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沂市第三中學 何江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我們教學的中心任務就是支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一、 教學的展開,教材的呈現要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從教材作為“事實性知識”的呈現形式這一傳統觀念中走出來,重新審視教材的內涵。舉例來說,要呈現一個數學的概念,比如函數概念的教學,如果單純從呈現概念這個目的本身出發,就可以從定義開始,顯然,這是不利於學生學習的。在教材中直接給出函數的定義會讓大多數學生摸不著頭腦。如果從運用這一概念的問題和任務出發,學生就比較容易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函數的概念。如:讓學生設法描述購買某物的數量和總價格的關係,描述出租車里程和總價格的關係等生活中很熟悉的事情,讓學生體會這些任務中包含的共同的內容,即數學上的函數關係。這種做法在充分的利用問題情況,包括實例、情景、問題、敘述等,提出問題。進而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猜想、驗證、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學生的個體活動。也包括討論、合作、交流、互動等小組活動,體驗數學、感知數學,進而建構數學,最終達到理解數學、掌握數學、運用數學的目的。我們一線教師只有認真探討特定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規律,才能使學生、學科和教師融合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來,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教學成績和教學效果。二、 貫徹以為人本的理念,採取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普洛塔戈說“不要把頭腦當作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在素質教育的呼聲中,啟發式教學應運而生。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綜合知識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得出正確答案,體現了師生互動。較之以往的課堂教學的填壓式,這無疑是一大進步,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啟發式教學是教師牽著學生的手,一步一步的走到目的地。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的很完美,但學生的主體地位依然未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而自主探究式學習不再是教師面對知識獨白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知識創生的過程,是學生在明確了學習目標後,運用教師、學校、社會提供的學習資源自主設計、自主學習、自主評價、最終達到自主發展、自我完善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習新知識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基礎,學生的經驗對學習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如:學生在經驗世界中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學生已經形成了一些相關的概念和定理。其中有些是模糊的或者與要學習的概念定理不相適應;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看待問題的形式。從新舊知識和經驗的關係看,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引入常常是促進新知識獲得的有效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還要結合學生所處環境的狀況將學生其他方面的實際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充分的體現“備學生”這一環節,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彰顯,讓學生的個性化的看法、見解得到尊重。四、 教學要符合認識規律,採取爬坡法,循序漸進,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教材充分運用人的認知螺旋上升的規律,並依此來設計。例如在有關數的內容的設計和編排上,都充分考慮了學生認知螺旋上升的特點。從整數到分數和小數,從正數到有理數,從有理數到實數,再到複數,教材內容編排遵循了認知螺旋上升的學習規律,在不破壞知識體系的前提下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信心。而對於那些無法迴避的疑難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善於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幾個步驟,每一步有一個小目標,一步一個臺階,逐步升級,......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相輔相成的互動雙方。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實踐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幾個認識問題 本人近年所上班級較多,但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學效果有不同;這是值得思考和認真研究的問題。雖然原因很多,但主要在於學生自身的內因上。那麼究竟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文談幾點教學實踐的體會,期望與同行們共商。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內在動力是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習。 目標是學生走向成功的真正動力。一個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就會堅定而自覺地去追求和努力實現。挖掘古今中外歷史發展史中的司馬光、愛迪生等人的獻身科學、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立志成才,是激發學生奮發學習的首要策略。教育學生祖國的富強才是理想之本,要把熱愛祖國的滿腔熱情傾注在樹立振興中華髮奮學習的志向上。教育學生,只有在中學打好基礎,德、智、體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施展個人的才華。 2、學生髮揮主體作用的主動性源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歷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的教育,讓學生在對人類漫長曆史發展,演變過程的探究中,學到更多知識,懂得更多道理,學會怎樣做人,還能學會分析思考、分析和處理問題,進而變得更加聰明。如在講授“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一課時,講到為什麼“勞動是促使古猿進化成現代人類的主要因素呢?”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個答道“因為通過勞動,古猿會用火來烤食物”“還會用火來驅趕猛獸”“還能製造一些簡單的工具”“手腳分工明確”......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是面向全體學生,激勵培養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群體中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如果教師教學程序的安排中照顧了少數學生,疏遠了多數學生,勢必會挫傷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的積極性。只限於幾個學生的課堂提問、無論師生如何配合,整個課堂氣氛也活躍不起來。教師要對全體學生充滿真摯的愛,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觀念。教師喜歡聰明勤奮成績優秀的學生是很自然的,但更要尊重、愛護關心每一位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讓每個學生體會到被尊重、被關愛的溫暖、激勵強化全體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開學不久,我首先抓緊時間去記住學生的名字,因為本人任課班級教多,所以課上課下能準確喊出學生名字,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在關注他們了。學生被老師尊重,關愛所感動,自然拉近了師生間距離,和諧親密了師生間情感。如在開學第三週時,在學習到“春秋戰國的紛爭”一課時,講到春秋五霸時,我提問:有哪個同學知道“春秋五霸”分別是指哪些人嗎?由於慣性使然,我把目光自然而然地投落在平時比較積極回答的學生身上。可時間過去了幾分鐘,教室依然一片寂靜。此時我有些急了,之後迅速掃描了一遍整個教室,還是沒人響應。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隨意地叫了一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起來,沒想到這個學生的回答令我感到很意外。於是我特別表揚了他一番。整節課下來,我時不時地往那位學生看,好傢伙,上課真認真。 4、不少學生在考試時,分數老提不上來,主要就是課堂沒認真聽課以及做好筆記。課後又沒有及時複習。處於被動學習狀態,缺乏頑強的求知慾。這都需要教師去耐心地瞭解學生,包括心理素質、學習方法、意志品質、學習困難及知識中的難點、薄弱環節等。教師備課時應該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認真掌握學生情況。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只有教師引導得當,才能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激情。學生群體的學習主動性要靠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和鼓勵,同時也靠......

如何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知易行難。簡單說,就是要從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角度選擇教學方式,安排教學內容、教學角度,儘可能讓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在其中主要起學習學習的激發、引導者、啟發、評價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應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是學生智慧火花迸發的場所,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經歷場。但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信息的呈現和傳遞,注重教師的表現,關注教師的授課技巧。隨著學習心理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對知識內化的過程,相應的課堂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由關注教師的表現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是落實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促進者的時候,關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設計教案,而是課堂的組織和學生知識的內化方法”。因此教師如何組織課堂,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達成知識的自主構建是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難點。下面就如何提高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談自己的幾點思考。一.精心進行課前預設,恰當、具體、可測設定學習目標。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明確的告訴我們在讓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時候,要拓展課堂空間,豐富課堂內涵,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充分的解讀教材,瞭解各種版本教材對知識內容的設定,進一步內化課標要求,為設定教材目標奠定基礎,為學生學習制定恰當、具體、可測的學習目標。二.瞭解學情,是發揮學習學習主體的基礎。 教師課前預設是鑑於教師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否適合學生,必須進行課前調查,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尊重兒童的心理特點,制定學生學習的起點,因此瞭解學情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三.科學設計學習流程。 課堂的學習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教師只是課堂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課堂的編外學生。教師在設計學習流程的時候,更多應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而不是自己教學技藝的提升。如何設計學習流程,是教師理念轉變的重要體現。是否我們應從教中心轉向學中心,關注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更多的在於知識內化、素養的提升,而不是知識本位的課堂。四.優化課堂結構。 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我們就不能越俎代庖,就如同不能代替學生感冒一樣,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在課堂上我們創設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後,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然後根據我們預設的學習流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的學習。 羅傑斯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助產士”和“催化劑”。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內部需要、動機、興趣、能力、知識經驗等方面。並認為學生有自己制定學習方案的權力和義務,同時也有自我探究、自我發現、自我創造、自我評價的權力。當學生能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的目的有關時,意義學習便發生了;當學生負責任地參與學習過程時,就會促進學習;涉及學習者整個人(包括情感與理智)的自我發起的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當學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時,獨立性、創造性、自主性就會得到促進,我們教師是學生的同修者。當學生髮現問題後,遇到困惑時,利用學生資源,發揮學生的作用,解決學生的問題,我們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五.合理設定學習小組,發揮小組的協作作用。 按照羅傑斯的人本思想理論,學習過程不僅是學習者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學習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過程。他反對把學習過程簡單地理解為學生獲得某一知識的過程,認為學習過程應是學生獲得相應學習方法、促進其健全人格形成的過程。他提出的促進學習者自由學習的方法有“同伴教學”、“分組學習”、“交朋友小組”和“探究訓練”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不僅可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合作能力,改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通過“探究訓練”,學生可以更好地獲......

如何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1、要進行主體性教學,就要轉變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第一,要樹立主體性學生觀,確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主體性教學思想認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的主體,這個主體就應百分之百被體現,教師的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第二,在教學實踐操作中,必須突出強調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展示。第三,要進行主體性教學,就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對課本,對教師講的內容,都要通過思考、質疑、消化、吸收這個過程,這樣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2、要進行主體性教學,就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在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注重自身角色的轉變。第一,教師是主體性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必須制訂好教學目標,提高對教育對象的認識,認真鑽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程序。第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從教學活動的開始到教學活動的結束,教師總是要充分組織教學活動的各個因素,必須把主體性的學生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積極、能動的主體性因素,並協調多種因素之間的關係,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三,教師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導者,在活動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採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講授、示範、指導,促使學生內化和運用知識,並對學生提出適當的問題、佈置一定的作業,讓學生自主、能動地回答和完成;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情境、狀態、方式、結果,根據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學習的困惑和質疑,矯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需要,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向著有利於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標實現的方向發展。3、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程反對過於強調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三種學習方式的進行都離不開自由、民主、和諧安全的教學氛圍的營造。自由,是指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民主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創造一種自由寬鬆的民主氣氛,利用融洽的師生關係與和諧的心理氣氛來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和諧是指建立良好的師生、生生之間關係,師生達到交流、互動,安全是指允許我們的學生犯錯誤。教師要擔負起激發學生主體積極性的責任。從教學一開始導入就藉助於現代化視聽手段,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精心的設計,創設教學情境,使課堂變得寬鬆、愉悅,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活躍學生的思維,這就為繼之而後主體能動性良好表現創造了條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了民主、平等、和諧、安全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習,使學生樂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個觀點,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

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長期以來,傳統的體育教學觀把體育視為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期變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達到教育者預期目的的活動。這種施加影響、改造受教育者的過程觀,實際上是一種單一教師主體觀的影響過程,這種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念往往只注重強調教育者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在推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在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一、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領頭羊”,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前提。過去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比較抽象、模糊而缺乏區別對待。如果學生不明確教學目標,那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必然是盲目的、被動的。體育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激勵與評價的功能。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目標的功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體育學習。體育教學目標,一是要明確,具體;二是學生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二、給學生自由提問的主動權在體育教學中,通常是教師不斷地提問、解析,學生極少有機會、也不太願意向教師提問。教師的提問固然能透出學生的思考,但學生的學習總是比較被動的。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在體育教學中,我嘗試著通過教會學生不斷地提問來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不僅只是聽著、答著,而是自主學習的學習者,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如果學生能主動提出有創見的問題,那說明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另外,當學生提出疑難時,教師應啟發學生主動討論,組織學生認真剖析,去偽存真,抓住本質,把握重點,攻克難關。 三、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自己歸納學習方法是學習能力的一個基本要素。進行學法指導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和保證,而學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以至運用一定的方法,由“學會”轉變為“會學”,必須學會自己歸納方法。其中,教師精心設計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模仿等學習過程,在不斷實踐中,逐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如合作法、發現法、分析法、自練法、組手法等),並能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四、成績考核,學生參評。每次我都讓學生參與成績考核,使考核成為一種特殊的學習過程,也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要途徑。首先,讓學生自評與互評。要求學生通過它,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教育,達到肯定成績、找出差距、總結經驗、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發展“小教師”。培養學生都積極充當此職任,讓他們組織同學練習、輔導和考核。五、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因此,教師要熱情鼓勵、精心誘導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過程,給他們以自由選擇的權利。如讓學生參與體育課的設計到評價的全過程,準備活動指導學生去“帶”,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去“選”,在課堂中放手讓學生去“創”。這些都十分有益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促進體育課堂的深化改革。教師要精心安排教學過程,努力創造一種民主、自主、和諧與相互協作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練一練、議一議、評一評、幫一幫的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是學習成功的內驅力。為此,教師應努力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魅力,改革創新,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學生對體育課感興趣,他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如快速跑練習中的起跑動作練習,教師不直接講解,事先讓學生設計多種起跑姿勢:站......

如何處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借鑑國外的先進思想,大膽地發出“以人為本”的呼聲,在教育領域則主張“以學生為本”。這原是一種教育進步、良性發展的表現,但遺憾的是,有的同仁卻走向“極端”,進而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認為它與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水火不相容,是彼此互為否定的。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強調創新、變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淡化知識傳授。這給教學效果一向“少、慢、差、費”的語文學科,帶來了一次絕佳的發展機遇。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強調自主探究,突出了開放意識、民主意識,學生自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表現欲都被激發出來。“滿堂灌”、“滿堂問”的現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變。然而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時,也給人留下一分憂慮:學生活動成為一種時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讀,便“左鄰右舍”或幾個學生合圍而坐,展開討論,還有當堂辯論,動作演示,聲樂薰染等等,課堂變得熱熱鬧鬧起來。熱鬧之餘,不禁令人深思:這種過分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而忽略教師主導性,甚至否定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這應該是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嗎?不是,斷然不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滿堂鬧”的狀況,是我們對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認識和做法出現了偏差,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 學生主體地位過分突出

1、 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

不少教師在思想認識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絕對化的傾向,不是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習方式,而是讓教學內容來迎合學習方式。一些學生自主學習陷入困境,對新知識深層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無策,學習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其實,在教學生沒有知識經驗基礎的課程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不能不顧及學生實際為探究而探究,仍應以引導講解為主、自主探索為輔。教師適時地進行點撥、講解,學生充分探究、交流、討論與合作。

2、過分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而忽視、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

有的教師讓學生自己提學習內容,喜歡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學習夥伴由學生自己挑、 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教師則在做旁觀者,任學生自由發揮。這樣的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教師主導作用的喪失,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受到了他們自身水平的限制,就會使他們的認知水平在原有的層次上停滯不前。如果課堂缺乏教師有效的組織管理,必然會導致課堂的失控和低效。所以,新課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

3、小組合作學習氾濫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小組中的不同思想進行優化整合,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但是,有些教師只是由於過分依賴小組合作學習,什麼都讓學生小組合作,令學生不知所措,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學習時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合作學習次數過多,氾濫使用。這樣做很有可能使學生養成學生浮躁的學習心境,形成低效率的學習習慣。這種現象表現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求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似乎合作學習就是學生的事。教師允許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行了,至於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如何組織學生學習,合作學習方法與要求是哪些等的問題,教師則不太關注。

事實上,在學習方式的變革過程中,不是通過學生的變來帶動教師的變,而是通過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來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如果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只注重學生主體性而忽視教師指導性,學生就會放任自由,課堂就會出現混亂局面。然而,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在實施這種學習方式時,要具備一定的素質和技巧。如具備對異質性小......

如何實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的全面實施。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是當前面臨新形勢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數學是一門基礎而又非常重要的學科,學生如何消化基礎知識,掌握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進而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在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麼在數學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 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 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必須用 “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親其師,信其道”。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創造一種平等的、民主的、寬鬆的、友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下進行學習,形成一個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思維空間,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慾,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創意。教師要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討論,既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沒有精神壓抑的、以生為本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 2 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並不是*“聽”會的,而是*“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繫,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 3 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討論、爭辯,有利於形成不同思想的碰撞,最容易產生獨特的觀點和方法,最容易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又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清、或表現 出的不耐煩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挫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對沒有多大價值的問題也要盡力找出所提問題的合理部分,給予及時的肯定、表揚和鼓勵。鼓勵、讚許、肯定在激發學生靈感,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鼓勵學生講自己的東西,鼓勵講別人沒有講過的東西。錯誤和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是學生學習的自然過程。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有偉大的發現。 其次要教給學生數學發現的方法,使學生有問題可問。數學規律的發現既要*直覺思維、形象思維,也要*邏輯思維。數學推理既有歸納推理、類比推理,也有演繹推理。一般由合情推理去猜想,*邏輯推理來證明。所以教師平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問題。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暴露思維過程。 4 讓學生主體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強化學生課堂主體作用,就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學課堂中解放思想,主動實踐,積極探索,總結規律。 (1) 要多觀察。對數學規律的探究只有通過觀察才能發現規律。例如,兩張疊合在一起的紙片所剪得窗花,通過觀察我們認識到它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2 )多思考。通過觀察,我們......

如何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新課程標準中,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化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使之非常特別的突出了新舊課程的不同.當然,我們不但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向課堂教學要實效。? (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新教材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中,我深深的明白新課程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提倡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普遍存在著單一、他主、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隨處可見,在接受中學習,學生的心理機制或途徑同化,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新課程倡導的在發現中學習,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或途徑是順應,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傳統的方法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反而成為學生髮展智力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討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變革自己的教學策略,採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教師角色質的變化。 教師的作用不是把學生當做容器,向學生灌輸知識技能,教師的責任中更重要的是啟發、誘導、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根據課堂上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鍼對性的課堂討論,推動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討論中思考問題,在比較中分析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參與到討論中,並要起到潤滑劑和指向的作用,利用直觀的講解示範,引導、啟發、鼓勵學生討論爭辯、演示比較,及時地進行信息反饋,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分享彼此的思維、見解、知識及交流彼此情感的場所,求得新的發現,通過歸納、概括,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效果,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 我在教學做到: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師生關係,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課後延伸教育活動。只有使學生積極投入教學全過程,成為受教育的主體,才能使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充分尊重學生,就是相信學生,放下老師的架子。徹底轉變“我是老師,你是學生”的觀念。學生只有愛上你這位老師,他們才會積極的、主動的、熱情的投入到你的教學當中去。但是要學生愛上老師,教師首先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放下老師的架子,真正建立起一座通往師生彼此心靈的橋樑,讓學生認識你,瞭解你,從而選擇你,信任你。 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處於情緒高昂和智力亢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於疲倦狀態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汲取知識的。”這就告訴每一位老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想辦法優化自己的教學語言,創設一個優化的課堂氛圍。好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消除他們心理上的疲勞,並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為此,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

如何在教與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生產過程日益智能化的當今社會,教育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表現在基礎教育領域,就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在於:面向全體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學生主動發展。這三個基本精神的實質在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新的《國家課程標準》關於“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標誌,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標準,更是為了實現學生的主體性,進而實施素質教育。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裡既有理論上的認識問題,也有實際操作上的問題。下面就這兩方面談些粗淺的認識。

一、解讀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什麼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地位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論認為:主體是指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現實的人。如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主體性是指人作為活動主體在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現出來的功能特性。主體性是一個綜合概念,既包括人的能力方面,也包括人的情感方面和意志方面,而其根本特徵是從人本體方面呈現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其中創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為特徵的,它是個人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和最高層次,是人之主體性的靈魂。學生的主體性則是指在教育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係時所表現出的功能特性,具體表現為“我”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高中教育的主體性是指高中教育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陝西師大張熊飛教授創立的誘思探究教學科學論認為:所謂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把學生作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體、認識客觀規律的主體,不斷完善自我的認知結構並獲得自身主體性實現的主體。這裡所說的認知結構,不僅僅是指頭腦中的知識結構,而且指頭腦中完整的“知識——認知——情意結構”,因為三者往往形影相隨,難以單獨存在。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教學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其具備四種主要特徵:第一,能動性。是指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認識客觀世界,並獲得自身主體性的不斷完善。積極能動的反映是人類認識的特性,學生的認識也不例外。教師要善於不斷地創造具有激發性的教學情境,去誘導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能動性的實現。第二,獨立性。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絕不能由別人代替,也無法代替。教學活動中凡屬在教師科學組織下,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動眼、動口,特別是動腦而獨立完成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儘可能創造條件,給予必要的時間和空間,誘導學生獨立探索和研究。第三,創造性。是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探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動方式和新的活動成果的內在需求和意向。創造是人類的本質,是人的主體性的充分表現,學生也不例外。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為學生創設探究的情境,設置激思的疑問,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條件,切切實實地開展創造性教學。第四,發展性。是指學生作為一個能動的自我,都具備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內在需求,以便使自我的主體性不斷實現。這是學生主體地位的最終歸宿。

(二)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的關係

根據現代教育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課堂教學是由五個要素構成的系統結構,即:教學目的與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生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和教學效果。各要素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構成了課堂教學的矛盾運動。其間,最積極最活躍的要素是教師和學生。他們之間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決定著課堂教學的......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如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如何提高學生注意力?
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
如何管理學生課堂紀律?
如何教小學生硬筆書法?
如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如何管理學生宿舍?
如何給小學生輔導?
如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