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教師職業倦怠?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怎樣克服教師職業倦怠

教師的職業倦怠,是由於教師長期持續疲勞和壓力的積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產生的疲憊、厭倦和挫敗的情緒感受和心理狀態。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表現為工作不開心、感到生活沒意思、認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認可,充滿壓力感、疲憊感、挫敗感教師職業倦怠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們常常會患感冒一樣,而優秀的教師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產生職業倦怠只是人生的一個交叉路口。如果處理得當,或許能夠找到教育人生的新方向,將危機化為轉機,還能將轉機變為再一次成長的契機。那麼,如何克服教師職業倦怠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努力:一、保持一顆平常心。有的教師具有遠大的教育理想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有比較高的目標。一旦工作一時停滯不前,或者工作壓力加大,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需要教師量力而行,正視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對自己要求要適度,不要過高,適當評價自己的工作,對自己不要求全責備。順境時,心態平和;逆境中,心態冷靜。時時保持一顆平常心。二、重新燃起激情之火。要克服職業倦怠,就必須重新燃起激情之火。教育需要激情,因為教育是心靈的對話,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是以心激心,以情激情的活動。激情,使教育富有感召力、震撼力,使教育增添光彩,也使教師煥發青春,精神抖擻地工作。於漪說:激情是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美國學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個教師》中說:想要成為好教師可能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偉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賦,這是無法傳播的。然而,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激情的教師。這種激情指對生命的熱烈擁抱,對世界的強烈熱愛,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對一切未知的不屈不撓的追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具有激情,克服職業倦怠就是輕而易舉的了。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獲得新的成就感,取得新的成績。這是克服職業倦怠的良方。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從一個高度躍向一個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領導的器重,同事的讚歎,學生的認可,家長的肯定,就會獲得新的成就感。而獲得了新的成就感,就會更加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從而進一步提高水平。這樣形成了良性循環,職業倦怠自然就銷聲匿跡了。四、豐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教育的本質是讓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這樣,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該首先享受幸福,成為幸福的人。而我們過多地要求教師做蠟燭,做火炬,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實在過於悲壯悲涼。老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往往犧牲了自己的時間,犧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家庭,犧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奮戰在教育第一線。這樣心靈枯竭,一遇到特殊情況,自然會產生倦怠感。要改變這樣狀況,教師應該在緊張之餘,聽聽音樂,跳跳舞,參加體育鍛煉,節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遊,豐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導美好。五、不斷創新。有的老師工作五年、十年,拿到了相應的職稱,覺得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於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趨,心甘情願地重複昨天的故事,產生了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覺,職業倦怠自然而然就應運而生了。其實,教育是永遠年輕的事業,教育的每一天都是一首雋永美麗、動人心魄的詩;教育的每一天都有夢讓人憧憬的夢,引人不懈拼搏的夢。教師相信孩子的心靈是蔚藍的、浩瀚的,孩子們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天都在成長具有這樣觀念的教師會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就會不斷創新,即使是教過幾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備課。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相信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會譜寫出嶄新的教育樂章。六、給自己的心靈放假,給自己以一定的休......

如何應對教師職業倦怠心理

然而,教師職業倦怠是怎樣產生的呢?

我認為,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究其原因,既有來自社會的壓力,也有來自學生、家長的壓力,來自行業和周圍人際關係的壓力,還有就是自身原因。

1、來自社會的壓力:

我國的教師隊伍本身非常龐大,然而社會上只要一有關於教師的反面案例和關於教師的醜聞,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質疑整個教師隊伍,連坐整個教師行業,導致教師們人人自危。殊不知,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那些製造醜聞的所謂的人,教師中的敗類,只是龐大教師隊伍中的一顆老鼠屎而已。而且,這些負面影響也同樣傷害了老師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被認可,對工作會產生一些消極態度,從而成為職業倦怠的一個誘因。

2、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壓力:

現在的很多家長認為學生一旦送進了學校老師就要負全責。學生考試成績不好,家長會問:老師怎麼教的?學生打架,家長會問:老師怎麼教的?

面對這樣的:“老師怎麼教的?”作為教師,我無語。可是我還是想說,雖然老師不能教好所有學生,但是沒有一個老師會教學生不讀書,去打架。這些對教師的偏見,使老師們覺得當老師得不得應有的理解和尊重。

3、來自行業和周圍人際關係的壓力:

老師們都知道,學校是一個人數較多,而且知識分子較為

集中的單位,而每個學校的職稱指標是有限制的,為了競爭僅剩的晉職指標,可以說是很多人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動用了層層關係,學校更是設置了道道門檻和重重障礙。職稱,成為很多老師心口永遠的痛。

跟學校單純的人際關係相比起來,社會關係給老師們帶來的壓力就更大了。昨天聽說兒時的一好友成了資產逾千萬的老闆,今天聽說高中一成績平平的同學已經是處級幹部,長相平平成績平平的鄰家女孩也成為某領導的太太,過上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明天聽說--------看到這裡,老師們,你還淡定嗎?

4、自身原因。有些自我評價低的人、完美主義者、A型性格的人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特別是A型性格的人,情緒急躁、進取心強,在別人看來衝勁十足,就像永不斷電的長效電池,實際上身心超支付出,容易導致身心倦怠。

那麼,教師又該如何應對職業倦怠,重新點燃執教的熱情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師要善待自己,學會欣賞自己,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遇到挫折要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多元思考,不是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嗎,學會慶幸,慶幸事情還沒糟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2、要學會適時地放鬆。可以外出旅遊,可以探望親人,既放鬆身心,又增加親切感。要學會一樣健康的愛好或特長,不要讓自己感到孤獨,也可以去跳廣場舞,去K歌,偶爾充當一下麥霸,暫時釋放自己,為後面的工作充電。

3、放寬心胸,學會包容,學會原諒。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要學會寬容,要有“他犯錯,因為他是學生,”的心理準備,要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心胸包容學生,體諒他人。

不要太計較眼前得失,挫折時要從容,成功時要淡然,好友升遷要淡定。

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紅顏知己也好,藍顏知己也罷,要有能夠傾聽自己心聲的朋友。

4、及時充電,補充知識。其實職業倦怠產生的很大原因來源於自己對處理未來工作的能力的恐懼,這時,就有必要及時充電,補充知識,對工作做到胸有成竹。

在此,與各位老師們共勉,希望老師們能夠儘快走出職業倦怠的陰影。

教師要如何應對職業倦怠

近年來,職業倦怠這個詞逐漸被人們認識,接受,也經常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職業倦怠越來越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然而什麼是職業倦怠,我們該如何理解職業倦怠,作為教師又該如何應對職業倦怠呢?

心理學家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

如何應對當今教師職業倦怠

上星期三,我校請來了縣黨校的鄭睿老師,她給我們全校教師進行“教師職業倦怠”方面的講座。在講座中鄭老師從理論到實際案例為我們剖析了教師職業的神聖和肩負的責任。我聽了講座後心靈又一次受到了洗禮,是啊!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它承載著傳播知識,推廣社會文明的重任。然而多年的教學生活,一成不變的知識傳授,使廣大教師普遍存在著職業倦怠,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總是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這樣只會消磨我們的鬥志,只會白白耗費大好的時光。如何正確面對職業倦怠,端正自己的態度,認真的投入到工作中,是每一個教師都要面臨的問題。我認為,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競爭壓力、教師特定的職業特點、學校管理體制、社會支持與期望、工作待遇和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徵等。而當中重要的就是對學生失去興趣。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工作熱情,將這種熱情融入到教學當中呢?我們何不嘗試以下的幾種做法:一、多讀書,勤學習,培養高尚的情操。教師不但要加強業務學習,而且還應該博覽群書,這樣可以淨化心靈、開闊心胸。另外,工作之餘教師還可以與書畫為友、與琴棋為伴、與詩詞同行、與音樂共舞。業餘生活豐富多彩的人,必然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二、多多回想在平日的工作中,學生對自己的關心,付出,如一杯水,一句真誠的問候,一個美麗的微笑,一張小小的賀卡等等,只有在細節中發現真誠,我們才會反思自己對學生做出了那些關心,付出。三、嘗試心理暗示,提高自我調節能力。當你遇上不遂人願和力所不及的事時,你要多進行自我心理暗示,像旁觀者一樣告訴自己:你一定能行,決不能輕言放棄,經常給自己以自信,你一定會心境開闊、精神愉悅!總之,教師面對職業倦怠,若能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認清追求與發展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內核,就一定會走出“職業倦怠”的陰影和困惑,為自己的心靈撒上和煦的陽光!

試說教師職業倦怠了應該怎麼辦

——一位普通教師的感悟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帶著這樣的美好,多少人義無反顧的選擇成為教師。然隨著一次次的課程改革,“教師”這個在韓愈口中被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已逐步轉變成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甚至於有學者將教師視為與黑板、粉筆一樣地位的媒體。但同時教師又被冠之以“課改的主力軍”、“平等中的首席”等稱號。教育主管部門也一再號召教師要成為研究者、要成為專家、要成為名師。就在外界對教師的角色進行不斷的定位中,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象幽靈一樣浮出水面。我們暫不去關心那極少數最終能成為名師的人,且將眼光投入仍在校園中奔波的那些熟悉的身影,經歷的尷尬和無奈使許多人都有這樣的一些感覺:剛剛踏出校門的激情滿懷不知從哪一天起消失在城市的高樓裡,馬路上豪情壯志逐漸消失了,桃李滿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於現狀、平淡無為、得過且過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愛的學生似乎一屆比一屆讓人生氣;沒有評職稱的年輕教師,還想辦法搞幾篇文章,下載也好,抄也好,總還是在動手,職稱到手,高級好象沒有指望。有“能力”者大凡也都紛紛跳槽。“沒能力”者也就算了,“找一個混字了得”。於是工作越來越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實際上,這就是教師職業倦怠的症狀表現。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自身的靈魂正經受著現實殘酷的撞擊。教師不幸成為了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據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聯合開展的“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顯示:有輕微工作倦怠的教師佔被調查教師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師佔被調查教師的58.5%,有比較嚴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師佔被調查教師的29%!這個調查不一定精確,但至少表明了一種令人憂慮的趨勢。一、 職業迷惘新課程改革中,三級課程的管理設置,使得長期處於被動地位的教師受寵若驚,但驚喜之餘,卻發現新課程要求教師們要用嶄新的目光重新審視教學。可是,課究竟應該怎麼上,恐怕連課改專家組的教授也難以說出個所以然來,教師在迷茫中索性穿新鞋走老路。而在推行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紛爭無時無刻不在教育中折射他的影響,也讓彷徨中的教師身陷囹圄。為了適應各類所謂的改革,教師們不知參加了多少“勞命傷財”的培訓與考試,試問其間效果,各位都是心知肚明。教師應該做些啥,對這份職業有了幾分迷惑。單就一位做班主任的瑣碎事來說說,每天早自習巡視、早操巡視、中午放學、下午自習課巡視、班級的偶發事件處理、衛生掃除,缺一項學校有專人檢查並扣分。還有家長不斷地來訪,學校教研活動、年級會、教師會等會議一大堆。每天早起晚歸,回家還要批改作業,準備明天的教學。心中嚮往的教師職業有點變了味。藥方:職業保鮮所謂職業保鮮就是讓人對自己的職業有更長久的興趣,能夠長期地投入而不厭倦。首先,是平衡問題。職業的初期熱情不能掩蓋自己的生活需要,著名生涯發展理論家舒伯的“生涯彩虹”中就明確指出,人在整個生涯中的角色不僅是工作者,還有父母、兒女、休閒者等等。忽略任何一個,都有可能造成生涯發展的不平衡。仔細想想也會明白,有一個穩固的後方,前沿的變化才不會動搖根基。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理想中的工作都不止一個要求,但卻很難找到一份完全滿足要求的工作。譬如教師的工作相對穩定,但很多人覺得薪酬不高(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並且重複太多,缺乏挑戰。可是,做文祕,很無聊;做銷售,太辛苦;想創業,有風險;學心理,過程又太漫長……所以,不要期望有十全十美的工作,能做的只是:在眾多不盡人意的條件中,挑選出好的方面來補充自己的信心,多想想當教師的優點,譬如做教師相對穩定,雖然薪酬不高但也不能算低。就像同樣是......

如何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

順瓜摸藤理根源素養提升治倦怠一般我們講順藤摸瓜,講的是順著線索找到目標。可是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卻經常出現要順瓜摸藤的情況,尤其是教師在職業倦怠問題上,這倦怠本身就是一個瓜,如果管理者找不到瓜長這麼大的原因,那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就是一紙空談。在學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會遇到這樣一個比一個大的瓜:有的人出工不出力、有的人上班混時間、有的人眼上戴著有色眼鏡、有的人嘴上樂道著教育的不公平……當管理者面對教師在職業上的倦怠問題這顆瓜時,我們不僅要摘瓜,還要順藤摸瓜,就其所以,弄清瓜是怎樣結出來的,是制度的不完善造就了出工不出力、還是管理的疏漏成就了有的人上班混時間?是因為教師素養樂於戴眼鏡、抑或是管理執行決策的偏離?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方面。一、教師專職不專用現象造成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記得毛姆曾經說過: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讓他專職專用是最有效的辦法。韓愈在《師說》中也說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現在的許多學校,特別是鄉鎮中學的教師專職不專用現象比較嚴重,要麼專業不對口,要麼除本專業外還要兼任其它學科的教學,造成教師精力分散、工作辛苦,出現教師本質的要求與教學實踐結合不緊密的現象,工作多年仍然停留在原點,從而造成了教師職業倦怠。解決的辦法一是充實專職教師隊伍,讓教師各盡所能。二是加強非專職教師的培訓力度,使教師工作有其所、術業有專攻。二、教師績效工資的考核浮於形式造成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國家實施績效工資的根本目的是要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學生服務、為人民服務,但在績效工資考核的具體操作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特別是績效工資的分配並沒有真正體現在按績分配上,仍與職稱掛鉤,使許多職稱低的中青年教師沒有工作積極性,從而出現職業倦怠問題。三、職稱聘任機制的不健全造成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當前職稱一聘終身制和職稱好評難聘的教師職稱聘任機制讓一些中青年教師看不到發展的前途,此為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個問題,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有些高職稱、高工資的教師說得多、幹得少、工作拈輕怕重、敷衍塞責,從而造成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四、學校管理層執行決策的偏離造成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執行決策是學校管理層貫徹落實上級決策、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學校管理制度。學校管理層執行決策的能力直接關係到學校良好校風和教風的形成。當前,學校管理層在執行決策上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缺陷:一方面,執行者認識上存在問題。由於對決策缺乏高度認同,執行的自覺性有所減弱。不能準確理解校長的意圖和決策的精神,對政策精神理解不透,導致決策執行起來“走樣”、“變形”。另一方面,執行者素質問題。由於執行者政治業務素質不高,水平有限,對有關政策淺嘗輒止,不求甚解,憑經驗主觀片面地理解和執行決策,決策的尺度總是把握不準,使執行不能正確地體現決策目標。再一方面,執行者管理上存在問題。由於個別執行負責人管理水平有限,缺乏行動力,對政策貫徹不及時,行動遲緩,消極待命,政策總是執行不到位。甚至產生執行心理障礙,如依賴心理、抵觸心理、自我保全心理、得過且過心理等,大大降低了決策執行力和創造力。執行過程中激勵不當或受利益驅使,致使執行不力和執行扭曲,執行過程中溝通不足或溝通障礙導致執行脫節。一是要抓好學校管理層的隊伍建設,提高學校管理層的執行力,增強其示範性和帶動力。杜絕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辦事不負責任、無所作為的現象的產生。二是要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工作能力、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要改善、優化、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改善、提......

教師如何避免職業倦怠

當今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深層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工作“不認真”;二是不讀書影響了生命的質量。 我所說的“不認真”是指大部分教師雖然投入的“身”多,但是心“少”。不否認教師的工作的辛苦,但是由於將學科教育非常單純成為學科教學,甚至是…… 當今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深層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工作“不認真”;二是不讀書影響了生命的質量。 我所說的“不認真”是指大部分教師雖然投入的“身”多,但是心“少”。不否認教師的工作的辛苦,但是由於將學科教育非常單純成為學科教學,甚至是分數教學,使一些教師就作為參考書的傳聲筒。於是就出現了“一千個學生只有一個哈姆雷特”的局面,因為首先教師心中的哈姆雷特就是複製別人而來的,教育的另一個名字是影響。教師對教材沒有自己的思考,而是機械的重複著別人的觀點人云亦云。當然這樣的教學自然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是開發學生的潛力,而不是精力。王金戰在給新生上數學課之前,首先給學生來一個為期兩週的“大話數學”,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不僅教給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出數學好玩也好學,還要讓學生懂得數學中的人生哲理。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是信心倍增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學習熱情。由於對學生教育的不夠,自然就會加大教學的成本。於是在時間與精力上的投入就會自然而然地加大。不開發學生的潛力而是惡意開採學生的精力。當學生精疲力竭的產生逆反的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學生道德上出現了問題。因為衡量學生就剩下了一把尺子——學習成績!我們教師的祖師爺早就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教育的順序。什麼是好學?有關這個論述《論語》中出現過兩次。哀公問孔子:弟子孰為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顏回也;君子食無求飽,居不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矣。孔老夫子能在歷史上乃至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為什麼?就是在按照教育的規律在施教。像這樣的《論語》章句,我們學校所有的老師幾乎都能背過來,甚至也都能理解,但是《論語》絕對不是用來我們背的,更主要是在教育教學中實踐。人生不在能知而在能行——赫胥黎。孔老夫子也說過:君子內於言而敏於行。如果我們按照教育的規律教學,學生的潛力就會自然而然的迸發出來!而出現單純開採學生精力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缺乏真正的思考!可以說是用“心”不夠。這與學生較勁似的教學模式,這必然影響教師的生命的質量。教育缺少的不是精力,而是精神!最近瑞士的一項科學研究證明——努力工作的人幸福!但是為什麼我們的教師都很努力工作卻沒有幸福的體驗?其實努力工作中的幸福體驗應該是身心的合一。顯然我們受當今社會唯分數論的影響,教師也淪為分數的奴隸。這種狀態下的工作還談何幸福?現實是分數不得不要,但是如果教師有著豐富的積澱就會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所以說真正影響當今教師幸福的體驗的根源是:學習精神的缺乏!在論語中孔老夫子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也是在說明人生忘情的狀態的前提就是發憤忘食。而發憤的內容是什麼?孔子曾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倦”的狀態是因為“學而不厭”。雖然孔子在仕途上屢受挫折,但是縱觀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對人生的認識應該是幸福的。他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樂在哪裡?就是學習!他非常自信地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學習是人生快樂的加油站!一堂好課需要有豐富的知識積澱。不僅僅是學科的,還有學科以外的。教師只有博覽群書才能輕鬆駕馭課堂教學,才能使課堂內涵豐富,才能使課堂充滿韻味。這樣的課堂本身就會洋溢著幸福!再者孔老......

如何認識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

我認為首先應認真分析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找出問題的根本。產生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我認為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社會的原因;二是體制的原因;三是自身的原因。

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社會原因很多。社會環境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壓力源。社會成員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過高,學生、家長、學校及各級領導、社會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學率的高低來評價教師。 全社會的期望都壓在教師身上,教育主管部門和校長為了提高升學率,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向教師要質量、要分數;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轉變為對教師的企盼,不允許學校和教師有一點差錯;班級人數的膨脹、過多的考試與授課數量也增添了教師工作的負荷;教師職業的要求和對社會承擔的責任,使教師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徹頭徹尾的謊言,讓老師們的身心備受煎熬。加之當前對校生,師生間矛盾的處理解決上過分的強調對學生的維護,忽略了學校和老師的正當權益,形成了一股不正當的維權風,加速了校風學風的墮落,形成惡性循環,讓老師們壓力倍增,工作起來戰戰兢兢。最後的結果是不敢望其項背,罷了,罷了。

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體制原因主要還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放不開,依然是以考試成績對教師和學校進行評價,而事實上考試成績並不能代表教師的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好壞不是在短期內就能作出評判的。煩心的職稱晉級,揪心的工作調動,傷心的工資待遇,寒心的福利發放,就連基本的考試也讓老師們感到太多的不公平。教師的過多兼職也讓人心力憔悴,老師不光是老師,還是保姆、保安、偵探、調解員,法官。

導致教師倦怠的原因還關乎到教師的個人的素養。教師職業倦怠雖然由工作引發,但也與教師的不正確認知和不良人格特徵有關。教師對教師“完美形象”的認知誤區易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產生;教師個體對自己專業能力的自我評價和認識有關。如有的教師往往把專業能力的現狀歸結於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對自己進行消極的心理暗示,放棄主觀努力,導致越來越喪失信心。擁有這種人格的教師,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狹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師在面臨壓力時不能採取適當的策略應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師職業倦怠;教師個人的期望與工作現實的矛盾也是引起職業倦怠的一個原因。

其次我認為應正確的看待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影響。職業倦怠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是它帶給教師情緒上的困擾,並逐漸發展為一種消極、感傷的心境,嚴重損害和威脅著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其個體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二是由職業倦怠帶來的教師敬業精神不振和工作熱情下降必然影響其教學水平的發揮,造成教學工作的低效化和學校資源的浪費,進而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三是教師職業倦怠及由此引發的對學生態度冷漠,對部分後進生歧視、排斥及採用強制手段管理班集體等將極大地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並對其個性發展帶來傷害,從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長。同時,適應不良的學生走向社會後又將在個人社會適應、發展方面帶來一系列問題,從而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雖然教師職業倦怠危害很大,但也有其積極意義的一面。通過分析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發現我們教育體制上的不足,也能體現出學校管理上的缺失,從而實現體制的改革和管理的補漏,還能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老師,為合理地利用人力資源創造條件。

最後,職業倦怠並非不可救藥的洪水猛獸,它是可以被戰勝的,也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我們相應的職能部門真正做到急教師之所急,想教師之所想,認真地為教師辦事實,確實提高教師的待遇,地位;只要我們教師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擺正自己的心態,提高自己的素養,降低自己的期望,多放鬆自己,相......

如何應對教師的職業倦怠

一旦產生,教師自身似乎無法應對。教師的職業倦怠形成中,客觀方面的因素如果沒有消除,很難應對。

怎樣克服教師職業倦怠

教學內容和方式有趣味性,會受到學生的贊同和鼓勵,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消這種疲倦,每天對著同樣的教學資料照本宣科當然會疲倦啦。最好以一種幽默的方式來教學,這樣不僅娛樂自己也娛樂自己,而且效果還比較好;要注意勞逸結合,以及興趣廣泛,分散注意力,你不僅是一個教室,還是自己生活和情緒的主宰者;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解決教師職業倦怠?
如何培養教師職業道德?
如何提高教師的業務?
企業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中國如何解決失業問題?
教師職業資格怎麼填?
喝牛奶會放屁如何解決?
電腦網速慢如何解決?
如何解決老齡化問題?
如何解決渠道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