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心態

一要著眼於嚴,積極進取,增強責任意識。責任心和進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責任心強弱,決定執行力度的大小;進取心強弱,決定執行效果的好壞。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堅決克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心態。把工作標準調整到最高,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調整到最嚴,認認真真、盡心盡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決不消極應付、敷衍塞責、推卸責任。養成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良好習慣。

二要著眼於實,腳踏實地,樹立實幹作風。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古今事業必成於實。雖然每個人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頭苦幹、兢兢業業就能幹出一番事業。好高騖遠、作風漂浮,結果終究是一事無成。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發揚嚴謹務實、勤勉刻苦的精神,堅決克服誇誇其談、評頭論足的毛病。真正靜下心來,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幹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養成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良好習慣。

三要著眼於快,只爭朝夕,提高辦事效率。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弘揚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堅決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拉的惡習。

每項工作都要立足一個早字,落實一個快字,抓緊時機、加快節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時刻把握工作進度,做到爭分奪秒,趕前不趕後,養成雷厲風行、乾淨利落的良好習慣。

四要著眼於新,開拓創新,改進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創新,才有發展。面對競爭日益激烈、變化日趨迅猛的今天,創新和應變能力已成為推進發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具備較強的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堅決克服無所用心、生搬硬套的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執行指令。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敢於突破思維定勢和傳統經驗的束縛,不斷尋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執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養成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

總之,提升個人執行力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你按嚴、實、快、新四字要求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成功!

企業如何樹立正確的用人觀

自古帝王的用人都成為國家江山社稷的重要轉折,老子曰:“善用人者,為之下。”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管理者的用人觀,決定企業的興衰與生死存亡。企業管理者的用人要點:1、用師者王、用友著霸、用徒者亡。在《曾子》這本書中,曾經提出一個用人原則:“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歷史的經驗,“用師者王”像周武王用姜太公,稱之為尚父,這稱呼在古代是很尊重的,當然不是現代所說乾爹的意思,但周武王對姜太公非常尊重,是對尊長一輩的人的才能稱呼的。歷史上商湯用伊尹,周文王用姜太公,都是用師,就是領導人非常謙虛,找一個“師”來“用”,便“王”天下成大功。到於齊桓公用管仲,漢高祖用陳平、張良之流,劉備用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者霸”的好例子。至於“用徒者亡”,是專指用服從的、聽命的、乖乖的人,那是必然會失敗的。應怎樣理解“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這三句話我們可以分開兩部分來解讀,第一部分是前兩句,第二部分是後一句。對前兩句,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個領導者只要“用師”就能“稱王”,只要“用友”就是“稱霸”,其實兩者之間並無必然的因果關係。這兩句話只是用誇張的語言表明領導者對有真才實學的人待以師友之禮,其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以禮待人,必然會吸引更多的賢士前來效力,人才越多,成功的機率當然就越大。這是古今明君招攬天下人才屢試不爽的辦法。其實,對以禮待人的用人之道,早在曾子以前,老子、孔子等聖賢已明確提出過,只不過沒有曾子說得那麼誇張而已。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孔子也說過:“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老子用“下”字來形容領導者的用人之道,十分精闢,一個領導者如果參透了這個“下”字,一定會有大收穫。對“用徒者亡”,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呢?毫無疑問,這個判斷是對的,一個不肯放下架子,不願受到師友的勸誡和約束的管理人,只能用那些在領導面前唯唯諾諾,所有心思只放在投領導所好的庸才,這些庸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試問:依靠這些人來幫你開拓事業,怎麼會成功呢?當然,那些只會作出禮賢下士的樣子,而不懂得用人之要的領導人,也不可能獲得成功。如東漢末年袁紹表面上禮賢下士,吸引了不少名士前來投靠,但他不懂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被曹操打敗。啟示:雖然“用師”或“用友”不一定能稱王稱霸,但“用徒者亡”是必然的規律,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不懂得禮賢下士,只有壞處,沒有好處。2、六分人才、八分使用、十分待遇。既然使用了有才能的人,就應該最大限度的運用,同時給足待遇,與之相反的是“十分人才,八分使用,六分待遇”。這12個字非常準確的指出了管理者的用人的技巧,也疏通了人才、使用、待遇三者的關係。3、一流的人才是天生的,二流的人才是發現和培養的。一流的人才求之不易,認同企業價值觀的一流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各種企業比較經常引進人才的方式是職業經理人,但真正成功引入職業經理人的企業少之又少。而更多的企業更認可的方式是自身內部培養和發現,要得到一匹好馬,有二種方法:一是讓所有的馬都跑起來,選擇跑在最前面的;二是先從這些馬中指定一匹,然後著力培養,使之成為好馬。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好?為什麼?當今國家與國家之間是企業的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是人才的競爭,任何一個企業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佔得先機,都想找到最好最優秀的人才,而努力建立好的培訓體制,做針對性的有利於公司進步的培訓內容,使員工進步,最後員工和企業雙豐收。人才是發現和培訓的,告訴我們一定要重視培訓符合自己公司的人才,重視學習和培訓。4、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才有德培養使用,無德無才禁止錄用。企......

“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論文一篇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需要大力提倡和培育社會主義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的主要特徵 社會發展的進程表明,人類的職業生活是一個歷史的範疇。一般地說,所謂職業,就是人們由於社會分工和生產內部的勞動分工,而長期從事的具有專門業務和特定職責,並以此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活動。人們在一定的職業生活中能動地表現自己,就形成了一定的職業精神。 職業作為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社會成員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傳統,產生著重大影響。其一,職業的分工不同,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們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不同,影響著人們對生活目標的確立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以至很大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其二,人們的職業活動方式及其對職業利益和義務的認識,對職業精神形成有著決定性作用。一個人一旦從事特定的職業,就直接承擔著一定的職業責任,同所從事的職業的利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們對一定職業的整體利益的認識,推進他們對具體社會義務的文化自覺。這種文化自覺,可以逐步形成職業道德,並進而昇華為職業精神。其三,職業活動的環境、內容和方式,以及職業內部的相互作用,強烈影響著人們的情趣、愛好以及性格和作風。其中包含著特定的精神涵養和精神情操,反映著從業者在職業品質和境界上的特殊性。綜上所述,所謂職業精神,就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繫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精神。 職業精神具有以下一般特徵。其一,在內容方面,職業精神總是要鮮明地表達職業根本利益,以及職業責任、職業行為上的精神要求。就是說,職業精神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精神的要求,而是著重反映本職業特殊的利益和要求;不是在普遍的社會實踐之中上產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它鮮明地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精神傳統和從業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質。職業精神往往世代相傳。其二,在表達形式方面,職業精神比較具體、靈活、多樣。各種職業對從職者的精神要求,總是從本職業的活動和交往的內容和方式出發,適應於本職業活動的客觀環境和具體條件。因而,它不僅提出原則性的要求,而且力求具體、有可操作性,諸如企業精神、職業誓詞等。其三,在調節範圍上,職業精神主要調整兩方面的關係,一是同一職業人們的內部關係,二是他們同所接觸的對象之問的關係。從歷史上來看,各種職業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了維護自己的職業信譽和職業尊嚴,不但要設法制定和鞏固體現職業精神的規範,以調整本職業集團內部的相互關係,而且注意滿足社會各個方面對本職業的要求,調整本職業同社會各方面的關係。其四,在功效上,職業精神一方面使社會的精神原則"職業化";另一方面又使個人精神"成熟化"。職業精神與社會精神之間的關係,就是特殊性與一般性、個性與共性的關係。任何形式的職業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著社會精神的要求。同樣,社會精神在很大範圍上又是通過具體的職業精神表現出來的。社會精神寓於職業精神之中,職業精神體現或包含著社會精神。職業精神與職業生活相結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形成具有導向性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習慣,以致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著從業者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所形成的品行,影響主體的精神風貌。 此外,社會主義職業精神還具有三個重要特徵。第一,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是社會主義精神體系的組成部分。人們的社會生活分為三大領域,即家庭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就是職業領域內社會主義精神的特殊要求。第二,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內容具有人民性。社會主義社會消除了人與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從根本上使職業利益同社會利益、同廣大人......

怎樣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心態正常

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心理學告訴我們,價值觀是個體核心的信念體系,是個體評價事物與抉擇的標準,是關於什麼是“值得的”的看法。價值觀對態度有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通過個體對對象賦予價值來實現的。個體的態度取決於這一對象的價值。當個體認為它有價值時,就會持有肯定態度;認為沒有價值時,就會採取否定態度;介乎二者之間採取中性態度。價值觀決定著人們行為的取向,但它對行為的作用是間接的,它通過影響態度而最終影響行為。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是時代的寵兒,社會的未來,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的價值觀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今天金融危機肆虐,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下,大學生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端正就業態度,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學生找工作,受到各種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制約。在各種主觀因素中,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價值觀因素都是首要因素。大學生去找工作,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找什麼樣的工作,為什麼找這樣的工作而不找那樣的工作,這就是價值觀的導向在起作用。換句話說,大學生在自己的行為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體現著一定的價值觀。

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一、什麼是正確的就業觀 畢業生都將先後步入社會,尋求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找到自己比較理想的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就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點,也就是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綜合素質有多高,專業知識有多少,實際操作能力有多強。根據這些自身基本條件去對照,自己能幹什麼工作比較適合,才去針對性應聘。這樣應聘的成功率就比較高。這樣才是正確的就業觀。反之,沒有正確地估價自己,盲目上陣,就是錯誤的就業觀。二、為什麼要強調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如果沒有轉變就業觀念,沒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勢必造成擇業、就業不能正確定位,勢必造成自己看中的單位因不符合條件而應聘不上,或者應聘上了而不適應或不能勝任工作被淘汰下來。幾經挫折就會怨天尤人而不能自拔,或沉淪、或輕生的悲劇屢屢發生。究其緣由,就是步入社會時沒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三、怎樣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必須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認清嚴峻的就業形勢,珍惜就業機會。 儘管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速度很快,就業崗位逐年增多,每年都要增加800多萬工作崗位,但失業率仍居高不下。今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據國家發改委統計,今年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約900萬人,下崗人員460萬人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40萬人,按政策需在城鎮安排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和退役軍人約300萬人,需要安排就業總量約為2500萬人。我國失業率將要高達20%,這樣造成了一個好的職業會有成千上萬人來競爭的奇觀。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局面在我國相當時段內還不能完全解決。2、明確學習目的。 紮紮實實學好專業,熟練掌握一至兩項技能。當前,儘管就業形勢很嚴峻,但專業學得好,動手能力強的同學仍是人才市場的搶手貨。每個同學在畢業前一定要紮紮實實學好專業課,並根據自己的特長參加一至兩項技能培訓,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為自己擇業拓寬就業渠道。 3、正確估價自己,文憑“只看三個月”。 有的同學在應聘時,不正確估價自己的素質、知識、悟性、能力等因素,用人單位所聘的職位,自己能不能幹,能不能幹好,沒有定好位。只片面認為我是大專畢業,要多少多少工資,住宿條件要多好,加班要有加班工資,才會滿意,沒有認識到能力比文憑更重要。因而對這個單位不滿意,對那個公司不稱心,挑三揀四,一個單位都選不上。要知道你的文憑只代表你的文化程度,文憑的價值會體現在你底薪上,但只有試用期有效。文憑只是應聘的“敲門磚”、“介紹信”,進門之後,“是騾子是馬”,拉出來一遛就見分曉。老闆看中的是你的悟性、知識、功底、能力、敬業精神,文憑已不是重要的了。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中專生比大學生拿的工資還高的原因。所以初涉社會,不要太過分看重自己的學歷文憑,重在正確估價自己的素質和專業技能。 4、記住擇業“五忌”。 擇業是大多數畢業生踏入社會要走的第一步。怎樣走好這第一步,選擇一份既切合自身實際,又稱心如意的職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建議你們在擇業時,一定要記住五種忌諱。 一忌倉促上陣。一定要有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充分準備。思想上要有自信心;物質上,必需的證件和資料要準備好,應聘被錄取後的路費、生活費等要提前準備好。 二忌眼高手低。要客觀估價自己的能力,把握機會,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不要過份強調專業對口,要先就業後擇業;先求生存,後求發展;先藍領,後白領。 三忌互相攀比。你的朋友找的單位或待遇比你好一些,如果你有攀比的思想就放棄現在的機會,結果你會一事無成。 四忌輕信受騙。有的同學由於自身原因,到不正規的人才市場或職介所去求職,“病急亂投醫”,往往受騙上當。 五忌要價過高。如果你選中了中意的單位,工資待遇上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要有長遠......

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觀.ppt

同樣的市場,同樣的行業,同樣的…

為什麼別人賺的比咱們多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難 道 他 們 有 比 你 聰 明 那 麼 多 嗎???

也許你沒有做錯事情,但你想不想知道他們做對了哪些事呢?

再好的產品賣不出去=廢品

再好的技術心態不好=無術

再好的方法執行不利=沒用

我們最大的成本.壓力,不是來自租金.設備.產品.工資,而是沒有經過有效訓練並真正做到的成員,因為天天在:

得罪顧客、損失營業額、浪費產品、增加成本、減少利潤!

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肯定---會學習!

你和你的團隊不改變不進步,你的大客戶就會改變---拋棄你!!!

賺錢不夠多,是能力不夠好,想增加收入,就趕快提升能力!

用過去的心態,過去的觀念,過去的方法,同樣的付出!

只 能 得 到 過 去 的 結 果,甚 至 更 差 的 結 果!

如果你對現在的業績.收入不滿意!

如果你不想像別人那樣團隊渙散、關門倒閉!

如何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

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這是黨中央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針對領導幹部隊伍現狀,向各級領導幹部提出的新要求。深刻領會、自覺踐行這一要求,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事業觀、工作觀和政績觀,處於理念向現實轉換的中間環節。緊緊抓住這個環節,才能切實按照科學發展的理念制定和實施各項政策、機制、舉措,將科學發展觀轉化為自覺行動。

這是加快推進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和政績觀,是事業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內在源泉,能不斷激發領導幹部為黨分憂、為民謀利、為科學發展作貢獻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堅定性,不斷推動科學發展上水平。

這也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的長遠之策。事業觀、工作觀和政績觀,直接決定著幹部隊伍的政治形象、思想作風和精神面貌。只有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正確,才能自覺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以自身的正氣促進隊伍的正氣,促進幹部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的形成。

事業觀是先導,工作觀是基礎,政績觀是保障

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是對事業、工作、政績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事業觀是工作觀和政績觀的先導,引領著工作的方向和政績的導向。事業觀的核心,在於明瞭“何為事業,為誰幹事”。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就是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工作觀是事業觀和政績觀的基礎,離開了正確的工作觀,事業、政績就流於空談。工作觀的核心,在於明瞭“何為工作,如何工作”。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工作觀,就是要堅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弘揚求真務實精神,以為民的工作態度、親民的工作作風、靠民的工作方法,在為群眾謀利益中體現黨的先進性。

政績觀是事業觀和工作觀的保障,決定著事業和工作的興衰成敗。政績觀的核心,在於明瞭“何為政績,政績何用”。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就是要大力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促進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和諧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

在促進科學發展的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和提高

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是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必須在促進科學發展的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和提高。

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引領。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視野觀察世界,不斷增強對重大現實問題的戰略性、前瞻性和系統性思考,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實效性。將追求個人價值與實現黨的奮鬥目標和人民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將黨的主張、人民需求變為個人自覺的行動,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不謀私利,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政績。

要抓住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有利契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作為判斷事業、工作、政績得失成敗的根本尺度,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破解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瓶頸問題,著力解決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激勵機制和政績考評機制。

要積極應對、善於處置複雜環境和各種困難的挑戰。當前,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期、改革發展的攻堅期,也是科學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特殊時......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如何樹立正確的婚姻觀?
如何建立正確的愛情觀?
怎樣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如何樹立正確價值觀?
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怎樣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如何樹立老師的威信?
正確的擇業觀是什麼?
如何確立正確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