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學友的唱功?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怎麼評價張學友的1/2世紀演唱會學友唱功的表現

看題主的問題是針對錄影而不是現場,FYI,這次1/2是結合了2012年5月香港尾站前三場(約為整個巡演的第137-139場)及之前一場彩排的錄影。

唱功我並不內行,就提供點相關的背景資料和一點個人見解吧。

1/2世紀的時長及舞蹈量都遠超過國內其他演唱會,而這恰恰也是學友近年巡演的一大特點。故為了保證演出的質量,表演者需要具備相當的體力,才能在兼顧到舞蹈的同時不至於氣喘吁吁。對此,學友曾在多個場合表示,由於他在這次巡演期間找到了一個比較省力的唱歌方法,所以感覺上這次比往年任何一次大型巡演做得都更輕鬆和享受。這次錄影之前一年半130多場的演出並沒讓他的身體或嗓子出現太明顯的疲憊狀態,相信這也是1/2比07光年錄影效果好很多的原因之一。

而這個比較省力的方法到底是什麼呢?外行揣測,這與前幾年他唱爵士有關。這次的開場幾首、搖滾部分和安可部分的勁歌都能明顯聽出和以前唱得不一樣了。至於怎麼不一樣,我自己理解,就是他為了省力把氣控制了斷開了,並不是以往一樣直直地無保留地放出來。有人質疑這次快歌的演唱質量,說像在念歌詞或者聲音太乾,原因就是這個。事實上他這種演唱方法也同時應用到了一些慢歌上,導致1/2整體上與02音樂之旅的演唱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說完現場,再講講後期。1/2錄音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的聲音乾淨得根本不象個live。按學友自己的說法是,當他聽回往年的演唱會時,發覺所有的聲音(樂器聲,人聲,觀眾聲)都模模糊糊混成一坨,只聽到觀眾歡呼卻聽不清伴奏的細節,所以萌發了想法要製作一次所有聲音都乾淨清楚的後期成品。為此他耗時14個月將音軌逐條拎出單獨製作,最後才有了這次錄音聲場的強大。這種製作也正好配合了他演出中的爵士元素。對比一下音樂之旅,就能聽出本次後期與之前的不同之處。

所以我想說的是,很多人聽過CD的人抱怨他嗓音幹、薄、疲憊,其實很大原因是來源於後期。這次製作方法是有一定冒險性的,它讓樂器強了,但凸顯了人聲的不穩定性,讓Private Corner環節亮了,但又失去了金曲環節強烈的共鳴感。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聽著這些金曲長大的,一旦它們變了,張學友的聲音聽起來並不像音樂之旅時那麼渾厚了,我們就容易覺得整場演唱會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效果了。

如何評價情感是否充沛,本身無一定標準不說,我相信題主覺得這次情感不夠,或者其它回答、評價裡提到的某些存疑,原因並不外乎上述幾個條件。總的來說,現在的張學友唱歌比過去收了,沒有像99那麼無所保留地用力了(話說回來,99本身也是一個重音樂不跳舞的演出,所以演唱當然更放得開),情感是一直在的,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了。所以我一直覺得他是在進步的,雖然體力不如年輕時,但技術和功力的確比以前精進了很多,你看這次的Private Corner環節他掌控力多好,《情人的眼淚》和《迷你》相較09的PC mini都有明顯進步,即使在他巔峰時期都是做不到像現在這樣收放自如的。

體力下降但技術精進,很多人就希望他能多做像活出生命或者PC mini那樣不必那麼多花俏、靜靜坐著唱歌的表演,但他自己又說,只要有力氣跳,他還是喜歡在舞臺上多蹦躂蹦躂的。

Again,我並不是演唱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如有疏漏或偏差,歡迎指正。

用怎樣一個詞來形容張學友的唱功

最厲害的唱功,高音低音假音都很好聽。歌聲很匯聚,不像其它歌手歌聲很散。聽了《慢慢》,《醒著做夢》,《李香蘭》,《頭髮亂了》就知道唱功好在哪了

如何客觀科學地對比和評價張學友和陳奕迅的唱功

就技術、音色而言,張學友早期採用較傳統的通俗唱法。發聲點靠近聲帶中間,喉位技術性偏低,聲音帶有明顯的“壓喉位音色”,加之早期學友發聲點控制的比較大,所以在聽感上會有一種“咚咚咚”的“錘擊感”。共鳴上喉腔共鳴和口腔共鳴所佔比例是比較明顯的,有圓潤的質感,醇感十足,缺乏氣感,缺乏磁感。後期的張學友隨著年齡增大、機能退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唱法,並且進行了很具有針對性的改進,縮小了發聲點,強化了邊緣化能力,音色增加了一些氣感,並苦練了早期沒有重視起來的弱聲(這點看來學友確實是個值得尊敬的前輩歌手),在藝術上也進行了新的探索,可惜收效不大。

再來看陳奕迅。陳奕迅的發聲點靠近聲帶後端,屬自然偏低喉位且音色中並無明顯的“壓喉位音色”(這點上真是難能可貴),發聲點小,邊緣化發聲能力出色,聽感上給人一種“輕柔地哼哼哼”的親切感。共鳴上咽腔共鳴非常明顯,能在中低音區聽到很迷人的喉咽腔共鳴,有既圓潤又鋒利的質感(這種感覺很難描述清楚),醇感十足,氣感幾乎肉眼可見,有細微而又清晰的顆粒破裂般的磁感,音色這點上陳奕迅強大到簡直沒朋友。

如何客觀科學地對比和評價張學友和陳奕迅的唱功

My Love歌詞

Justin Timberlake - My Love (feat. T.I.)

Ain't another woman that can take your spot my-

If I wrote you a symphony,

Just to say how much you mean to me

(what would you do?)

If I told you you were beautiful

Would you date me on the regular

(tell me, would you?)

Well, baby I've been around the world

But I ain't seen myself another girl (like you)

This ring here represents my heart

But there's just one thing I need from you

(say I do)

Yeah, because

I can see us holding hands

Walking on the beach, our toes in the sand

I can see us on the countryside

Sitting on the grass, laying side by side

You could be my baby, let me make you my lady

Girl, you amaze me

Ain't gotta do nothing crazy

See, all I want you to do is be my love

張學友的唱功到底好在哪裡?

他的輕重音處理得非常好,低音很混厚,高音聽起來不會感覺很尖銳,因此在低高音過渡時會很自然.這個特點聽演唱會現場版本的會很明顯.

別的歌手沒有這個音色,一首歌,甚至整個演唱會唱下去都是一個音,感覺很乏味.

他的聲音很有感情,即使他是笑著唱,表面不認真,但聲音還是那麼的深情.

別的歌手沒有這個功力,往往是表情裝作很深情(做作),但聲音平平.

如何評價李克勤的唱功?

我的理解是李克勤與張學友、陳奕迅最大的區別是李克勤其實書生氣較重,香港樂壇裡書生氣的歌手代表有張國榮、黃耀明、黃凱芹、李克勤、古巨基等,黎明算半吊子書生,他們都能寫不遜色於專業作詞家的歌詞,他們對歌曲的演繹講究情感的剋制,演唱細膩情感深藏,打個比方崑曲裡面,書生對於小姐的表達愛意的唱腔講究一個含蓄內斂。張學友陳奕迅屬於平民歌手,明顯看得出歌曲情感表現大張大合,痛快淋漓,快意恩仇,即便是抒情慢歌,也不講究過分壓抑情感,但是張學友自打演了音樂劇後,歌曲演繹明顯有向書生派靠攏的趨勢,可以比較一下張學友出道時與現在的歌曲演唱差別。李克勤雖然是出自譚詠麟門下,校長唱李克勤的歌其實是處理不好的,因為校長平時為人大大咧咧平民化色彩也很重,他來唱月半小夜曲實在是不合適的。其實李克勤對歌曲的處理更接近張國榮,但風格還是有所區別,張國榮唱歌有廣東大戲的韻味,李克勤唱歌有西洋抒情小夜曲的味道,有時還會來點李斯特的鋼琴炫技。對我個人來說,無論是李克勤派還是張學友派,兩種風格我都喜歡,沒什麼更喜歡誰的選擇,但我不欣賞陳奕迅,因為我不喜歡陳奕迅的嗓子和他過於平民化的風格,感覺他的歌比較適合叼著煙在街邊打桌球時聽,不太入耳,但他的歌曲在中國大陸能得到更大的聽眾群,也因為他的親民,自家哥們值得捧場,李克勤這類歌手卻有點曲高和寡了。24年聽歌唱歌泡卡拉OK長大的上海歌迷的個人意見而已,僅供參考。

王傑和張學友誰的歌更難唱?誰的唱功更厲害?

首先,張學友沒有說過他的銷量是亞洲第一,當然他也不敢說,因為這是扯淡的。至於兩個人誰的歌難唱,那肯定是王傑的,不信你就隨便拿他們兩個人的各5首歌學,我相信你掌握了調調就會發現,張學友的歌就算再難唱,還在人力可企及的高度,而王傑的歌我感覺一個普通人是唱不下來他的連續3首歌的,因為他的歌必須在氣息好,聲音細,key高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能唱出來,還不說感情抒發是否充沛、流暢,僅僅是唱下來都是很難的。如果論歌曲的藝術性,我個人覺得張學友無法和王傑比。如果回到銷量上來說,王傑的8700萬張銷量是完全有理由信服的,因為曾幾何時他是以一年4張唱片的速度錄音的,也只有銷售好,才能這樣分屬兩家唱片公司錄音。至於張學友的第一。。。除了吻別引起過較大的軒然大波之外,再難有什麼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關於銷量的記載了,個人覺得他的歌只是達到了入味的程度,在感情和深度上面不如王傑,所以,不能深入人心。。。綜述:主觀意見,我感覺王傑要比張學友厲害,而且高出的不是一點

眾明星對歌神張學友的評價是怎樣的?

邁克學搖滾:中國只知張學友 韓國藝人池珍熙以學友榜樣 劉德華以最快速度買歌神的唱片 黎明96年說最喜歡學友(男歌手) 郭富城----學友是我的偶像(歌神就是歌神) 周星馳-------張學友的成功,使我覺得這個世界是有奇蹟的!!(破壞之王)梁朝偉-------張學友是我歌壇的偶像,也是我最想合作的男藝人!!張曼玉--------拍了那麼多年的電影,我還是最喜歡和學友合作,和他在一起拍片我最開心了 周杰倫自曝:張學友《吻別》讓我愛上流行音樂.而從小學古典鋼琴的他在流行音樂上,一直很喜歡張學友的歌,也因為聽張學友的歌,讓他萌生創作流行音樂的念頭,所以在他心目中,歌神可算是他邁向流行音樂之路的啟蒙老師。林俊杰:“張學友是我的偶像,目前還沒有給他寫過歌,很期待能與他合作,並且能替他寫那種很有爆發力的抒情歌曲,就像他以前的風格。”王力宏:----------從小聽張學友歌曲,模仿張學友唱法,所以張學友對他影響很大。張學友出場時,王力宏向偶像跪拜,隨即合唱輕快版《吻別》,全場觀眾站立拍掌狂呼,氣氛澎湃。鄭中基---------沒有張學友就沒有鄭中基和許志安許志安---------完全同意鄭中基的說法潘瑋柏:學友在臺北時,潘瑋柏曾親自拜訪學友學習歌技,還不好意思的站在門外不敢進去,最後還是學友走出來說:”難道還要老輩去求你學嗎?哈哈!張國榮:張學友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前一輩所有歌手!是幾十年來沒人可比的。自身也最喜歡張學友的歌。譚永麟:張學友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支柱,是華語唱片銷量的保證,是自己最看好的一位歌手。羅文:張學友是我最欣賞的一位歌手謝霆鋒------好的歌手就應該向張學友一樣,而不僅僅是能開口唱歌,張學友能把音樂當成故事一樣傾訴給別人聽,唱出自己的情感,像他一樣開那樣的音樂會,我還需要積累許多舞臺經驗和資歷,目前我還不能達到他那樣的水平。”周杰倫自曝:張學友《吻別》讓我愛上流行音樂周杰倫在歌壇的成就有目共睹,不論是在創作才華和銷售成績上都備受肯定,而從小學古典鋼琴的他在流行音樂上,一直很喜歡張學友的歌,也因為聽張學友的歌,讓他萌生創作流行音樂的念頭,所以在他心目中,歌神可算是他邁向流行音樂之路的啟蒙老師。陳奕迅當天非常激動,他表示能與自己的偶像合作已非常滿足,現在又能與張學友一起得獎,陳奕迅表示是不能用筆墨形容的心情,希望日後可以合作演繹更多的歌曲。

 為什麼好多人都說張學友唱功不及譚詠麟?

這個真的不好評論啦 ~兩個人都超級穩的

但是譚詠麟資歷要大一些吧~ 所以張學友就排

在後面咯

大家以為張學友唱功怎麼樣

談到張學友的唱功,我就發表自己的看法吧。

先來談談學友在各年齡階段的聲音特點

回想起張學友剛出道時的歌喉,坦白地說,並不很純淨。

1985——1989年,聲音感覺有點軟,顫音也比較大,唱功上顯得比較毛糙。總覺得那個時候出專輯的歌曲,比他在90年代之後的演唱會演繹時的效果,明顯差了很多。就如87年演唱會唱的《藍雨》,跟99演唱會沒法比。

1991——1993年,張學友的歌聲開始有了進步,音色也更純淨了。 高音明亮,中音把握很好,顯得非常有質感。聽過《吻別》的就知道了,那時候是學友1992年的聲音來錄製的。

1994——1999年,張學友的唱腔日趨成熟,渾厚有力。顫音更加細膩,假音更是登峰造極。由於在技巧上更是出神入畫,在此期間學友的作品演唱難度很大,演唱技術含量頗高。如《餓狼傳說》、《頭髮亂了》、《雪狼湖》等等。1996年的96年就和香港管弦樂團和澳洲昆士蘭管弦樂團現場合作過演音樂會《愛與交響曲》和《音樂無疆界》,那古典樂器與學友歌聲的完美結合,真正展現了他無可厚非的唱腔。此外,在1999年他也達到個人歌唱事業的巔峰期,榮獲“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2000——至今,由於學友在世紀末的演唱會弄傷了大鼻子,之後的很長時間裡,學友的歌曲風格有了很大的轉變,很少再聽到《餓狼傳說》那霸王般的高亢呼號,而換成了如《我真的受傷了》、《講你知》那樣輕聲地吟唱,更顯男人溫柔的一面。難忘2003年音樂之旅和2007學友光年的香港演唱會,學友經歷了百場的巡演,嗓音雖然沙啞卻雄渾滄桑。他那感人至深、歷經風霜的歌聲,迴響在紅館上空,演繹出一個偉大歌者的音樂歷程。值得一提的是,《2004活出生命演唱會》也是此間的一個得意之作。不同的是,學友以一種輕鬆的方式演繹出那天才般的歌唱藝術,翻唱出來的效果美妙絕倫,既保留了歌曲的特點,又融入了學友的一貫風格。此番演繹,令一些作為歌曲原唱的青年歌手黯淡無光。

總之,學友的歌唱造詣頗高,華語流行樂壇無人能敵。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評價張學友的唱功?
如何評價張愛玲的小說?
如何評價一輛車的性能?
如何評價陳奕迅的歌?
如何評價一個人的照片?
如何評價孔子的思想?
如何評價領導的優缺點?
如何評價去臺灣讀大學?
如何評價魯迅的小說?
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