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多少年不上朝?

General 更新 2024-05-19

明朝嘉靖為何20年不上朝?

朱厚熜初承大統時,對國事尚有所作為,除採取了歷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了正統以來形成的內監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面,並曾下令清理莊田,“不問皇親勢要,凡系冒濫請乞及額外多佔者悉還之於民”等。但這種善政並沒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後,即有“十漸”等奏疏出現。特別是經“壬寅宮變”幸得未死,他被嚇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設醺煉丹,迷信幾個道士的邪說,養生修道,二十餘年不敢回大內,置朝政於不顧,使貪贓枉法的首輔嚴嵩橫行亂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擾不斷,有憨的官員不能為國出力,甚至慘遭屠戮。另在宮內外興建大量宮殿廟宇,加重百姓的負擔,使得國家財政危機愈益深重。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是如何控制朝政的?

關於萬曆皇帝對閻崇年之流謬論的徹底駁斥 明亡於萬曆的說法由來已久,滿清修的明史中就說“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後人也多將之奉為圭臬,不斷引用,可見深入人心的程度。 在各種關於明朝歷史的論述中,都把萬曆描繪成一個好色、貪婪、殘暴、昏庸、無能、懶惰,……總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無是處的皇帝。除了在張居正當政的十年之外,以後的萬曆時期,就乏善可陳。在一些人眼裡萬曆就是一個敗家子,就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然而萬曆果真有他們描繪的這般不堪麼? 2、萬曆怠政問題 首先是說萬曆怠政,凡是攻擊萬曆的言論中,對這一點都是必然提及的。提起萬曆怠政,都擺出一副怒其不爭的嘴臉大加指責,對所謂怠政的後果更是大肆渲染,彷彿最後明朝滅亡大半就是萬曆怠政導致的。 但有些事情,不是僅憑想當然就能評定的。我們還是需要仔細分析一下,才能得出符合事實真相的結論。按閻崇年的說法,萬曆怠政的表現有所謂的六不做,什麼六不做呢?就是“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所謂不郊就是不親自祭祀天地,不廟就是不親自祭祀宗廟,不朝就是不上朝,不見就是不接見大臣,不批就是不對大臣的上疏做批示,不講就是不參加經筵講席。 這六項當中除了,不見、不批以外,其他四項都只是形式禮儀上的套路,對處理國家政事而言,並沒有實際意義,將之上綱上線,作為怠政的表現,大批判特批判,實在是小題大做。 神宗不從事這些活動,並非是什麼怠惰偷懶,而是有客觀的身體原因。比如萬曆十八年,神宗會見申時行,面對大臣們對他的批評漫罵,耐心解釋說:“朕病癒,豈不欲出!即如祖宗廟祀大典也要親行,聖母生身大恩也要時常定省。只是腰痛腳軟,行立不便”[申時行《詔對錄》晚明史p632] 後來“王家屏、王錫爵輔政時期,情況仍舊不見好轉,神宗仍是‘面目發腫,行步艱難’” 明代的一些文人以及過去一些歷史學家總是想當然汙衊萬曆說他這是故意為自己偷懶找藉口,或者認為就算萬曆真的是生病,那也不過是酒色過度所致!不過考古發現給了這些自以為是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在詳細記載新中國成立後發掘萬曆陵墓前後過程的《風雪定陵》一書第十四章《打開皇帝的棺槨》中說“萬曆一生多病,經常服藥一事,文獻都有記載。但隨著‘國本之爭’越演越烈,……臣僚們便把他的病源歸罪於酒色過度、……即使今天的明史研究者,尚有一些人與三百年前的臣僚持同一觀點。其實,面對定陵出土的實證,應該打破這種近似偏見的結論。因為無論是棺內萬曆右腿蜷屈的痛苦形狀,還是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地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有了這樣的實物作證,而再以陳腐的觀念,把萬曆的‘足心疼痛、步履艱難’,一味地歸結於貪戀酒色所致,這就難免有失歷史公允了。” 另外從萬曆的屍骨看,他的腰部也有嚴重疾病,因此行動不便,請人代勞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象閻崇年這樣的,不顧事實真相,抓住這點,對萬曆拼命醜化攻擊,並藉此來擡高襯托滿清皇帝的英明偉大,也可謂無恥之尤了。閻崇年說“祭祀天地是皇帝的頭等大事。清朝康熙皇帝祭天時,走著到天壇,還要齋戒,以示虔誠。萬曆皇帝年紀輕輕的,既不祭天,又不祭地,更何況對待臣民呢?”。真是條出色的歷史棍子手,一打一擡,一貶一捧的技術運用的相當嫻熟,只可惜歷史真相併非這類人物所能一手掩蓋的!康熙祭祀天地或許很虔誠,他屠殺起無辜平民來同樣很虔誠,在他統治下喪心病狂地實行了二十多年的沿海遷界,至少屠殺了沿海幾百萬的無辜平民,平定三藩之亂,又幾乎把四川百姓全部屠殺乾淨,康熙十八年,瀏陽縣知縣曹鼎新曾經不打自招的供認康熙統治下滿清的獸行說“自甲寅吳逆......

嘉靖皇帝那麼多年不上朝,明朝又是集權,怎麼能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

這就是明朝特有的內閣大臣制度。這些內閣大臣可以出來軍國大事,而且他們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如張居正、徐階等等,這些人是維持明朝統治的精英。

為什麼說嘉靖二十年不上朝,國家還能正常運轉

明朝嘉靖皇帝是歷史舞臺上無數皇帝中的異數。嘉靖在位期間是朱明王朝承先啟後的重要時期,朱厚熜,也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這個20年不上朝,問道求仙,在“壬寅宮變”中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皇帝,人們對他的印象多是停留在糊塗、昏庸、多疑、猜忌,卻很少有人看到在這樣糜爛奢華生活下的他卻始終是大權在握。嘉靖,在位45年,歷史上在位時間超過40年的皇帝從漢朝到清朝總共只有8位。而明朝有兩位,嘉靖就是其中之一。這都可以說明嘉靖必然有著他過人之術。

嘉靖真的不理朝政?

先來看看嘉靖皇朝基本劃分的兩段時期:前期,是後世比較一致承認的,執政前期嘉靖是很勤政的。他繼位之初, 制定了整頓吏治、裁抑宦官等方面的改革,下詔廢除了武宗時的弊政,誅殺了佞臣錢寧、江彬等,使朝政為之一新。之後的“大禮議”事件,更是初現嘉靖過人之術。嘉靖本以外藩繼皇帝位,為了鞏固皇權,他使用了張璁,操縱出議禮派與護禮派之爭,在“血濺左順門”事件之後穩固了新皇的權威,徹底握住了皇權。《嘉靖初年的政治格局》一文中說:嘉靖初年以“大禮議”為標誌的政治鬥爭,一方面反映了皇權與閣權既合作又鬥爭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時朝內包括皇權、閣權、勳戚、宦權等主要勢力相互整合的關係。皇權取得勝利的原因不在議禮新貴的理論優勢,而是明世宗嘉靖武力鎮壓的結果。

而在嘉靖後期,他卻二十餘年不上朝,學道求仙,任用佞臣,那麼對於朝政他真的放手了嗎?“張弛操縱,威柄不移”是史料對嘉靖皇帝用臣謀略的記載。嘉靖通過核心集團加強中央集權,控制朝政,並逐漸退出前臺,淡化上朝的工作,但實際並未放鬆一點手中的權力。《國榷》卷64引李維楨語:“(世宗)齋居數十年,圖廽天下於掌上,中外儼然如臨。”又引範守已語:“臣于徐少師階處,蓋捧讀世廟諭札及改定旨草,雲人嘗謂輔臣擬旨,幾於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攬竄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意心,亦必更易數字以示明斷;有不符意,則駁使再擬;再不符意,則醮讓隨之矣。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攬乾綱如帝者,幾何人哉!……以故大張弛、大封拜、大誅賞,皆出獨斷。”

正如許多歷史學家所指出,嘉靖其實是最懂得怎樣做皇帝的人。正因為精通帝王之術,所以嘉靖不像高祖朱元璋那樣日夜操勞,也不像後代朱由檢那樣大權旁落。他在位四十五年,二十七年不視朝,但朝廷裡哪怕飛過一隻蒼蠅他都知道,更不要說國家大事了。也就是說,大明帝國這四十五年其實是他當家的。

嘉靖和萬曆皇帝分別多少年沒上朝

嘉靖皇帝25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罷政二十七年

明朝皇帝。 十幾年不上朝

是嘉靖皇帝,他30年不上朝,天天在西苑,修齋煉道,整天和道士鬼混。

但是嘉靖也是一個很懂帝王之術的皇帝,雖然30年不上朝,卻沒有使皇權旁落,

不過,嘉靖在位時間雖長,政績卻乏善可陳。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時任戶部雲南司主事的海瑞,向嘉靖皇帝呈上了轟動朝野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戶部主事官

價正六品,相當於現在的司局級幹部,在當時則是一個不大不小、不上不下的職位。明代官制,戶部有尚書一人,正二品,相當於部長。侍郎二人,正三品,相當於副部長。這三個,都叫“堂官”,由皇帝直接領導。部以下,設司(戶部有十三個司)。司的官員,有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和主事(正六品),都叫“司官”。再下面,則有一大群八品、九品的辦事員,比如照磨、檢校之類,是為“吏員”。部裡的工作,大事有堂官做主,小事有吏員張羅,司官的任務並不重。何況自明孝宗弘治(嘉靖的伯父)以來,治理司務的只有郎中一人,員外郎和主事只在授官之日出席而已,實際上是閒差。然而海瑞雖然級別不高,責任不重,事情不多,卻“位卑未敢忘憂國”,對國家的命運前途充滿擔憂。他在戶部無所事事,就琢磨朝政。這一琢磨不要緊,海瑞發現,嘉靖一朝的政治,竟然可以概括為十六個字:“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堪稱一塌糊塗。而且天下的臣民,對嘉靖皇帝也極其不滿(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甚至用他的年號來挖苦他,說什麼“嘉靖嘉靖,家家皆淨”,堪稱民怨沸騰。

那麼,事情為什麼會弄到這個地步呢?究其所以,就因為嘉靖這個皇帝不好。怎麼個不好?昏聵多疑(心惑)、剛愎殘忍(苛斷)、自私虛榮(情偏)。隨便舉個例: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老頭子病重,太醫徐偉奉旨前往診治。當時嘉靖坐在小床上,龍袍垂地,徐偉遲疑不敢前進。嘉靖問他為什麼不走過來。徐偉說,皇上的龍袍在地上,臣不敢進。診視完畢,嘉靖就下了一道手詔給內閣,表揚徐偉。嘉靖說,徐偉的話,最能體現他對君父的忠愛之情。因為他說的是“皇上的龍袍在地上”,而不是“皇上的龍袍在地下”。這又有什麼區別呢?嘉靖說,區別很大——地上,人也;地下,鬼也。徐偉聽到傳達,當時就嚇出一身冷汗。地上地下,這在一般人那裡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我們平時說話,也是地上地下不分,哪有那麼多講究?按照嘉靖的邏輯,臣下一言不慎,豈不是就要招來滅頂之災?

嘉靖要求臣下極其苛刻,對待自己卻極其,歷史公眾號 來租妹吧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是如何控制朝政的?

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是如何控制朝政的?

從朱瞻基開始,明朝的皇權就已經分為“票擬”“批紅”兩個部分,前者由內閣控制,後者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掌控,所以在嘉靖皇帝時他不上朝,所以百官也不用上朝,但官員可以寫奏章給皇帝,然後由內閣票擬,提出處理意見,交由秉筆太監批紅,當然,皇帝絕不會把權力全都分出去,他不上朝但是奏章他都會看,雖然可能不是全部,但是朱厚熜對朝政瞭如指掌,可見國家大事不是不管,而是他任由嚴嵩鬧.

嘉靖皇帝那麼多年不上朝,明朝又是集權,怎麼能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

嘉靖真的有那麼不堪嗎?嘉靖幾十年不上朝,一門心思求仙問道,煉丹祁福,這是事實。但是你如果把嘉靖當成一個不理朝政,愚蠢透頂的昏君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嘉靖不僅不愚蠢,而且是聰明絕頂。

我們可以看一下嘉靖從十五歲即位,在他執政的四十多年間,手下的大臣都是些什麼人物。從最初的楊廷和,到後來夏言、李春芳、張璁、胡宗憲、沈煉、楊繼盛、俞大猷、戚繼光、徐階、高拱、張居正……不要說在整個明朝,即使放在任何朝代,這都是一連串光芒四射的名字。人才在每個時代都有,在他的後代崇禎皇帝時期內也是人才濟濟,但崇禎皇帝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像一個勞模一樣的幹了一輩子,最後卻把大明王朝給幹完蛋了,嘉靖幾十年不上朝,國家這部宏大的機器卻能夠照常運轉,而且完全控制在他的掌股之間,這就是能力,你不服都不行。

嘉靖之所以幾十年不上朝,並不是由於他懶惰,他和他的孫子萬曆的幾十年不上朝完全是兩碼事。他乾的是他認為比上朝更重要的大事,煉丹修道,長生不老。對於權力,他有這種自信,沒有人能夠撼動他至高無上的皇權地位,這一點他在十幾歲即位之初就知道了。

嘉靖這輩子原本是做不了皇帝的,皇帝是他的堂兄朱厚照。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他這輩子會一直在一個叫湖北安陸的地方安安心心地當他的王爺。可是人要走運擋都擋不住,他的堂兄由於太過於貪玩,竟然在坐船遊玩時掉進了河裡染了病,一命嗚呼了。嘉靖是繼承堂兄的皇位,按照祖宗的傳統,他要認他堂兄的父親為父親,先當皇子,再以這個名義當皇帝,可是小小的嘉靖卻認為這是個很沒有面子的事情,自己不能當了皇帝就不認自己的親爹啊,於是他與一大幫文臣展開了一場名分之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禮儀”事件。

想想這嘉靖也真是少年老成,那麼一大幫文臣豈是善類,尤其是楊廷和,三朝老臣,宦海沉浮幾十年,朝中大都是他的人,就是不同意看你能怎麼辦?後面就發生了“左順門事件”,幾百名大臣聚集在左順門,放聲大哭,與嘉靖繼續展開鬥爭,目的無非就是一個—你要聽我們的,祖宗家法是不能隨便更改的。嘉靖沒有慌神,更沒有妥協,他想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打。

所以說聰明人就是聰明人,與年齡大小無關。嘉靖十分清楚,對付這幫讀書人,你如果想同他們講道理你是講不過他們的,你們動口我動手,看到底誰厲害。這一打就打死了十幾個人,帶頭鬧事的被髮配參軍,永不敘用。此事最後以文官集團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年輕的嘉靖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方法,輕易解決了問題,此後的四十餘年中,再也沒有人敢觸動他的權威。

這件事讓嘉靖深深地懂得,權力這東西確實是個好東西,好東西自然想要長久地擁有它,而要想擁有它,用後代一位皇帝康熙的話講,叫做“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可那時候醫學不夠發達,嘉靖不知道人是不可能活到五百年的,他相信藉助煉丹修道可以幫他“向天再借五百年”。於是嘉靖就一心撲在他認為可以讓他延年益壽的煉丹修道上,他覺得這事比上朝重要得多,國家大事交給那些個大臣們去做就行了。

歷史書教給我們,嘉靖幾十年不上朝,朝政荒廢,奸臣嚴嵩害死忠臣夏言,大權獨攬,權傾天下,後來徐階伸張正義,扳倒了嚴嵩。我們從歷史書中知道,嚴嵩是壞人,代表著邪惡,夏言和徐階是好人,代表著正義。我們在為忠臣夏言的死而惋息,為奸臣嚴嵩當政感到悲哀,更為徐階的最後勝利歡呼叫好,因為正義會最終戰勝邪惡。 但是我們都錯了,權力鬥爭是任何一個朝代都會有的事情,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又何來忠奸善惡之分呢?其實這場鬥爭真正的幕後人物是嘉靖,大臣們的一切權力之爭都在他的控制之中,是他用嚴嵩來制衡夏言,再用徐階來制衡嚴嵩,在他的統治之下,他不願意看到也不允許有任......

嘉靖皇帝為什麼不上朝

――--讀史心得之二十七風行亞子 歷史上許多事都是很有戲劇性的,彷彿是由哪個神奇的編劇早早地編好了劇本放在那兒,等到某個年代的某個時辰到了,便拉開大幕一場場地演將起來。 本期博文說的是皇帝為什麼不上朝?明朝有兩個不願上朝的皇上,都有二十年左右拒不上朝;他倆偏偏坐在皇位上的時間都很長,一個四十五年,一個四十八年;他倆還正好是爺孫倆,一個是爺爺嘉靖,一個是孫子萬曆……為什麼作為爺孫倆的皇上都不願意上朝呢?在皇上不上朝的背後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而皇上不上朝,又給大明王朝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讓我們先從嘉靖說起吧。 嘉靖皇帝名叫朱厚熜,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登極,為明世宗。嘉靖是個相當神道的人,從他即位那一刻出現在大臣們的面前起,一輩子都令大臣們誠惶誠恐、攪盡腦汁還應付不了。 嘉靖第一神,神在心計過人。他即位時年方十五,還應算個小皇帝,無論是在他之前還是在他之後,這個年齡的皇帝或是不能親政,或是名義上親政實際上還是個提線木偶。但嘉靖就不同了。有事為證: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二日赴京即位的朱厚熜到達北京城外,應從哪個門進城呢?因為朱厚熜之所以能即位,乃緣於病逝的武宗沒有子嗣,這才從武宗之父孝宗兄弟這一支上的興獻王朱祐杬那兒,選中了其子朱厚熜承繼大統;所以,本來禮部擬定的禮儀,是按照皇太子的即位之禮,由東華門入,宿文華殿。但是,你猜年方十五的朱厚熜怎麼說?只見朱厚熜不緊不慢、面帶威儀地說:遺詔是讓我來做皇帝的,不是皇子。結果,在朱厚熜的堅持下,禮儀改為由大明門入,朝見太后、武宗皇后,御奉天殿,即皇帝位。 而在此事上體現出的心計,在朱厚熜來說,不過是初露端倪,在本文以後的敘述當中,還將在數處提及,暫且不再此處贅述。 嘉靖第二神,是對大臣具有超強的掌控能力,或是利用臣工中的派系,拉一派打一派;或是利用軟硬兩手,時拉時打,比如對於張璁,嘉靖就曾將其三次逐出京城,又三次召還續用;或是動用彈壓的手段,將反對派堅決鎮壓下去。因此,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十四日龍馭賓天,嘉靖始終牢牢地控制著局面,首輔也好,尚書也罷,皆對其俯首貼耳,惟命是從。此其第二神。 嘉靖之第三神,乃是迷信道教,幻想長生不老。嘉靖為自己取了一個極長的道號,大概凡是道士們喜歡用的詞,都納入其中了,叫做“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元真君”、“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圓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又號“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元都境萬壽帝君”;嘉靖從16歲起就迷戀齋醮活動,所謂齋醮,就是設置道壇,齋沐之後,向神仙祈福,就連他重用的大臣,如嚴蒿、袁煒、李春芳等,都以擅寫齋醮活動中所用的青詞而著稱;他還苦苦研修道教長生不老理論體系中的房中術,即掌握一定的房中祕術並與童貞的處女交配,而且長期服用道士們煉製的“紅鉛丸”等多種春藥。而“紅鉛丸”中的主要成分,就是十三四歲少女初次月經的經血。 光有這三神,還不是嘉靖拒不上朝的全部原因。朱厚熜之所以自嘉靖十八年(1539)就基本不上朝了,其核心原因是內心中對大臣們有種極端的蔑視和敵視。這種心態是怎麼形成的呢,這裡面還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請關注下期博文)

相關問題答案
嘉靖多少年不上朝?
萬曆多少年不上朝?
為什麼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 ?
唐朝存在多少年?
明朝共多少年?
周朝至今有多少年?
宋朝是公元多少年?
清朝歷史多少年?
漢朝持續了多少年?
西夏王朝持續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