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生的定義?

General 更新 2024-05-22

李開復對大學的定義

很快就九月了,經歷了高考戰場的莘莘學子們都帶著錄取通知書走向大學之門,揭開新生活的一頁,時值此,我覺得應該把我的第四封信拿出來重溫一下,或許對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子們有所幫助。

大學四年應該怎樣度過呢?我們首先來看看自修之道:從舉一反三到無師自通。

記得我在哥倫比亞大學任助教時,曾有位中國學生的家長向我抱怨說:“你們大學裡到底在教些什麼?我孩子讀完了大二計算機系,居然連VisiCalc 都不會用。”

我當時回答道:“電腦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能保證大學裡所教的任何一項技術在五年以後仍然管用,我們也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學會每一種技術和工具。我們能保證的是,你的孩子將學會思考,並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無論五年以後出現什麼樣的新技術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遊刃有餘。”

她接著問:“學最新的軟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我回答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時,最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

我當時說的這句話來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複每一課裡的關鍵內容。但進了大學以後,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後,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裡,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後重新學習的。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中立足的。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會勸這些學生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後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例如,大學老師在一個課時裡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後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

中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多地是追求“記住”知識,而大學生就應當要求自己“理解”知識並善於提出問題。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應當多問幾個“為什麼”。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論或方法的來龍去脈,大家就能舉一反三地學習其他知識,解決其他問題,甚至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事實上,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死守一種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於創新,善於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

《禮記"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就是說,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裡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師,你可以主動向他們請教,或者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參考讀物。除了資深的教授以外,大學中的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夥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

有些同學曾告訴我說,他們很羨慕我在讀書時能有一位獲得過圖靈獎的大師傳道授業。其實,雖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師,......

國家對大學生的期望是什麼?

1.要求是讓我們完善自己做個德才兼備的人 2.希望是將來能為國家出份力做貢獻 3.目的是讓我們為國家的建設.軍事等盡點力 4.因為國家要昌盛就要在大學生中培養一些有用的人 5.我們應該具備中國的良好傳統 6.應該說國家很重視教育不單單是大學生 7.重視程度大學肯定是很高的 因為大學是我們進入社會的重要階段也是決定將來我們發展方向的一個必要階段

對於大學生成功指的是什麼?

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要自我否定。

其次,不要攀比。人比人,氣死人。做最好的自己,不要與其他人比較。

再次,好好學習,這是學生的首要任務。

最後,生活得簡單一些,待人真誠一些,把事情看淡一些。

現在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沒有經驗可以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有從基層做起的良好心態。

對於大學生,現代大學培養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既:讓大學生們學到了什麼?

其實上大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大學生自理自立,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交際能力,口才。學習文化知識是次要的,但也要看得很重,比如專業知識比較強的工程造價,爆破學,橋樑規劃等。

大學生對國家發展積極的作用是什麼?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 他們代表的就是這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實力 是一股非常大的潛力 所以它能夠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更能夠促進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 大力發展了經濟

要做現代大學生,所要具備的必要條件有哪些?(對大一新生所要特別注意的是什麼)

學生應具備的能力2008-03-19 12:25一、自我決策能力

自我決策能力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對於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面臨求職擇業,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各種各樣,最終要靠自己決定,這就是對自我決策能力的一次檢驗。在未來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問題以及它們的變化進展都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有老師給你作指導,而必須靠自己迅速作出決定,及時予以處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決策能力對大學生就業是十分重要的。

二、適應社會能力

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現實生活常常不盡如人意,五彩紛呈的現實生活使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眼花繚亂,很不適應。大學畢業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消極現象常常產生不安、不滿的情緒,而常常以改造社會為已任的大學生卻忽視了適應社會這個前提。人類文明總是在繼承與創新的矛盾運動中發展的。適應社會,正是為了擔當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適者生存,生存正是為了發展。對社會、對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反映,更不是對消極現象的認同,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向社會後才能儘可能地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三、實踐操作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是人們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比如,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豐富的知識還是不夠的,還要有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因此,大學生應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操作的傾向。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實踐操作上有過硬的本領,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仍以教師這個職業為例,許多用人學校在挑選畢業生時,往往注重的是畢業生的試講能力和試講效果,而不只是他們的專業考試成績。

四、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指運用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一個人要想讓別人瞭解你,重視你,更好地發揮你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現自己的能力。要準確表現自己,就離不開出色的表達能力。不僅在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後,會立即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在求職擇業的時候就會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寫求職信、自薦信、個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員提問,接受用人單位的面試等,第一個環節都需要較強的表達能力。

五、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遠不如學校中的同學、師生關係那麼簡單。大學生步入社會後,要與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能否正確、有效地處理、協調好工作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不僅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狀況,而且影響著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業的成就。因此,大學生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六、組織管理能力

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會從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從業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現代社會職業表明,不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組織管理才能,其它專業人員也應當具備。隨著時代的發展,純“書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幹部,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正反

現在大學生對性的看法是什麼??

性,只是人類慾望所表現的形式之一種,性也是生物最原始的本能,當今社會的人們,自以為物質生活富裕了,自然忘記了自性的根本。

自性的根本是什麼。就是倫理。因為很多人,無視倫理道德,四五十歲的男人,找個20多歲的女孩子發生性關係,這跟自己女兒發生性關係有何區別,這個人沒了倫理觀念,自然影響了下一代人。

80年代後人們一個勁的追求物質生活的富裕,忘卻了自身的問題,對自身兒女的教育不重視,導致了這個階段出生的一代人,失去了對自性的認知。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

摘錄一些名人對大學的界定或者是名人怎樣評價大學生活的語錄?急用

愛因斯坦這樣理解大學: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

耶士培在他的《大學的理念》中再三強調:大學必須具有“知識上自由的流”。

蒙羅指出:學術自由之存在,不是為了大學教師的利益,而是為了他服務的社會的福祉,最終則是為了人類的福祉。

懷海德說:大學的存在就是為結合老成與少壯以從事創造性之學習,而謀求知識與生命熱情的融合。

培克把大學描繪為:純粹學術之聖盃的堡壘,把教師譽為奉事聖職的騎士。

大學不在訓練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獨立性”(manhood)。大學教育在知識以外,更應重視德性的問題。

——赫欽斯,被譽為“20世紀最具人文情懷的大學校長”。1929年起擔 任芝加哥大學長期間,採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大學必須經常給予社會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不是社會想要的(wants),而是社會需要的(needs)。

——弗蘭克斯納,美國著名教育家,1930年創建了普林斯頓高級研究中心

大學之所以稱為大學,關鍵在於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學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嚴謹求實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的文化,是崇尚學術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論聯繫實際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強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楊福家,復旦大學前校長,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首位英國大學華人校長

大學應該拋棄其研究職能,把精力集中到從事自由教育和專業教育上。

——悉尼?胡克,法蘭克福學派著名學者,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

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一代人的質量。

——詹姆斯?科南特,曾任哈佛大學校長。二戰期間,他是組織美國科學的中心人物

諸君皆系大學生,然所謂大學者,非校舍之大之謂,非學生年齡之大之謂,亦非教員薪水之大之謂,系道德高尚,學問淵深之謂也。

——馬相伯,1903年創辦震旦學院。1905年創辦復旦公學,並兩度擔任該校校長(監督)

一個大學的歷史存在於什麼地方呢?在書面的記載裡,在建築的實物上,當然是的。但是,它同樣也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相對而言,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時間是有限的,但它畢竟是存在,而且這個存在更具體,更生動,更動人心魄。

——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

判斷一所學校,我看人,不看大學。

——陳丹青,當代藝術家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徐志摩,中國詩人、散文家。代表作有《再別康橋》

大學能培養一切能力,包括愚蠢。

——契河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建一所大學,等於毀掉十所監獄。

——雨果,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什麼叫做大學生的文化生活

塑造愛國與成才信念,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這一課題正在申請成為市級課題,作為課題組的成員,我承擔的任務是校園文化建設這一部分。

愛國成才教育的操作關鍵在於以愛國與成才為基本思想的理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體現,如何有效地提高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揭示以愛國與成才為基本思想的理念在當前中學教育工作中的價值;反思以愛國與成才為基本思想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建設中應有的地位,並探討它的自身建設規律。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們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我們明確校園文化建設對於推進課題開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這個特殊場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主體以校園為空間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並共享的,以文化衝突與統整為表徵的亞文化系統。它體現在顯性課程和潛在課程(亦稱隱性課程)兩方面,顯性課程指學校規定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思想觀點、行為規範等,潛在課程包括校園建築、文化設施和環境佈置等有形環境和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係、文化生活、集體輿論、心理氣氛以及校園群體觀點、信念等無形環境。後面的這些校園精神和校園價值觀等觀念形態的東西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核心內容,對於整個校園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指導意義,是校園建設的無形資產,與學校的辦學質量連接在一起的,是學校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要素之一。我們應當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並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作為一種潛在的隱性課程為主的校園文化,在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悅性等特點。校園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觀的表達形式,把思想教育寓於各種具體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優美的物質環境所施加給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感染、薰陶而實現的。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才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並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愛國成才觀,必須把握好如下幾個原則。

首先,教育性原則。古人云:“百行以德為首。”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建設的好壞,體現著一個國家民眾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亡勝衰。道德興,國家興;道德興,民族興--這是現實得出的結論。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場所,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須突出教育性特點,時時、處處把握教育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潛在的導向功能。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發學生學習成才的規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在形成正確的愛國成才觀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科學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一項整體工程,它涉及面廣,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學校應精心統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避免出現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學生課餘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組織系統,從領導機構到專、兼職輔導老師,再到學生必須環環相扣;二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合理安排活動的內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特點、不同興趣愛好學生髮展的需要。

最後,藝術性原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藝術眼光,要讓學生通過學校的設施、氛圍等,處處受到藝術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應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點,陽春蔥籠滴翠,盛夏濃蔭覆地,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校園建築的設計、景點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諧統一,給人以爽心悅目的感覺;學校文化活動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努力使活動開展得新穎、活潑有趣,使校園文化對青少年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們主......

相關問題答案
對大學生的定義?
弟子規對大學生的意義?
支教對大學生的意義?
對大學生有意義的書?
文明學生的定義是什麼?
六有大學生的含義?
厲行節約對學生的意義?
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
大學生預定兵什麼意思?
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