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恐龍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恐龍是從三疊紀早期或中期的初龍類演

化而來。並且認為所有的恐龍都是由初龍類的槽齒目起源的。對於恐龍四肢直立行走的解釋是,最早的初龍類生活在高原上,個體為小型或中型的食肉類動物,由於捕捉獵物需要敏捷的奔跑,所以,初龍類發展出不同的姿勢,其中成為恐龍的一支就慢慢直立四肢。為了捕獲獵物,速度特別重要,通過前肢將身子擡起從而使尾巴作為平衡器有效地達成站立姿勢。整個身體以腰帶為樞紐,發展成為爬行動物形態特殊的恐龍類。大約在三疊紀早期就完成。最早的初龍類形態像派克鱷類,頭骨相當大,牙齒尖銳,頭骨前有一個眶前孔開放,與恐龍的特徵相似。

恐龍最早什麼時候出現?

生物學分類上,海綿動物屬於動物界最原始無脊椎動物,與其他無脊椎動物相比,它們的構造更簡單,沒有心臟、腦、頭、嘴等器官,僅由多種細胞聚集一起構成了內、外二層體壁。外層體壁細胞分二種,扁平狀細胞和環細胞。環細胞一端有一圈細小、呈棒狀的纖毛,其中長有一根長長的似鞭子一樣的鞭毛,細胞能不停地揮動鞭毛,將水不斷地吸進和噴射出去,同時將水中的細菌、微小生物粘在鞭毛上作為自己的食物。扁平狀細胞有許多孔,水通過孔流入海綿體內,因此海綿也稱為“多孔”動物。海綿內層細胞可以變形並在海綿體內到處遊走,還能變為其他種類的細胞,如外層的環細胞、扁平狀細胞和產生精子和卵子的生殖細胞。最稱奇的是,內層細胞變為其他細胞後,還能再變回來,科學家將這種細胞稱為“全能細胞”,這也是為什麼海綿在被打碎之後還能再長出新海綿的原因所在。

在海綿兩層細胞之間,還有一些特殊的結構——骨針,正因為有了鋼架似的結構,才保持海綿具有各種形態。海綿的骨針構造上非常巧妙精緻,符合力學的原理,這必須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海綿生活時一端固著,另一端遊離,通常遊離一端有一大孔,稱為“出水孔”。水不停地從扁平狀細胞的孔流入海綿體內,再從出水孔流出,看上起就像一個水泵,毫無生機。但每天通過它身體的水量相當驚人,大的海綿可達上噸水,海綿卻僅能從中攝取少得可憐的食物。

海綿可以通過有性和無性繁殖二種形式來繁育後代,由於海綿是雌雄同體動物,可以同時產生精子和卵子,在同一個體內受精,但也可以在異體之間進行交配。受精卵先在海綿體內發育成幼蟲,然後離開母體隨水流漂浮到四周發育成小海綿。海綿的無性繁殖通過出芽形式來完成,當週圍的環境不適合海綿生存時,海綿就會產生芽孢,由於芽孢外面有厚厚的膜可以抵禦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它們可以長時間的存活,當週圍環境改善後,芽孢再發育成小海綿。

為了抵禦天敵,不被魚、海龜等動物捕食,海綿也有自己的保護措施,有的海綿會產生非常難聞的氣味,使其他生物避而遠之;有的會將骨針裸露在外面,使捕食者不敢輕舉妄動;有的會產生毒素。儘管這樣,有些動物還是與海綿建立起非常好的共生或寄生關係,有的海綿就成為寄居蟹的居住場所,這也是海洋生物學家會在海底發現會遊動海綿的原因。

科學家估計,約有15000種海綿分佈在世界各水域,近1/3生活在澳大利亞附近的海域。儘管自1994年至今又發現了1000多種新的海綿種類,仍有許多新的品種還未被發現。目前發現的最小的海綿體長不超過3釐米,而最大海綿直徑可達2米。科學家熱衷對海綿的研究不僅因為它們是動物最原始的祖先,而且希望通過它們對整個海洋的生態進行研究。此外,科學家還發現海綿體內的毒素可以用來製藥,治療腫瘤、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等疾病。

恐龍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訂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至今。

查閱恐龍大約在什麼時候出現

恐龍(學名:Dinosauria),中生代的陸棲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大約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

恐龍時代是什麼時候的?

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的時代

恐龍時代(恐龍的鼎盛期)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時代,指的是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的時代,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稱為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蟲類統治地球最鼎盛的時代,其中代表動物恐龍,出現於三疊紀晚期,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由於當時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

恐龍在什麼時候出現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2億3500萬年的三疊紀晚期,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發生的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3232.htm

恐龍是什麼時候消失的

恐龍滅絕於6500萬年前

恐龍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一詞是生物學家對英文Dinosauria即“恐怖的蜥蜴”的翻譯,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恐龍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在大滅絕中脫穎而出,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叮滅絕事件。

恐龍是什麼時候滅亡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之中生代的爬蟲類。或為恐龍和與它同一時代的蛇頸龍、翼龍等的模糊總稱。恐龍在某一時期突然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迷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恐龍有溫馴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關於恐龍絕種的真正原因,自古以來即眾說紛雲,但都沒有一個一定的論點,因此到目前為止仍究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在此僅將一些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分述如下:

一.隕石碰撞說:

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曾撞擊地球,使得君臨地球長達一億數千萬年的恐龍絕種。此理論是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路易.阿爾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學家所提出的。

這一顆巨大的隕石,直徑大約十公里。因撞擊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徑達兩百公里。因撞擊而產生的能量,若換算成黃色炸藥,則相當於一百萬億噸(megaton)。粉塵經由大氣層擴散至成層圈。導致地球持續了數個月的黑暗狀態。在這段期間中,以恐龍為首的許多生物都因之而絕種。

二.彗星碰撞說:

「彗星碰撞說」是以古生物學者——戴維•勞普以及約翰•塞普柯斯基發表的「古生物的絕種是每兩千六百萬年發生一次」論點為開端而產生的。路易•阿爾巴勒茲將這個論點及自己的理論送給天體物理學者—查理•謬拉,後來謬拉就認為是由於太陽的半星復仇女神星的引力,週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緣故。

三.造山運動說:

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後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草食性恐龍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失去了依持,結果也滅絕了。此一滅絕過程,持續了1,000—2,000萬年。到了白堊紀末期,終至在地球上絕跡。

四.氣候變動說:

由於板塊移動的結果,海流產生改變,更引起氣候巨幅的改變。嚴寒的氣候使植物死亡,恐龍缺乏食物而導致了滅亡。

五.火山噴火說:

因為火山的爆發,二氧化碳大量噴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溫室效應,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噴火使得鹽素大量釋出,臭氧層破裂,有害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滅亡。

六.海洋潮退說:

根據巴克的說法,海洋潮退,陸地接壤時,生物彼此相接觸,因而造成某種類的生物絕種。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

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

七.溫血動物說:

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因為即使恐龍是溫血性,體溫仍然不高,可能和現生樹獺的體溫差不多,而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只能生存在熱帶氣候區。同時恐龍的呼吸器官並不完善,不能充分補給氧,而它們又沒有厚毛避免體溫喪失,卻容易從其長尾和長腳上喪失大量熱量。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體溫降到一定的範圍之下,就要消耗體能以提高體溫,身體也就很快地變得虛弱。它們過於龐大的體驅,不能進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續幾天,可能就會因為耗盡體力而遭到凍死的命運。

八.自相殘殺說:

有人認為造成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們自相殘殺的結果—......

我知道地球在什麼時間出現過什麼動物等恐龍

恐龍:是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恐龍滅絕事件。

最古老的爬行類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賓夕法尼亞紀”(約3億2000萬年前─2億8000萬年前)。追本溯源,當系由兩棲類演化而來。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才能開始發育。爬行類演化出卵殼,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發。此一重大改革,使爬行類可以離開水生活。

從2億4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爬行類成了地球生態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稱為爬行類時代。大型爬行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易碎雙腔龍,是體形與體重最大的陸棲動物。棘龍是迄今為止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與蛇頸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共同構成了一個複雜而完善的生態體系(海生爬行動物與翼龍均不是恐龍)。

爬行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8千萬年左右。這個時代的動物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人們一提到恐龍,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凶暴的動物,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種類。

相關問題答案
恐龍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鋼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汽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手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恐龍在什麼時候滅絕的?
醬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雷達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筷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弩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潛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