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服務型政府?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什麼叫服務型政府?

一、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含義

所謂公共服務型政府,即滿足社會公共需求,提供充足優質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現代政府。現代服務型政府職能的公共性和有限性,決定了政府職能的核心內容是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來創建一種公共服務的供給體系,由政府或社會來有效(及時和足量)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擴大的公共服務需求。公共服務型政府模式下的公共物品供給主體並非僅限於政府組織,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吸納各類社會團體或私人企業參與到公共物品的供給中來。

(一)服務型政府的內涵

從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西方國家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政府改革。在這場新興的政府改革過程中,新的服務型政府理念浮出水面。概括地講,這種新的理念主要有以下特徵:解決本國的財政問題是西方各國政府改革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門開始引進市場理念和私營部門的管理技能;實現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由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變為公共服務的“監督人”;精簡政府機構,將自己的職能定位於“掌舵”而非“划槳”。

(二)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決定因素

在當今社會,一國政府要成為公共服務型政府,是由四個方面的基本關係決定的。(1)在普遍的公民主權基礎上的民主與憲政,將決定國家權力的公共性質和政府為公民服務的地位。(2)市場經濟本質上是公民的經濟而不是政府的經濟,在政府與市場經濟的關係上,市場經濟是主體,政府是為市場經濟服務的。(3)社會是公民們的社會而不是政府的社會,在政府與社會的關係中,政府是為公民社會服務的。(4)以政府為依託的直接公共服務滿足的是公民的直接需求,而間接公共服務即經濟調控、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則是滿足市場經濟和公民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政府公共服務的範圍

政府公共服務的目標就是提供滿足公眾消費和受益的公共產品,公共產品又分為物質產品和非物質形態的服務產品。物質產品,人們看得見,摸的著,包括公用設施、公共建築、如道路、橋樑、車站、碼頭等;非物質形態的服務產品是政府機構及所屬的行政事業單位為公眾提供的各種行政事業服務,包括辦理各種證件,各種諮詢以及政府提供的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保險、社會福利和其他服務事業。

中國公共服務型政府模式的構建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是將市場競爭機制和企業管理方法引入到公共服務的提供中來,用於改造傳統的政府公共服務模式。主要做法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利用市場主體和市場力量來執行和運營某些公共服務項目,並利用市場競爭壓力,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以實現公共服務的“準市場化”;同時將不必由政府承擔的職能轉移給各種社會組織,通過提供資助補貼、減免稅收等優惠方式,引導非營利性組織提供某些公共服務項目。根據政府服務職能的定位,構建公共服務型的政府模式必須做到如下四點。

1.以顧客或市場為服務導向,這是公共服務提供從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會本位、民本位轉變的一個基本選擇。其主要途徑有:(1)擴大政府決策的公眾參與。政府提供什麼公共服務、怎樣提供,應當事先聽取公眾的意見,以公眾意願作為第一價值取向,並建立有關了解民意、公共參與決策的渠道、規則和程序;(2)政府公共服務應當以社會的評價為主,以服務對象的評價為主,加大公眾影響的比重。

2.公共服務職能的市場化。公共服務職能市場化的範圍包括以下方面:在公共工程建設領域,凡是屬於經營性或競爭性的項目,必須建立公正規範的競爭機制,通過公共招標、內部競爭和合同外包等市場競爭機制,改變公營部門就一定比民營部門強或者民營部門就一定比公營部門強的固有認識。除了義務教育、......

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什麼

1對

什麼是全能型政府、服務型政府

全能型政府: 1978年以前的全面直接的“統制型”政府。全能型政府的職能模式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對象。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全面直接控制經濟,政府通過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進行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產者、監督者、控制者的角色,為社會和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和角色被淡化。

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核心理念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公共服務的本質是政府機構為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必須始終圍繞人的現實緊迫需要加以制礌設計和產品提供。而且,公共服務決不是政府對於民眾的居高臨下的施捨,而是來自於人民、用之於人民,政府不過是公共服務的規劃者和執行者而已。

中國第一次提出服務型政府在什麼時候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強調:增強政府服務職能,首要的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職能從“全能型”俯向“服務型”,政府決策建設突出規範化,增強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2004年2月,溫家寶總理《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高級研究班上的講話》首次提出了“服務型政府”的概念。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胡錦濤總書記也指出,建設服務型政府,首先要創新行政管理體制。要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把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是從什麼時候提出的?

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服務型政府寫進了報告裡。

什麼是轉變政府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

目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 一、發揮市場經濟的經濟規律實行資源自我配置,政府宏觀調控起輔助作用。 二、建設服務型政府: 1、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政府。 2、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民主和負責的政府。 3、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法治和有效的政府。 4、服務型政府是一個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 5、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實現了合理分權的政府。 5

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應從經濟建設的領導者和指揮者位置上退下來,成為經濟發展方向的指引者、經濟關係的協調者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者,不斷強化公共服務職能,要逐步形成有效制度安排,依法規範和約束行政行為,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增加政策透明度和政務活動的公開性,建立健全群眾監督和參與機制。 (重慶社膽科學院供稿)

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是從什麼時候提出的?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供和公共服務職能。這是我們黨首次在黨的文件中提出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明確要求。

政府服務有哪些?

管制型政府是適應計劃經濟的需要而建立,因此對市場和社會的介入是無孔不入,政府職能也無限膨脹,職能設置上的不合理使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而建設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職能是有限的,政府要還權於社會、還權於市場,政府主要是做市場和個人不能做、不願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主要是提供維護性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性的公共服務。維護性的公共服務主要包括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財產權利和公民權利、保衛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全,這是服務型政府的基石;社會性的公共服務主要是指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和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等,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主要體現。

服務型政府就是以什麼為主要職能

服務型政府就是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為主要職能。

服務型政府的職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科教職能,即政府管理科學和文化教育事業的職能;

二、公共服務職能,即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

三、社會保障職能,即為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會福利的職能;

四、人口控制職能,即編制人口發展的長期規劃和中短期規劃,制定各種政策以保證計劃的實施,通過法規、條例、行政規劃、人口政策等控制人口規模、人口增長、人口分佈和人口構成等。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服務型政府?
為什麼建設服務型政府?
為什麼打造服務型政府?
什麼是服務業?
什麼是服務禮儀?
什麼是服務業增加值?
什麼是服務器名稱?
什麼是服務,服務的宗旨是什麼,服務的意義是什麼? ?
什麼是勞務派遣?
什麼是功能型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