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誠信意識?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中國人的誠信意識怎麼加強?

誠信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同時也是近年來新聞媒體見報率最高的詞彙之一。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急劇轉型時期,由於種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和挑戰,整個社會的誠信意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它同環境問題、腐敗問題成為中國社會的三大汙染源。誠實的核心是信譽、信用。良好的信譽是一種無形資產,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古人云:誠五行之本,百行之源。當前,誠信失範不僅在經濟領域十分嚴重,而且已經蔓延到政治、文化等領域,也絕不是局部地區、局部行業、局部企業的問題,而是一個全國性、全民性問題。尤其在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加入WTO的歷史背景下,加強誠信教育和建設,振奮民族精神已成為當務之急。

誠信缺失的危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就業崗位與就業形式多樣化日趨明顯,這些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然而商品經濟的負面影響,使一些人一切以“利”為目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為謀取一己私利而放棄誠實的做人根本,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各個領域大量充斥著背信棄義的現實案例,經濟領域的假冒偽劣;文化市場中的盜版侵權、偽科學、偽技術乘機氾濫;人際交往中的相互不信任;更可怕的是在社會政治領域中,以權謀私、錢權交易、以權代法、貪贓枉法、索賄受賄等。使得人們已經開始習慣不誠信現象在社會中的普遍存在,造成人際關係的危機、冷漠,以至於我們都感到“活得累”。曾幾何時,誠信變得如此的陌生,這些都強烈的預示著社會誠信意識的弱化和喪失。

我們應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發動誠信革命

首先是在誠信教育中藥樹立榜樣進行示範,其次把強化信用意識作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德體系的主要內容,並且要建立失信約束懲治機制,以及加快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

如何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

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就是通過教育活動最終使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誠實待人,言行一致,守時、守信、有責任心,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遇到失誤勇於承擔應有的責任,知錯就改等。簡言之就是相信別人,被人相信。針對目前小學生的誠信失落的狀況,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做好小學生的誠信教育: 1、教育者以身作則,擔負起誠信教育的責任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當一個社會對現實的道德狀況不滿意時,它首先應求助於教育。所以,學校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有義務、更有責任擔負起誠信教育的任務。《小學德育綱要》、學科課程標準,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都明確指出了小學生誠信教育的內容;學科教材如語文等學科中也有豐富的誠信教育資源。《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教基廳[2004]4號)明確指出了誠信教育的內容,特別指出要“突出抓好誠實教育和守信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中小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守法、守規的自覺性,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從小立志做講誠信、講道德的人。”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有關誠信教育的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善於運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方法,對小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生動活潑、深入持久的誠信教育。另外,要注重成人行為的示範性,針對小學生好模仿的心理,教師要為人師表,帶頭講誠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以高尚的品行、誠信的作風取信於學生、家長和社會。 2、開展誠信教育實踐活動,實現自我教育 誠信教育重點在知行統一,關鍵在踐行,教育者不必刻意要求學生做到什麼,而應該清楚學生在誠信品質形成中需要什麼。誠信教育應該摒棄過去常用的單純說教方式,而應該結合日常生活並適當創設活動情景進行教育,堅持以活動提高認知,以活動激發情感,在活動中提升誠信品質。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七彩的光輝,舉手投足中顯示一個人道德素養的高下優劣。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應見微知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不說謊、不作弊、不抄襲作業等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範和道德要求做起,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如何培養誠信意識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正在實行經濟增長方式由計劃經濟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九五”期間, 我市將在全國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教育應如何適應這二個轉變? 本文就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問題談幾點想法。 一、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市場經濟的思想品德, 是學校德育的迫切任務市場經濟在深圳市發展得比較早,引發政治、 經濟、文化、思想、生活等各個領域都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 現在相當部分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與市場經濟的要求還很不適應。 不少學生獨立性差,對父母或家庭有很強的依賴性,競爭意識不強; 性格孤獨,不合群,群體意識淡薄;進取心不強,胸無大志, 讀書沒有動力;社交能力差,離開父母就不能自理,就不能辦事; 與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相適應的文明行為規範有待進一步養成; 法制意識淡薄,等等。 上述的這些不適應,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是德育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幾重幾輕現象:一是重理論灌輸, 輕聯繫實際,使德育脫離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和接受程度; 二是重傳統教育輕現代意識教育,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不全面, 對市場經濟的各種要求缺乏適應能力;三是重形式,輕實效, 看德育的效果只是統計開了多少個會,建立了多少基地, 評了多少先進,進行了多少次知識競賽, 而學生在校或走出校門後的表現如何,沒有認真調查,跟蹤分析。 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 德育是教育的基矗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學生思想品德意識的培養, 是關係著全民族素質的大事,是學校的首要任務。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重點, 從小培養市場經濟對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的思想品德意識教育,要抓住重點。 第一,競爭意識教育。要教育學生懂得, 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是競爭規律,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要奮發圖強,勤奮好學,勇於競爭,奮發進齲第二, 獨立意識教育。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要做一番事業, 應主要靠自己的奮鬥,要克服依賴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己辦, 樹立自己的未來靠自己努力的意識。 第三,職業和職業道德意識教育。要教育學生明白, 職業是無貴賤之分的,從事職業要講究職業道德,幹一行愛一行, 只要功夫深,行行出狀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職業道德觀。 第四,協調意識教育,要學會與群體相處, 要懂得如何處理與群體的各種關係,克服孤獨、不合群的弱點, 樹立群體意識和協調意識。 第五,民主和法制意識教育。要教育學生懂得,要幹一番事業, 必須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才能,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這就要講民主; 要懂得按規矩行事,合法的事大膽做,不合法的事,堅決不做, 這就要樹立法制觀念。 第六,創造和創新意識教育。要從小培養自己想象力、創造力, 鍛鍊學生靈活多變的品質,樹立創造和創新的意識。 第七,應變能力的教育:要教育學生懂得, 市場經濟由於競爭的激烈,因此, 每個人都要具有適應市場的變化的能力。要有從事多種職業的能力。 第八,自尊、自信、自強意識教育: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 但要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意識。要熱愛祖國, 維護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利益。 如果我們在上述八個方面的教育很有成效, 培養出來的學生就能從根本上去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對學生進行適應市場經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從小抓起。 幼兒園的老師,為了培養小朋友守時的意識,對準時睡覺、 準時起床的小朋友給予貼紅星或掛紅旗,看誰做得最好, 這就是競爭意識的教育;年輕的父母親, 看見剛剛學走路的小孩跌倒了,不管他(她)如何哭,......

學生誠信意識的提高主要在於自我修身

所謂“誠信”,“誠”主要講的是誠懇、誠實,不弄虛作假,“信”是講信用、信任,不欺詐坑弱,做到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講信任。誠信是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是真善美的具體表現。“一諾千金”“言必信,行必果”是歷代品德高尚者的立身處世之道。是否誠信,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覺悟,反映了一個團體的信用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和發展。自古以來,誠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要求,不管各行各業或年幼老少,都應該遵守“誠信”二字。今天,在學生中進行這項教育,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優良傳統美德,也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

生整體素質發展的需要。在目前班級授課制下,班級是學校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 承當著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培養誠信品質的重要任務。我們培養的學生誠信意識、

誠信品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質量,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下面結合本人近幾年的教育實踐,試就如何開展班級誠信教育活動提高學生誠信素養作一番初步的探索。

一、宣傳學習 營造氛圍 認知誠信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學生要養成良好誠信習慣,首先是以"知"為開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內在規律,最後以形成自覺、自主、自動的行為習慣為歸宿。知是行為的先導,是產生行為的思想基礎。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灌輸,教育學生自覺遵守《中學生守則》,其中第十條“誠實謙虛,有錯就改”要落到實處,要求學生自覺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通過開設誠信知識講座,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誠信方面表現出來的不良傾向,是他們懂得講哥們義氣、不講原則、包庇同學等行為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誠信,引導學生走出誠信認知中的誤區,並懂得怎樣去制止與抨擊不講文明誠信的行為。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誠信教育的基本內容、要求和重要意義,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

其次優化教室環境,是養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創立一個整潔、優美、文明的氛圍,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誠信環境,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把誠信格言警句製成條幅張貼在學校走廊、班級牆壁上,讓智者偉人時刻同學生“對話”。

再次學習校本課程《與誠信同行 為人生奠基》。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從而形成誠信者人人誇,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班級道德氛圍。對班級發生的不誠信的人事要進行道德鞭達,輿論譴責,逐漸確立信奉誠實守信的良好的道德風尚。

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大學生應如何培養誠信的意識和品質.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講誠信,這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基礎。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係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關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係中華民族的未來。大學生要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就必須自覺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把誠信作為高尚的人格追求、優秀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

誠信水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準則。一個沒有良好誠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個在平時不講誠信的人,在關鍵時刻不能為崇高的理想信念作出犧牲。大學生只有養成誠實守信的攻德品質,才能真正忠於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牢固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終身奮鬥的理想信念。

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大學生只有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講誠信、講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誠心做事、誠信做人,言行一致、表裡合一,自覺端正態度,堅守道德規範,才能不斷提高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誠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每一個人誠實守信,遵守契約。民主法制建設需要社會成員遵紀守法、相互信任。大學生只有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信用意識和道德觀念,“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努力培養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奠定立足現代社會的道德基礎,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承擔起社會責任的歷史使命。

如何增強老百姓誠信意識

近年來,中國社會的誠信危機造成一系列嚴重的後果,不用一一羅列。社會各個層面,從政府到企業,從學者到民眾,都意識到缺乏誠信的危害,都認為應該儘快在全社會樹立講誠信的風尚。但是,當有人問:如何才能讓人們儘快牢固樹立誠信意識,人們往往拿不出什麼辦法。在我看來,積重難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全社會重樹誠信,並不是件簡單的事。

誠信曾經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典型特徵之一。當今中國社會誠信的喪失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西方個人主義、自私自利價值觀的輸入並佔據上風;二是教育。我們現在的教育已經同傳統文化相去甚遠,重視功利超過重視道德,教育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找一個待遇高的好工作,而非培養人的基本素質。當今教育的偏差是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要改變它,也非一朝一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沒有立竿見影的好辦法,從根本上說,還是要從教育抓起,這是百年大計。如果我們一切以西方為榜樣的觀念不改變,改變教育觀念和方法,恐怕還要等很長時間。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不需要努力建設誠信的理由。如果說從教育開始抓誠信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那麼,我們也可以有一些短期的做法。所謂短期見效的做法就是從反面開始,抓不誠信的典型,嚴懲那些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不誠信行為和人物,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這是一種法制的做法,用嚴刑峻法,狠狠打擊當前各種後果嚴重的不誠信行為,尤其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儒法結合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常態,因此,除了嚴厲的法制行為外,我們還可以有一些儒家的方式。教育是儒家最擅長的,教育面對的是整個社會,效果穩固,但是見效比較慢,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為了應對當前較為嚴重的誠信缺失,還有可以有一些局部的做法,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職業,例如,教師、醫生和官員等。這些職業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必要採取一些特殊措施,率先提高其誠信和職業素質、道德修養。

古希臘希波克拉底誓言是針對醫生職業的,它採用宣誓的方式,清晰地彰顯醫生的職業道德。雖然宣誓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它是有借鑑價值的。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所謂“禮”,其實就是在道德原則下固定的行為規範。它的價值是:對於很多較少思考大道理的人來說,只要遵守“禮儀,一般來說,品行就不會有太大的差錯,它是簡便化的道德。我覺得,當今中國在緊急挽救誠信的時刻,針對上述特殊職業,可以將這兩種方式結合一下,創造一種新模式。

比方說,針對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神聖莊嚴的就職儀式。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的就職儀式可以略有不同。就職儀式包括向孔夫子致敬,向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致敬,宣讀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這一儀式可以在每年教師節舉行,也可以在教師轉換工作崗位時舉行,並可以通過媒體大力宣傳。經常性地舉行,一方面可以給教師較大的榮譽感,也可以時常提醒他們教師的本分。儀式要力求莊嚴神聖,用儀式的氣氛感染每一個人。同時,提高教師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例如,教師看病、購物等活動可以優先。總之,在給予教師崇高的榮譽感和部分便利的同時,促使他們產生更多的道德自律。同時,教師還可以有明顯的職業服裝,服裝也是禮儀的一種方式。目的是,只要穿上這一服裝,就是一種提醒。雖然這個辦法未必能徹底解決教師的職業素質問題,但可定會有效。

中國古代的官員也有區別於平民的職業服裝,它的好處是,不讓官員混同於一般老百姓。穿上職業服裝,既是一種行為規範的提醒,也是給百姓一個容易監督的機會。現在要恢復官員的職業服裝,我覺得不是很容易,這個觀念的轉變難度較大,只能是一個長期的籌劃。但是,另外一些辦法是可以採用的。北宋初年,宋太宗親手寫了十六個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十六個字稱為......

如何提升誠信意識,提升專業高效的服務

還記得我們當初的祕密嗎?還記得我們當初的約定嗎?那點點滴滴,都在每一個日出每一個日落裡,化作永 恆。畢業前,你給我的那張照片,還在記憶裡沉睡,孤獨的時候翻出來看看,往日熟悉的畫面會再次泛上腦海, 會哭著,或者笑著想起你啊,親愛的朋時間會沖淡一切嗎?不,不會,我可以保證時間不會沖淡我們的感情。倘 若你累了苦了痛了倦了,告訴我一聲,我陪你。別忘了,我一直都在。過去那麼深的交情,不怕時間來洗涮。

如何增強社會誠信意識

還得從基礎抓起,從小教育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誠信意識

誠信教育應從學生抓起,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中,學校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要把誠信教育放在首位,作為德育教育的重頭戲來抓,既要傳播文明的火種,更要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規範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

一、教師要充分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向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誠信意識。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確實遠勝枯燥無味的說教,其教育效果自然明顯、有效。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不強,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的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老師對學生說話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隨意踐踏自己的承諾,更不能欺騙學生、挖苦學生。言出必行,表裡如一的老師,學生自然會陶冶上誠實守信的品質,反之學生則“近墨者黑”。

二、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中的點滴瑣事,因勢利導,明確要求學生應誠實守信。

老師與孩子們接觸的時間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的小事。不要忽視這些瑣碎的小事,它是一個人心靈的真實寫照。發現學生學生有撒謊、欺騙等不誠信的言行,應該及時糾正,做到防微杜漸。真正從源頭上抓起,把學生誠信缺失的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然後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向學生明確提出做一名誠實守信的小公民。我班有一學生,開學偷了家裡一百元錢,第一週便揮霍貽盡,卻對老師謊稱是寒假中得到的拜年錢,我就如何用好壓歲錢的問題找他談了話,第二天他的媽媽才到校告知是偷的家中的錢。於是我才又找到他,對他的誠信缺失進行批評、開導,並對他的錯誤的偷盜行為給予嚴厲批評。師生一起找出危害,最後我明確提出要求要他做一名誠實守信、文明守紀的小學生,後來這位學生改正了不少、進步不小,人變得誠實守信。

三、教師要利用傳統節日、活動,精心策劃、組織少先隊活動,大力宣傳、弘揚誠信意識。

怎樣提高公民誠信意識,要簡單易做的。

騙子怕莽夫 用暴力解決當天見效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提高誠信意識?
如何提高自律意識?
如何樹立誠信意識?
個人如何提高誠信?
如何提高電信上傳速度?
如何提高微信群人數?
如何提高自信的書籍?
如何提高物業服務意識?
如何提高強化責任意識?
如何提高公民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