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最大的恐龍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海洋裡最大的恐龍是什麼

震龍,屬於蜥腳類恐龍,和馬門溪龍是一類的. 說起中國最大的恐龍,許多朋友一定會不假思索地說:是合川馬門溪龍! 這條恐龍大漢的化石是1957年在四川省合川縣太和鎮出土的。它身長22米,高3.5米。它的脖子很長,擡頭足有10米呢!估計它活著的時候可能有25-40噸重! 馬門溪龍的化石骨骼比較完整,僅缺失頭部及部分肢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它一直是中國以及亞洲最大的恐龍。 馬門溪龍的化石現陳列在成都理工學院(前成都地質學院)的博物館裡,是該館的鎮館之寶,是觀眾心目中的史前動物大明星。國內外許多自然博物館裡都陳列有它的複製品。在中外古生物教科書上以及有關恐龍的科普讀物上都曾經介紹過它。 隨著恐龍化石發掘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新的發現不斷湧現。 1985年,內蒙古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在內蒙查幹諾爾鹼湖周圍的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挖掘出一具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骨架。保存的化石主要有:頭後骨、部分牙齒、牙床,大部分的椎體及比較完好的四肢骨。骨架已被裝架起來,現陳列在內蒙古博物館中。 新發現的這具恐龍巨人的化石被命名為查幹諾爾龍。它體長23米,身高6米,昂首高達12米,估計在世時體重可達60餘噸。比合種馬門溪龍長出1米,高出2.5米,擡頭高出2米。 查幹諾爾龍也是我國最大的恐龍之一。它的知名度不如馬門溪龍。在輩分上,馬門溪龍是老前輩,生在侏羅紀晚期;查幹諾爾龍生在白堊紀早期,是小字輩。 馬門溪龍和查幹諾爾龍均屬蜥腳類的吃植物的恐龍。它們共同的特徵是:體態碩大,四足行走,長頸長尾,腦袋很小。這類恐龍是恐龍王國的金剛,它們都長得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中國、加拿大恐龍聯合考察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東緣的將軍戈壁發掘出十幾節巨大的頸椎化石,其中有一節頸椎竟長1.4米。專家鑑定認為這是一條巨型蜥腳類的頸椎骨化石,估計全長可能要超過30米!可惜它身上的遺骨大部分都不見了。 中生代時在中國的土地上曾生活過許多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它們最大的究竟有多大呢?目前還不清楚

恐龍時代,海底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恐龍時代,海底最大的動物是平滑側齒龍;平滑側齒龍體長25米,體重約150噸。其中頭部長3米,尾部長4.7米,鰭長3.6米。它還有五隻鋒利的爪子,每支利爪長度超過七十釐米。它的咬合力能達到2噸以上,非常可怕,輕輕一咬,就能把其他恐龍咬斷。憑藉它的巨大優勢,平滑側齒龍成了當川無愧海洋殺手。

侏羅紀--恐龍生存的最後一個時代,滄龍還沒滅絕。不過,霸主的地位已經讓其他的恐龍奪去了,這就是平滑側齒龍。

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恐龍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發現的身材最大的恐龍是震龍,它的身長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達到18米!!體重達到130噸!!!也就是說,2到3條震龍頭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從足球場的這個大門排到另一個大門。而如此沉重的龐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話,它那碩大的巨腳每一次踩到地面都會使大地發生顫抖,就像地震一樣。這就是“震龍”一名的含義。

恐龍時代海洋中最大的食肉生物是什麼

滑齒龍(屬名Liopleurodon),意思是“平滑側邊牙齒”,是種大型、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裡短頸部的上龍亞目.滑齒龍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水生猛獸.雄性滑齒龍身長25米,重150噸

海洋中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藍鯨

藍鯨是須鯨中最大的一種,最長者是1904到1920年間捕於南極海域的一頭雌鯨,長33.58m,體重170噸。

大小比較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100短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並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它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197短噸..

海底最大的龍是什麼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具影響力的一類生物,支配陸地生態系大約1億6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消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滅絕事件。恐龍至少有一支倖存發展至今,分類學家認為現代鳥類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

自從19世紀第一批恐龍化石被髮掘,復原的恐龍骨架化石始終是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展品。恐龍已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電影的題材,如侏羅紀公園,有關恐龍的科學研究的進展也頻繁見諸於各類媒體。

恐龍(dinosaur)這個術語有時也被用來指向其他史前爬行類,如盤龍目,翼龍目,魚龍目,滄龍科等,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恐龍。

定義

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正式把恐龍總目(Dinosauria)定義為蜥形綱(Sauropsida)的一個獨特部族,或者亞綱。它由希臘詞彙deinos(意為「恐怖的」或「極其巨大的」)和sauros(意為「蜥蜴」)組成。恐龍一詞最早是日文漢字『恐竜(きょうりゅう)』的翻譯,後為中國引用。歐文用這樣的命名來表示對於這類生物巨大形體和令人顫慄的巨牙的敬畏。

恐龍家族極為龐大。截止到2006年的學術研究,已有探明的527個種,可能存在的種的總數為1844。有草食性,也有肉食性。有雙足行走,或四足行走,或如砂龍(Ammosaurus)和禽龍(Iguanodon)可以在雙足和四足間自由轉換。無論體型大小,恐龍對陸地生活的適應性堪稱卓越。

[編輯] 大小

儘管目前證據不全,但是作為整體,恐龍的形體很大。即使以恐龍的標準來看,蜥腳亞目也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亞目也要比它的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曾經在地球上行走過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數量級。巨型史前哺乳動物如巨犀和猛獁在巨型蜥腳亞目動物前不值一提,僅有少數現代的海洋生物接近或超過它們的體型:最為人熟知的是藍鯨,大約可以達到190000公斤和33.5米長。

然而,大部分的恐龍要比這小得多。現有的證據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侏羅紀早晚期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根據古生物學家比爾·埃裡克森(Bill Erickson)的研究,恐龍的體重中間值預計在500公斤到5噸之間。一項對於63種恐龍的研究得出的平均值大於850公斤,大約是一隻灰熊的重量;而中間值將近2噸,約為一頭長頸鹿的體重。這些數據與現代哺乳動物形成強烈的對比,哺乳類的平均值僅為863克,相當於一隻大一點的齧齒動物。最小的恐龍也比現代2/3的哺乳類要大,恐龍中的絕大部分都大過98%的現存哺乳類。

[編輯] 最大和最小的恐龍

只有很小比例的動物最後會成為化石保存下來,況且絕大部分的化石都仍埋藏於地底。只有極少數的已被發現的樣本保留有完整的骨骼,而其中保存有皮膚和其他軟組織痕跡的則更為稀有。通過與相近的瞭解較多的物種比較骨骼的大小及形態來重建一副完整的骨架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而重塑肌肉和器官則更像是猜謎了。一句話就是,科學家可能永遠無法確定最大和最小的恐龍。

從現有的狀況較好的骨架來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龍是腕龍(Brachiosaurus brancai),又稱長頸巨龍(Giraffatitan)。它的遺骸在1907年至1912年間發現於坦桑尼亞。從多具大小相近的個體中取出不同部位的骨骼最終拼湊出現展示於柏林洪堡博物館的骨架模型,該模型高12米,長22.5米,預期活體的重量在30000到60000公斤之間。最長的恐龍是27米長的樑龍(Diplod......

恐龍時代前後海底出現過最大的捕食者是什麼?

滄龍類

貝爾納迪海諾龍H.bernardi 15米

霍夫曼滄龍 可達17.6-21米

巨大滄龍M.maximus 17.91米

楚留傾齒龍 14.73-15米

滑齒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在侏羅紀晚期,它們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動下四處遊蕩。是種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於蛇頸龍目裡短頸部的上龍亞目。滑齒龍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平均體長7米。

最大的海底食肉恐龍是什麼

海里沒有肉食恐龍。那些肉食動物我們叫海洋爬行動物。翼龍也不是恐龍。所以,最大的海洋爬行動物就應該屬滄龍、肖尼魚龍或喜馬拉雅魚龍了。

所有恐龍中哪種恐龍最厲害包括海洋陸地天空

世界上最厲害的恐龍

第一種:南方巨獸龍

恐龍名稱: 南方巨獸龍(大陸)超帝龍(港臺)

拉丁文名: giganotosaurus

恐龍體長: 12-14米

恐龍體重: 6-8噸

恐龍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9500萬-1億年前,白堊紀中期

生存地點: 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

南方巨獸龍頭骨化石辨認要決: 腦袋非常小,形狀就像個香蕉

恐龍種類: 蜥臀目·獸腳類·鯊齒龍科

來 歷

巨獸龍英文名字(giganotosaurus)的含義是“巨大的南部爬行動物”。

簡 介

巨獸龍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恐龍中第二大的食肉恐龍。第一具巨獸龍化石是在1994年由一個名叫ruben garolini的汽車修理工發現的。巨獸龍走路時用兩條腿。它碩大的嘴巴長著一口鋒利的牙齒,每顆牙有8英寸長。巨獸龍作為躍龍的後裔,有個又細又尖的尾巴。

南方巨獸龍與人類大小比例《一般資料》

身高height: 6公尺以上

身長 length: 14.3公尺以上

體重 weight: 8公噸

生存時期 living age:白堊紀初期

距今約living age: 約1億年~9千5百萬年前

發現地點discovery site: 阿根廷.巴塔哥尼亞

《簡介》

1993年阿根廷一個驚人發現, 動搖了暴龍在考古學上「地球史上第二大的陸地食肉動物」的地位。1993年, 考古學家ruben d. carolini在1993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平原進行考古發掘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重大的祕密, 原來在遠古的阿根廷曾經存在過一種可怕的怪獸。這種可怕的怪獸是地球上有史以來第二大的兩足生物, 體重達到驚人的八公噸。這種恐龍於1995年被命名為南方巨獸龍, 意思是南方巨大的蜥蜴。南方巨獸龍是侏羅紀最著名掠食恐龍異特龍(躍龍)的後裔, 不過生活年代較後的南方巨獸龍體型卻足足比前者大了差不多一半。

南方巨獸龍毫無疑問是地球史上最厲害的掠食者之一, 不過它們要對付的獵物也絕非容易應付的小型食草恐龍。在差不多時期生活和同一地點(阿根廷)生活的有阿根廷龍——地球史上最龐大的食草恐龍。這個原因也可以解釋南方巨獸龍演化到如此龐大的原因。同樣地, 南方巨獸龍的頭骨長達1.8公尺, 顎部長滿8吋(20釐米)長的鋒利牙齒。南方巨獸龍的體重達8公噸, 所以它們發展出強大的骨骼及肌肉網絡來支撐沈重的身軀, 同時保證它們在捕食獵物的時候有可接受的速度。長長的尾巴則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起了平衡的作用和快速轉向的能力。

由於古生物學界已普遍認同暴龍是一種不聰明的恐龍, 所以有理論認為同是巨型肉食恐龍的南方巨獸龍應該也是智力比較低的恐龍, 沒有複雜的行為如社會結構等。不過古生物學家發現緊靠的南方巨獸龍提供了初步證據它們的行為可能比我們原先想像的要複雜。它們的智力可能足夠讓它們有較複雜的行為如群居的觀念。現時甚至有推測認為這種強大的恐龍從群居中學會合作獵食的技能, 以提高效率。有科學家利用工程學結合出土化石進行研究, 他們以關節最大可承受的運動至靜止狀態力計算出這種恐龍結構上最大可承受每小時50公里的奔跑速度。

以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 南方巨獸龍很有可能比更著名的暴龍更大。在身長方面, 南方巨獸龍比12公尺長的暴龍長了足足2公尺; 身高方面兩者差不多; 而體重方面巨獸龍也比暴龍重了一公噸。所以我們絕對有足夠證據相信南方巨獸龍的確比暴龍大。不過兩者在歷史中並不可能相遇, 因為兩者年代相隔了3000萬年。 鯊齒龍 是非洲以發現過的第二......

世界上最大的海底的恐龍

海底?海底連魚都很少別說恐龍了。再說在海里的也就不叫恐龍了屬於海洋爬蟲類。

相關問題答案
海洋最大的恐龍是什麼?
最小的恐龍是什麼龍?
角最長的恐龍是什麼?
世界最小的恐龍是什麼?
海洋最強的動物是什麼?
最小的恐龍是什麼?
海洋最長的動物是什麼?
最聰明的恐龍是什麼龍?
最大的嘴巴是什麼?
最大的群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