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在什麼地方?

General 更新 2024-05-27

三國時期吳蜀魏領土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三國成立時,魏是河北,遼寧,陝西,山西,寧夏,甘肅,山東,河南,江蘇,安徽 蜀是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包括現在的重慶市 吳是福建,浙江,江西,後來殺關羽奪取了湖北和湖南一些

三國時魏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魏國後期 廠要包括現在的 河北 河南 山西 山東 陝西 甘肅 青海的一小部分一帶

蜀國後期主要是現在的 四川 雲南 貴州 以及廣西的一部分

三國時期魏國都城在今天的什麼地方啊? 10分

曹魏都城:未稱帝的曹操的都城是許昌(今日的河南省中部)、之後的魏帝則都 定居洛陽(今河南省西部)

吳國都城:

東吳的首都最開始是在古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現存的遺址還有膽州西山上的吳王避暑宮,吳王洗劍池等等!

後來因戰略關係,都城遷移至建業,後稱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春秋吳國的都城在蘇州

三國時期魏國都城在今天的哪裡

洛陽是東漢的都城,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把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劉協迎到許昌設立了一個臨時政府,許昌後被曹操該為許都.但是曹操的大本營在鄴城,後曹丕竄漢後定都洛陽。

魏國(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中佔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併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

三國時期,魏國,蜀國,吳國的都城分別在哪

魏國都城較多,前後許昌、鄴城、洛陽都是,蜀國在成都,吳國在建業,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三國說的魏蜀吳分別指的是現今的什麼地方?

天下13個州

魏國佔了九個,以下是州名及所轄郡:

司隸校尉部——河南 河內 河東 弘農 京兆 馮翊 扶風

冀州——魏郡 鉅鹿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閒 清河 趙國 勃海

豫州——潁川 汝南 樑國 沛國 陳國 魯國

兗州——陳留 東郡 東平 任城 泰山 濟北 山陽 濟陰

徐州——東海 琅邪 彭城 廣陵 下邳

青州——濟南 平原 樂安 北海 東萊 齊國

涼州——隴西 漢陽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武威 張掖 酒泉 敦煌 張掖屬國 張掖居延屬國

幷州——上黨 太原 上郡 西河 五原 雲中 定襄 雁門 朔方

幽州——涿郡 廣陽 代郡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玄菟 樂浪 遼東屬國

對應今天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遼寧、安徽等地

蜀國前期為荊州、益州,後僅存益州

益州——漢中 巴郡 廣漢 蜀郡 犍為牂牁 越巂 益州 永昌 廣漢屬國 蜀郡屬國 犍為屬國

對應今天四川、貴州、雲南、陝南等地

東吳早期僅揚州6郡,後擴展荊州、交州

荊州——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長沙

揚州——九江 丹陽 廬江 會稽 吳郡 豫章

交州——南海 蒼梧 鬱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

對應今天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江蘇、福建等地

三國中,魏的五虎上將都隕落在什麼地方。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張遼先跟丁原,後又依附過董卓,呂布。199年,曹操斬呂布收張遼,之後,張遼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戰袁紹,平河北,徵荊州,討東吳,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一生之中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合肥之戰,215年,孫權親率10萬大軍功合肥,張遼帶800敢死隊大戰,先聲奪人。後於逍遙津打敗東吳大軍。後張遼以徵東將軍之職鎮守東線,直至病逝。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衛國縣(山東省莘縣)人。曹操討伐董卓時樂進就已經跟隨曹操了,樂進在官渡之戰時曾立下過大功,後又隨曹操敗呂布,平荊州,每戰必爭先,為曹操所看重。後和張遼,李典一起屯兵合肥,多次打敗過東吳的進攻。後遷右將軍,218年逝世。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省泰安南)人。早年,于禁跟隨鮑信,後鮑信討黃巾軍身死,被曹操所收編。于禁打敗過呂布,並在官渡之戰中充當先鋒,身先士卒,奮勇作戰,協助曹操取得了勝利。為曹操所器重。後一路遷至左將軍。219年,關羽圍樊城,曹操令于禁和龐德領軍解救,後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被俘。後關羽被呂蒙所殺,于禁被孫權發回魏國,不久陰鬱而死。

張合(?-231年),字俊義,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北)人。先跟隨韓馥鎮壓過黃巾軍,後韓馥為袁紹所破,遂附於袁紹,多有戰功,。官渡之戰,為郭圖所陷害,憤而投了曹操。後隨曹操平定河北,曹操遠征烏恆,張合與張遼併為先鋒,大破烏恆。後又大破過關中軍,平定隴右地區。219年,魏軍主帥夏侯淵為黃忠所斬,後張合續任,當住了劉備的進攻。228年,於街亭敗馬謖,收復降蜀之地。231年,被諸葛亮用計射死。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人。原隨楊奉,護漢獻帝東行。後降曹操征戰四方,延津擊殺文丑,於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定馬超時率先過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關羽圍樊城,于禁解圍失敗,徐晃率兵前往,長驅直入,一舉擊退關羽,解了樊城之圍,名聲大震。後孟達作亂,司馬懿令徐晃為先鋒前往征討,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醫治無效而亡。

古時候的三國是指哪三國, 魏國是現在什麼地方.

魏、開國皇帝曹丕,追封曹操為武帝。蜀、皇帝劉備,吳,孫權。魏在古代的中原,河南 河北 山西 陝西等。吳國在東南,蜀國在西南

三國時期的蜀國位於今天的哪裡,東吳和曹魏分別位於今天的哪裡?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佔東漢荊州西部)、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今雲南曲靖),專轄益州南部。

孫吳的疆域在孫策時即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后疆域方穩定下來。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最南達現在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併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佔東漢荊州北部)、揚州(佔東漢揚州北部)。

曹魏於西域設置管轄海頭(今新疆羅布泊西)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220年至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在毋丘儉征伐高句麗後,魏之勢力遠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朝鮮半島嶺東濊貊地區,也歸入了樂浪、帶方二郡,相當於朝鮮半島的一半地區併入了曹魏版圖。北部幽州的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漢、吳相接,戶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三國時期的曹魏是現在的哪裡

現在的北方,都城在河北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魏在什麼地方?
大涼國是現在什麼地方?
中國南洋在什麼地方?
女兒國在什麼地方?
秦國在什麼地方?
趙國在什麼地方?
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
齊國在什麼地方?
西寧海湖橋在什麼地方?
京東秒殺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