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導讀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什麼是導讀版圖書?

一般一些晦澀難懂的書籍,特別是學術型的書籍,而發行的導讀版。一般由名家解析後能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表達的真實意圖。他一般不是一篇文章的詳細內容一般會拿出一些重點文章進行解讀。引導讀者更準確的讀懂內容,我現在看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就是導讀版的。

閱讀書目是什麼意思

意思讓你做好讀書筆記,並且把書的目錄放到讀書筆記後面,並且讀書筆記裡面做好有自己的見解

泰山的圖書導讀

古人有登泰山如登天之說。從泰山腳下到泰山頂峰有四條登山線路,即中路:岱宗坊—中天門—岱頂;西路:天外村—中天門—岱頂;東北路:天燭峰—後石塢—岱頂;西北路:桃花源—南天門。其中從岱宗坊至岱頂是歷史文化軸線,全長約10公里,共有6000多級臺階,主要景點:岱宗坊、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鬥母宮、經石峪、壺天閣、中天門、雲步橋、五鬆亭、望人鬆、朝陽洞、對松山、昇仙坊、十八盤、南天門、天街、碧霞祠、玉皇頂等。另外三條登山線路自然風景甚好,或深幽或彩溪或奇峰,引人入勝。主要景點:黑龍潭、竹林寺、扇子崖、黃西河、彩石溪、天燭峰、一線天、後石塢、娘娘廟、堯觀頂等。環山路是山城的連接帶,此處有:王母池、普照寺、五賢祠、馮玉祥墓、天地廣場、櫻桃園等,也是遊人必去之所。岱陰有三大名寺,即:玉泉寺、神通寺和靈巖寺。玉泉寺大殿依山而建,古樹挺拔,碑碣殘立,古猶在。神通寺為齊魯佛家大本山,建於群山環抱中,現古塔碑刻、摩崖造像仍存。靈巖寺是海內名剎,古蹟薈萃,佛音裊繞,勝景眾多。泰山歷史悠久,先秦72王,秦後又有11位皇帝來岱登封告祭,加之道、佛、儒融匯和文人墨客遊歷,岱宗上下碑碣、摩崖石刻2000多處(塊)。這些“石書”,是泰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泰山與其它名山的區別之一。泰山碑碣、刻石中既有千言大觀,也有一字之奇;既有百丈摩崖,也有盈尺小碣,真草隸篆書體聚全,史有“中國石刻書法藝術博物館”之美譽。 岱廟,古稱東嶽廟,位於泰山南麓,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為道教神府,是祭祀東嶽泰山之神、舉行禮儀大典的地方。岱廟城堞高築,廟貌巍峨,宮闕重疊,氣象萬千。佔地面積約9.65萬平方米,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150餘間,廟內建築可分中、東、西三路。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遙參亭、正陽門、宋天貺殿、寢宮、後載門;東路為鐘樓、漢柏院、東御座;西路為鼓樓、唐槐院、雨花道院。宋天貺殿內供奉泰山神。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殿內“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壁畫,場面宏大,畫工精細,是中國古代道教壁畫中的傑作。岱廟碑刻林立,從秦至清共有160餘塊,最為著名的有:“李斯小篆碑”、“張遷碑”、“衡方碑”、“晉夫人碑”及乾隆皇帝的多塊碑刻。廟內古樹名木繁多,據統計有212株,漢柏最為著名。古人還在古柏中尋得六景:“掛印封侯”、“百鳥朝岱”、“麒麟望月”、“孤柏披衷”、“灰鶴展翅”、“雲列三臺”。俯瞰岱廟,可見多進院落,黃瓦紅牆,由低到高,逐漸上揚,在古木濃蔭的掩映下,顯得十分莊嚴肅穆,令人頓生敬畏和神聖之感。

我的閱讀書目是什麼意思

答--您想閱讀,您就要看看您想讀什麼書,就要到您學校的圖書館看看圖書的目錄,才能找到您所學要的看的書。

讀書措施是什麼意思

一、以理解代替記憶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課程比較容易記得。但理解其實並不是輔助記憶——理

解是記憶的代替。強記理論不僅是很難記得準確:當需要應用時,強記的理論

根本無濟幹事。明白了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含義,你會突然覺得你的記憶力如有

神助。道理很簡單,明白了的東西就不用死記。但理論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

也有不同的準確性。理解愈深愈準確,記憶就愈清楚,而應用起來就愈能得心

應手。所以讀書要貫通——理論上的不同重點的聯帶關係要明白;要徹底——

概念或原則的演變要清楚。

要在這些方面有顯著的進步易如反掌,而學生也不需多花時間。他只要能改三

個壞習慣,一年內就會判若兩人。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上課時"狂"抄筆記。筆記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無的。

這是因為抄筆記有一個無法補救的缺點——聽講時抄筆記分心太大!將不明白

的東西抄下來,而忽略了要專心理解講者的要點,是得不償失。我肯定這是一

般香港學生的壞習慣。例如好幾次我故意將頗明顯的錯誤寫在黑板上, 200

多學生中竟無一人發覺,只知低著頭忙將錯誤抄在筆記上。

筆記有兩個用途。①將明白了的內容,筆記要點。但若覺得只記要點都引起分

心,就應放棄筆記。明白了講者的內容是決不會在幾天之內忘記的。很多講者

的資料在書本上可以找到,而在書本上沒有的可在課後補記。老師與書本的主

要分別,就是前者是活的,後者是死的。上課主要是學習老師的思想推理方

法。②在上課聽不懂的,若見同學大多而不便發問,就可用筆記寫下不明之

處,於課後問老師或同學。換言之,用筆記記下不明白的要比記下已明白的重

要。

第二個壞習慣,就是將課程內的每個課題分開讀,而忽略了課題與課題之間的

關係,理解就因此無法融會貫通。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將每一個課題分開讀,

強記,一見試題,不管問甚麼,只要是似乎與某課題有關,就大"開水喉",

希望"撞"中——這是第二個壞習慣最明顯的例子。

要改這個壞習慣,就要在讀完某一個課題,或書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

獨立的某一節之後,要花少許時間去細想節與節、章與章、或課題與課題之間

的關係。能稍知這些必有的連帶關係,理解的增長就一日千里。這是因為在任

何一個學術的範圍內,人類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開來讀,會覺得是多而難

記;連貫起來,要知要記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學術都是從幾個單元的基礎互輔

而成,然後帶動千變萬化的應用。學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課題

之間的連貫性,就不得其門而入。

第三個壞習慣,主要是指大學生的,就是在選課的時候,只想選較容易的或講

課動聽的老師。其實定了某一系之後,選課應以老師學問的淵博為準則,其他

一切都不重要。跟一個高手學習,得其十之一、二,遠勝跟一個平庸的學得十

之八九。這是因為在任何一門學術裡面所分開的各種科目,都是殊途同歸。理

解力的增長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異。老師若不是有相當本領,就不能啟

發學生去找尋不同科目之間的通論。

二、興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燒起來的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會讀得較好。但興趣可不是培養出來的。只有總

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產生興趣。可以培養出來的是集中的能力。無論任

何科目,無論這科目是跟你的興趣相差多遠,只要你能對之集中思想,興趣即

盎然而生。

對著書本幾小時卻心不在焉,遠比不上幾十分鐘的全神灌注。認為不夠時間讀

書的學生都是因為不夠集中力。就算是讀大學,每天課後能思想集中兩三小時

也已足夠。要培養集中力也很簡單。第一、分配時間——讀書的時間不需多,

但要連貫。明......

電子書是什麼意思?

電子書又稱為e-book。簡單的說,所謂的電子書是,必須透過特殊的閱讀軟件(reader),以電子文件的型式,透過網絡連結下載至一般常見的平臺,例如:個人計算機1(PC)、筆記型計算機(Note-book),甚至是個人數字助理(PDA)、WAP手機,或是任何可大量儲存數字閱讀數據(digi-tal reading material)的閱讀器上閱讀的書籍,是一種傳統紙質圖書的替代品。

‍簡要介紹定義

新聞出版總署的定義,電子書是指將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訊息內容數字化的出版物以及植入或下載數字化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訊息內容的集存儲介質和顯示終端於一體的手持閱讀器。

它由三要素構成:

(1)、E-book的內容,它主要是以特殊的格式製作而成,可在有線或無線網絡上傳播的圖書,一般由專門的網站組織而成。

(2)、 電子書的閱讀器,它包括桌面上的個人計算機,個人手持數字設備( PDA),專門的電子設備,如“翰林電子書”。

(3)、 電子書的閱讀軟件,如ADOBE 公司的Adobe Reader,Glassbook 公司的Glassbook,微軟的MicrosoftReader,超星公司的S SReader等。可以看出,無論是電子書的內容、閱讀設備,還是電子書的閱讀軟件,甚至是網絡出版都被冠以電子書。

可查資料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子書單一國家市場。2009年中國電子書出貨量達382萬臺,2010年上半年出貨量佔全球總量超兩成,僅次於美國,全年預計可達910萬臺!

特點

方便性,可搜尋內容,改變字體大小及字型。

容量大,隨時可網絡下載,不受地域限制,省去舟車勞頓之苦。

降低圖書成本,價格便宜。

設計精美,靈活多樣,有多媒體功能。

節省保存書本所需空間。

電子書實現了產品零庫存,全球同步發行,購買方便快捷。

節省紙張,減輕地球負擔,零樹木砍伐量,真正的環保低碳。

分類

電子書一般都有2種含義,一指e-book,一指專門閱讀電子書的掌上閱讀器。電子書的主要格式有PDF、EXE、CHM、UMD、PDG、JAR、PDB、TXT、BRM等等,目前很多流行移動設備都具有電子書功能。電子書可支持於其閱讀格式的手機終端,常見的電子書格式為UMD、JAR、TXT這三種。

電子書是一種便攜式的手持電子設備,專為閱讀圖書設計,它有大屏幕的液晶顯示器,內置上網芯片,可以從互聯網上方便的購買及下載數字化的圖書,並且有大容量的內存可以儲存大量數字信息,一次可以儲存大約30本傳統圖書的信息,特別設計的液晶顯示技術可以讓人舒適的長時間閱讀圖書。

電子書便攜、容易使用、大容量的特點非常適合現代生活,數字版權貿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電子書的用戶可以以更低的價錢方便的購買到更多的圖書,為電子書的流行奠定了基礎。

電子書是否真的將帶來網絡時代的新的閱讀方式,它是否真的能取代傳統的閱讀方式麼?

功能

現在國內的PDA產品豐富,按功能大致分為三種:

一是以學習為主,有各種英漢互譯、字典等,如好易通、快易通等;

二是以商務遊戲為主,有記事本、萬年曆、匯率、股市行情、收發郵件、遊戲等功能,如商務通、經理人、名人等;三是掌上電腦,可無線上網,WINDONSCE的操作系統……目前的PDA產品有些已經加上了閱讀電子書的功能,雖然還不完善,畢竟EBOOK正處在初期,很多都在觀 望,等待時機,整裝待發。

國外 EBOOK 有 SOFTBOOK、ROCKETBOOK、MICROSOFTREADER 等,國內目......

讀書概括感是什麼意思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讀詩使人高雅,讀史使人明智。讀每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懸樑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為了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充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敗,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精彩!

你可以在省去一段,給我分··

整本書閱讀與課本教學有什麼關係

(一)整本書閱讀與課本教學的關係。

“讀整本的書”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思想,應該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得到重視。語文教育體制內的整本書閱讀還是要完成語文教育的任務。如果讓整本書在語文課程中佔有足夠的分量,勢必要改革課本的教學,除了教師少講以外,還應該整合單元,實現單元整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節約時間給整本書閱讀。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編排體例,每一個單元都有單元主題。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把一個單元當作以單元主題為題目,以每篇課文和積累運用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個單元,當作以單元主題為“書名”,每篇課文和積累運用為“章節”的一本“小”書。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師生具備整體觀念,能夠使教師走出“逐段分析”的誤區,能夠進行“精讀”指導。學生在課內就有了整體的觀念,為整本書閱讀做了觀念上和能力上的準備。有了時間,整本書閱讀成為可能。有了“精讀”指導的準備,整本書閱讀能夠高效。

當然,單元整體教學因為年段不同表現形式應該不同,精讀指導重點也不同。一二年級宜以“識字”為整合點,指導重點在比較詞句中理解與朗讀。三四年級,可以單元主題為綱,整合課本內容,指導學生預習,指導重點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領悟表達效果。五六年級,以單元主題為發散點,整合課內外內容,以學生自學為基礎,指導重點在於通過句段和篇章的對比,體會情感,領悟表達。(關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細節操作,另文表述。)

2.整本書閱讀與網絡閱讀的關係。

網絡閱讀成了語文教學不可迴避的命題。語文教師不能談“網”色變,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把網絡文字納入整本書閱讀的範圍。

中高年級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閱讀網絡文字。泛泛的文字,可以鍛鍊學生瀏覽與速讀能力,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用閱讀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讀完內容,回答讀到了什麼,也可以讓學生用詞句概括內容。

指導學生通過搜索關鍵詞語,搜索作家作品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在紛繁的文字中篩選信息。可以讓學生從網上文字中挑錯誤的形式,鍛鍊他們的文字表達能力。通過網上文字與書本文字的比較,感受作品的精緻程度,提高文字鑑別水平。

把網絡閱讀與書本閱讀的感覺進行比較,多數學生會得出孰優孰劣的結論,並且指導哪方面優,哪方面劣,有利於學生合理使用網絡。

有指導的網絡閱讀,不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使學生具備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

3.統一閱讀與自由閱讀的關係。

自由閱讀是很多學者或者作家倡導的。有不少學者、作家的回憶文章中反覆談到自己的閱讀經歷,一致性在於,他們認為童年時代自由放鬆甚至是偷偷的閱讀給他們注入了文學細胞、學術因子。在他們眼中,閱讀應該是無拘束的,統一性的閱讀和教師的指導會破壞閱讀情緒,讓閱讀失去魅力。這樣的言論給閱讀帶來了不小影響,以至於有些老師認為可以完全由學生自己去讀。撇開那個時代可讀的書有限不言,但是看這些發表言論者現在的成就,就可以知道這些成功人士是持續閱讀、終身閱讀的,他們後續的閱讀多是有目的的閱讀。我們再想一想,同時代那麼多人為什麼他們能夠脫穎而出?是他們具有思考的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思考判斷,也就是通過閱讀用自己的方式獲得了自己的閱讀經驗。而另外的人呢,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書沒有讀好,所以沒有提升閱讀能力,也就沒有成為學者,成為作家。其實,從數量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人是閱讀成長中的個案。摸著石頭過河的人有很多,但是隻有少數人過得去,那些過不去的,那些墜落河中的,我們沒有看到。

什麼是閱讀書單?閱讀書單是什麼意思?

推薦的各類書名,希望你利用課餘時間看的。這裡是我們老師推薦的閱讀書單。參考一下(我是初一)

1、《木蘭詩》

2、《招魂》

3、《洛神賦》

4、《琵琶行》

5、《春江花月夜》

6、《無題》

7、《雨霖鈴》

8、《望海潮》

9、《念奴嬌》

10、《定風波》

23、《再別康橋》

24、《大堰河——我的保姆》

25、《雨巷》

26、《背影》

27、《南行記序》

28、《小桔燈》

29、《鳳凰涅磐》

30、《新生活》

31、《〈野草〉題辭》

電子閱讀和書本閱讀在根本上有什麼不同嗎

電子書與紙質閱讀書本有什麼不一樣?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映,家裡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絡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沉迷於計算機,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絡上搜尋閱讀的數據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實時呢!”

閱讀網絡上的數據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只要經過編輯處理過正式發行的書,都算是書,與網絡搜尋的數據是不同的。

不管是用什麼媒介,只要是經過處理的書,都有成本,除了作者殫精竭慮的寫作之外,還經過層層的編輯篩選與討論,修正校訂然後才會出版發行,基本上是有構架、有層次、有想法與目標,即便百科全書,只要經過編輯處理髮行,都會有其獨特的觀點與架構。

當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學問,一個新的領域,必須找到那門學問的幾本經典書籍,仔仔細細地從頭讀到尾,在腦中建立起完整的輪廓,這種輪廓也可以稱作知識的基本架構,有了這樣整體的認識之後,後續找到的許多資料與瑣碎的細節才能適當地安放在那個架構裡,也才能形成有意義的瞭解與記憶。

沒有對那個領域的整體瞭解,網絡上搜尋到無窮無盡的數據不僅沒有幫助、浪費時間外,甚至有害,會使我們淹沒在訊息的大海中。許多在大學任教的朋友感慨,現在學生的報告內容似乎非常豐富,旁徵博引找了許多數據,但是卻抓不到重點,結論也非常模糊,甚至搞不清楚作業的問題到底是要他們回答什麼。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自己的觀點,也不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即便花了一大堆時間在網絡上漫遊,剪剪貼貼,但其實還是無法形成真正的收穫與瞭解。

當然,網絡搜尋還是有好處!

最大好處是當我們很明確地知道想找什麼數據時,幫助最大,以前可能要耗費數週埋在圖書館與積滿灰塵的古老文獻或期刊中奮鬥,現在可以舒舒服服且很省時間地通過各種網絡的數據庫找到答案。但是別忘了前提是我們知道要找什麼,知道該提出什麼問題。我們都知道,對一門知識沒有徹底瞭解,很難提出有意義的好問題。

資深出版人詹宏志就曾比喻:“Internet就像是一本非常大又豐富的書,有一萬頁,但是沒有編碼又散落一地,沒有好的訓練,網絡的幫助其實很小,只會讓人迷失。”真正要通過網絡做學問,需要高階的訓練(與利用網絡購物或查哪裡有

好吃的餐廳這種低階的使用需求完全不同),這些訓練必須從閱讀一本又一本的書來建立,沒有快捷方式可以走。

網絡上的訊息你能找得到的,別人也可以找得到,真能讓我們勝出的關鍵在於你如何去界定這些訊息之間的關係,如何用自己的想象與專業知識去利用這些訊息,因此,還是要一步一腳印地從書本閱讀起吧!

相關問題答案
書本導讀是什麼意思?
全書導讀是什麼意思?
多文本閱讀是什麼意思?
讀書腐人心是什麼意思?
日本卒業是什麼意思?
家本滎上是什麼意思?
日本天皇是什麼意思?
書法泰斗是什麼意思?
日本感官是什麼意思?
資本淨值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