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舉例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5分

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地位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在實踐和認識的關係中,實踐具有決定作用。這種決定性的作用表現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一)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只能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認識就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客體是認識的對象和內容,單是客體本身不能形成的認識。主體的自覺能夠性,是導致認識形成的必要條件,但僅有主體的能動性也不會產生認識。只有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的實踐中,認識才會產生。因為只有通過實踐,人的感官才能同客體接觸,使客觀事物及現象反映到人的頭腦來;也只有通過實踐,主體同客體反覆相互作用,才能使客體的各種本質特徵逐漸暴露出來,為主體所把握。所以,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一切科學知識,都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總結,都是從實踐得到的。人們在生產活動和科學實驗的實踐中,逐漸地認識了自然的現象、性質和規律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產生了各們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能。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地認識了人與人的關係,認識了社會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從而形成了各門社會科學。哲學則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歸根結底,也是來源於實踐。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強調認識來源於實踐,這並不排除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事實上對於一個人來說,由於實踐範圍的有限性,由於客觀世界的無限多樣和永恆發展,因此就不能事事直接實踐。人類認識的發展,有著內在的連續性和繼承性,一個人沒有必要事事實踐。一個人的多數是通過學習間接經驗獲得的。但對我為間接經驗,對他人或前人來講仍是直接經驗。就認識總體來講,一切知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之源,間接經驗是認識之流。所以,我們既要認真讀書,努力學習間接經驗,又要積極參加實踐。弧

(二)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還表現為實踐是認識的發展動力。人類認識發展歷史表明,人們的認識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現代科學的發展,新學科的出現,新知識的增加,都是由於實踐的推動。實踐所以成為認識發展的動力,這是因為:第一,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需要解決的新課題,推動著人類的認識不斷髮展,人們在總結實踐提供的新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新理論,解決了新課題,認識也就向前發展了。近二三十年,工業農業和軍事發展的需要,產生並推動了高能物理、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遺傳工程學、現代材料學等學科的發展。第二,實踐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推動認識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感官是有一定侷限性的,社會實踐的發展對於認識深化的需要,迫使人們創造出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突破了人的生理器官的侷限,擴大了人類知識的視野,深化了認識的層次,從而推動了人類知識的發展。第三,實踐的發展鍛鍊和提高了人們的認識能力。認識的發展還有賴於認識能力的提高,而認識能力,不管是觀察能力還是思維能力,卻是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的。一個人的實踐經驗越豐富,實踐的水平越高,認識的能力也就越高。

(三) 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人的認識是否正確,是否具有客觀真理性,只能由實踐來檢驗。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檢驗這種反映是否同客體相符合,只能是把主體和客體連續起來的社會實踐。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是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 實踐是認識的目標和歸宿

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還表現在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析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世界。理論如果......

如何區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鄧小平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實踐才能讓人認識到事物的本來面貌,所以,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事物的本源。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只有實踐才能提高認識事物的水平,人的認知能力是隨著實踐經驗的增長而增長的。所以,實踐推動認識事物的能力,實踐對認識具有推動力。

為什麼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和目的

實踐得出的理論知識才是真實的理論,首先要有目的性,才有去發展的動力,有了動力,才會去實踐,實踐有了成果,才有持續發展的動力,才能達到目的。

實踐和認識的關係

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

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總之,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是全部認識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又承認並十分重視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實踐活動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它是受意識支配的,實踐的這種本質特性決定它不能離開認識的指導。其次,認識活動及其成果具有相對獨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動方式和發展規律,它一經形成,便能反作用於實踐。再次,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表現在許多方面:認識可以使主體瞭解、把握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的規律性,指導主體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去從事改造世界的活動;認識可以使主體在實踐活動之前,確定既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觀實際的目標、方案、步驟和措施,對實踐活動作出預測和規劃;認識可以使主體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及時調節自己的行動,指導主體選擇實現目的的最佳行為方式;認識可以指導主體將局部經驗上升為理論;認識還可以使主體實現對自身的認識,並自覺調整自己的活動,以適應改造客體的需要。

意義:認識對實踐的能動反作用,充分體現在作為認識的高級形式的理論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上。首先,理論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可以而且應該走在實踐的前頭,指導實踐活動的進程;其次,科學理論能預見未來,端正實踐的方向;再次,科學理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推動人們在實踐中創新。總之,就認識的來源和基礎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決定認識;就認識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以正確的認識和理論指導實踐;就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與認識的統一,強調二者的緊密結合和相互促進。

有關實踐是認識來源的諺語

理論是軍官,實踐是士兵。意大利藝術家 達·芬奇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關於實踐的名言陳雲

不涉太行險,誰知斯路斷。歐陽堅石

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意大利藝術家 達·芬奇

只有實踐能克服經驗的錯誤。巴人

什麼是實踐?實踐與認識的關係怎樣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實踐對認識起決定性作用,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為認識提供了可能,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認識也影響實踐,反作用於實踐.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在實踐中加深認識,用新的認識指導實踐,即實現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良性循環,並不斷深化.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依賴於實踐,對實踐有反作用.這就是實踐和認識的辯證統一關係.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實踐是認識的根本動力有何區別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強調認識從實踐中產生.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側重強調隨著實踐的發展推動認識的不斷髮展.

相關問題答案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實踐與認識的關係是?
中國資產的來源是什麼?
認識的對象是什麼?
創業項目的來源是什麼?
認識的意思是什麼?
一個認識的完整過程是?
姓龍的來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