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誰發明的?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鹽最早是誰發現或發明的

漁村傳說:鹽 的 來 歷

聽老輩人講,老早的人,燒菜、煮吃,都沒有放鹽,是吃淡食的。鹽是什麼物事,是怎麼樣子的,都曉不得。這鹽呀,是東海邊一個後生兒先尋到的。

東海有個地方叫東京,是皇帝住的都城。東海邊有個小地方,有個種田後生兒。他每日天光到山上種地,總會看見一隻花鳥飛來歇在海邊一塊礁石上,他日日上山,日日都看到這花鳥。種田後生兒覺得奇怪。

有一日,他種地回來,在村裡說了這起事。有個老人聽了,對他說:“你看見的花鳥,估估是隻鳳凰。鳳凰是寶鳥,有句古語:‘鳳凰無寶不落地’,地下沒有寶貝,鳳凰是不會歇下的,那個地方一定有什麼寶貝!”種田後生兒聽這麼一講,心給講動起來了。

第二日,他又上山,看見這隻鳥又飛來歇在老地方。後生兒就朝著礁石走去,那隻鳥見有人走過去,翅膀一閃,飛走了。種田後生就在花鳥歇過的地方尋寶貝。尋來尋去,根據沒有什麼寶貝!就是看著一個巖潭,潭裡有一堆白雪雪的物事。他想:這是鳳凰歇過的地方,這些一定是寶貝了。趕緊脫下衣裳,把這些雪白的物事用衣裳起拿回家,裝在一條布袋裡放好。

有一回,朝延貼出榜文:誰人有寶物,上京進獻朝遷,可封進寶狀元。種田後生兒看榜文,帶這袋寶貝上東京獻寶。

寶物獻上金殿,皇帝趕緊叫太監把袋打開。一看,唏,那曉得一袋全是雪白白、細細粒,沒有一點寶氣。問種田後生兒,這是什麼寶?種田後生兒頭搖搖,也講不出。皇帝這下氣啊!說這種田後有欺君之罪,把他打入刑部天牢裡了。太監看皇帝發怒。就把這袋物事拿來,順手掛在殿角的金柱上,不當一起事了,苦來苦去,苦了這個種田後,套上枷,蹲在天牢裡吃苦頭。

有一日,宮女端菜給皇帝吃,經過金柱下面,掛在金柱上的地條袋裡,滴下一點骯髒水,湊巧,正好滴到這盤菜當中。宮女這下嚇半死。她曉得皇帝是很貴氣,若是這滴骯髒水把皇帝的肚吃不好了,追查起來,就沒有命了!再一想,不要緊,這事天知、地知,只有我一人知。看看邊上沒有人,她拿起筷子在盤子裡拌了拌,就端一去。

誰曉得皇帝吃這盤菜,越吃越有味道,他問:“咦,這盤菜怎麼會這樣好吃呢?”問端菜的宮女,放的是什麼香料,宮女說曉不得,皇帝特地把廚房師傅傳來問,廚師也說和以前煮的一樣,沒有放別的,問來問去,皇帝就是不信。

端菜的宮女看皇帝恁追究,想了:這味道會不會是袋裡滴下的骯髒水裡來的呢?我聽說,舊年有個進寶人送一袋雪白的物事,說是寶貝。今日這滴水正是從袋裡滴下來,莫非就是那袋寶貝?她恁一想,就對皇帝講了。

皇帝聽宮女恁一講哩,嗨,想起種田後生兒啦,他進的那一袋說不定是真寶哩!派人把這袋物事拿下來,叫廚師放了一點在菜裡,試一試。這一試呀,果真,味道好。哈,這一袋物事,真的是寶貝。皇帝忙叫人把種田後生兒從天牢放出。問他這寶貝是哪裡來的,進寶人把經過講了。皇帝就派人到海邊礁石上,精細看,才曉得這寶貝是海里的海水漫上,積在巖潭裡,太陽日日晒,日日晒,結成的物事,就給號一個名,叫海鹽。

參考資料:講述者:林良來 記錄整理者:陳獻英,1987年6月6日採錄於黃嶴鎮(溫)

誰發明了鹽,被後人尊稱為鹽人

不是誰發明的,是逐漸發現並使用的。 早在遠古時候人類就已懂得用鹽來保存食物、充當調味料,甚至做一些簡單的醫療。依照自然存在的狀況,鹽又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和礦鹽四種。 人類採鹽最早使用的方法是從含鹽量高的乾涸河床或湖床刮下鹽結晶塊。但沒多久人們便發明了較複雜的產鹽方法。 最常用的鹽是海鹽。海鹽的取得主要是在氣候和地質條件適合的海邊開發鹽田,依靠日晒和自然蒸發,從而使鹽分析出。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海邊都出產海鹽,如亞洲的中國、韓國、印度;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歐洲的地中海沿岸等是海鹽的大產地。

古代典籍中鹽的歷史:炎黃二帝為食鹽而戰 中國古代稱自然鹽為“滷”,把經人力加工過的鹽,才稱之為“鹽”。中國古代最早發現和利用自然鹽,是在洪荒時代,與動物對岩鹽、鹽水的舐飲一樣,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國古代流傳下的“白鹿飲泉”、“牛舐地出鹽”、“群猴舔地”、“羝羊舐土”的記載,以及北美的弗吉尼亞有康納瓦舐鹽地,都說明了這一點。 炎黃二帝為鹽而戰 中國最早發現並利用的自然鹽有池鹽。其產地在晉、陝、甘等廣大西北地區,最著名的是山西運城的鹽池(即解池、河東鹽池)歷史悠久,在《史記》中有記載,黃帝曾戰炎帝於阪泉,敗蚩尢於涿鹿,後又“邑於涿鹿之阿”。據專家考證:“阪泉在山西解縣鹽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濁澤,一名涿鹿”。而“炎黃血戰,實為食鹽而起”。 另一種自然鹽是岩鹽,因產於“鹽山”故稱岩鹽。產地在今天甘肅環縣南曲子附近和甘肅泉市。所謂“鹽山”實際是指大粒礦鹽,除了主要化學成份NaCIQH,因各地質、地層的不同所含的微量元素也各異,從而出現赤、紫、青、黑、白等不同的顏色。鹽的主要用途,在古代主要是食用,《周官·鹽人》,“形鹽”用以供賓客。又說:“王之膳羞,供飴鹽,後及世子亦如之”。這裡所說的“形鹽”是指白色岩鹽,因形體大可以“鏤之寫物”。“飴鹽”是岩鹽中最好的一種,其味鹹美“如水精”、“似虎珀”,又稱“君王鹽”。 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有關鹽神的傳說,四川鹽源縣的納西族,供奉“鹽神”是一位少女形象,相傳是她在牧羊時發現了鹽水,後來在此開鑿了鹽井。古巴蠻有酋長廩君與鹽神鬥智、最後在“魚鹽之地”定居的神話故事。這說明少數民族特別重視對自然鹽的佔有。 古代鹽的食用 鹽在中國遠古時代就被當作調味品。《尚書??說命》就有:“苦作和羹,爾惟鹽梅”的記載,說明在商代人們就已經知道用鹽做調味品,用來配製美味的羹湯。再聯繫到《尚書??禹貢》有青州“厥貢鹽希”的記載,即商代以前的夏代就有“貢”給奴隸主國家的鹽。這種鹽是做調味品用的,並且極為珍貴,當作貢物上交。因而中國關於食用鹽的最早記載時間,可以溯推至夏代。及至周代,人們已經把鹹味作為“五味”(酸、苦、辛、鹹、甘)之一,並用於醫治疾病。《周禮??天官宰》中就有“以鹹養脈”記載,這是周代人對鹽的的醫療功用的新認識。戰國末秦相品不韋集合門客編寫的《呂氏春秋》有“調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鹹而不減”的論述,這就更具體地談到了鹹味的調理方法。其後,鹽的調味作用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漢代王莽稱鹽為“食餚之將”,可加突出了鹽在飲食烹飪中的地位。 人類最早何時開始食用鹽,迄今尚未無史籍記載或考古資料可以確切說明。但是,可以想見,如同火的使用一樣,鹽的發現和食用,同樣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歲月。當古代先民處於“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的蒙味時代,尚不知何為鹹味,亦不知鹽為何物。後世人們在祭祀用的肉湯中不加鹽,即所謂“大羹不致”以表示對古禮的遵循。司馬遷在《史記??樂書》中對這種古禮也作了記載:......

鹽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鹽是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物質,不是誰發明的

是誰發現了鹽?

漁村傳說:鹽 的 來 歷

聽老輩人講,老早的人,燒菜、煮吃,都沒有放鹽,是吃淡食的。鹽是什麼物事,是怎麼樣子的,都曉不得。這鹽呀,是東海邊一個後生兒先尋到的。

東海有個地方叫東京,是皇帝住的都城。東海邊有個小地方,有個種田後生兒。他每日天光到山上種地,總會看見一隻花鳥飛來歇在海邊一塊礁石上,他日日上山,日日都看到這花鳥。種田後生兒覺得奇怪。

有一日,他種地回來,在村裡說了這起事。有個老人聽了,對他說:“你看見的花鳥,估估是隻鳳凰。鳳凰是寶鳥,有句古語:‘鳳凰無寶不落地’,地下沒有寶貝,鳳凰是不會歇下的,那個地方一定有什麼寶貝!”種田後生兒聽這麼一講,心給講動起來了。

第二日,他又上山憨看見這隻鳥又飛來歇在老地方。後生兒就朝著礁石走去,那隻鳥見有人走過去,翅膀一閃,飛走了。種田後生就在花鳥歇過的地方尋寶貝。尋來尋去,根據沒有什麼寶貝!就是看著一個巖潭,潭裡有一堆白雪雪的物事。他想:這是鳳凰歇過的地方,這些一定是寶貝了。趕緊脫下衣裳,把這些雪白的物事用衣裳起拿回家,裝在一條布袋裡放好。

有一回,朝延貼出榜文:誰人有寶物,上京進獻朝遷,可封進寶狀元。種田後生兒看榜文,帶這袋寶貝上東京獻寶。

寶物獻上金殿,皇帝趕緊叫太監把袋打開。一看,唏,那曉得一袋全是雪白白、細細粒,沒有一點寶氣。問種田後生兒,這是什麼寶?種田後生兒頭搖搖,也講不出。皇帝這下氣啊!說這種田後有欺君之罪,把他打入刑部天牢裡了。太監看皇帝發怒。就把這袋物事拿來,順手掛在殿角的金柱上,不當一起事了,苦來苦去,苦了這個種田後,套上枷,蹲在天牢裡吃苦頭。

有一日,宮女端菜給皇帝吃,經過金柱下面,掛在金柱上的地條袋裡,滴下一點骯髒水,湊巧,正好滴到這盤菜當中。宮女這下嚇半死。她曉得皇帝是很貴氣,若是這滴骯髒水把皇帝的肚吃不好了,追查起來,就沒有命了!再一想,不要緊,這事天知、地知,只有我一人知。看看邊上沒有人,她拿起筷子在盤子裡拌了拌,就端一去。

誰曉得皇帝吃這盤菜,越吃越有味道,他問:“咦,這盤菜怎麼會這樣好吃呢?”問端菜的宮女,放的是什麼香料,宮女說曉不得,皇帝特地把廚房師傅傳來問,廚師也說和以前煮的一樣,沒有放別的,問來問去,皇帝就是不信。

端菜的宮女看皇帝恁追究,想了:這味道會不會是袋裡滴下的骯髒水裡來的呢?我聽說,舊年有個進寶人送一袋雪白的物事,說是寶貝。今日這滴水正是從袋裡滴下來,莫非就是那袋寶貝?她恁一想,就對皇帝講了。

皇帝聽宮女恁一講哩,嗨,想起種田後生兒啦,他進的那一袋說不定是真寶哩!派人把這袋物事拿下來,叫廚師放了一點在菜裡,試一試。這一試呀,果真,味道好。哈,這一袋物事,真的是寶貝。皇帝忙叫人把種田後生兒從天牢放出。問他這寶貝是哪裡來的,進寶人把經過講了。皇帝就派人到海邊礁石上,精細看,才曉得這寶貝是海里的海水漫上,積在巖潭裡,太陽日日晒,日日晒,結成的物事,就給號一個名,叫海鹽。

參考資料:講述者:林良來 記錄整理者:陳獻英,1987年6月6日採錄於黃嶴鎮(溫)

相關問題答案
鹽是誰發明的?
三角函數是誰發明的?
飛機是誰發明的?
是誰發明的條形統計圖?
郵票是誰發明的?
毛筆相傳是誰發明的?
乘法口訣是誰發明的?
鎢絲燈泡是誰發明的?
導彈是誰發明的?
分數是誰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