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應該怎麼喝?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茶應該在一天的什麼時候喝最合適??為什麼!!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說法。

不同的飲用時間,花草茶的效果會有一定不同。飯前飲用花草茶能加強消化,飯後飲用則可治療腸胃不通暢與胃敏感。而花草茶本身不含咖啡因,當開水一樣喝也無妨。不過,像薄荷、茉莉這些具有提神效果的花草茶,應該避免在夜間飲用,以免影響睡眠。

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時間飲用不同的茶葉,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級綠茶,醒腦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後喝一杯紅茶,解困提神;下午工間休息時喝一杯牛奶紅茶或喝一杯高級綠茶加點點心、果品,補充營養;晚上可以找幾位朋友或家人團聚一起,泡上一壺烏龍茶,邊談心邊喝茶,別有一番情趣。

可以試試看。

下午三、四點為喝茶較為適宜的時間。可以幫助消化,提神。

晚上喝茶最好不要太濃,時間一般是九點左右。這樣可以幫助分解體內的油脂,不至於造成脂肪堆積。至於晚上喝茶會引起失眠我是沒有體會的。多年來一直是喝烏龍茶,已經養成習慣,所以喝茶對我的睡眠沒有影響。

提醒:晚上喝茶後最好耍一下牙。以免茶鹼留在牙齒上,時間久了牙齒會變黃。

附:如何喝茶:

茶是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地區產茶,不少人把飲茶當作了明目、減肥、利尿、降壓、降脂的保健方法。不過,很多人對茶的認識還存在誤區。比如一天應該喝多少茶?一杯茶應泡幾次?什麼疾病應喝什麼茶保健,需要注意那些問題? 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與茶有關的知識。

泡茶三要素

好茶、好水、好茶具,還要掌握好的泡茶技術,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泡茶技術包括三個要素:茶葉用量、泡茶水溫和沖泡時間。

用量:泡茶時每次茶葉用多少,並無統一的標準,應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為茶壺的1/2-2/3。

水溫:對於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指水燒開後再冷卻)左右為宜,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因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

時間:茶葉的耐泡程度除與嫩度有關外,主要決定於茶葉加工的方法。初制過程中把茶葉切碎,茶汁就容易沖泡出來,粗、老、完整的茶葉,茶汁沖泡出來的速度就慢。

茶,第一次沖泡,浸出的量佔可溶物總量的50%~55%;第二次沖泡一般約佔30%;第三次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從其營養成分(茶葉中的維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沖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沖泡時約15%,第三次沖泡後,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氣和滋味,一泡茶香氣濃郁,滋味鮮爽;二泡茶雖濃郁,但味鮮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氣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經沖泡則無滋味。

一般的茶,沖泡以3次為宜。烏龍茶在沖泡時投葉量大,茶葉粗老,可以多衝泡幾次。以紅碎茶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適宜於一次性沖泡。一杯茶從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葉經過多次沖泡,能使一些難溶的有害物質(如某些極微量的殘留農藥)逐漸浸出,對人體有害。理想的泡飲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

茶要怎麼泡,才是對的?

將鐵觀音如綠茶般用大杯浸泡。這樣泡法完全無法品出鐵觀音的獨特韻味,白白浪費了一泡好茶。 沖泡按其程序可分為八道: 1 白鶴沐浴 (洗杯):用開水洗淨茶具 2 觀音入宮 (落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佔茶具容量的五分; 3 懸壺高衝 (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衝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4 春風拂面 (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 5 關公巡城 (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裡; 6 韓信點兵 (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裡; 7 鑑嘗湯色 (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 品啜甘霖 (喝茶):乘熱細綴,先聞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聞,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一、茶具的選擇 泡鐵觀音根據各人喜好選擇瓷茶具或紫砂茶具均可。但由於近年來鐵觀音流行輕發酵,比較重視茶葉的香氣,建議選擇瓷茶具(蓋碗或壺均可),這樣有利於發揮出鐵觀音的香氣,蓋香明顯。由於紫砂壺密度較小,壺體孔隙會吸附一部分茶味,所以感覺起來香氣就差了一疇。當然,喜歡養壺的朋友用紫砂壺沖泡鐵觀音也是可以的,只是要分些觀音給壺喝就是了。呵呵! 下面我以蓋碗為例來示範鐵觀音的泡法。 二、鐵觀音的沖泡 1.取適量茶葉(一般一泡茶8克)放置於蓋碗中,用沸水沖泡。 2.用蓋子颳去泡沫。 3.快速將茶衝倒於公道杯中。公道杯上放置濾網,可濾去碎茶葉。由於這第一道茶水主要是洗茶,並不飲用,故而快衝快出為好。 4.用公道杯中的第一道茶水沖洗濾網和茶杯。 5.洗好杯子後,再用沸水沖泡第二道茶水,蓋上蓋子。 6.第二道茶水通常浸泡15秒即可出水,將茶水倒於公道杯中。可根據各人喜好稍做調整,覺得淡了就延長一點,覺得濃了就縮短一點。 7.將公道杯中的茶水倒於茶杯中品飲。 8.細細品味觀音的韻味之後,揭開蓋碗沖泡下一道茶水。 看了這個範例,相比您不再覺得泡功夫茶有多難了吧?趕快試試這樣沖泡出來的鐵觀音和您原來的大杯浸泡有什麼不同吧,相信從此您一定會喜歡上鐵觀音的。 如果您看了本文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和我交流,願與天下朋友共享好茶。 明代的許次疏在《茶疏》中說:“茶滋於水蘊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連,缺一不可”。茶、水、器、火四者,環環相扣,這和我們談的如何泡好茶正好相呼應。 泡茶看似容易,將茶置於壺內,注熱水,待片刻,再倒出來,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來,鐵觀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動作,就可得好茶湯!然而,靜心觀茶、識茶,鑽研茶的特質,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在上述文字記載之外,實際泡茶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茶葉和茶器時更仔細分辨,才得好茶湯滋味。 安溪鐵觀音茶的泡飲方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須嚴把用水,茶具,沖泡三道關。“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意思就是水以山泉水最好,茶具以小巧方便為佳,如果用炭火來燒水那是最好不過。 習茶技藝 五、習茶: 對於沖泡藝術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講究理趣並存的程序,講究形神兼備。茶的沖泡程序可分為:備茶、賞茶、置茶、沖泡、奉茶、品茶、續水、收具

自己泡茶要怎麼泡才好喝

怎樣泡茶最好喝?茶的用量

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據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與消費者的飲用習慣也有密切關係。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以肉食為主,當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葉成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們普遍喜飲濃茶,並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鹽,故每次茶葉用量較多。華北和東北廣大地區人民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泡茶,茶葉用量較少。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消費者主要飲用綠茶或龍井、毛峰等名優茶,一般用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廣東、臺灣等省,人們喜飲工夫茶。茶具雖小,但用茶量較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初學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四隻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後審評茶湯滋味,結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候湯(即指燒開水煮茶——作者注)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湯最難。”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得更為具體:“水一入銚,便需急煮,候有鬆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至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以上說明,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剛煮沸起泡為宜,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此時,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培養沸滾的水,古人稱為“水嫩”,也不適宜泡茶,因水溫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飲用不便。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麼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極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這裡必須說明一點,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

茶要怎麼泡,才會更香?

泡茶的方法

一、首先是我們最常見的泡茶方式,水燒開了之後對茶葉進行1-2遍的沖洗,之後對茶葉進行浸泡等待茶葉開葉(基本大家都是不葉就衝出來喝了,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開葉之後即可飲用。

這種泡茶方式:

泡出來的茶

優點是:清香、甘甜、有回味

缺點是:茶葉味道不夠濃,只有清香,不大適合我國往北上的地區

二、在一個就是煮茶:指的是把茶葉直接放入容器,之後在加溫設備上對茶葉直接加熱,茶葉半開對茶葉進行沖洗(很多人都是全開之後對茶葉進行沖洗,這樣使得茶葉頭遍的味道全部流失,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沖洗之後再對茶葉進行加熱直到燒開飲用

這種泡茶方式:

泡出來的茶

優點是:茶葉泡出來的味道夠濃,茶葉整體的味道被髮揮出來了。茶葉到喉嚨之後有甘甜感

缺點是:煮茶,稍有不慎容易把茶做苦,極難入口。達不到泡茶的清香效果。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北方人使用

三、另外在福建地區還有一種叫做打茶。這種泡茶方式比較少見:指的是把茶葉用烏龍加工技術加工好之後把茶葉進行打碎,之後 把燒開的水對茶葉粉末進行沖泡

筆者有幸能夠喝到一次這樣的好茶這樣的茶

優點是:入口順滑,靜品回味極其的強,茶的味道始終。就好像在前倆樣的中間

缺點是:長飲用 會感覺嘴巴難受有異味、對茶的水質要求特別的高。

茶葉該怎麼泡好喝

1、先用熱水燙一遍壺,去除異味,有助於茶香的揮發。放入的茶葉和水的比例也要適中。一般紅、綠茶的茶、水比例為1:50至1:80,即茶葉若放3克,沸水應衝150至240毫升;對於一般飲茶的人,茶與水的比例可礌1:80至1:100。喝烏龍茶者,茶葉用量應增加,茶與水的比例以1:30為宜。

2、首先是水的溫度,這根據茶的種類不同,水溫也就不同。一般在85~90度。

3、接著,沏第一遍時,不可喝,這主要是去掉茶葉中的渣子以及苦澀味。

第二遍時,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4、將茶杯用熱水溫熱,這樣不影響茶的口感,再將沏好的茶倒入,方可飲用。

這只是簡單的泡法,如果LZ要求的口感更高,可以學習一下茶道。希望可以幫到你。。

茶葉應該怎麼泡?第一杯茶可以喝嗎?

70-80.度的水沖泡,第一遍叫洗茶不要喝

茶該怎麼衝才好喝

每一種茶有每一種茶的衝法的啊,要看是什麼茶了!就像睡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睡法了,總的來說就是因地置疑了

普洱茶要怎麼泡才好喝?

普洱茶最簡單的沖泡簡單點:先要有個紫砂壺或蓋碗,壺價高低不一,蓋碗就幾元錢。公道杯一個,幾個小瓷碗,濾網和濾網座,接水盤一個。基本配置就這些了,其他的東西就是錦上添花了。

沸水沖洗茶具,放茶入壺或蓋碗。

洗茶,也就是倒沸水沖泡10秒左右,將水倒掉不要。

頭道,倒沸水沖泡10秒左右,出茶水到公道杯中,然後就可以倒各個小瓷碗,溫了就可以喝了。

2-10道或者更多,隨君所便了.

關鍵問題:

用沸水,最好用專用泡茶的電水壺燒水。

頭3道茶,每泡不要太長時間,否則太濃了。

每次泡好要倒入公道杯里慢慢喝,不能泡在壺裡太長時間,否則燜熟茶葉不好.

濾網放到公道杯上,過濾碎茶。

吃飯的時候適合喝什麼茶?

一般吃飯時不適宜喝茶的。

一、些人養成了飯後馬上喝茶水的習慣。認為這樣既可以清洗口腔,又能幫助消化。

1、飯後馬上喝茶,大量的水進入正在消化食物的胃中,就沖淡了胃分泌的消化液,影響了胃對食物的消化。

2、另外,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酸。飯後喝茶,就會使胃中未來得及消化的蛋白質同單寧酸結合成一種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而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茶葉妨礙了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甚至引起缺鐵性貧血。

3、 有人喜歡在酒足飯飽後喝杯茶,這不利於脂肪肝的預防。吃葷之後,不要立即喝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能與蛋白質合成後具有吸斂性的靶酸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使腸道蠕動減慢,容易造成便祕,增加了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毒害作用,從而引起脂肪肝。

二、 喝茶的最佳時間,就是在飯後一小時。

倘若吃完飯後立即喝茶,時間長了容易誘發貧血,而等到飯後一小時,食物中的鐵質已經基本吸收完,這時候喝茶就不會影響鐵的吸收了。另外,喝茶除了能消脂、抗癌、降膽固醇,還能預防骨質疏鬆症。

如何正確泡茶葉

不為人知的泡茶的祕決

人人都會喝茶,但沖泡未必得法。茶葉種類繁多,水質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術不同,泡出的茶湯當然就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據實際需要了解各類茶葉、各種水質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與器具,更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

泡茶,首先得選茶和鑑茶,只有正確鑑茶,方能決定沖泡的方法。茶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採摘時間的先後分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種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還可以根據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將差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綠葉清湯的品質特徵。嫩度好的新茶,色澤綠潤,芽峰顯露,湯色明亮。其代表品種有“龍井”、“碧螺春”、“珠茶”等。

紅茶為紅葉紅湯,這是經過發酵形成的品質特徵。幹茶色澤烏潤,滋味醇和甘濃,湯色紅亮鮮明。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型,品牌以“祁紅”、“寧紅”和“滇紅”最有代表性。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色澤青褐如鐵,故又名青茶。典型的烏龍茶的葉體中間呈綠色,邊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其湯色清澈金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醇鮮爽。以“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葉上面白色茸毛較多的茶葉製成。白茶滿身白毫,形態自然,湯色黃亮明淨,滋味鮮醇。代表品種有“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

黃茶黃葉黃湯,香氣清銳,滋味醇厚。其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湯色杏黃明澈。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大黃茶”等。

黑茶葉色油黑凝重,湯色澄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黑茶製成緊壓茶後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

除以上六大類以外,還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類茶的基礎上經再次加工製成的茶葉品種,如花茶、緊壓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綠茶中的烘青茶、紅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葉和花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玫瑰紅茶”等。緊壓茶以黑茶、紅茶為原料,並經蒸壓工序做成一定形狀,如“青磚”、“康磚”、“六堡茶”、“沱茶”、“米磚”等。

其次是水質。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明人許次紓《茶疏》中就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

茶人獨重水,因為水是茶的載體,飲茶時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念的回味,都要通過水來實現。水質欠佳,茶葉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會受到汙染,以致聞不到茶的清香,嘗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瑩。

擇水先擇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輕”五個標準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謂的“源”是指水出自何處,“活”是指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質潔淨透澈,“輕”是指分量輕。所以水源中以泉水為佳,因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汙染少,山上植被茂盛,從山岩斷層涓涓細流彙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經過砂石過濾,清澈晶瑩,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古人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當代科學試驗也證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經人工淨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來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雖有“泉從石出,清宜冽”之說,但泉水在地層裡的滲透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礦物質,它的含鹽量和硬度等就有較大差異,如滲有硫磺的礦泉水就不能飲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適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遊歷......

相關問題答案
茶應該怎麼喝?
蜂蜜應該怎麼喝?
茶葉應該怎麼保存?
頭髮少應該怎麼辦?
作為組長應該怎麼做?
應該怎麼讀書?
一個好老闆應該怎麼做?
新生兒應該怎麼抱圖片?
共產黨員應該怎麼做?
有偷電的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