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哪個朝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岳飛是什麼朝代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1][2]、抗金名將,字鵬舉,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一。死後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頂東30裡的菜園鎮程崗村)人。

岳飛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難道沒有嗎)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還有一種說法為“賜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正史中對岳飛之死沒有詳細記載。時年三十九歲。岳飛作為我國曆史上的抗金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留有《嶽武穆集》。存詞3首。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岳飛被誣害後金國人舉國喝酒慶祝。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

岳飛是中國宋朝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人

宋朝 處於北宋與南宋交替時期

岳飛是哪個朝代

南宋抗金名將~~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川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參考資料:百科

岳飛是那個朝代的英雄人物?

生平簡敘: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投軍抗金,因屢立戰功被宗澤提拔為統制(大致相當於現在的軍長)。建炎三年(1129年),宗澤亡故,金將完顏宗弼再次南侵,宋軍大潰,高宗逃亡。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並於清水亭等戰大敗金兵,一舉收復建康 ,又追擊兀朮四戰四勝,實現了老將种師道“(金兵)半渡而擊”的未竟遺願,升任通泰鎮撫使。

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偽齊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五年夏,宋廷疑楊么勾結偽齊圖謀南宋,岳飛受命擊破楊么軍,徹底消除內患。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 ,提 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 , 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 十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大破金軍精騎,擊敗金軍主力。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高宗 、秦檜卻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回師。岳家軍孤軍難支被迫撤退,恢復中原的計劃功敗垂成。

次年,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其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也慘遭殺害 。宋孝宗繼位後為岳飛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諡武穆。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改諡忠武

岳飛是哪個朝代人?

岳飛(1103-1141),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可是,腐敗的北宋統治集團,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趙佶、欽宗趙桓被擄走後,繼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頭目趙構,同樣是個投降派。他偏安於江南一地,沉醉於歌舞逸樂之中,沒有真正組織抗金民族戰爭並把它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檜等投降派,通過他們出面進行一系列議和投降活動;一面則利用宗澤、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抵擋金軍的凌厲攻勢,以保住他的皇帝寶座和積累屈膝求和的資本。到了十二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東自江淮、西至陝西一線的宋、金雙方對峙的軍事分界線形成後,趙構、秦檜統治集團,實際上已經成了南宋抗金斗爭最大絆腳石;反過來,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則成了趙構、秦檜投降派活動的最大障礙。南宋朝廷內部抗戰派與投降派的鬥爭,日趨尖銳。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鬥爭。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人

岳飛(1103—1142)

北宋末期投軍,南宋抗金成名。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是什麼樣的人物

岳飛是南宋的 抗金名將

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因為岳飛當年領兵在外,手握軍權完全可以起兵反叛,或者像當年趙匡胤一樣黃袍加身,一舉拿下南宋進行取而代之。就算拿不下,也可以偏安一隅

但是他沒有反叛,保留了漢人的元氣,以一人身死換取民族大義,這是一種中華民族的一種氣節,正是這種氣節才激勵我們的先輩無數人面對外敵入侵堅貞不屈,使我們的民族沒有成為歷史的塵埃。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英雄

南宋名將,但不是民族英雄!金是發源與黑龍江的我國少數民族就是後來的滿族。宋金之戰屬於是我國的內戰。我們說的民族是在56個民族是一家的前提下講的中華民族!!所以鵬舉是名將但是不是民族英雄!!他抗的是少數民族不是外族!

岳飛是怎樣死的岳飛是哪個朝代的人

岳飛是南宋人,南宋名將。

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

評書和正史上都說岳飛是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嫉妒岳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軍,然後誣陷岳飛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監獄裡。當時另一個元帥韓世忠曾經去問秦檜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莫須有,也就是也許有,可能有的意思,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什麼證據。韓世忠聽了以後當然不服,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這裡就有點兒奇怪了。秦檜要置岳飛於死地,肯定和岳飛仇深似海,為什麼不編造點兒證據出來呢?“莫須有”三個字連韓世忠這樣的武夫都騙不過去,怎麼能取信於天下?常言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那秦檜是狀元出身,滿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點兒證據來整岳飛還不是小菜一碟?為什麼偏偏要說出個“莫須有”的千古笑話來?

想當年廬山會議批判彭德懷的時候,第一個發言的是朱德,態度比較溫和,毛澤東即將腿蹺到會議桌上,用手指撓著鞋面,大聲說:“隔靴搔癢。”弄得朱德臉一紅,就停止了發言。我們知道朱彭二人關係不錯,朱德很有幾分想為彭德懷開脫。儘管如此,朱德也只不過是批判的態度溫和一點兒罷了,絕不敢說:老彭只是可能想造反吧,但是沒有證據。

那麼秦檜的“莫須有”三個字,會不會也有弦外之音呢?只不過想告訴韓世忠:岳飛有沒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殺他。如果不是秦檜想殺岳飛,那麼是誰想殺他,而且能殺他呢?只有皇帝趙構。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禎年間,那皇帝殺大臣是家常便飯,袁崇煥、熊廷弼就是稀裡糊塗被殺掉的。可是宋朝自太祖趙匡胤以來,就有個不濫殺大臣的光榮傳統。而且那趙構也不是糊塗人,而是被歷史上稱為“中興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條。如果趙構要殺岳飛,必然有非要殺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說趙構殺岳飛是因為岳飛要“迎回二聖”,把趙構被金兵俘虜了的老爸老哥接回來,這樣趙構的位子就坐不穩了。可是仔細看看歷史,趙構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時候,他老爹徽宗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雖然還有個哥哥欽宗在,可是兄弟之間麼,立嫡以賢,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塌糊塗,自己都給抓去了,還有什麼“賢”可稱?更何況老哥還一再託人給趙構捎信兒表忠心:說你只要把我弄回去,我當個平頭老百姓就知足了,絕不和你爭天下。

有人說趙構殺岳飛是因為岳飛反對議和,是鐵桿主戰派。老蔣說過,能戰方能言和,怎能單單為了和談而自廢武功?如果抗命私自出兵破壞和談,那麼殺了也還說得過去。可是岳飛已經乖乖地收兵回來交了軍權,為什麼還要殺他呢?當時和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韓世忠也是堅決主戰的,趙構把他和岳飛一起召了回來,罷了軍權,但是韓世忠仍然高官厚祿,過著幸福的腐敗生活。

趙構初識岳飛,是在他剛即位的時候,岳飛大概才是個連級幹部,“飛上書數千言,大略謂: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書聞,以越職奪官歸。”趙構不是膽子大的人,岳飛要他親自隨兵打仗,如何肯聽?於是以非法越級打報告的罪名罷了他的官。呵呵,“嚴厲打擊非法上訪”,古已有之。

於是岳飛只好投靠張所,從頭幹起。岳飛身先士卒,軍紀嚴明,屢立戰功。這趙構倒也不念舊惡,紹興三年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授鎮南軍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軍都統制,仍制置使,李山、吳全、吳錫、李橫、牛皋皆隸焉。”封了岳飛個省軍級幹部,而且題字,發獎旗“精忠”。有趣的是岳飛背上有四個字是“盡忠報國”,“精忠”,“盡忠”,怎麼如此相似呢。

這樣,趙構和岳飛的蜜月階段就開始了。岳飛是當時軍隊高級將領中最年輕的,可是趙構愛惜人......

相關問題答案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人?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人?
馬致遠是哪個朝代的人?
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人?
班固是哪個朝代的人?
甄嬛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陸貞是哪個朝代的人?
祖詠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河南是哪個朝代的首都?
吳均是哪個朝代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