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沉積地貌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海浪沉積會形成什麼地貌百度百科

海洋沉積是各種海洋沉積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積物的總稱。

沉積作用一般可分為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 3種不同過程

由於這些過程往往不是孤立地進行,所以沉積物可視為綜合作用產生的地質體。

概括海成地貌是什麼

海城市地貌複雜,海城市有山地、丘陵、平原、窪地,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向南向西北傾斜。東部山區及丘陵地帶絕大部分海拔高度在 60~500米之間,西部平原從海拔60米呈緩坡逐漸下傾至渾河、太子河平原。西部平原由海城河、五道河沖積而成,山麓與平原的過渡地帶多系丘陵漫崗。

海底地貌的種類

海底河流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經常或間歇地沿著海底溝槽呈線性流動的水流。英國利茲大學研究團隊於2010年7月底使用遙控潛艇對土耳其附近海床進行掃描,發現了黑海的海底河流。這條海底河流的流速為每小時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鐘高達2.2萬立方米。按照流量計算,這條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歐洲最大河流萊茵河大10倍。這是截至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條活躍的海底河流。其河水來自地中海,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最後進入黑海。海底河流也像陸地河流一樣,能夠衝出深海平原。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樣荒蕪,這些地下河渠能夠將生命所需的營養成分帶到這些沙漠中來。因此,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為深海生命提供營養的動脈要道。英國科學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發現一條巨大海底河流,深達38米,寬達800多米。按照水流量標準計算,這條海底河流堪稱世界上第六大河。像陸地河流一樣,海底河流也有縱橫交錯的河渠、支流、沖積平原、急流甚至瀑布。海底山脈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長的山系。這個事實直到十九世紀後期才被人類發現。1866年,在鋪設橫越大西洋的海底電纜時,發現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淺而兩側水深。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人為了償還債務,夢想從海水中採金。於是建造了一艘流星號考察船遠赴大西洋考察作業。結果黃金沒有找到,卻收集了一大批珍貴的海洋資料。他們用超聲波裝置對大西洋底探測的結果顯示,大西洋底有一條從北到南的海底山脈。山脈的高點露出海面形成了亞速爾群島、阿鬆森群島。1956年,美國學者尤因和希曾首先提出,全球大洋洋底縱貫著一條連續不斷的全長達6.4萬公里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約1到2千米。中央山系的寬度約為1000到2000千米,最寬處可達5000公里。大洋山系的總面積約佔海洋總面積的30%。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與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連。印度洋山系的東南支向東延伸與東太平洋山系相連。東太平洋山系北端進入加利福尼亞灣。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亞丁灣、紅海與東非內陸裂谷相連。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後潛入西伯利亞。洋底山系全長可以繞地球一圈半。經過細緻測量,人們發現大洋中脊上有一條1到2千米寬的裂谷。為了揭開海底的地質演變奧祕,人們曾經多次下潛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進行實地勘測。在1972年到1974年期間,法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在地質學家勒皮雄的領導下,使用深潛器觀測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海底平頂山二次大戰期間,美國著名的地質學家赫斯教授是當時美國海軍一艘運輸船的船長。他經常指揮他的船來往於太平洋中部和南太平洋之間。在戰爭要結束的兩年裡,他從迴聲探測儀上發現,太平洋海底有許多海底山脈。於是,他利用迴聲探測儀連續記錄下來各點的深度。同時他還發現,洋底的海山頂部是平坦的。這些海底平頂山是由玄武岩一類的岩石構成的。赫斯上校把這些海山一一標在海圖上,並且稱這些海山為海底平頂山。戰爭結束後,他用法國地理學家蓋約特的名字命名了海底平頂山。後來,他對自己的發現做出瞭解釋:“在距今6億年前的前寒武紀時代,在太平洋的洋麵上,有相當數量的火山島。這些火山島的頂部由於受到海浪的侵蝕衝擊,逐漸形成平坦的頂部,隨之變成了淺灘。此後,由於地質原因,這些火山島沉入海底1000米到2000米的深處。不過,這種現象究竟是由於火山下沉造成的,還是由於海平面上升造成的,至今不得而知。不過,迄今為止,沒有證據證明這些火山形成平坦的頂部是在前寒武紀時代,還是進入古生代以後的地質年代。總之,當時太平洋已經是3000多米深的海洋了。”無論赫斯對平......

流水作用下和風力作用下分別形成哪些地貌類型

兩條冰川穀地之間的陡峭山脊叫做刃脊;在冰川源頭,由於冰雪侵蝕形成的鬥狀窪地叫做冰斗.多個冰斗之間的尖銳山峰叫做角峰.①冰川侵蝕的刃脊、角峰、冰斗地貌;②流水侵蝕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山區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形成沖積扇或洪積扇;③流水沉積形成的沖積扇;④風力侵蝕的風蝕蘑菇.故選:C.

流水 風力 冰川 海浪 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侵蝕地貌 沉積地貌 以及它們的分佈地區

1.風化作用:岩石在溫度變化,空氣,水,太陽能和生物的影響下所發生的疏鬆、崩解或化學成分改變。

物理風化:岩石在溫度變化下,表層與內部受熱不均,膨脹與收縮不一致,發生崩解破碎。

化學風化:岩石中的礦物成份在水,二氧化碳,氧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或產生新的物質。

生物風化:植物根系的生長對岩石的破壞、動物分泌物對岩石的腐蝕。

2.侵蝕作用: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對地表岩石及其風化產物的破壞作用。

風蝕:風蝕窪地,風蝕柱,風蝕蘑菇

流水侵蝕:溝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蝕:冰斗,角峰,U性谷(冰蝕谷)

海浪侵蝕:海蝕穴,海蝕柱,海蝕崖。

3.搬運作用:風,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將風化及侵蝕的形成物轉移離開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躍移、懸移

流水搬運:主要取決於流速,流速大挾帶的物質較粗,流速小挾帶的物質較細。泥石流

風力搬運:搬運物質的大小與風速成正比,與距離成反比。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

冰川搬運:搬運物質隨冰川緩慢懸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後的沉積物:漂礫、飛來石

海浪搬運:波浪搬運較粗的沙礫,潮流和其他海流搬運粉沙和淤泥。

4.沉積作用:岩石風化和侵蝕產物,在外力搬運過程中,隨著風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變化等原因,被搬運物質逐漸發生沉澱堆積的作用。

流水沉積:顆粒大、比重大的物質先沉積。三角洲、沖積扇、沖積平原

風力沉積:新月形沙丘、沙丘、沙壟、黃土沉積

冰川沉積:冰磧物

5.固結成岩作用:沉積物經過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化學的變化和改造,變成堅硬的岩石。包括壓固,脫水,膠結,和重結晶等形式,結果是形成新的岩石(沉積岩)。

形成的地貌

1.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態,在上中下游有不同表現。

原 因 結果

上游 山地高原高差大 流速急,侵蝕為主,河谷深切而狹窄

中游 水流減緩,河谷寬闊 河曲發育,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下游 河床平緩,堆積作用強 平坦廣闊的三角洲

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對可溶性岩石(石灰岩)進行破壞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分佈在石灰岩地區,我國主要分佈在西南各省。

(1)分類: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蝕窪地,溶蝕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鐘乳,石筍,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發育過程:石芽、溶蝕窪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蝕盆地、峰林——孤峰

(3)開發與保護:旅遊價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嶇,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農業發展困難,經濟落後。

3.海岸地貌:海岸地帶受風浪,海水,潮汐,生物,氣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響所形成的地貌。

(1)分類:海蝕地貌:海蝕崖,海蝕洞,海蝕柱

海積地貌:沙灘,沙州,沙堤

(2)我國分佈:海積地貌:杭州灣以北,平原海岸(沙岸、泥岸)其岸線平直,地勢平坦,灘塗廣闊,適合水產養殖和晒鹽。

海蝕地貌:杭州灣以南、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沿海,山地丘陵海岸(巖岸)其岸線曲折,地勢險峻,坡陡水深,適合建港,發展海運業、漁業、養殖業。

4.風成地貌:風力對地表物質的侵蝕,搬運和堆積過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風蝕地貌:風蝕窪地、風蝕蘑菇、風蝕城堡、風蝕柱、雅丹地貌

風積地貌:沙丘

開發與治理:旅遊,綠洲,植樹種草。

5.黃土地貌:在黃土地區經流水長期侵蝕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佈在中緯度的半乾旱地帶

(1)形成過程:風力堆積——黃土高原——流水侵蝕——塬粱峁。

塬:範圍較廣頂部較平坦的殘留黃土高原面

粱:長條形的黃土高原

峁:孤立的黃土丘。

(2)開發利用

利: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持水性好,富含多種礦物有利於作物生長。

弊......

常見的地貌類型主要有哪些 5分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紅色砂岩、礫岩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巖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總稱。岩石地貌類型之一。主要發育於侏羅紀到第三紀,

產狀水平或緩傾斜的紅色陸相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的丹霞山為典型。具頂平、坡陡、麓緩的形態特點。丹霞地貌的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它使部分紅層變形,並將盆地擡升。紅色地層沿著垂直節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風力作用等侵蝕,形成深溝、殘峰、石牆、石柱、崩積錐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鐘乳等地貌形態。主要山體呈方山狀、堡壘狀、寶塔狀、單斜狀峰群等。丹霞地貌區奇峰林立、景色瑰麗,旅遊資源豐富,有的早已成為風景區,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境的最佳地區。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岩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地名,當地稱為Kras,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區。可溶性岩石有3類:①碳酸鹽類岩石(石灰岩、白雲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鹽類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滷鹽類岩石(鉀、鈉、鎂鹽岩石等)。總面積達 51×106 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10%。從熱帶到寒帶、由大陸到海島都有喀斯特地貌發育。較著名的區域有中國廣西、雲南和貴州等省(區),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區,意大利和奧地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區,法國**高原,俄羅斯烏拉爾山,澳大利亞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及牙買加等地。中國喀斯特地貌分佈廣、面積大。主要分佈在碳酸鹽巖出露地區,面積約91~13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佈。

喀斯特可劃分許多不同的類型。按出露條件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按巖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此外,還有按海拔高度、發育程度、水文特徵、形成時期等不同的劃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產生形態上類似喀斯特的現象,統稱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黃土和粘土喀斯特、熱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區的熔岩喀斯特等。它們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構成,在本質上不同於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巖地層分佈區最為發育。該區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溝、落水洞、盲谷、幹谷、喀斯特窪地等喀斯特負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與地表和地下密切相關聯的豎井、芽洞、天生橋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論和生產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喀斯特地區有許多不利於生產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預防,也有大量有利於生產的因素可以開發利用。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有醫療價值。喀斯特洞**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喀斯特地區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海岸在構造運動、海水動力、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的總稱。第四紀時期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

地質變化和海浪堆積會形成沙漠嗎

沙漠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洋流和副熱帶高氣壓帶。

如果一個大陸附近有寒流經過,寒流的作用是降溫減溼,寒流的經過會導致附近地區出現乾旱。例如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阿塔卡馬沙漠受祕魯寒流影響,全年乾旱。然而實際上,幾乎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大型沙漠,都與寒流經過有關。

另外,副熱帶高氣壓帶會導致降水減少和高溫,以阿拉伯地區和撒哈拉沙漠為例,撒哈拉沙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常年高溫乾旱。

相關問題答案
海浪沉積地貌有哪些?
北海吃飯的地方有哪些?
上海有名的地方有哪些?
海口遊玩的地方有哪些?
有海的地方有哪些?
海南美術大學有哪些?
廣西好吃的地方有哪些?
地肖有哪些?
旅遊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兗州好玩的地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