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General 更新 2024-05-18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誰?

爭論中呢。別說德國谷登堡,韓國還有爭著的呢。

有一種說法:

活字印刷術,中學歷史課本上都說是北宋人畢昇發明的,可惜這偉大發明隨著畢昇本人一起被扔進了棺材,歷史上活字印刷術在中國幾乎沒有採用過。從宋朝一直到明清,大量採用的還是雕版印刷,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泥活字從技術上根本就不過關,否則的話,難以解釋為什麼連中國人自己都不願意採用。對印刷業產生革命性推動作用的,不是畢昇的泥活字,而是德國人谷登堡發明的金屬活字。並且,根本沒有證據表明德國人古登堡是採用了畢升提出的技術方案才解決了製作金屬活字的難題。實際上,是古登堡發明的金屬活字促進了信息在西方的廣泛傳播。

又有人說:

宋代發明家畢昇(?-約1051)首創活字版印刷術。據沈括著《夢溪筆談》載:畢昇在宋代慶曆年間,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熔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固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版一樣印刷。此外,畢昇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畢昇的發明比歐洲早400多年。印刷術的發明使人類擺脫了矇昧,提高了交流效率,為人類創造文明史奠定了技術基礎。但少數西方人對東方文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在印刷術問題上不願承認中國人的歷史貢獻,總認為德國人谷登堡為活字印刷術的最早發明人。谷登堡何許人也?谷登堡(JohannesGensfleischzumGutenberg,?-1468)德國人,鉛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年輕時曾學金工。後從事金屬活字的鑄造和金屬活字版印刷的研究,並建立了活字版印刷工場。1450年前後用所制活字字模澆鑄鉛活字,排版印刷了《四十二行聖經》等書,為現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還根據壓印原理製成木質印刷機械以代替手工刷印。顯然,谷登堡是一位傑出的發明家,其作用不可低估,少數西方人固執地認為谷登堡是活字印刷術的最早發明人,可能是認為他發明了印刷字母的活字印刷機的緣故,在這一點上,他們的觀點是荒謬的。

為什麼少數西方人只承認谷登堡為印刷術的最早發明人呢?是因為中國古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有北宋時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畢昇發明泥活字印刷的記載,但由於當時的活字印刷品未能流傳於世,以致後來有人懷疑中國對活字印刷術的首創。但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證明,這些西方人的觀點是錯誤的。2000年1月初,中國歷史學家宣佈,中國新近發現的一批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表明,活字印刷術的確源自中國。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西夏學專家史金波教授介紹,這批活字印刷品出現於俄羅斯收藏的中國黑水城文獻,以及中國寧夏、內蒙古和甘肅等地出土的文物中。中國專家學者在對這批800年前西夏王朝時期的世俗文獻和佛經進行整理研究時獲得這一重大發現。史金波教授說:“西夏(1038-1227)是與宋王朝同時期的中國少數民族政權。這批西夏文活字印刷品的問世,說明活字印刷術在中國中原地區發明不久,就很快傳播到了西部地區。”這位歷史學家同時透露,史學界還發現由中國敦煌出土、現流失於海外的近千枚回鶻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活字實物。回鶻也是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使用的活字是方塊字活字,而回鶻活字則是一種包括了詞、詞綴和字母活字在內的混合型活字。從使用活字印刷的時間上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不久,位於中國西部地區的西夏和回鶻在十二世紀中葉和十三世紀也相繼使用活字印刷,而歐洲採用活字印刷是在十五世紀中葉。這就說明中國的活字印刷是怎樣由東向西沿著絲綢之路傳播到西方的。...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印刷術起源於中國,發源於中國人獨有的印章文化,它是由拓石和蓋印兩種方法逐步發展而合成的,是經過很長時間,積累了許多人的經驗而成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現存最早文獻和最早的中國雕版印刷實物是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

西元7世紀,唐朝初期出現雕版印刷。

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9),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1241年至1250年楊古為忽必烈的謀士姚樞用活字版印刷朱熹《小學》、《近思錄》和呂祖謙的《經史論集》等書散佈四方。

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發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要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幾種版本加以證明。其中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被稱為宋本活字本的《毛詩》。由於該書的《唐風·山有樞》篇內的一版中“自”字橫排著,完全可以證明是活字版。

中國金屬活字的早期記載,於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在《造活字印書法》(1298)中談到:“近世又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作行,嵌於盔內,界行印書,但上項字樣,難以使墨,率多印壞,所以不能久行。”

元朝已有雙色紅、黑套印之書籍。

明朝時期,出現了雙色、四色套印績印刷品,能印出多層次的彩色印刷品。

活字印刷

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約在1040年出現,當時的宋代人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用於取代雕版印刷術。與畢昇同時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詳細記載:

1、用膠泥刻字,火燒成陶土活字,每一字有幾個活字,之也之類的字,造二十幾個活字。

2、將活字排入兩塊鐵範,排滿為一版。

3、同時用兩塊排字版,一版印刷時,一塊排字,交替使用。

4、若只印二三本,活字法並不簡易,如印幾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

木製活字

王禎在《農書》中敘述木製活字:“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為行,雕版木為字,用小細鋸鎪開,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試大小,高低一同。然後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夾之。盔字即滿,用木榍榍之,使堅牢字皆不動。然後用墨刷印之”。王禎用木活字在1299年印刷六萬字的《旌德縣誌》100部。。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浙江奉化縣尹馬稱德,用十萬木活字,排印《大學衍義》四十三卷二十冊。

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壁水群英待問會元》、《四友齋叢說》、《晏子春秋》、《小字錄》、《欒城集》等。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253500個木刻活字,在一年內全部完成,排印了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金簡在圖文並茂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中記述造木活字的程序。

印刷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隋唐之際(7世紀左右),出現雕版印刷術。早期印刷活動主要在民間進行,多用於印刷佛像、經咒、發願文以及曆書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鋒紙印普賢像,施給僧尼信眾。

印刷術是中國1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代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畢昇之前就有印刷術了,他只不過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北宋仁宗慶曆元年至八年間,即公無1041-1048年間,一位名叫畢昇的普通勞動者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沈括比畢昇小十幾歲,是同時代的人,而且畢昇製造的陶活字後來歸沈括的侄子所有,因此,沈括《夢溪筆談》中關於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記載是翔實可信的。

然而,一些歐洲人曾經把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歸功於谷騰堡。谷騰堡是西德人。他發明鉛活字印刷術,大約是公元1440-1448年間的事,比畢昇發明陶活字印刷術整整晚了400年。

活字印刷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

象任何發明創造一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有它的社會需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的。中國社會進步到北宋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和文化的興盛,都需要迅速地大量地傳播信息。活字印刷術正是為解決這個社會需要所提出的問題而產生的。印刷術必須用紙和墨。中國早在漢代就發明了紙和油煙、松煙兩種墨。紙和墨的發明為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奠定了物質基礎。戰國秦漢以來出現的印章和拓碑等複製文字、圖畫的方法又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提供了技術條件。

顧名思義,印刷術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兩種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這道工序的名稱。從印刷術的命名中已經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緣關係。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術的兩個淵源。

早在公元前4世紀,即戰國時期,私人印章就已經很流行了。那時稱為“璽”。秦始皇滅六國,得楚和氏璧,鑿國璽,“璽”字從此被封建帝王所壟斷。皇帝的印章才得稱璽,一般人的璽只好稱印稱章。漢代印章盛行。起初的印章多是凹入的陰文,用於封泥之上,後來紙張流行,封泥逐漸失去效用,水印起而代之,凸起的陽文多起來。印章創造了從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字的方法,陽文印章提供了一種從陽文反寫的文字取得陽文正寫的文字的複製技術。

印章的面積本來很小,只能容納姓名或官爵等幾個文字。東晉時期,道教興起。道教的一派注重符錄。他們在桃木棗木上刻文字較長的符咒,從而擴大了印章的面積。據晉代葛洪的《抱朴子》一書中記載,道家有一種刻著120個字的複印。可見當時已經能夠用蓋印的方法複製一篇短文了。這實際上就是雕版印刷術的先驅。

拓碑是印刷術的另一個淵源。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當時儒家典籍全憑經師口授,學生筆錄。因此,不同的經師傳授同一典籍也難免會有差異。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政府立石將重要的儒家經典全部刻在上面,作為校正經書的標準本。為了免除從石刻上抄錄經書的勞動,大約在公元4世紀左右,人們發明了拓碑的方法。拓碑的方法很簡便。把一張堅韌的薄紙浸溼後敷在石碑上,再蒙上一張吸水的厚紙,用毛刷輕敲,到紙陷入碑上刻字的凹穴時為止,然後揭去外面的厚紙,用棉絮或絲絮拍子,蘸著墨汁,輕輕地均勻地往薄紙上刷拍,等薄紙幹後揭下來,便是白字黑地的搨本。這種拓碑的方法,跟雕板印刷的性質相同,所不同的是,碑帖的文字是內凹的陰文,而雕板印刷的文字是外凸的陽文。石碑上的文字是陰文正寫。拓碑提供了從陰文正字取得正寫文字的複製技術。後來,人們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從而傳拓。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詩中曾說:“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這和雕板印刷已經所差無幾了。

在唐代,印章與拓碑兩種方法逐漸發展合流,從而出現了雕板印刷術。唐穆宗長慶四年十二月十日,即公元825年1月2日,詩人元稹為白居易《長慶集》作序,說到當時楊州和越州一帶處處有人將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詩“繕寫模勒”,在街上售賣或用來換茶酒。“模勒”......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畢昇改雕版印刷為活字印刷

印刷是誰發明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印刷術是按照或圖畫原稿製成印刷品的技術。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現在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 亦稱“雕版印刷術”) 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 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刻版印刷術最早出現在洛陽。在造紙術改進60年後出現刻版印刷術,僅供皇帝御用。 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六世紀下半葉到七世紀上半葉的隋唐之際,另出現了雕版印刷。開始時主要在民間使用,特別是用於家家曆書、農書和醫書等印刷。到了九世紀,出現了大規模的雕版印刷。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平民畢昇發明了泥活字,開始了活字印刷的歷史。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左右,王禎創造了木活字,併發明瞭能夠轉動的排字盤,這一創造把活字印刷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中國古代的印刷工匠還創造了套色印刷。此外,用銅牆鐵壁、錫、鉛等金屬活字的印刷也很發達。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印製的《金剛經》,它全長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張粘連起來而成一卷。卷首有釋迦說法圖,末有“鹹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王介)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原藏於甘肅敦煌千佛洞,1899年發現。1907年為英國人斯坦因盜去,現存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隋唐時,我國的刻版印刷術先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後又輾轉傳至非洲和歐洲。直至公元14世紀末,歐洲始有刻版印製品。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瞭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他是哪個國家的

畢昇發明泥活字,是活字的開端。

以後又發展了錫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

畢昇是在中國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的。

印刷術和造紙術是誰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由北宋的畢昇發明,

造紙術發明於西漢時期,東漢蔡倫把它改造完善為蔡候紙

活字印刷是誰發明的?

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畢昇是北叮中期的一個普通平民知識分子,當時人稱布衣。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28605.html

相關問題答案
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螺旋丸是誰發明的忍術?
三角函數是誰發明的?
飛機是誰發明的?
是誰發明的條形統計圖?
郵票是誰發明的?
毛筆相傳是誰發明的?
乘法口訣是誰發明的?
鎢絲燈泡是誰發明的?
導彈是誰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