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腔梗吃什麼藥?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腔梗是否是老年人正常現象?

讀者問:我今年70歲,近年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右側腦後角腔梗,輕度腦萎縮;頸動脈彩超顯示,右動脈有斑塊形成,流速偏緩,但血壓、血脂、血粘度正常。請問專家,腔梗是否是老年人正常現象,如何治療?另外是否能夠控制腔梗不再生? 專家回覆:腔隙性腦梗死係指深穿支閉塞導致的腦組織缺血性壞死而產生的微梗塞,因微小的軟化灶內的壞死組織被清除後而遺留下小的束腔。其梗死灶的大小直徑不超過1.5cm。腔隙性腦梗死發生在功能區者,可出現明顯的症狀與體徵;如在非功能區,則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與體症,此時主要靠腦CT或MBI明確診斷。 腔梗大多數是由於持續高血壓、小動脈硬化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腦血管病,並非是老年人的正常現象,但確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有資料認為,單一腔隙病灶與高血壓無顯著相關性。 對腔梗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在可採取的預防措施有:1.有效控制高血壓和各種類型腦動脈硬化可減少腔隙性卒中可能性,是預防本病的關鍵;2.沒有證據表明抗凝治療會帶來任何益處,阿斯匹林效果也不確定。但由於這些治療使發生嚴重併發症風險降低,故也經常應用;3.其他可適當應用擴血管藥物增加腦組織血液供應,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應用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減少血管痙攣,改善腦組織循環,降低腔隙性梗死複發率;4.活血化瘀類中藥對神經功能恢復可有所裨益;5.控制吸菸、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可干預危險因素。 本病預後良好,死亡率和致殘率較低,但複發率較高。

腔梗引起的頭昏吃什麼藥最有效

腦梗塞急性發作期多住院治療,時間為半個月至一個月內,以挽救生命為目的。急性發作期以西藥治療為主,因為西藥具有起效快、有治療針對性的優點。常見治療西藥包括:尿激酶溶解血栓的治療,應用此類藥如能溶解栓子是最理想的,但前提是在病人得病後6小時內進行有效;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環、擴充血容量的治療,目前此類藥用的較多,但心臟病病人應慎用;此外還有抗凝治療等。腦梗塞急性發作期的給藥途徑多采取輸液治療,因為靜脈輸液能夠使藥物迅速作用於病灶,起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所以在腦梗塞患者病情緊急,需要儘快將藥物送入體內,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況導致不能口服藥物時應輸液治療,一般輸液一個療程後,過了急性期則應以口服用藥為主,以避免靜脈炎、輸液過快導致心力衰竭等等輸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科學的治療原則應該是:能口服的藥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藥物就不要靜脈輸液。 外科手術治療腦梗塞,如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顱內外動脈吻合術、開顱減壓術等對急性腦梗死病人也有一定療效,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遠期效果往往不及近期。手術治療腦梗塞,其療效、死亡率及致殘率都未形成統一結論,故除幾種特殊腦梗塞症型(大面積腦梗死和小腦梗死而有腦疝徵象者宜進行開顱減壓治療)外,多不採用手術治療。腦梗塞急性發作住院期間的具體治療方法,還應針對相應病症遵醫囑進行。 (二)腦梗塞恢復期的治療方法 我國唯一二次研發成功的腦梗塞治療中藥! 腦梗塞發病一年內為恢復期,是最佳的二級預防時期,這個時期多數患者改善最快、效果最佳。腦梗塞恢復期以口服用藥為主要治療方法,輔以功能訓練,飲食調節等綜合性措施。只有堅持可靠用藥,才能對腦梗塞誘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血液粘度高等基礎病變進行有效治療,防止動脈硬化血栓再次形成;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量,為腦組織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恢復腦神經系統,使由其控制的運動、語言神經系統體徵得到改善。恢復期治療目的就是改善頭暈頭痛、肢體麻木、語言不利等症狀,使之達到最佳狀態,並降低腦梗塞的高複發率。 1、中藥治療 我國唯一二次研發成功的腦梗塞治療中藥! 腦梗塞恢復期最好的治療應該是以大複方道地取材的現代中藥為主,利用其長效性強、耐藥性強、安全性強、現代中藥劑量劑型合理的優點,達到改善腦梗塞偏癱、失語、記憶力下降等症狀的同時,能有效防止腦梗塞復發,而藥品本身不會對患者產生任何毒副作用的最佳治療效果。 (1)活血化瘀治療:是臨床應用廣泛的中醫療法,活血化瘀法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它具有抗動脈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夠增加腦血流量,有利於梗塞病灶周圍血腫水腫的吸收,改善臨床症狀。不適用於急性期治療,以治本為主。 (2)芳香開竅治療:以開通見長,能夠疏通經絡、理氣活血,臨床治療腦梗塞導致的頭痛,肢體疼痛效果明顯。芳香開竅中藥(如麝香)能透過血腦屏障直達病灶,起效迅速,療效確切。 (3)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雙重治療:該治療方法被公認是有效率最高的中醫臨床治療方法,應用此法的中成藥物能夠對腦梗塞總體病因血液病變及血管病變同時起效,利用方中動物類、植物類和香類藥上百種有效成份的配伍及協同作用,達到增效減毒、抗耐藥性等多靶點治療效果。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效抗凝,降低血漿粘度和血漿脂質過氧化物,使血液中的脂質物質不易在動脈堆積形成血栓的作用;並且能加速血氧自由基的清除,對已生成的動脈壁上的脂質物質能夠有效清除,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為腦組織創造一個良好的內環境;同時能夠增加動脈血流量,提高腦組織的耐缺氧能力,保護血管壁內皮細胞,使其不易受損,預防血栓形成;恢復腦神經......

腔梗該掛哪個科室_腔梗

編輯這篇文章在門診我們會經常接待不少一臉緊張和不知所措的病人或其親屬,風風火火地拿著一大摞顱腦CT或MRI (磁共振)檢查片子前來諮詢,並不厭其煩地敘說著自己得了腦腔梗,腦子已經像爛蘋果一樣沒治了,並傷感今後的日子咋過呀?顯示出來的滿臉緊張、無奈和悲觀情緒實非一般。說真心話,要三言兩語說清楚這個問題還真不行,還得聽我細細說來。腔隙性腦梗死(簡稱腦腔梗),臨床上非常多見,實際上就是腦梗死中的一種,因其梗死麵積很小(直徑一般不超過2 - 5mm)而得名,少數直徑在10-20mm者稱為大腔梗。現多認為是因高血壓所致腦內細小終末動脈的硬化和阻塞,或因頸動脈裡的粥樣硬化軟斑掉下來的微粒栓子進入腦部所致的動脈栓塞,引起深部腦組織的點狀缺血、壞死和液化所形成的一個個小腔隙(窟窿) ,即在CT或MRI片子上所見到的一些小病灶。病變一般呈多發性,常易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粘度血癥、高同型半眈氨酸血癥、高尿酸血癥、肥胖、吸菸、過量飲酒和喜愛鹹食者的發病率更高。由於腦腔梗受損的腦組織範圍較小或很小,臨床症狀往往較輕,一般多表現為輕度的肢體無力或麻木、頭暈、頭痛、行走不穩、記憶力下降,重症者可表現為咬字不準、吞嚥困難或看物成雙等症狀,也可毫無症狀而不易引起病人和醫生們的警覺,甚至很多病人常因其他原因做頭部CT或MRI檢查時才被發現。在思想上,首先要克服認識上的兩個誤區。一是對腦腔梗的極端恐懼,自以為患上了非常嚴重的疾病,思想壓力很大和緊張萬分。實際上腦腔梗比腦出血和較大面積腦梗死的危險性要小得多,預後一般均很良好,經治療後多數可在一至數週內好轉或痊癒,甚至恢復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二是因為症狀輕微甚至無症狀而易被輕視,如此類病人以後再多次發生腦腔梗和多個小病灶的融合後,就有可能發展為多發性和較大的腦腔梗,導致病情逐漸加重或發展成為嚴重的腦梗死,引起持續性肢體麻木或癱瘓、吞嚥或言語障礙等臨床症狀,甚至智力衰退和血管性痴呆等嚴重後果。在醫療上,應積極而定期地進行腦CT或MRI複查,以瞭解腦腔梗的病情發展情況和有利於防治方案的及時調整;同時還應定期地進行血壓、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液流變學和血小板計數等上述致病危險因素的檢測,以提高預防效果。治療原則與其他缺血性腦血管病相同,主要是服用降低血壓、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藥等進行病因治療,不斷改善缺血腦組織的血液循環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等措施。抗凝、溶栓藥不宜應用(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因有引發腦腔梗灶性出血的危險。在生活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平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吸菸、凶酒和肥胖,堅持低鹽和低脂飲食習慣等,這些都是積極預防和控制病情發展的重要措施。鑑於此類疾病目前已出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如中青年人出現以上情況時即應及時就診。(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 粟秀初教授)

老年人間隙腔梗需要掛水嗎

腔梗大多數是由於持續高血壓、小動脈硬化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腦血管病,並非是老年人的正常現象,但確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可適當應用擴血管藥物增加腦組織血液供應,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活血化瘀類中藥對神經功能恢復可有所裨益;控制吸菸、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可干預危險因素。

相關問題答案
老年腔梗吃什麼藥?
老年憋喘吃什麼藥好?
老年頭暈吃什麼藥?
老人腿疼吃什麼藥管用?
月經老是不走吃什麼藥?
老年腰疼用什麼藥好?
盆腔炎吃什麼藥最好?
老年倉鼠吃什麼蔬菜?
老人氣喘吃什麼藥好?
老年抽筋吃什麼鈣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