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兼併了幾個國家?

General 更新 2024-05-23

秦國一共滅了多少國家?就是從秦國誕生開始所滅國家的數量(名字和數量列舉出來) 50分

如果說滅亡的“國家”,那就應該是指諸侯國了,並沒有諸侯稱號的就不列舉了。

秦武公十一年,滅小虢。

秦繆公十四年,滅樑、芮。

秦繆公三十三年,滅滑。

秦惠文王九年(其實他上臺十四年後成王,更為元年,所以此時是他上臺後第二十三年),滅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滅西周。秦莊襄王元年,實滅東周(雖保有祭祀,但其地盡入)。

秦王政十七年,滅韓。

秦王政十八年,滅趙。

秦王政二十二年,滅魏。

秦王政二十四年,滅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滅燕。

秦王政二十六年,滅齊。

秦二世二年,滅衛。

嚴格來說應該是十三個,如果把東周西周分開的話就是十四個。

秦國兼併六國的先後順序

滅6國順序

公元前230年 韓國

公元前228年 趙國

公元前225年 魏國

公元前223年 楚國

耿 公元前222年 燕國

公元前221年 齊國

秦國曆史上哪些國君為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核心提示:嬴政從公元前230年發動統一戰爭,歷時十年兼併了六國,這是人們都知道的事實。但實際上嬴政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秦國前面的歷代國君打下的良好基礎也是重要原因。那麼秦國曆史上哪些國君為滅六國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嬴政從公元前230年發動統一戰爭,歷時十年兼併了六國。其實,在戰國後期七雄之中,任何一國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與機會,然而最終卻由秦始皇以氣吞萬里之勢,橫掃六合。所有的歷史課本談到秦滅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人們似乎都忽略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由秦國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呢?這是歷史的必然,還是一時的偶然? 奮六世之餘烈 亡六國之諸侯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講清楚什麼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就是指歷史發展的基本動向。這個基本動向是由兩個層面共同作用的:一是歷史的必然性,一是歷史的偶然性。 有人認為,秦始皇兼併六國是歷史使然,即歷史把統一的重任交給了秦國。這是因為秦始皇繼承了祖輩的基業,所以才最終完成了統一的使命。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讓我們先追溯一下秦國的歷史,秦國從立國到嬴政執政,歷經六百多年,一共有三十多位君王。而與兼併六國關係最密切的是秦國後期的七代國君,他們分別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嬴政。 秦國統一天下的必然性首先表現為秦國七代國君無一庸主,個個都為秦國統一天下完成了自己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那麼這七位國君對兼併六國各自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第一位,秦孝公。 秦國的崛起可追溯到秦孝公變法。秦國立國較晚,又偏處關中一隅,在戰國中後期仍然是綜合國力較弱的一個諸侯國。如果不能變法圖強,秦國兼併六國無異痴人說夢。秦孝公看到了這一關鍵點,起用並重用商鞅,施行變法。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發展,國富兵強,由此奠定了秦滅六國的經濟基礎與軍事基礎。秦孝公出色地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重任,變法圖強為秦國以後的快速持續發展夯實了根基。 第二位,秦惠文王。 秦孝公下世,繼位的秦惠文王雖然車裂了商鞅,但商鞅的法令卻沒被廢止。因此,秦國的崛起並未因秦孝公和商鞅之死而中斷。秦惠文王不因人廢法,實為過人之舉。 秦惠文王即位後,隨著商鞅變法後秦國的迅速崛起,六國有識之士意識到秦國的強大對他們構成了潛在的威脅,於是積極尋找對策,開始用聯合(合縱)的辦法對付秦國。這是秦國崛起之後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六國聯軍將會重創秦國,秦國的強盛也會因此夭折。雖然,此時東方六國中的任何一國都不足以對強秦構成重大威脅,但是,若六國聯合成功,以六國之力攻打一秦,即使秦國已經很強大,仍然是無法承受的。在這種情況下,秦惠文王審時度勢,重用縱橫家張儀。張儀根據新的形勢與發展勢態,針鋒相對地提出了連橫策略,對六國一一瓦解,逐個擊破,最終化解了六國的合縱之謀與軍事行動。秦惠文王也為秦國統一大業的繼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傑出貢獻。 第三位,秦武王。 在秦國的崛起史上,秦武王似乎並不重要,原因是他在位時間極短,只有三年。但是,即使是這麼一位如流星般的國君,他對秦始皇最後統一中國也功不可沒。 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慾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史記?秦本紀》)。”“三川”原指黃河、洛河、伊河三條河,這裡指含有這三條河的地區,轄境是今天河南靈寶縣以東至洛陽的這片土地。在位僅僅三年的秦武王一心向往的是能夠坐車到達洛陽,看看周天子的王城。秦武王的“窺周室”並不是他喜歡旅遊觀光,想參觀一下週天子的都城而已,他實際上是想取周而代之,一統天下。一句“死不恨矣”,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渴望實現由秦統一天下的遠大目標。 秦......

戰國末期,強大的秦國不斷通過戰爭,兼併東方六國。這句話對嗎?

不,戰爭與外交併用。時而戰爭為輔,外交為主;時而外交為輔,戰爭為主,以局勢為變。

秦國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戰國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國富兵強,為兼併六國創造了物質條件。秦王政從即位(前246)到稱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間,相繼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

記得采納啊

秦國兼併六國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強大的經濟實力.

2.政治經濟制度的改革較徹底和完善使生產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3.有比較有作為和雄心大志的君主.

4.積極招賢納士,七國優秀人才為之己用.

5.獎勵戰功,有勇猛的作戰士氣和尚武精神.

6.據守險要地區,易守難攻,有較安定的環境.

7.外交政策的靈活使六國不能有效聯合起來,不斷削弱他國實力,強大自己.

8.人心向往統一,統一符合歷史潮流.

9.六國統治者比較庸碌.

1秦國的社會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奠定了統一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基礎.

2秦國通過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和革新,統一了國內的認識,消滅了異己,集所有大權與秦始皇一身.

3秦國通過合縱連橫在外交上取得絕對優勢,遠交近攻的策略使的秦國能集結優勢兵力發動侵略戰爭.

4其餘諸侯國對秦國態度不一,始終未能形成統一認識,此為內亂;各諸侯國之間也經常發生爭執與戰爭,此為外憂.各諸侯國外憂內亂焉能不敗.

5秦國統一度量衡使得秦國內部與被征服地區很快能協調一致,為下次侵略做好準備.其餘各國卻依然混亂不堪.

6秦始皇統一天下,是中國經濟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封建集權制替代農奴制的勝利.

秦國是公元多少年?

秦統一六國的戰爭,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 500餘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統一國家。 戰國時期,經過長期諸侯割據戰爭,諸侯各國盛衰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弱小 國家被消滅,中國境內只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的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來兼併戰爭的結果,又是中國統一的前奏。為增強國力,統一全國,七雄相繼展開了富國強兵的變法活動。魏國任用李悝變法,楚國使用 吳起變法,趙國有武靈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國商鞍變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改革,國力逐步強盛。從秦孝公到秦王政的100多年時間中,秦國國力更加強盛,在軍事制度方面實行按郡縣徵兵,完善了軍隊組織,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士卒勇猛,車騎雄盛,遠非其他六國可比。在軍事策略上改變了勞師遠征而經常失利的戰略,採用範睢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漸蠶食並鞏固其佔領地區,實行有效佔領。秦國相繼滅掉西周、東周,攻佔韓國的黃河以東和以南地區,設置太原、上黨、三川三郡,領土 包括今陝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和四川東北部的廣大 地區。 史書記載秦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進可攻,退可守;“戰車千乘,奮擊百萬”,軍事力量遠勝於其他六國。

相關問題答案
秦國兼併了幾個國家?
尼羅河垮了幾個國家?
秦國滅了哪幾個國家?
中東地區有哪幾個國家?
世界上共有幾個國家?
中國漢字有幾個?
阿聯酋有幾個國家?
人口最多的幾個國家?
北京有幾個國際飛機場?
美洲包括哪幾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