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一國兩制?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如何看待中國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是中國國家統一的最佳方案.“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案。因為:第一,它符合香港、澳門、臺灣的歷史實際,符合中華民族盼望實現祖國統一的共同願望。香港、澳門、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由於歷史的原因,它們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並與大陸長期相分離。但是社會制度的不同和港、澳、臺地區人民在長期的資本主義制度下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識、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並沒有割斷大陸與港、澳、臺地區之間“血溶於水”的親情。因此,實現祖國統一,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第二,“一國兩制”的構想符合大陸和港澳臺經濟共同發展的要求。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保留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這既能保持雙方經濟發展的穩定,又能為各自的發展提供更為寬廣的空間。 第三,“一國兩制”充分照顧美國、英國、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國家在這些地區的利益。香港被英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英國在香港擁有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同時香港又是國際金融中心,美國、 日本、西歐等在那裡有大量的投資。澳門的問題也與香港類似。實行“一國兩制”,臺、港、澳高度自治,繁榮穩定,也就保證了這些國家、地區的利益。

如何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意義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使和平與發展這一具有時代特徵的世界主題大為深化。眾所周知,和平與發展是鄧小平同志依據當今世界範圍內的歷史發展潮流,尤其是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在全球範圍內長期共存、和平共處這一現狀而概括出來的兩大主題。其中,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目的。世界範圍內政治、文化、社會、經濟聯繫日益加深,爭取持久和平,發展友好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符合兩種社會制度下各國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用“一國兩制”的和平方式統一中國,正是把“一球兩制”引入國內的做法。這不僅有利於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繁榮和穩定,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消除了一個可能演變成熱點、爆發點的隱患,強化了世界範圍內的和平與發展的總勢頭,促進了國際氣氛的健康化。同時,用“一國兩制”的構想實現祖國統一為世界其它地區的爭端的處理,樹立了一個絕好的範例,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在國際上是一種新的構想。我們提出這一方針不僅因為面臨香港問題,而且因為我們對外政策的總方針是維護世界和平”。

二、“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鄧小平同志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創造性發展,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一國兩制”的構想,是從我國國情的實際出發,為了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由處於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的中國共產黨主動提出來的。這種國家結構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對立的制度包容於一個統一的國家之中,是一個新事物,是一種帶有某些複合制特徵的單一制國家的結構形式。這種國家結構是對單一制下地方政府權力範圍的一種突破,也是對傳統國家結構學說的一個突破,是鄧小平同志適應國家統一需要而做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創造。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進行的創造性發展,必將載入科學社會主義的史冊,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提供非常好的範例。今天的港澳地區,嚴格遵守本地區的基本法,依法治區,政治穩定,社會安寧,為我國的最終統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當前兩岸地區,兩岸人民,加強密切接觸,海協會和海基會定期會談,合作協商,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為政治協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的提出和運用,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的辯證統一,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中的戰略和策略原則的創造性運用。戰略和策略原則都是指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科學理論。其中戰略是帶有全局性的東西,帶有根本性的原則問題,而策略規定的是各鬥爭形式的交替和配合,體現出一定的靈活性。策略是服從和服務於戰略的。“一國兩制”構想中的戰略原則是:爭取港、澳、臺地區統一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之內,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取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組成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浩浩蕩蕩的愛國大軍。這是原則性的問題,必須堅持。“一國兩制”構想中的策略原則是:在統一的國家內部,實行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經濟制度、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等,允許各個方面存在差異,只要這些差異不損害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振興,都允許存在。可以看出,“一國兩制”的構想所體現出來的策略的靈活性,在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因此,也可以說鄧小平同志所堅持的求同存異的策略原則,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也是極有靈活性和創造性的。“一國兩制”構想把無產階級政黨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的辯證關係的原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四、“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鄧小平同志對和平共處思想的創造性發揮和發展,為我們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相互關係,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趨勢。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

如何全面準確的理解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

“一國兩制”是一項開創性事業,對中央來說是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對香港和香港同胞來說是重大歷史轉折。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各項事業取得全面進步的同時,“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也遇到了新情況新問題,香港社會還有一些人沒有完全適應這一重大歷史轉折,特別是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和基本法有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目前香港出現的一些在經濟社會和政制發展問題上的不正確觀點都與此有關。因此,要把“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繼續推向前進,必須從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宗旨出發,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一)全面準確把握“一國兩制”的含義

“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所有地方行政區域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固有的,其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權,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高度自治權的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同時,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並規定了國家的基本制度、領導核心和指導思想等制度和原則。堅持一國原則,最根本的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尊重國家實行的根本制度以及其他制度和原則。

“兩制”是指在“一國”之內,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等某些區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之內。“一國”之內的“兩制”並非等量齊觀,國家的主體必須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會改變的。在這個前提下,從實際出發,充分照顧到香港等某些區域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允許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因此,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是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保持繁榮穩定的前提和保障。香港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依照基本法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必須在堅持一國原則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國家主體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尊重國家實行的政治體制以及其他制度和原則。內地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要尊重和包容香港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還可以借鑑香港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在“一國”之內,“兩種制度”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借鑑,才能和諧並存,共同發展。

(二)堅決維護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權威

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在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範圍內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香港基本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基本法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具有憲制性法律地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均以香港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均不得同香港基本法相抵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立法、司法行為都必須符合香港基本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個人以及一切組織和團體都必須以香港基本法為活動準則。同時,香港基本法作為全國性法律,在全國範圍內適用。

全面把握、整體理解香港基本法的各項規定。香港基本法的所有規定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條文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必須把香港......

如何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意義

一國兩制,其基本內容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一國兩制”構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一,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地把和平共處原則用之於解決一個國家的統一問題.第二,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第三,一國兩制,構想體現了既堅持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堅定性,也體現了照顧歷史實際和現實可能的策略靈活性,避免了武力統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第四,一國兩制,構想有利於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和平的國際環境與國內環境.第五,一國兩制,構想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何看待香港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表現,有利於祖國的統一.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鄧小平為解決臺灣問題、香港以及澳門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偉大構想。這一構想的形成發展及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歷史地證明了其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證明了它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方式。

"一國兩制"的方針,是一個科學構想,是隨客觀形式發展逐步形成的。儘管"一國兩制"是沒有先例的,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也沒有想到過,但它並非憑空產生,而有其客觀依據。對此,鄧小平曾多次指出"一國兩制"是從中國實際提出的,是依據世界的現實,歷史狀況和中國的實際提出來的。

“一國兩制”的核心就是堅持一箇中國,實現祖國統一,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灣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國兩制”的主體是共產主義制度,這一偉大構想是通過在當地設立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的形式實現的,容許在港澳臺灣發展資本主義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有利於加強我國同世界各國的技術、經濟往來,擴大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壯大。

香港澳門迴歸祖國,使“一國兩制”的構想由理論變為現實,有力地證明了“一國兩制”構想的創造性與正確性,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實踐證明,“一國兩制”

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只要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和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綱領,祖國的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必由之路:

第一,“一國兩制”尊重了香港,澳門,臺灣的歷史和現實。香港,澳門和臺灣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作為歷史遺留問題,性質是不同的。臺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國民黨殘餘勢力退居臺灣,在美國的支持下,同新中國實行軍事對峙,人為的造成了臺灣與祖國大陸的分離。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任何插手臺灣問題的外國勢力的行為都是極端卑劣的。香港和澳門本來是中國領土,他們是被列強佔領的中國領土。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政府一再聲明,不承認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不平等條約。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是需要同英葡政府談判解決的外交問題。和平解決港澳臺問題是祖國統一的重大問題,因此必須考慮這些地區的歷史和現實。既要考慮到臺灣,香港,澳門同大陸隔離多年的歷史,又要考慮到各方社會制度本質不同和生活方式存在的差異;既要考慮到祖國統一是大趨勢,又要保持這些地區的穩定和繁榮。“一國兩制”

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有利於當前各方:就臺灣而言,兩岸統一後,臺灣實行高度自治。從政治上說,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將得到充分的保障,人們可以自主地選擇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同時廣泛直接地參與管理國家大事,真正實現當家作主的願望。從安全上說,實現和平統一,可以避免臺海的緊張局勢,海峽兩岸永享太平。從經濟上說,臺灣經濟將真正以祖國大陸為腹地,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總之,解決臺灣問題必須尊重歷史和現實,提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統一方針,這隻能是"一國兩制",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

第二,“一國兩制

”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強烈願望和迫切要求。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反對分裂,追求國家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是我們國家歷史發展的主流。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倫理道德,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由此構成了中國人民強烈的認同心理和強大的凝......

如何理解“一國兩制”的內涵及特徵

“一國兩制”是指在統一的中國內,大陸即國家的主體部分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作為統一中國不可分割的臺、港、澳則建立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並長期不變。“一國兩制”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一個國家。這是“一國兩制”的根本,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政治前提和基本保證。“一國”即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港、澳、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一國兩府”、“臺灣獨立”的圖謀,都是背離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的,都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兩制並存。這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途徑,也是統一後的中國國家體制的重要特色。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國家的主體部分即大陸地區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而非主體的港、澳、臺則維持資本主義不變。兩種制度長期並存,和平共處,但兩種制度的地位是不同的。主體是社會主義,這是前提,在此前提下允許部分地區搞資本主義。

第三,高度自治。這是“一國兩制”下,港、澳、臺地區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得以長期保持的制度保障。統一後的港、澳、臺將依法設立特別行政區,除外交、國防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它包括: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財政獨立;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私人財產受法律保護;自行確定地區內的貨幣、金融、關稅等政策;可使用區旗和區徽;官方正式語言除中文外可包括其他語言。統一後的臺灣,還可擁有軍隊,黨政軍系統皆由臺灣自己管,並可派人到中央政府任職。

第四,長期不變。這是統一後保持港、澳、臺繁榮和社會穩定以及促進民族振興的基本保證。“一國兩制”將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和政策,不是權宜之計,不是短期的或策略性的打算,而是要長期並穩定貫徹的基本國策。

一國兩制理論如何解釋 為什麼香港人民不

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一國兩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任領導人鄧小平為了實現中國統一的目標而創造的方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主要方針,也是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所採用的制度。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都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如何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中華人民共和國)下,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搐資本主義制度,目的是實現國家統一、領土完整。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理解一國兩制?
如何理解一國兩制論文?
怎麼理解愛國主義?
怎麼理解一帶一路?
一國兩制解什麼生肖?
天國福音是怎麼理解?
一帶一路怎麼理解?
為什麼要提出一國兩制?
張國榮的紅怎麼理解?
香港為什麼要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