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元宵的鬧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鬧元宵為啥用“鬧”字?

哈,古代的元宵節,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橋鐵鎖開” ,在這一夜,皇帝 “與民同樂” ,老百姓可以肆無忌憚地大鬧特鬧,前三後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鬧元宵” 。

“金吾”,就是 “執金吾大將軍” ,是負責京城地方治安正二品的大官,相當於 “九門提督” 。元宵節這幾天,警衛部隊一般不干涉老百姓的活動。

“星橋”,是通往皇宮的橋,平時屬於 “宮禁要地” ,一般人是不許走的,但是元宵節這幾天老百姓可以自由通過。

真是 皇恩浩蕩 啊!

提問:常說鬧元宵。元宵節為什麼要體現一個“鬧”字呢?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上元節”,其它的傳統節日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而元宵節則是一個全民同慶的歡樂節日。元宵節就是“鬧”,元宵民俗是“大而全”,內容非常豐富。“鬧”就是指熱熱鬧鬧地歡樂一天的意思。因為我國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一年中比較清閒的是“冬仨月”,元宵節過後,氣溫逐漸變暖,萬物復甦,冬閒已經過去,就要備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閒了,所以元宵節這天歡樂一番,既是一種“放鬆式”的休閒活動,更是表現人們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用歡樂的笑聲和喜慶的鑼鼓聲,在吉祥的氣氛中,迎接豐收一年的來到。

鬧元宵是怎麼來的

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明朝又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橘燈\”、“絹燈\”、“五彩羊皮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始於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捲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100餘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

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芷晴 回答時間 2008-02-21 10:04

檢舉

有三種傳說

一、平息"諸呂之亂"

如《太平御苑》以為這一天是古人祭祀天帝的日子,西漢時武帝劉徹篤信鬼神,於是這日在宮內遍燃燈燭獻祀太一(即天帝),乃至通宵達旦。遺風流傳,形成元夜張燈的習俗。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二、"三官"祀典

明人郎瑛撰《七修類稿》,論及元夜張燈,解釋為源起道教的"三官"祀典。

"三官"是道徙編造出來的三尊神祀,分別稱為天官、地官和水官。據說它們例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這三個日期一起下降人間弄神作法,其中正月十五這天是天官給人賜福,稱"上元";七月十五這天是地官給人消災,稱"中元";十月十五這天是水官給人赦罪,稱"下元"。所以在道教信仰中,"三元"都是節日,都有相應的祀典。但對世俗影響最大的則是正月十五之"上元",因為這一天的神祀"功德"以天官賜福為主,其時又當歲初歲首,隆重地慶祝一番,不僅是叨求福祉,還兼有祈禱全年平安、萬事順遂的意思。至於張燈,其實也是一種媚神手段,據說三官各有嗜好:天官喜歡娛樂,地官喜歡熱鬧,水官喜歡燈火,所以人們在元夜大張燈綵、結群遊觀,而且並舉猜謎、拔河、踏歌等各種娛樂活動,實在是為了同時取悅"三官&q......

正月十五鬧元宵寓意是什麼?

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

鬧元宵是什麼生肖

龍 元宵舞龍

元宵是什麼意思?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依照習俗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和春節烹製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種名稱,如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張燈結綵鬧元宵的下聯是什麼

上聯:張燈結綵鬧元宵

下聯:歡天喜地開盛世

上聯:張燈結綵鬧元宵

下聯:天涯海角開盛世

上聯:張燈結綵鬧元宵

下聯:龍飛鳳舞做情人

上聯:張燈結綵鬧元宵

下聯:龍飛鳳舞開歲首

鬧這個字怎麼講

nao四聲

相關問題答案
二元次的人是什麼意思?
鬧騰的騰是什麼意思?
喧鬧的喧是什麼意思?
360理財上面的8000元體驗金是什麼意思 ?
利息的息是什麼意思?
考察的考是什麼意思?
紀傳體的紀是什麼意思?
恩愛的恩是什麼意思?
霎時間的霎是什麼意思?
釋之的釋是什麼意思?