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會多少種語言?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趙元任通曉幾門語言?

趙元任:英德法、希臘、拉丁,日、俄、 趙元任是語言天才,他會說33種中國方言,到全國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用方言跟當地人交談。他又精通英、德、法、日、俄、希臘、拉丁等外語,甚至精通這些語言下面的方言,比如他在巴黎講巴黎的土語,到了柏林又有了柏林的口音。他因此得了個“趙八哥”的綽號。

麻煩採納,謝謝!

有哪些掌握多種語言的名人?

最有名的就是我國的語言學家趙元任,不僅精通多國語言,並且只要在國外某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還能講當地的方言。他在語言上有超強的天賦,具體你可以百度一下。

趙元任有多厲害

清末,趙元任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趙元任隨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間,從保姆那裡學會了北京話和保定話。5歲時回到家鄉常州,家裡為他請了一位當地的家庭老師,他又學會了用常州方言背誦四書五經。後來,又從大姨媽那兒學會了常熟話,從伯母那兒學會了福州話。

當他15歲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時,全校270名學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向這3位南京同學學會了地道的南京話。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這些客人恰好來自四面八方,趙元任居然能用8種方言與同桌人交談。

1920年當時適逢美國教育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清華大學派他給羅素當翻譯。他在陪同羅素去湖南長沙途中又學會了講湖南話。由於他口齒清晰,知識淵博,又能用方言翻譯,因而使當時羅素的講學比杜威獲得更好的效果。從此,趙元任的語言天才得到了公認,他自己也決定將語言學作為終身的主要職業。

趙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樂,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當地人都認他做“老鄉”。

二戰後,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於是感嘆:“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

後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迴講演,趙元任當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地的方言來翻譯。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能用當地話翻譯了。講演結束後,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

用趙元任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怎麼拼“語言”這個詞

yeu yarn

語 言

希望對您有幫助,南無普光佛!

趙元任的主要作品

《國語新詩韻》《現代吳語的研究》《廣西瑤歌記音》《粵語入門》(英文版)《中國社會與語言各方面》(英文版)《中國話的文法》《中國話的讀物》《語言問題》《通字方案》《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中國方言中爆發音的種類》(1935)《鍾祥方言記》(1939)《湖北方言調查報告》(1948)《中山方言》(1948)《台山語料》(1951)《漢語常用植物詞》(1953)《漢語稱呼用詞》(1956) 《新詩歌集》(1928)《兒童節歌曲集》 (1934)《曉莊歌曲》(1936)《民眾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趙元任歌曲集》(1981)《音位標音法的多能性》 《廈門大學校歌》 《雲南大學校歌》《東北大學校歌》《教我如何不想她》 《海韻》等 。 區分字調語調“字調” 這個名稱是趙元任初創的,其所指與漢語語言學和語言教學中所說的“ 聲調 ” 基本相同。趙元任清楚地認識到字調、連讀變調、句調不是一回事,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對字調、 語調的關係逐漸有了明確的闡述,提出了三個著名的比喻——“ 橡皮帶 ”、 “ 代數和 ” 、“ 大波浪與小波浪 ” 。這些比喻給漢語語調研究指出了一條捷徑。 重視對漢語連讀變調與輕重音的研究趙元任對現代漢語輕重音的研究是開創性的 。他提出漢語口語不是讀書腔,也有重與輕,而且輕重音在漢語的語調中非常重要。趙元任在研究中幾乎提到了漢語裡的各類輕音,並有所區分,基本涵蓋了我們今天常說的詞重音、句重音、輕聲、可輕聲、語調輕音、結構輕音等現象。趙元任還注意到了漢語輕重音不同於西方語言的地方,並看到了重音的相對性。 提出漢語語調構造雛形趙元任出了自己新的三分式結構:調冠—調頭—調身,其中調身包含了調核和調尾兩部分。趙元任指出漢語語調可以分段來處理,除引入語調構造觀以外,趙先生還為漢語語調引入和新創了實用的標調符號 ,這些符號是趙元任考慮到漢語的特點及語調的普遍性而創制的。 對漢語語調進行形式——功能的劃分趙元任首先將語調分為“中性語調 ” 和“ 口氣語調 ”,他還按照“ 體式 ” 把口氣語調分成 40種,每一種體式對應著一種或幾種“ 功用 ” 。前 27種“ 以音高跟時間的變化為主要的成素 ” ,後 13種“ 以強度跟嗓子的性質為主要的成素 ” 。另外,趙元任還將語速的快慢作為語調的一個構成要素(屬於時間範疇)。 指出“ 未來 ” 語調研究的方向方法  在漢語語調研究方面 ,趙元任指出語助詞還應當系統研究,語調研究的語料來源和分析依然存在問題,標調的符號有待改善,語調分類或可再細,應該加強語調共性研究。這些方面,在今天基本上仍然是語調研究中沒有解決、 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值一提的是,趙元任非常重視語助詞在語調中的作用。 趙元任的音樂創作,突破了“學堂樂歌”借用外國樂譜填詞的模式,開始完全由中國人獨立作曲作詞,使中國近現代音樂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因此,他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當之無愧的先驅者之一,是我國20世紀20年代優秀的作曲家。 趙元任的音樂創作活動雖然開始於“五四”運動以前,但主要集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的音樂創作主要分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五四”運動以後的20世紀20年代,代表作有歌曲《勞動歌》、《賣布謠》、《教我如何不想他》、《上山》、《聽雨》、《也是微雲》和合唱曲《海韻》等。這些歌曲和他此前創作的部分作品,共14首歌曲,收集在由商務印書館於1928年出版的《新詩歌集》中。20世紀30年代是趙元任的第二個創作時期,代表作有《江上撐船歌》、《西洋鏡歌》等。他還為陶行知等人的許多兒童詩譜寫了歌曲,如《手腦相長歌》、《兒童工歌》等,收集在《......

我國有沒有精通七國語言的人

和珅,精通八門語言,滿語、漢語、英語、葡萄牙語、荷蘭語、西班牙語、蒙古語、藏語,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帶領使團來華就是和珅全權負責接待事務馬嘎爾尼對其讚不絕口,所以為何和珅那麼招乾隆喜愛不是沒有道理的,

辜鴻銘的一生便是一個傳奇。概括辜鴻銘最常用的一句話是: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辜鴻銘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20世紀初,西方認可的東方文化人只有兩位:印度的泰戈爾和中國的辜鴻銘。他們同被提名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泰戈爾獲獎)。

史學陳寅恪大師先生,精通多門語言:漢語、德語、英語、日語、梵文、巴利文、蒙古語、波斯語、突厥文、西夏文,其中有些語言是很難學的

趙元任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的趙元任

四大導師中的另一位大學者是趙元任。趙元任(1892—1982 2.25)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天津。1910年為遊美學務處第2批留學生,入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數學,1914年獲理學士學位。1918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19年任康奈爾大學物理講師。1920年回國任清華學校心理學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學研習語音學,繼而任哈佛大學哲學系講師、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應聘到清華國學院任導師,指導範圍為“現代方言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等。1929年6月底國學研究院結束後,被中央研究院聘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同時兼任清華中國文學系講師,授“音韻學”等課程。1938年起在美國任教。1892年11月3日生於天津。父親衡年中過舉人,善吹笛。母親馮萊蓀善詩詞及崑曲。1900年趙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讀書。早年所受民族文化薰陶,對他一生事業有著深刻的影響。趙元任從小就顯露出語言天才,各種方言一學就會。十四歲進常州溪山小學。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成績優異,英語、德語都學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語教師嘉化(D。J.Carve)的喜愛。嘉化常邀趙元任去他家中作客。嘉化夫人善於彈鋼琴和唱歌,趙元任跟嘉化夫人學唱過《可愛的家庭》(Home, Sweet Home)和《離別歌》(AuldLang Syne,亦譯《天長地久》)等歌曲,是為他接受西方音樂之始。 趙元任先生是中國現代語言和現代音樂學先驅。他博學多才,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對哲學也有一定造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語言學家蜚聲於世。他從1920年執教清華至197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退休,前後從事教育事業52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都是他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趙先生永遠不會錯”,這是美國語言學界對他充滿信賴的一句崇高評語。趙元任原籍江蘇常州,1892年生於天津一個書香、官宦之家,著名詩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作者趙翼(乾隆進士),就是他的六世祖。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趙元任隨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間,從保姆那裡學會了北京話和保定話。5歲時回到家鄉常州,家裡為他請了一位當地的家庭老師,他又學會了用常州方言背誦四書五經。後來,又從大姨媽那兒學會了常熟話,從伯母那兒學會了福州話。當他15歲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時,全校270名學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向這三位南京同學學會了地道的南京話。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這些客人恰好來自四面八方,趙元任居然能用8種方言與同桌人交談。聽他的家人說,他從小就喜歡學別人說話,並善於辨別出各地方言和語音特點。這段家史說明,趙元任幼年就經過多種方言的訓練,開始掌握了學習語言的本領。1910年,他17歲時,由江蘇南京高等學校預科考入清華留美研究生班,在錄取的72名官費生中,他總分名列第二(胡適名列55)。先在康奈爾大學讀數學、物理,後入哈佛攻哲學,繼而又研究語言學。1920年回到祖國,在清華大學任教。當時適逢美國教育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清華大學派他給羅素當翻譯。他在陪同羅素去湖南長沙途中又學會了講湖南話。由於他口齒清晰,知識淵博,又能用方言翻譯,因而使當時羅素的講學比杜威獲得更好的效果。從此,趙元任的語言天才得到了公認,他自己也決定將語言學作為終身的主要職業。1925年,清華大學增設“國學研究院”,他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被聘為導師,他教授《方音學》、《普通語言學》、《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方言》等課程。1929年,他又受聘為中央研......

趙元任的賣布謠是用什麼方言來寫作的

《賣布謠》(獨唱歌曲)——劉大白詞、趙元任曲

《賣布謠》是我國二十年代聞名作曲家趙元任於—九二二年在美國從事語言學研究工作時,創作的一首獨唱歌曲。歌詞是由“五四”肘期聞名詩人劉大白創作。歌曲最初刊於一九二八年六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趙元任的歌曲專集一一《新詩歌集》。

這首歌曲以質樸,簡潔的語言,歌謠體的形式,從一個慨面表現了我國農村手工業勞動者的辛勞悲苦。同時,它也揭露了由於世界資本主義向我國農村市場大量傾銷洋貨,使我國農村經濟遭受破產的社會現實。

這首歌曲是由復樂段的結構形式組成。前樂段(1—8小節)是表現哥哥、嫂嫂織布賣布的痛苦生活。這段音樂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創作的旋律,流暢,自然,順口。後樂段(9——19小節)是表現哥哥、嫂嫂織成土布賣不出去的悲慘生活.這段音樂是前段主要曲調的再現、變化,發展。音樂隨著歌曲情感的發展而變化,非凡是“洋布便宜,財主歡喜”處變音的運用,很有特色。

趙元任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對這首歌曲的歌詞作了非常細緻而又成功的處理。首先,對於採用五拍子(3+2)的節拍形式,是非常自然而又很富有特點的。這在當時也是不多見的,富有獨創性.對於這一點,他在“歌注”中說:“用五拍子似乎很希奇,其實中國的音樂理論上雖然沒有一板四眼的音樂,而在讀四字韻文(例如有些祭文)的時候,差不多總是用五拍子。所以這個歌的節律倒一點不是學什麼柴柯夫斯基的玩意兒,簡直就是用中國的節律就是了。

相關問題答案
趙元任會多少種語言?
全世界共有多少種語言?
中國有多少種語言文字?
印度有多少種語言?
中國共有多少種語言?
編程有多少種語言?
世界上一共多少種語言?
全世界一共有多少種語言? ?
孫悟空會多少種變化?
王力宏會多少種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