下黯然失色。梅亭仗著黑墨鏡,終於可以肆無忌憚的解剖孫柔嘉,把平日猥瑣的眼睛藏在一幅墨鏡的鏡片後,那雙眼就裝上了一扇單向可視玻璃,克服了平日李梅亭想肆無忌憚的做,但還要擺出道家姿態的窘迫。一副墨鏡的作用,是遮擋了他人觀察李梅亭的“眼意”。人都有慾望,有些慾望不能無限自我膨脹,需要自我約束和剋制,好比誰都知道罵人,但大部分人都能理智的約束。為了自我私慾的痛快,放任自我,追求“下坡路”的兜風暢快,這樣的人往往需要藉助李梅亭的墨鏡。李梅亭戴墨鏡細解剖了孫柔嘉後,小說中還描寫了他醋味十足的話,李梅亭對孫柔嘉笑說:“……‘孫小姐愈來愈漂亮了。為什麼不來看我,只看小方?’鴻漸‘噓’了他一聲,他笑著跑了。”李梅亭當然是吃方鴻漸的醋。 李梅亭作為方鴻漸的情敵,害了單相思,拼命陰損的惦記方鴻漸,而方鴻漸閒雲野鶴並不知醋海風波早淹死戴墨鏡看人的李梅亭。也許方鴻漸早知李梅亭的“功力”,正如當初他“欣賞”李梅亭不戴眼鏡時說的反話:“……這片子準有效,會嚇倒這公路站長。我陪李先生去。……”

圍城描寫李梅亭吝嗇的是第幾章

整本書都有描寫

《圍城》中葛優飾演的李梅亭是錢鍾書先生在小說《圍城》裡順手雕鑿出來的一個陪襯人。李梅亭的性格特點很灰色,有攜帶藥箱夢想發財的猥瑣,有掏出啟封的小藥丸才肯送人的吝嗇,但最傳神的一筆,是通過李梅亭的墨鏡表達出來的,“……梅亭仗著黑眼鏡,對孫小姐像顯微鏡下看的微生物似的細看……”

李梅亭不是小說的主角,李梅亭尷尬猥瑣的形象,被永遠鑲嵌在不朽的《圍城》扉頁中。 錢鍾書的犀利是知識分子的溫吞幽默,傷李梅亭這號人於無形中。表現在方塊漢字在他手裡是個“比喻”玩具,決不會支配他,而只能讓他靈活地支配。

人物介紹

自私自利

李梅亭帶著一箱藥夢想發財,卻不肯給同行生病的孫小姐一包仁丹治病,吝嗇得掏出啟封過的小藥丸

漫畫李梅亭

漫畫李梅亭

才肯送人;捨不得穿新雨衣而借孫小姐的雨傘;在小鎮經費不夠了,李梅亭假裝錢財充公卻私攢買菸買山薯,並且躲在牆角吃獨食被方鴻漸發現了;這可見他不願分享,沒有集體感。滿口仁義道德卻半路在鎮上嫖土娼;自己愛打牌卻禁止別人打牌……

不學無術

李梅亭在自己的英文名may din lea上苦心琢磨,大做文章:“may din lea”意為“五月 吵鬧 草地”,問其緣何“不用外國現成姓lee”,他大發議論:“中國人姓名每字有本身的意義,把字母拼音出來,毫無道理,外國人看了,不容易記得。好比外國名字譯成中文,‘喬治’沒有‘佐治’好記,‘芝加哥’沒有‘詩家谷’好記;就因為一個專切音,一個切音而有意義。”由此,同行的趙辛楣想到“mating”(交配)跟“梅亭”也是同音而更有“意義”。到此,李梅亭性格的虛榮,卑鄙,猥褻充分暴露無遺,這可見李梅亭這類知識分子的庸俗、淺薄。

虛榮功利

【李梅亭的名片】(注:紙質堅緻,字體古雅,一點不含糊是中華書局聚珍版精印)

姓 名:李梅亭

英文名:professor may din lea (注:意為“李梅亭教授”,用花體英文字印刷)

頭 銜:

國立三閭大學主任 (注:李梅亭省略掉“中國語文系”五個字,以便跟第二三行字數相等)新聞學研究所所長 (注:“新聞學研究所”其實是李梅亭跟幾位朋友在上海辦的補習學校)

某縣黨部前任祕書

李梅亭的名片頭銜太具有職業資格人的標準,紙質和字體都特有品位,如插在頭頂上的花眼頂戴,其實都是花架子擺設。而李梅亭的解釋更是讓人看出其內心的卑鄙和無恥,可笑和荒唐。他連縣黨部的祕書經歷也一定要掛在嘴邊顯擺。人性的弱點都喜歡高歌當年如何手執鋼鞭的威武,把黯然失落的月子和日子有意淡淡的遺漏。李梅亭在孫柔佳買票碰壁後,就一覽眾山小地蹦出來,矯情叉腰蘭花指點江山。

在孫柔嘉買票碰壁來後,李梅亭以為他的名片管事,他想憑藉一個小卡片能把公路站長給忽悠了。 文中描寫:“……李(梅亭)先生回房開箱子拿出一匣名片道:‘這不知道算得證件麼?’…………鴻漸說:‘這片子準有效,會嚇倒這公路站長。我陪李先生去。’”這些都說得過去,最難得的是李梅亭那份“堅信”,他說“這不知道算得證件麼?”並不是徵求口吻,而是“這不就是證件麼!”的肯定口氣。結果讓李梅亭作了一回刻舟求劍裡的巡劍人,這就是他要命的“近視”。

愛邀功

在方鴻漸、李梅亭等人剛出發時,由於李梅亭的行李的問題,沒趕上第一艘船而跟顧爾謙坐了第二艘船,前進中剛好遇上了空襲,但命大沒受傷,所以在與鴻漸等人會合時,拼命地暗示要不是他把第一艘船讓給他們坐,這會兒遭遇危險的就是他們了。並說自己是如何的好運,讓他們也跟著享受到了。在加上顧爾謙在一旁幫著打邊鼓,他就更得意了,感覺要是沒......

李梅亭是個怎樣的人用四字詞語總結

▪ 自私自利

▪ 不學無術

▪ 虛榮功利

請問《圍城》中李梅亭,韓學愈的人物形象?

具有一定進步思想,卻在現實生活中招搖撞騙

方鴻健是什麼樣的人?

方鴻漸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小說《圍城》的主人公,作品著重寫了他和幾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從上海轉至內地三閭大學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他的性格特徵是:既善良又迂執,既正直又軟弱,既不諳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鴻漸的思想性格,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當時一部分較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是舊中國一個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高級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這位江南的紳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學期間,因為學不了他們家鄉很看重的土木工程,於是轉到社會學系,最後又轉到中國文學系而勉強畢業。由於一個偶然因素的出現(未來丈人的幫助)便毫無心理準備地走上了留洋之路,學中文的人出洋“深造”就顯得有些滑稽,但“到了歐洲,既不抄敦煌捲了,又不訪《永樂大典》,也找不到太平天國的文獻……四年中倒換了三所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了幾門功課,興趣頗廣,但心得全無,除了“誇誇其談外,一無所有,臨回國時,在父親和丈人的威逼下,為了搪塞才挖空心思地買了的博士文憑。

在外國留學期間 受個性解放新思潮的影響,萌生對自主愛情的嚮往,大著膽子給父親寫信要求解除包辦婚姻,最終被澆了一桶冷水,在與鮑小姐的調情,蘇文紈的應酬中,漸覺到“女朋友”和“情人”的不同,當遇到“摩登社會裡那樁罕物——唐曉芙時,他真正墜入了愛河,但他倆處於萌芽狀態的愛情卻在蘇文紈的無情報復下夭折了。

陳道明飾演的方鴻漸(8張)

編輯本段

也許是為了逃避心靈的痛苦

方鴻漸和趙辛楣等走上了去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三閭大學雖然地處湖南一個偏僻的鄉下,但遠非一方淨土,這裡有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稱維護教育尊嚴,其實卻是酒色之徒的市儈校長高鬆年;有外形木訥,內心狡詐的假洋博士韓學愈;有在政界失足落水,混跡學校的舊官僚汪處厚;有專事吹牛拍馬,淺薄委瑣的勢力小人陸子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三閭大學中幾十個知識分子的勾心鬥角和相互傾軋中被排擠出來,被解除了教師職務。

他還沒有在事業的挫折中清醒過來,便受到孫柔嘉的誘惑,而逃避到了“一個自己並沒確認是否愛他的孫柔嘉的婚姻中”,以為這裡是一個可以逃避失敗和壓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港灣,或許是孫柔嘉在婚前過於心計。婚後,方鴻漸忽然發現自己娶的好像是另外一個人,新家和舊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們之間的衝突,再加上他們性格不同,的確很難相容,終於不離而散,他丟下昨日的失望,懷著對明天莫名的祁盼,方鴻漸終於衝出了家庭的圍城。

方鴻漸悲劇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其主觀原因,也有客觀生活環境對其的影響。

編輯本段

方鴻漸自身方面的因素

方鴻漸性格中的最大特點是“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發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動性。

早在大學讀書期間,方鴻漸便萌生自主戀愛的念頭,但在父親的痛罵下,頓時“嚇矮了半截”,一下子便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不再妄想,開始讀叔本華,常自我安慰地對同學們說:“世間哪有戀愛,壓根兒是生殖衝動。”在這裡,方鴻漸的怯懦性格就暴露無遺了,在後來與女博士蘇文紈的交往中,明知自己與她“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不論彼此距離怎麼近,拉得怎麼長,始終合不攏成為一體。”但卻在蘇文紈的恩威並重,軟硬兼施中遲遲不敢表明自己的心。當他失去一生中最心愛的女性——唐曉芙時,心瘦弱到了極點宛如與活人幽明隔絕的孤鬼,瞧著陽世的樂事,自己插不進,但方鴻漸此時卻毫無力挽狂瀾的勇氣。只是吶吶的說:“你說的對,我是個騙子,我不敢再辯,以後決不來討厭了。”然後站......

嚴監生在三大吝嗇鬼裡是個什麼樣的人?

中國文學中四大吝嗇鬼:

李梅亭——錢鍾書《圍城》

盧至——徐復祚《一文錢》

監河侯——莊子《外物》

嚴監生——吳敬梓《儒林外史》

方鴻漸 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方鴻漸是《圍城》中的主要人物,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一事無成。首先,他不學無術,懦弱無能,總是依附於別人。其次,在愛情婚姻方面,始終採取應付、逢場作戲的遊戲態度。但他終有一顆愛國之心,為人正直,不獻媚,不肯投靠權貴,他自視頗高,品位不凡,憤世嫉俗,實際卻做不成什麼具體的工作,“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這正是許多小知識分子的共同命運。關鍵詞:方鴻漸;性格特點;懦弱無能;逢場作戲;憤世嫉俗;錢鍾書先生所著的長篇小說《圍城》不得不說是一部標新立異、藝術特色鮮明的小說。書中描寫了當時社會上層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他們雖滿懷理想,然而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卻過著精神空虛、靈魂猥瑣、蠅營狗苟的生活。小說以方鴻漸為主線,著力描寫他在愛情、事業、婚姻、家庭四個方面的生存困境。如果將主人公方鴻漸所有的人生經歷簡化一下,不難看出,他總是不斷地衝出一座圍城然後又陷入另一座圍城。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出城再進城,然後再出城再進城……永無止境。這一切並非他本人自己的選擇,他的一切行為都是被動地逼上梁山,並不是自覺的行為。他處在一種盲目的狀態。幾乎是受某種本能的支配,也可以說是命運的牽引,使他進出於各種城堡之間,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都是他性格內在的缺陷所造成的,本文從多個方面來揭示方鴻漸的性格特徵,從而深刻、全面地理解方鴻漸這個人物形象。一、 不學無術、懦弱無能,總是依附於別人方鴻漸這個人,原是個太平凡的性格,從頭至尾,毫無特殊顯著之處,好不見好,可也找不出一絲一毫的壞處來,看來看去,只是個無用無能,既可憐卻又不足惜。他總是受外部力量的支配,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恰如錢鍾書先生在小說中所說的那樣“好比頭驢子,鼻子前面掛著一個胡蘿蔔,它總是被眼前的胡蘿蔔引著向前走。”懦弱的方鴻漸不是如此,他雖然竭盡全力,卻不能擠進上層社會只能徘徊在“圍城”內外,總是依附於別人來改變自己的生活,自己卻無能為力。文章的一開頭便點穿了說“它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裡從社會系轉哲學系,最後又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但他卻非常幸運,在父親的堅持下和一個同鄉女子定下婚約。雖然他對那女子缺乏認識,但對婚約略示反對後即表同意。幸而那女子不久就死去,而她的父親為了紀念獨生愛女,就將準備作為嫁妝的款項供他出洋深造。方鴻漸到了歐洲,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第四年春天看銀行裡只剩四百多磅,就計劃夏天回國。他無意去爭取學位,但自覺得需要購買個假頭銜來滿足父親及已故未婚妻的父親的期望,於是,他在愛爾蘭人的手中買了一張所謂“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回國後,他岳父為他學成歸國在報上登載了一則啟事,使縣立中學的校長知道本縣出了一位“方博士,”並直接導致了一場大笑話,暴露了他淺薄、寡陋的本相。父親的老朋友本縣省立中學呂校長請方鴻漸向學生演講“西方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其檢討。”此時的方鴻漸才感覺到自己的才疏學淺,翻了三、五本歷史教科書,才湊滿一千多字的演講稿,但辦事玩世不恭的方鴻漸卻忘帶了講演稿,面對臺下滿滿的男女學生,他大言,只有兩種西洋東西在整個中國社會裡長存不滅。一件是鴉片,一件是梅毒,鬧出了大笑話,縣裡人還盛傳方家留洋回來的兒子公開提倡抽菸狎妓,方鴻漸還因此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柄。使他無臉面繼續留在縣裡,於是,回上海寄居在岳父家裡,過著資產階級闊少爺的慵懶生活,沒有能力,只得在岳父的點金銀行裡掛名,但他行事自我得罪了他賴以生存的周氏夫婦,最後只能靠把他視為“情敵”趙辛楣的舉薦下南下“三閭”大學去教學。在“三閭”大學,他的懦弱無能更是表露無疑,也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他竟然模仿......

圍城 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代文學經典。《圍城》一書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識分子,有名嬡淑女,亦有商賈政客。作者對這些人,有的濃墨重刻,有的輕描淡寫,但無論採取何種手法,都生動繪出了他們各異的特徵:或卑微、或鄙俗,或勾心鬥角,或虛與委蛇。

小說中的一號人物當然是方鴻漸,這個曾留過洋一一或許說遊過洋更為恰當些並客串過一番克萊登大學博士生的尷尬知識分子。他的經歷其實僅用一句話即可概括,“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一失足”即指買假文憑事件。或許,方鴻漸當時只是嘲諷世人(如周經理之類)而故意為之,但發展到後來,誠如趙辛楣所說:“謊是撒不得的……你那一回事是開的玩笑,可是開玩笑開出來多少麻煩。”確實,有了這回事,他以後在事業上不順,在愛情上也遭鄙視。方鴻漸彷彿天生不是個會成大事業的人,他總是處於中間狀態,壞也壞的不夠徹底,卻又不是純然意義上的好人。蘇文紈有一句評方鴻漸的話極為中肯:“你在大地方已經玩世不恭,倒向小節上認真,矛盾得太可笑了。”他對人情世故全然不通:對李梅亭,顧爾謙的厭惡擺在臉上;對高校張的不滿不加掩飾;對韓學愈的學籍出言試探;對汪處厚曲意逢迎卻沒能恰到好處;對劉東方的一著險棋算是勝了;一場作媒風波也鬧得雞飛蛋打。可見,方鴻漸學不會如何在別人輕軋自己的情況下保持鎮定,他學不來韓學愈的厚顏無恥,因此只能當副教授;他也學不來顧爾謙那副“狗望著主人”的姿態,因此更討李梅亭的嫌。總之,方鴻漸就是那種無惡意的好人一一不令人十分討厭卻一無用處。

趙辛楣是《圍城》的二號男主人公。趙辛楣在小說中算是頗為可愛的角色。他活得挺瀟灑,“進可以做官,退可以辦報”,再不濟還能教書,而且是個系主任。他留洋學的是政治,頗有政治家的見地和風度。他為人熱情大方,對朋友真心幫助。缺點在於有時故意拿腔作調,擺弄政治家派頭。比如他說:“辦報是開發民智,教書是開發民智……論影響的範圍,是辦報來的廣;不過,論影響的程度是教育來得深。” 與方鴻漸比較,從小說的角色配置的角度來看,趙辛楣也只能算是一個配角了。但就是這樣一個配角卻與方鴻漸的幾次出走都有莫大的關係,最後竟然還成為了方鴻漸的“生活顧問”建議方鴻漸與孫柔嘉在香港登記結婚。這種配角對主角的影響皆從“人之常情”出發,這在小說創作上可稱得上自然流暢。可以說,趙辛楣作為方鴻漸身邊的一個“影子人物”,促使方鴻漸的性格在不同的環境中延伸並變化著。這樣一個配角,既為小說情節結構服務,又是推動著主人公的性格和心靈世界的不斷變化,這樣一個配角就已經超越了西方敘事學對配角的定義,而是一個融化在小說結構和小說人物情感世界中的“有機配角”。

和書中的方、趙兩位男性相比較,書中的幾位女性她們似乎被有意無意地矇蔽了,扭曲了,失去了本來的面目,她們或多或少被不合理壓抑了。

鮑小姐不僅是整部書的開篇,也是男一號方鴻漸愛情生活的開篇。如書中所述,鮑小姐從小被父母差喚慣了,心眼伶俐,明白機會要自己找,快樂要自己尋。這一句是理解和探尋鮑小姐的鑰匙。而鮑小姐帶給方鴻漸純肉慾的興奮和刺激,埂開了第一扇門。他和方鴻漸都沒有失去理智,是清醒的,限定了這麼一場豔遇的性質。鮑小姐相當有現代意味,開始一件事情,結束一件事情,老辣鬆脆,乾淨利落,書中對此原話是:鮑小姐談不上心和靈魂。或許是可以這樣理解:沒有心和靈魂,也就沒有心靈的痛苦和折磨,對一個弱女子來說,或許這是本能的趨利避害。無可指責。

蘇文紈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她漂亮,是女博士,家世好,高傲,卻對方鴻漸情有獨鍾。蘇文紈正如方鴻漸所說:“女人傻起來沒有底的。”她如飛蛾撲......

圍城的人物介紹

在寫《人·獸·鬼》的時候,錢鍾書似乎還是著迷於諷刺嘲笑,著迷於妙語連珠,著迷於意蘊題旨,人物形象卻都還模模糊糊。而《圍城》則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鬆年、周經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幾筆卻給人深刻印象的漫畫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視的是方鴻漸和孫柔嘉這兩個獨特的人物。 方鴻漸是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為他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保持一點做人的尊嚴。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尷尬的。很多學者把他與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的形象聯繫起來,但“多餘人”的悲劇在於思想上開始覺醒而缺乏行動的勇氣和歷史條件,而“圍城人”的悲劇在於他的庸常。“多餘人”會給人以時代的前衛和英雄的感覺,而“圍城人”卻跟我們一樣,作為普通人徒勞於找尋解脫或依附。就像一無用處的賈寶玉是《紅樓夢》中幾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樣,方鴻漸也是《圍城》中最好的人——或許除掉唐曉芙。在整部小說裡,只有一個唐曉芙,是純潔而可愛的。這是因為她對方鴻漸來說,還是虛無縹緲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個幻象。而但凡有真實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瑣的、虛榮的、卑鄙的。方鴻漸優於裡面的每一個人。我們知道,亂世是英雄或梟雄的天下,懦弱者是註定要失敗的。所以,既不作惡也無英雄氣概、既與世無爭又於事無補的方鴻漸,是註定要失敗的。方鴻漸的悲劇是現代社會人性異化的結果和對比。 《圍城》一書是錢鍾書“錙銖積累”而寫成的,小說沒有明確的故事線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瑣碎的見識和經歷”拼湊”成的瑣碎的情節。就一般而言,情節瑣碎的書必然要有絕佳的言語表達才能成為一本成功的作品。錢鍾書的《圍城》果真是把語言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因此,讀《圍城》不能像讀一般小說那樣只注重情節而忽視語言了,如果那樣的話(忽略其言語),《圍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圍城》裡面的精言妙語是這部小說的最成功之處,也是最值得賞析的地方。善用比喻《圍城》中的妙喻有三種,一是真實的寫景寫事物的形象比喻,讀來令人舒暢,感覺恰到好處。二是抽象的思維和感覺運用具體的物象來比喻,或者反行之,讀來讓人覺得新奇,玄妙。第三種是利用喻體和本體在價值等級上的強烈反差邏輯性,達到對對象的嘲諷貶抑,使作品更顯詼諧、幽默。開篇一段中“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陽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著酡紅。”這一句話比喻與擬人混用了,整體流暢自然而不帶任何矯飾,這是第一種比喻,書中很是常見,又如五人赴三閭途中描寫“這雨愈下愈老成,水點貫串作絲,河面上像出了痘,無數麻瘢似的水渦,隨生隨滅息息不停,到雨線更密,又彷彿光滑的水面上在長毛。”“老成”用在雨上,可謂唯錢先生一人,用的好!雨絲密說水面上在“長毛”,更是形象新奇,但卻又恰到好處!更常見的是第二種比喻,也是全書中的亮點。方鴻漸留洋歸來,“衣錦還鄉”頗為驚動了家鄉那個小小的縣城,先是報上登出新聞,繼則應邀回母校作關於“西洋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其檢討”的學術報告。在縣省立中學作演講時,鴻漸說只有鴉片和梅毒在中國社會裡長存不滅,使記錄的女生“漲紅臉停筆不寫,彷彿聽了鴻漸的最後一句,處女的耳朵已經當眾喪失貞操”。耳朵失去貞操是因為耳朵進了汙穢之言,這種換位的應用錢先生可謂爐火純青。上述這個例子,變抽象為具體,採用了以虛為實的手法。書上還有一些語句變具體為抽象,將具體的感覺用抽象的物象來比喻。例如第一章中“孩子不足兩歲,塌鼻子,眼睛兩條斜......

相關問題答案
李梅亭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達康是個什麼樣的人?
梅蘭芳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賀是個什麼樣的人?
季羨林是個什麼樣的人?
徐悲鴻是個什麼樣的人?
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
金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后稷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思聰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