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小時候讀什麼書?

General 更新 2024-06-13

古代的皇帝小時候都讀什麼書啊?

清代皇室非常重視皇子的教育。他們從六歲起開始讀書,由皇帝親定學識淵博的翰林、大學士擔任師傅,學習四書五經、史記、漢書詩賦、滿蒙漢三種文字及弓箭騎射。每天學習從不間斷。幼年即位的皇帝更是要受到精心的栽培和嚴格的訓練。

順治和康熙皇帝從小就勤於攻讀漢文書籍。康熙八歲登基時,學的是明代宮廷遺留的經書、詩文。乾隆十一歲在上書房讀書,嘉慶、道光兩朝還有尚書房。到了咸豐時代,因為他的兒子載淳沒有入學就做了小皇帝,起初在弘德殿讀書,後到毓慶宮系統學習。光緒、宣統也都是入學前即位,他們都在毓慶宮學習。

皇帝親政後,除了處理朝政、批閱奏章、還要繼續學習,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經史、詩文書畫兼有天文、數學、音樂、醫藥、物理等一些自然科學內容。康熙皇帝從小讀書必會讀到半夜,不僅熟讀儒家經典,而且注重學習天文地理、數學、醫學等自然科學。

康熙皇帝任用學有專長的西方傳教士徐日升、張誠、白晉等人為老師,輪流到養心殿、弘德殿給他授課。

清朝前期的幾位皇帝,比較勤奮刻苦,所以學習頗有成效,都具備很深的漢文化修養。

順治皇帝能書善畫,曾畫《牧牛圖》賜給國史院大學士,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就是他親手書寫的。雍正、乾隆皇帝都寫得一手好書法,所謂“康乾盛世”,和這幾位皇帝具備較高文化素質有很大關係。

皇帝在每天辦公和學習之餘,也安排娛樂活動。清宮中的娛樂活動內容有琴棋書畫、花鳥魚蟲、欣賞文物古玩、放風箏等等。由於每位皇帝的愛好不同,娛樂內容也不盡相同。

康熙喜愛音樂、研究樂律,還學習外國音樂。乾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喜歡收藏文物、品鑑古董。清代皇帝最普遍的娛樂活動是看戲,清宮內曾經建造了許多戲臺,至今保留完好的有“暢音閣”大戲臺、御花園漱芳齋院內戲臺、長春宮院內戲臺以及倦勤齋小戲臺、漱芳齋小戲臺等。

在清代,宮廷戲班主要是由太監組成的,負責和有關演出事務的清宮演戲機構那個名稱,各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叫法。順治時期它叫教坊司,到了雍正時候就改為和聲署,乾隆時期叫南府,後來到道光七年,道光皇帝就把“南府”改成稱為“昇平署”。乾隆皇帝既喜歡看戲,也喜歡研究戲劇音樂。清朝晚期的光緒溥儀也喜愛看京劇,特別是慈禧太后,那可算得上超級戲迷了。那時候除了她喜歡看宮廷演戲外,到光緒三十年以後,她還經常請民間戲班進宮演出,而且主要是看當時民間戲班的名角到宮廷演戲。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祀拜神靈,然後上床睡覺。

:我國古人小時候的故事。

李白:

【故事】: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於成為文豪。

古代人小時候的故事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2.組逖聞雞起舞 當匈奴貴族橫行北方、西晉王朝面臨崩潰的時候,晉朝有一些有志氣的將領還堅持在北 方戰鬥。劉琨就是這樣的傑出代表。 劉琨年青的時候,有一個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晉初期,他們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 洛陽東北)做主簿,晚上,兩人睡在一張床上,談論起國家大事來,常常談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裡,他們睡得正香的時候,一陣雞叫的聲音,把祖逖驚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 天邊掛著殘月,東方還沒有發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腳踢踢劉琨。劉琨醒來揉揉眼睛,問是怎麼回事。祖逖說:“你聽 聽,這可不是壞聲音呀。它在催我們起床了。” 兩個人高高興興地起來,拿下壁上掛的劍,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劍來。 就這樣,他們一起天天苦練武藝,研究兵法,終於都成為有名的將軍。 3.囊熒映雪 車胤捉來螢火蟲當讀書用的燈,孫康就著雪地的反光讀書學習,倆人都是刻苦讀書的典範。 4.頭懸樑,錐刺股。頭懸樑:晉代名士孫敬,晝夜苦讀,唯恐睏倦,就用繩系發懸在房樑上,瞌睡時把自己拽醒,繼續學習。錐刺股:戰國時有位名為蘇秦的好學者,晝夜勤讀,睏倦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清醒後繼續學習。形容刻苦學習,永不懈怠。 5.程門立雪好像和刻苦讀書無關。。 程門立雪的故事,是人人都知道的:宋代楊時,一次去見老師程頤,程頤剛好在打瞌睡,楊時與他的同窗遊酢皆侍立不去。程頤醒來時,門外積雪已深一尺。《宋史》記載這個故事,無疑是為了表彰楊、遊兩人的“尊師重道”

6.杜甫小時候很貪玩,連板凳都坐不住,長到五六歲連一首詩都記不住。讓爺爺很生氣。在爺爺的嚴厲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貪玩的習慣。發奮苦讀,為了練好詩,他練習的習作裝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後曾在詩中表達了他對於詩歌創作的心得。那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7.駱賓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詩人,從小就才思敏捷、勤奮好學。七歲時,有一次因家裡人忙著招待客人,他就獨自一人跑到了池塘邊玩耍。池塘邊有很多美麗的花草,草叢中不時有小蟲子跳來跳去。柳樹枝條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把水面劃出一道道波紋。池塘裡一群大白鵝正在嬉水,就像一團團白絮在水面漂浮。紅紅的腳掌像小船槳一樣划水。駱賓王最喜歡大白鵝了,他撿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畫起了白鵝游水圖。這時候,家人因不見了駱賓王,找到塘邊來了。客人也跟了來,看到地上的畫,還真有些像呢。因為客人聽說這孩子聰明就想考考他,於是指著白鵝叫他作詩一首。駱賓王朝著水中想了一會兒,就高聲吟誦起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

古人小時候必讀的書有哪些?德育方面

四書

《大學》 飢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德育方面主要是《禮記》吧!!

古人小時候的故事

李白:  【故事】: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於成為文豪。

中國古代兒童讀的是什麼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先賢留下了無數的文化魂寶,這些經典之作,歷久不衰,萬古常新。它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命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滋潤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心田,使他們成為愛國、愛民、愛大自然、愛生活的正道直行的人。 正是因為如此,處在社會轉型的今天,人們十分重視少年兒童道德品質的培養,知識能力的拓展。人們也充分認識到國學啟蒙教育,會成為少年兒童終生享用的精神財富。因此,民間出現了不少類似私塾的讀經熱,讀經夜校,有的學校開了國學課,不少家長自行給孩子增補了讀經內容。據有關權威部門統計,而今參加讀經活動的人數已超過八百萬,而且這個隊伍還在不斷擴大,影響之廣泛,之深遠,之巨大,已見端倪。在這種情況下,瞭解一下我國古代的讀經活動,借鑑一些可行有效的方法,還是有必要的。有“四書”、“五經”;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孝經》等啟蒙讀物;還有如唐詩宋詞、《左傳》、《史記》等。 古代孩童讀經讀的是什麼書? 為什麼倡導孩童讀經呢?因為二三歲至十四五歲的孩童,物慾未染,知識未開,記憶力強,所學即印,耳濡目染,先入為主,潛移默化,陶冶心性,開啟智慧,蒙以養生。十四五歲以前的孩童,對知識的吸附力猶如海綿吸水一樣,極為強大。 私塾是古代孩童讀經的聖地。開學的那一天,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而後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禮成,要設宴款待老師。這以後,每日清晨,當學生還睡眼朦朧時就要到校,先得給孔子牌位行叩首禮,然後再回到各自課桌做功課。 私塾先生開講,先前是有的以《論語》開篇,有的以《詩經》開篇,後來以《三字經》開篇,然後再續講其他內容。有的私塾先生只教字的讀音,然後講,學生念、寫、背記。這類私塾先生強調念、寫、記背,他們認為學生不懂不要緊,只要讀的是好書,儘管讀,儘管背,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生活的豐富,知識的增多,原來不懂的,會自然而然“悟”出其理,解出其義的。私塾先生講經時,先生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唸完一段,再重新念一遍或幾遍。先生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學生們學著先生搖頭晃腦地放聲念。這邊晃邊讀的過程,不僅使學生的身心放鬆,有時也給孩子們帶來樂趣。 每天上新課前,學生得背頭一天教的東西。背誦,還得純熟,最好是滾瓜爛熟。背得不熟,要挨批評;背不下來,要挨罰。輕者罰站;重者,學生要伸出小手來,挨竹板打手心;有時先生用藤條抽你,學生苦不堪言。在先生的要求下,大多學生都能背記不少經文,這些孩童背記的東西,使他們終身受益。 很多著名的學者,他們孩童時期都大量背記名著。魯迅小時候就能背《鋼鑑》(周作人談),茅盾能背《紅樓夢》(鄭振鐸驗證),胡適九歲之前就已熟記“四書”、“五經”,周祖謨能背《漢書》(自點明),陸宗達能背《左傳》(筆者親驗),錢穆九歲能背《三國演義》(據《八十憶雙親》載)。張恨水在《山窗小品》中講,他十四歲之前就能背誦《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易經》、《詩經》、《千家詩》、《禮記》、《左傳》等著作。這些現代名人的成功,與他們孩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 私塾還有一項必修的功課,叫做“對課”,就是教學生對“對子”。魯迅先生的私塾先生壽鏡吾出了個上聯:“獨角獸”,當有的同學以“四眼狗”回對引起鬨堂大笑時,魯迅以“比目魚”補下聯,博得壽老先生的讚揚。又如,六歲的張恨水以“十個石榴”對了老師的上聯“九棵韭菜”,對得十分巧妙。 每月逢五之日(即陰曆的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學生必須交一篇作文。文不拘長短,私塾先生親自批改,有時還講評一番。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很有幫助。 私......

古代皇帝小時侯都怎麼學習啊?他們的時間安排很嚴格吧 這個是那本書上寫的?書名是什麼?能告訴我嗎?

你是要那個朝代的皇帝?我給你一本書,是清朝的,清朝是最為重視皇子教育的,每天相當於早上四點就起床讀書,下午還要進行騎射等學習,時間安排的非常嚴格,叫《正說清朝十二帝》。裡面有當時的皇太子胤礽,一天的生活起居!┢┦aΡpy!

古人讀書,一定要讀什麼

考秀才最起碼得讀四書五經,然後三禮,小時候讀弟子規。

相關問題答案
古人小時候讀什麼書?
馬小時候叫什麼?
普通狗小時候吃什麼?
金毛串小時候長什麼樣?
魚小時候叫什麼?
吉娃娃小時候吃什麼?
人迷茫的時候看什麼書?
知了小時候是什麼?
白腰文鳥小時候吃什麼?
戰字作姓的時候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