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康喝的茶叫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達康書記喝的什麼茶葉,湯好清,求茶友告知

你喜歡喝茶?感覺像湖北的茶葉

人民的名義達康同款為什麼火了 達康的茶杯是什麼梗

演員馬蘇在微博上晒出了與達康書記扮演者吳剛的合照,照片中的馬蘇一副實力迷妹的模樣,聲稱“達康書記的茶杯和GDP我們一起來守護”。

達康書記,為什麼這麼愛喝茶

看過《人們的名義》後不難發現,官場中人。實在是太愛喝茶了!

中國官場中,為何那麼熱衷於喝茶?辦公室喝茶,回家還喝茶。自己喝茶,待客也用茶。各級官員,絲毫不掩飾對於茶的喜愛。要知道,官場中人大都思維縝密。行為亦步亦趨,生怕被人“抓辮子”。像李達康書記,做事風格可謂謹小慎微。為了怕與自己攀扯上關係,不管是妻子歐陽菁還是老同事王大路,他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可即使他這麼慎重的人,對於喝茶也是毫無顧慮。不管走到哪裡,可謂是茶杯不離手。試想一下,這手中的茶杯要是換成酒杯,那也就別想著“沙李配”了。

可其實好茶,一點不比好酒便宜!甚至於,金駿眉、大紅袍的價格,都不是一般酒可以比擬。至於那些被炒火的老茶,更可謂價比黃金。茶並不是廉價之物,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可在官場中,對於酒頗多忌諱。但與此同時,卻可以隨意喝茶?茶,又為何能走紅中國官場呢?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在中國茶文化基因圖譜——《茶經》中能找到答案。

飲茶崇儉

茶聖陸羽,給茶下過一個定義。而這個定義,直接決定了茶能走紅官場。他說飲茶這個活動,最適合“精行儉德之人”。有人認為,應斷句為“精行”與“儉德”兩部分。也有人把“精行儉德”,作為中國茶文化的四字真言。但無論如何,飲茶似乎都與“儉樸”二字掛上了鉤。

古人一致認為,飲茶是證明自己德性儉樸的活動。《茶經·七之事》中,也記載了數則相關的故事。其中寫道:“南齊世祖武皇帝遺照:我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但設餅果、茶飲、乾飯、酒脯而已。”

皇帝駕崩,本應該是隆重祭祀的事情。但南齊的世祖武皇帝為了表示儉樸,特意下了這樣的遺照。皇帝強調死後不要殺牲祭祀,而是擺上茶飲就夠了。那由此可見,拜上“茶飲”並不會被認為是破張浪費。相反,用“茶飲”代替殺生祭祀,還是頗具“儉德”的事情。

《茶經·七之事》還轉引《晉書》記載道:

“恆溫為揚州牧,性儉,每燕飲,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性好節儉的揚州牧恆溫,每次宴請客人時也只用茶和果子而已。這一點,倒是與《人民的名義》中的感覺很像。祁同偉去玉良書記家,每次受到的待遇就是“香茗一杯”。這時的高玉良,就好比是《茶經》中記載的揚州牧恆溫了。“性儉”,是高書記最想豎起的大旗吧?

反過來,領導看望下屬也是喝茶。沙瑞金書記去看望易學習,易書記的妻子就是奉上香茗一杯。瑞金書記喝了以後,還連誇茶氣足。臨走時,竟然還帶走了兩包。這個場景裡的茶,換成白酒、紅酒或是咖啡豆,估計瑞金書記就都不敢拿了。

以茶裝廉

由此可見,古人一直把飲茶當做一件節儉的事情。有時候為了彰顯自己節儉,還要特意把茶擺出來。陸羽所提出的“精行儉德”,也是在前人認知的基礎上總結而來,而並非自己原創。但《茶經》對後世影響力極大,“精行儉德”的飲茶精神也被世人熟知。

茶,與中國傳統美德中的儉樸非常契合。甚至於,茶成了“儉德”的符號。長久以來,文化慣性給國人形成了一種刻板偏見。很多人可能沒認真讀過《茶經》,更不見得知道“精行儉德”四字。即使如此,大家仍會覺得茶與儉樸的德性密不可分。

“儉德”,已經注入了茶的文化基因當中。為官之人,最大的忌諱是腐敗,而最大的美德既是清廉。真正的清官,每天粗茶淡飯自然是常態。即使是貪官,也要靠著“茶不離手”來標榜自己的青白。對於清廉的官員來講,茶是一種生活態度。對於一些想裝的清廉的官員來說,茶是一種官場道具。

這樣一來,可不就整個官場都要喝茶了嘛。

以茶代酒

《人民的名義》中,反面人物大都不愛飲茶而愛酒。像第一集丁義珍出場時,就是在酒會上豪飲。而陳清泉、高小琴、趙公子與祁同偉一起密謀瓜分大風廠時,在山水莊園裡喝的也是紅酒。反正一句話,這“腐敗”與“濫飲”可謂是不分家......

相關問題答案
達康喝的茶叫什麼?
趙麗穎喝的粥叫什麼?
喜歡喝茶的人叫什麼?
趙雲的兒叫什麼名字?
白子畫的劍叫什麼名字?
眼角的痣叫什麼?
英語別人的話叫什麼言?
魯迅姓最早的名叫什麼?
寺廟裡的鐘叫什麼?
角的邊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