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孩子學會獨立?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說來容易,堅持起來很難。週週剛學吃飯時非要自己吃,會吃了要喂;蹣跚學步的時候非要自己走,會走以後賴抱;剛學穿衣服鞋襪時非要自己穿,會穿了要我幫她穿小孩子就是這樣,有挑戰性的事情對她才有吸引力,當這件事情失去挑戰性了,她就不感興趣了。如果家長在相應的敏感期給孩子足夠的機會來練習,並且趁熱打鐵讓孩子堅持一段時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則較為容易養成。如果沒有好好把握其敏感期,事後再來培養,難度則要大很多。

生活自理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端。試想,倘若一個成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事事要求助於他人,這個人談得上自由嗎?稱得上獨立嗎?談得上強大嗎?同理,對於進入自理階段的孩子,卻不能掌握自理的基本技能,或者思想上存在依賴性不願意自理,他們也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不能走向獨立。而且,自己的事情由父母代勞會令孩子喪失起碼的責任感,沒有擔當。這一點是某天週週對我大吼怎麼還不給我穿衣服時我感受到的。

那是週週快3歲的時候,我們換衣服準備出門。我找了一條裙子給週週,讓她自己換上。我和週週爸都換好衣服了,週週坐在床邊,振振有詞、理直氣壯地質問我:怎麼還不給我穿衣服?她那氣急敗壞的表情、理所當然的口氣讓我著實吃了一驚。那時她已經完全能自己穿衣服了,她一定認為給她穿衣服是我們的職責,所以她才如此理直氣壯地來質問我。正常情況下,對於3歲的孩子,她完全可以自己穿衣服,這件事應該是她分內的事,而不是媽媽的事。她得對她沒有按時穿好衣服一事負責,而不是由媽媽來負責。

我反思,週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是由於我們沒有讓她意識到自己的事情就該自己來做,沒有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這個錯在我,有時趕時間或嫌麻煩或心有擔憂,我偶爾幫她做了本該她自己做的事情,譬如餵飯、穿鞋、穿衣服。有時我控制不住出手相助的衝動,偶爾包辦代替,那時候她的感覺是:這件事可以由我做,也可以由爸爸媽媽做。這樣,依賴心理就形成了,難以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我決心控制自己出手相助的衝動,要求週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能做的我們決不插手。這其實是與自己的抗爭,我必須要克服潛意識裡想幫她的衝動。

譬如吃飯,週週1歲2個月的時候開始對小勺舀飯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她開始拒絕我們餵飯,要自己舀。往往一頓飯下來,桌子上和地上的飯比她吃到肚裡的多。飯後打掃的難度增加了好幾倍,看到白花花的糧食被浪費,外婆心疼不已。我頂住外婆的壓力,堅持讓週週自己吃。終於在1歲4個月的時候,週週可以完全自己用勺吃完一碗飯了。這種情況持續了1個月。

好景不長,正當我為她如此小就會自己吃飯而沾沾自喜的時候,週週病了,上吐下瀉,食慾很不好,不肯自己吃。那時我的心態比較焦慮,最害怕週週生病。這種內心的恐懼讓我放不開,在她不肯自己吃的時候就喂一點,一定要看著她吃點東西我才覺得病情不是那麼重,才心安一點。後來想起這些事情,覺得那時太過擔憂了,有些庸人自擾。孩子有食慾自然會吃,沒食慾就不必勉強,在腹瀉的時候,孩子的食慾本來就差,少吃或不吃只能順其自然。

病中的餵飯留下了後遺症,讓我前功盡棄。病癒後,週週不肯自己吃飯了,在我的要求之下,她前半碗自己吃,後半碗便不肯吃,由我喂完。這真是學好三年,學壞三天,養成一個好習慣難,破壞一個好習慣容易啊。

這種情況直到週週兩歲多,我的心態步入正常才得以改觀。後來的方法是:堅決不喂。想吃就吃,不想吃就收了。在收走之前我會告訴她,要到下一餐才可以吃飯,中途除了喝水不能吃任何東西。不知有多少次,週週一口飯都沒吃,只吃幾口菜便下桌走了。我說服外婆,不給週週吃任何東西,讓她嚐嚐飢餓的滋......

讓孩子學會獨立,父母應該怎麼做

孩子們的獨立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培養,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學會培養

方法/步驟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

我們家長總感覺孩子還很小,需要嬌生慣養,不需要幹太多的活,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幹,孩子就缺乏動手實踐的能力,啥都不做的情況下,獨立當然很難形成。孩子在自己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只要不是特別危險的,我們就要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的事情我們大人要看著,當他的衣服可以自己洗的時候,我們就教他們洗衣服,當他們可以學習做一些教務的時候,就讓他自己做,當他會疊被子的時候,自己的被子自己疊起來,養成好的習慣,獨立才能慢慢形成。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我們都知道,溫室裡面的東西面對真實的環境的時候,很難存活,我們人也一樣,不能總是生活在溫室裡面,我們的家長就是把孩子看的太緊,什麼都擔心,啥都不敢讓做,過分的溺愛孩子,要啥買啥。這樣,孩子怎麼會獨立呢?

讓孩子面對挫折

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或者在學習一些其他的事情的時候,遇到了挫折,孩子可能會發脾氣,我們就不要去訓斥他們,讓他們自己發脾氣,然後告訴他們,你這樣可以解決問題嗎?然後引導他進行正確的面對挫折,養成好的心態。

學會給孩子任務

有些時候,孩子希望得到鍛鍊,但是父母不給機會,我們在做飯的時候,需要一些材料或者早上買菜 出去買一些饅頭,我們就可以教給孩子,給他們錢,讓他們自己出去買東西,學會自己面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

允許孩子的提問與選擇

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中,會有我們想不到的問題與選擇,我們不要阻撓,只要不是有危害的,我們都可以進行的,對於問題,我們要學會讓孩子藉助工具來進行解答,對於選擇,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

共同成長

我們和孩子一樣,都要獨立,都要成長,也許我們對於上面的方法並不認可或許感覺沒有什麼用處,不管我們怎樣面對這些事情,我們都要能夠面對,另外也要知道我們要學會堅持,培養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如何可以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

一位哲人說的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去面對困難,努力完成自己願望的動力。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呢?

一、尊重和信任孩子。尊重孩子,使他切實地體會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調動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並給予積極關注和表揚、切忌包辦代替,更不可打擊、諷刺。這樣既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品質,又培養了自信心。

二、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標。父母的責任在於懷一顆期待的新,幫助孩子建立自己每一階段的適合自己的目標。父母期望過高,目標定的太高,超過了孩子能達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產生失敗感,喪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標定的太低,孩子完成得輕而易舉,就會變得輕率和驕傲。

三、善於發現並時常肯定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活動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並經常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是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上,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四、讓孩子迎接困難。對困難的成功跨越,都是對自己的一次肯定,都會增加一份自信。應多鼓勵孩子學習勇敢行事,不斷戰勝,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當孩子戰勝了困難,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時,自信心就會提高,我們應該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嘗試,這將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五、以身作則,樹立典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難想象缺乏自信的家長如何能培養出自信心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夠充滿希望地看待未來,充滿自信,孩子就會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養,做好孩子的典範。

一個人只要有成功的決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狀態,把全部的集中到追求目標上。只要堅信自己成功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在孩子努力拼搏,盡力向成功的頂峰攀援時,多給孩子些鼓勵和支持吧。

讓孩子學會自信

自信是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但它並非與生俱來,必須由家長對孩子從小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逐漸學會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現今,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事無鉅細,物質上應有盡有,精神上百依百順,事事不必自己操勞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養成一種凡事均要依靠家長的心態,認為自己離開家長就一事無成,對任何事情也不想費力去做。這樣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依賴性極強、缺乏自信的人。要使孩子學會自信,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鼓勵孩子進行嘗試並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家長可以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引導他們去嘗試或探索身邊的各種事物,讓他們在嘗試或探索中瞭解事物的性質,增強自身的能力,從而增加自信。例如,孩子在三四歲時喜歡玩水,就讓他們自己洗小手絹、給娃娃玩具洗澡、洗刷各種塑料玩具等等,做這些事既滿足孩子游水的興趣,又給他們帶來歡樂,而且事情成功之後也會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動手能力,為建立自信打下基礎。

二、及時肯定和讚揚孩子的良好行為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認同和讚賞。某一行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會由此大增。孩子正處於自信形成的過程中,更離不開成人的肯定和讚揚。有一位母親帶著5歲的男孩乘公共汽車,上車坐了一段路程後,一位年邁的老婆婆上車了,母親起身讓座,並對男孩說:“來,小大人,站一會,看看能不能堅持住。”小男孩高高興興地站在座椅旁,並認真地扶著座椅不讓自己摔倒。這樣,孩子由於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讚賞,他就會更樂意去做更多的事......

怎樣讓孩子學會獨立?

狠心

怎樣讓孩子學會獨立 怎樣培養孩子

一、自主思考,獨立性培養第一步。建議一:讓小孩子獨立生活。多讓孩子擺平生活中的瑣事,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如:為家人切水果;遛狗;消毒自己的小傷口;摺好自己的衣服;按購物單到社區超市購物;安排自己的讀書時間等。建議二:在家裡營造思考的氛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間。建議三:如小朋友養成思考的習慣。爸爸媽媽應該經常用商量的口吻進行討論、協商,通過家長的提問引發孩子思考。建議四:給孩子敘述自己想法的機會,建議五:掌握培養小朋友創造性思考的方法。在平時的生活中,你要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爸爸媽媽應該對孩子的提問表示出興趣,和孩子一起思考,尋找線索,揭開問題的答案。

二、尊重孩子的選擇,獨立性培養的第二步。獨立的行為是靠獨立的思想來支撐的。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不要急著否定,而是要給孩子表達見解的機會,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鼓勵他們。

三、信任孩子,獨立性培養第三步。信任是法寶,終止你對小孩的“強迫症”,也能讓小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四、給予孩子嚴格的要求,給孩子立一些小規矩,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

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的能力

到了一定的年紀,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學習獨立的能力,加上父母的配合,就可以讓孩子在成長中逐漸獨立了。

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

以身作則是一點,還有,自己要控制自己,不要太溺愛孩子,如果孩子到了已經能夠自立的程度了那就要以引導為主,放手讓他(她)自己做些家務啊工作啊的什麼

孩子的依賴性特別強,怎麼教他學會獨立呢?

獨立自主的性格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他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以及長大後的事業、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當寶寶還小的時候,有的媽媽會覺得,寶寶這麼小,能自己獨立做的事情太少,所以,等他長到一定的年齡,懂事了,再開始對他進行獨立性培養。其實,這種觀念不甚妥當。即使是你的寶寶還不能脫離任何幫助、獨立地去做事,但其獨立的性格意識,也應該是越早越好。 孩子的獨立性格,其實不僅僅是指他能獨立地完成某項操作,最重要的是指他能在思考和想像活動中,較顯著地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至於之後的操作行動,已經成為後話。所以,就從現在開始吧! 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要讓寶寶脫離你,開始獨立自主地嘗試,這需要寶寶內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基礎。所以,首先媽媽要讓他充分感受到你的愛,與他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讓他對你和周圍事物充滿信任感——當幼小的寶寶知道,在他遇到困難時,你一定會幫助他,他才能排除一切後顧之憂,放心大膽地去探索外界以及進行各種嘗試活動。 給寶寶充分的活動自由 寶寶的獨立性格只有在自由的空間中才能得以產生和發展,所以,媽媽不僅要為他提供獨立的操作空間,還應當為他提供獨立的思考空間。 為寶寶創設一個安全的環境 為了免去你的後顧之憂,也為了讓寶寶能夠行動得更自由,媽媽需要保證寶寶周圍環境的安全。 當然,安全並不是絕對的,媽媽不可能為寶寶設置一個空中樓閣。所以,媽媽一定要教給寶寶基本的安全常識,同時還要糖寶寶學會躲避危險,學會自我保護。讓寶寶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和探索的時候,懂得躲避危害——能夠自主地躲避危害,也是獨立的體現。 當寶寶的好榜樣 媽媽的一舉一動,寶寶都會模仿和學習——可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作為媽媽,首先就不要扮演依賴他人、遊移不定、動不動就尋求別人幫助的角色。通常都是,獨立幹練的媽媽造就獨立自主的寶寶。 鼓勵寶寶獨立行動 當寶寶能夠獨自行走之後,他的獨立意識就已經開始萌芽。和以往比起來,他會更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認識周圍世界。這個時候,媽媽就不要再扮演他的左右手了。當寶寶說“我自己穿衣服”時,你就要讓他自己穿;如果他把釦子扣錯了,你可以讓他解開重扣。寶寶的獨立行動傾向越來越明顯,媽媽則要更積極地鼓勵引導,為寶寶提供一些做事機會,讓他體會到自己動腦筋、動手做事的樂趣和喜悅。不要因為還怕他做不好或動作慢就採取包辦代替方式,這會干擾寶寶獨立性格的養成。需要提醒媽媽的是,雖然寶寶獨立的願望很強烈,但他做事的能力卻還不夠。所以,媽媽既要允許寶寶在某些方面有依賴大人的情緒,又要鼓勵他,告訴他他一定能行,爭取讓他毫不氣餒地反覆嘗試——其間,獨立地吃飯、穿衣是他獨立行為能力的開始。 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 獨立性格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媽媽不要因為心急而對寶寶的發展作出過高或不合理的要求,更不能因為寶寶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指責他。應當冷靜地同寶寶一起分析沒達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學的準則和辦法來調整策略。 寶寶走向獨立的途中,都會經歷一個“執拗期”。在這一時期,他會表現得特別倔強,什麼事都要堅持自己做,並拒絕別人的幫助。媽媽可抓住這個機會因勢利導,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他去做事,並在適當的時候讚美他,然後詢問他需不需要幫助,讓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讓孩子學會獨立?
怎麼讓孩子學好英語?
如何讓孩子學會傾聽?
怎麼教孩子學英語音標?
怎麼讓孩子外向?
怎麼讓孩子變得外向?
怎麼幫孩子學英語?
怎麼讓孩子自己睡?
怎麼能讓孩子學好英語?
怎麼查孩子的學籍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